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阳光在她脸上开成了一朵变化不拘的小花。普鲁斯特痴迷地赞叹,生活就像阳光一样,在任何地方都闪烁着诗意,诗人不过是这些诗意的感受器。
谁都知道,普鲁斯特因病不能接触阳光,只能长期封闭在室内。
他是一位生活的囚徒,这才是真正的囚徒。
卡夫卡禁不住嘟囔着说,可怜的梦游者,你都几十年没有见过阳光了。
普鲁斯特说,我生活中没有阳光,不见得梦中也没有阳光。生活不过是梦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噩梦又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何必被那一小部分压垮呢?
一位诗人说,不要以为我在这里,就只是在这里。普鲁斯特说,不要以为我活在生活中,就只是在生活中。
人类是一个病入膏盲的梦游者,作家是唤醒梦中记忆的通灵师。
文学大师的存在方式就像村姑脸上的阳光之花一样变化不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眼睛——疑惑
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有一只眼睛,从额头到下巴整个脸部就是他的眼睛。额头则是他的眼珠子。深重的苦难在这只眼睛里阴暗地闪烁,严重得无以复加的神经质在这只眼珠子上翻滚战栗。在他年仅24岁的时候,别林斯基就从这位《穷人》作者神经质的敏感与善良中看到了俄罗斯文学的希望,但是这颗希望之星升起得艰难而又缓慢。因为他要等着西伯利亚的十年流放生活给他以决定性的锻造。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令人惊奇的是,他体验苦难的深度,就是体验爱的深度。别尔嘉耶夫不无骄傲地说,俄罗斯作家常常因为爱而发疯。安德烈耶夫、迦尔洵都是这样的疯子,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更加博大的疯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拿普希金与西方文学大师作比较的时候说:
“普希金具有除他之外任何人都不具备的特质和天才——他对全世界都抱有悲悯的同情心。”其实,普希金只是这一特质的开启者,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和托尔斯泰身上。这一特质才表现得更加鲜明更加丰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政治思想明晰而又确定。他先是因为主张西方化而被流放十年,后来又因为强调俄罗斯民族本土传统而遭受文化界的攻击。他在精神上却更多地表现出犹豫、疑惑、徘徊、质疑等不确定的禀赋。他对赌博的痴迷和对癫痫病的眷恋说明他对一切未知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不但热心展现底层人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是最热衷描写圣徒精神的作家,可以说他自己就是一位圣徒。可是他是唯一一个同时把对于上帝的疑惑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圣徒,他的极度神经质的敏感使他始终处于疑惑的状态。这些疑惑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弱点具有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托尔斯泰是一位生前就被认可的圣徒,受到广泛的拥戴和崇拜。
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在穷困凄清中孤零零地告别人世。
托尔斯泰的眼睛——悲悯
托尔斯泰献给人类的主要精神财富,就是这充满普世之爱的悲悯目光,包括不以恶抗恶学说在内的他的全部著作,都不过是这种伟大目光的解说词。一般说来,一个作家所体验到的人类苦难,总是以他个人的坎坷经历和艰苦磨难作为底子并从中升华起来的。感受了自己的苦难才能同情别人的苦难,体验了自己面对苦难的弱点才能怜悯别人的弱点。但托尔斯泰却不是这样。这位伯爵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是如何养尊处优、平步青云是大多数读者都心中有数的。所以,托尔斯泰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初看上去总觉得有点虚假。
一个没有被现实的苦难深深伤害过的人可以当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而不可能成为作家,因为即使一位平庸的作家也是由造化的捉弄和折磨造就的,一位伟大作家的诞生则几乎非得以心灵的巨大伤害和严重残缺为代价不可。高尔基说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唯一拥有健全心灵的人,等于说托尔斯泰是唯一没有资格当作家的人。
托尔斯泰天生具有圣徒的禀赋,他动笔之初就是以圣徒的身份写作的。《卢塞恩》、《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五月的塞瓦斯托波尔》作为小说只能说是平庸之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展现的辉煌才华有着天壤之别,可是在精神上他们却完全相通。
托尔斯泰被人类社会的苦难和存在论意义上的苦难深深伤害,为人类寻找出路的热肠折磨得他寝食不安。他一面对生命意义作形而上的思考,一面牵挂着每一个农奴的切身贫困与病痛。
他知道没有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能够解除我们所面临的困境,这种深重的绝望使得“唯一健全的心灵”变得千疮百孔。“托尔斯泰主义”是他献给人类的虔诚祈祷,他对祈祷的效果非常缺乏信心,人类只能按照自己的暴力逻辑相互伤害下去,所以他用那么悲悯的眼光久久凝视着人类。
像一切伟大的心灵一样,托尔斯泰时时为人类的苦难而忧伤。
作者简介
