… Page 10…
酒,而要表现出青年人遵守纪律、严肃认真和奋发向上的性格,以“无愧于
法西斯主义创造出来的气氛和格调。”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代新人。新人应是
“书籍与步枪”,优秀公民的形象应是称职的法西斯别动队队员,而与温良
谦让、热情好客、散漫随便的意大利性格彻底决裂。
众多的宗教节日也有了新的含义,它们均被改造,用来纪念历史上的民
族英雄和所谓的圣人。例如,1934年,主显节就被更名为“法西斯主显节”,
并规定节日这一天,给工人和孩子们发放各种礼品和纪念品,以显示法西斯
政权对工人们的关心。主显节在元月6日,本是纪念耶稣显灵的日子。按照
传统,这天三贤士从东方来到耶稣降生的马厩对他表示爱抚。法西斯政权垮
台后,这个宗教节日又衍化成家长给孩子们送礼物的节日,所以俗称儿童节。
昔日罗马帝国的风采的确使许多意大利人为之陶醉与神往:杰出的人
物、赫赫的战功、辽阔的版图,灿烂的文化——即使是在意大利土地上残留
下来的古罗马遗迹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所以,墨索里尼认为以“复
古”为招牌,可以证明如今的法西斯时代是古罗马时代的再现,以获取人们
对法西斯政府的爱戴与信任。
这样,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罗马精神”风靡一时,处处仿效古罗
马,复古成为一种时尚,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建筑等
文化艺术方面。
首先,古罗马许多帝王将相的亡灵,纷纷披上现代的服装,登台表演。
1937年,纪念奥古斯都诞生2000周年的展览会在罗马开幕。会上陈列
各种历史遗物,详细介绍了奥古斯都的生平,古罗马的各种机构、法律和军
队,以突出其光荣与伟大,并特设了“法西斯主义——罗马精神”展厅。展
览会期间的意大利政府又开展“群众接受罗马精神”的运动,从全国各地动
员成千上万的人来参观学习。
火车站,政府办公大楼和党的机关所在地都要尽量采用古建筑的风格。
墨索里尼广场则用罗马力士的雕像装饰。入夜以后,在古代遗留下来的剧院
里,灯火辉煌,同时演出拉丁戏剧和近代戏剧,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遥远的过
去。
在复古的同时,墨索里尼又力推排外主义。首先,许多外国电影被禁演,
不少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禁止发行,甚至大量的外国音乐也几乎在意大利销
声匿迹。威尼斯电影节首届于1932年举行,本定为两年一届,1935年改为
每年一届,奖项只授予德、意两国的影片,极不公正。“二战”爆发以后,
参加的国家日益减少,1943年停止举行。
1934年,墨索里尼下令在报纸上禁止使用外文;接着又下令商店的招牌
上不准出现英文,一些外来语“汽水饮料”、“酒吧”等也禁止在日常用语
中出现。最后连本国语言也有不当之处,政府公开宣布意大利语中第三人称
单数的尊称Lei是对所谓外国侵略者的一种奴性的表现,必须加以废除。
从30年代开始,意大利人不再欢度元旦,圣诞树为舶来品,自然在禁用
之列,甚至饮茶由于是从英国传入的,所以也被认为是一种使人变得衰弱的
坏习惯。
“一战”以后,世界服装已有了趋同的趋势,欧洲的服装更是有打成一
片的势头,而墨索里尼政府则提倡只穿本国的服装,竭力反对外国服饰的影
响。 1935年,开始举行长期开放的意大利时装展览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一场“为意大利时装而战”的运动。
… Page 11…
在掀起一场又一场为墨索里尼的妄想而服务的运动的同时,当局又力图
通过一种更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的形式,使社会中更多的阶层进入法西斯文
化的氛围之中,这就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1925年,成立了“意大利工余娱
乐组织”,将全国的工人、职员、农民一起组织起来,集体安排他们进行工
余时间的各种文化活动。其中有放映电影,上演戏剧、音乐、舞蹈等等。30
年代后期,全国已有收音机近百万台,各大城市均设有电台或中转站,无线
电广播在城市中已相当普遍,这更便于政府进行各种宣传和鼓动工作。
墨索里尼的这一切从思想到生活上的努力的确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这最
终是违背人民意愿,是为其争霸世界的妄想而服务的。意大利战败之后,所
有这些强制的痕迹很快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3。苏联——改造与创新
1917年,在“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中,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意味着,旧俄国的一切东西都要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予以批判和改造,生活习俗也不例外。
1919年,俄共(布)八大通过了新的党纲,在其制定的基本文化政策中
指出,要建立新的政治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劳动和习俗文化。总之,无产阶
级占领全部文化阵地,文化领域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在苏联这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小农生产方式是旧的生活习俗
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农民,依旧保持着旧的生产方式;而城市中的工人阶级
的大部分来源于农村,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带有诸多农村生活方式的痕迹。虽
然俄国经过1861年的资产阶级改革,经济状况、社会面貌等方面有了很大的
改观,但农民仍然处于宗法制传统文化影响之下,仍然被束缚在村社这个小
天地之中。村社生活的封闭性养成了农民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心理。无疑
这种农民意识给生活习俗的改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在社会文化改革方面以改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的鼓动性大众活动为其先
导。
其中最引人注目、规模最大的是纪念性节日游行活动。每逢十月革命周
年纪念日和重大节日,苏俄城乡劳动人民都要举行游行,以示庆祝,而这种
纪念日游行自然成为政治宣传教育的极好形式。街道、广场、公园、工厂、
大型建筑物等,均由一批艺术家按照拟定的各种主题,如“革命的胜利”、
“工农联盟”、“工厂属于劳动者”、“土地归农民”等,以各种彩旗、彩
画、花瓣、花环、标语、口号、展览台、观礼台等造型予以精心装饰,组成
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宣传物。采用这种方式的目的,是要使人们不仅置身
于五彩缤纷的节日气氛中感到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在欢乐之中接
受革命的宣传和教育。每逢十月革命纪念日和五一劳动节,在莫斯科、列宁
格勒等各大城市举行纪念性节日游行已成为节日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月革命纪念日是苏联的国庆,全国各地都隆重地集会庆祝,除了节日
性的纪念游行,还有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的传统的阅兵仪式。红场位于
克里姆林宫城墙的东北角,历史悠久,于15世纪开始兴建,是古代集市贸易
的中心,17世纪取名为“红场”(俄语中“红”有“美丽”的意思)。 1918
—1945年期间,在苏联人民的记忆中有三次难忘并值得自豪的国庆盛典:
1918年,在艰苦的国内战争一周年,列宁和人民一起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Page 12…
胜利一周年;1941年11月,当希特勒军队逼近莫斯科时,红场上的阅兵典
礼仍然照常进行,仪式结束后,士兵们直接奔赴战场;1945年,德国法西斯
战败,人民在凯歌中欢庆节日。
每当节日之夜来临时,人们来到红场、公园、河岸,参加游园联欢晚会。
十月革命的摇篮地列宁格勒的节日夜景总是特别迷人,涅瓦河上的“阿芙乐
尔”号巡洋舰和其他舰艇上挂着一串串彩灯。河岸右边彼得保罗要塞的五角
形炮楼上燃起火炬、十月革命过去了多少年,火炬的数目就有多少,冬宫前
的广场上灯火通明,手风琴奏出欢快的《喀玛林舞曲》,人们跳起奔放的俄
罗斯舞,乐声、歌声和欢笑声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节日之际,工厂和农村
还会掀起劳动竞赛,选出先进生产者,机关、团体邀请革命老前辈做报告或
座谈,回忆十月革命的战斗年代;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中央列宁博物馆、历史
博物馆和著名的特列季亚科夫绘画陈列馆,学习先烈的英雄事迹,各工人俱
乐部和剧场都举行专题音乐会和戏剧汇演,演唱群众喜爱和熟悉的革命歌
曲。
新政府建立后又发布了《关于废除等级和官衔制的法令》,宣布:“俄
国现有的所有等级和对公民等级的划分、等级特权、等级限制、等级组织和
等级机关,连同所有的文官的衔制,一并予以废除。“所有称号(贵族、商
人、小市民,农民等)、封号 (公爵、侯爵)和文官官衔、名称予以废除,
对所有俄国公民规定一种共同的名称,即俄罗斯共和国公民。”“公民”这
一称呼在全国推行使用。不过,“公民”这一称呼,除了正式的公文外,并
不十分普及,倒是“同志”这一称呼日益流行起来。
在日常称呼方面,俄罗斯人比较注重礼貌,见面时除了互道“早安”、
“日安”、“晚安”外,“您”和“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界限。在俄语中,
“您”一般用于称呼上级、长者和不相识的人,表示尊敬、客气和礼貌;而
“你”则用于称呼自家人、熟人、平辈和儿童,表示亲热、友好和不拘泥于
礼节。俄罗斯人的姓名包括父名。男人的父名是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后缀“维
奇”,女人的父名在父亲的名字后面加后缀“芙娜”。俄罗斯人的习惯,名
字加父名是对成年人的尊称;而彼此很熟悉的人则直呼对方的名字。在农村,
老年人常用一个父名称呼对方,表示贴心和知己,十月革命期间老年人就称
列宁为伊里奇。
宣传教育不仅限于大型活动,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日常用具,
许多碟子、盘子、杯子上都印有革命标语和革命题材的装饰画。说起碟、碗、
杯等日常用具,俄罗斯人的茶和茶炊是值得一提的,俄罗斯人自己认为,他
们是世界上最爱喝茶的人,很久以前,喝茶就成为全民族的习俗。茶是在17
世纪上半叶传入俄国的。当时,俄国大使奉沙皇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之命
赠给蒙古汗100多只黑貂。蒙古汗以4普特 (6。5公斤)的茶叶回赠,大使
觉得吃了亏,抱怨说,沙皇用100只珍贵的黑貂换来的只是一些干树叶子。
汗听说之后,急忙派行家前往莫斯科,当场为沙皇煮茶。从此,这一饮料倍
受沙皇及贵族们的喜爱。直至现代,俄罗斯人每天都离不开茶。与其说喝茶
是为了解渴,不如说是为了充饥。喝茶时,一定要有糖块、点心、面包圈、
蜂蜜及各种果酱,茶里还放有牛奶、鲜奶油和糖。俄罗斯人习惯用茶炊煮茶
喝,所以他们的茶炊是极为精美的。俄罗斯人的茶炊长期以来都是手工制作
的,工艺很复杂。现代工厂才大批生产。苏联图拉市的茶炊驰名全国。那里
生产的茶炊是用银、铜、铁等各种金属原料和陶瓷制成的。能工巧匠们还将
… Page 13…
茶炊的把手、支脚和龙头雕铸成金鱼、海豚、公鸡和狮子等动物形象。茶炊
上刻着许多有趣的字样:“火旺茶炊开,茶香客人尝?”“茶炊香飘风引客,
云杉树下有天堂。”如前所述,在文化改造时,这些字眼当然为革命语录所
替代。
除此之外在人们心中,“红”与“白”则成为界定某人某物的好坏、是
非、善恶的通用概念。“红”是起义的人民和革命的象征,“白”则专指旧
的反动的东西。日常生活中,茶馆、杂志等都冠以“红色”字样,如“红色
茶馆”, 《红色档案》 (杂志),《红色处女地》(杂志)等等,以示革命
与先进。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新政权联结到一起。生活习俗已不再是自
然形成的“约定俗成”,而是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与大众宣传同步,旧的生活习俗也受到了根本的改造。
在俄国,东正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了传统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
圣母领报节、谢肉节、复活节、圣三主节、圣母圣诞节以外,还有各个教堂
建立这一天的教堂节日,人们都要极为隆重地庆贺一番;而且遇有诞辰、成
年、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仪大事,照例也要举行繁杂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成
了人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根除宗教意识对劳动群众的影响,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就颁布了
法令,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剥夺了教会的财产和法律地位,从而摧毁了宗
教存在的经济和政治基础。1924年成立了无神论者协会,创办了《无神论者》
等报刊,出版了许多宣传无神论的图书和小册子。无神论宣传活动的声势十
分浩大。在这种情况下,1917—1927年,在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头十年里,教
堂的数量就从8万座减少到了3万座。
1918年12月,人民委员会规定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5月1日国际劳动
节,3月18日巴黎公社纪念日为全民性节日,此目的也在于消除传统宗教节
日的影响。
俄罗斯人为婴儿命名的习俗由来已久。以前这一仪式在教堂中由神甫主
持进行。20年代初期,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