摩罗,本名万松生。现为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目前正在从事原始宗教、民俗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六道悲伤》、《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中国站起来》等。
【心香一瓣】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生动传达一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生活阅历是作家创作不竭的素材来源,伟大的作家无不饱经人世沧桑,更不要说大师级作家了。从卡夫卡到普鲁斯特,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再到托尔斯泰,我们看到了一双双不一样的眼睛。正是他们眼神中隐藏的那种伟大情感,造就了世界文学史上一部部优秀著作。
伟大的作品,源自伟大的心灵。要成为一流的作家,就要认真钻研好“人生”这部大书,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心灵接受风吹雨打的考验。
。。 txt 小_说天+堂
第4章 最好的投资
张建伟
这个笔记本是我小时候以0。5美元买的,现在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了。
2006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420亿美元,坐全球富人的第二把交椅,被人称为华尔街股神。
最近,英国《泰晤士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在您至今所进行的投资中,哪一次的收益最高?”沃伦·巴菲特想了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笑呵呵地说:“就是这个了。”记者不信,说:“您在开玩笑吧?”这时,他严肃起来:“不。先生,这是真的。这个笔记本是我小时候以0。5美元买的,现在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了。”记者带着疑问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才发现上面记录了他的突然闪现的投资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资经历,后面附有一些议论性的感受。其中几段是这样的:
7岁那年,我向父亲要一点零花钱,买一本很好看的漫画书,父亲不给。让我自己想办法。于是,我只好像别的孩子那样去送报或做点别的短工。
(第一次拿到自己挣钱买的东西,有一种很高兴和自豪的感觉。)
11岁时,当许多同龄孩子读报上的体育新闻或玩球时,我以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没多久股票跌至27美元,我坚持不卖,最终以每股5美元的盈利脱手。
(要学会自己做决定,要有自信和耐心。)
12岁时,再次购买股票,价格一路暴跌,最后,很久在低价上徘徊,遭受挫折。
(不要轻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不然很容易因为光线昏暗而跌倒;明亮的道路也不需要去了,那里太挤了。)
14岁时,我已经打了好几份送报的零工,并把它当做一项业务来经营。当时,我每天送500份报纸,我把送报的路线安排得极为合理。
我还利用送报的机会向客户推销杂志,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
(有时候,努力还不够,还必须用点智慧,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15岁时,我与伙伴联手在理发店安装了一个弹球机,这项业务每月挣50美元。17岁时,我以1200美元卖了弹球机。随后,我又和人合作买了一辆劳斯莱斯,并以每天35美元的价格出租。
(开始创业时,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我们需要一个伙伴。)
从开始上学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放学后,我都要阅读股票指数和图表以及《华尔街日报》。读大学后,我阅读了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投资和商业类书籍,总共读了100多本。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尝试各种投资方法,力图找到一套框架体系。犯了很多错误,也吸取了许多经验。
(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了解它,学习它,实践它。虽然遭受了不少失败,但是总算掌握了一些规律。)“这真是一笔无穷的财富啊!”记者由衷地赞叹道。
沃伦·巴菲特稍稍一顿,接着说:“这笔财富已经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它本身都在随时间而不断地增值。因此,可以说,它是我最成功最漂亮的一次投资了。”
作者简介
张建伟,撰稿人,其《最好的投资》广受好评,是励志教育的佳作。
【心香一瓣】
经验是一笔无价财富,但很多人意识不到它的价值,将之尘封或储蓄起来,永远不激活它,所以一败再败。
股神巴菲特最好的投资就是小时候购买的一个笔记本,但他却使之不断增值,这种增值秘诀就是: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改正和提升自己。
巴菲特坚持这样做了,所以他获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功。聪明的头脑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ww w 。 xia oshu otxt mt?xt_小_说天堂
第5章 洛夫心灵笔记
洛夫
夕阳无限好,好就是好,没有什么“只是近黄昏”的。黄昏固然可视为一种终结或死灭的暗喻,但也预示了另一个新的开始。
入夏以来,我就再也没有到这阳台上来过,似乎过了几个世代,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栏杆旁多了几盆花,除了那株正在做开花准备的圣诞红外,其余都叫不出名字。当然兰花我是认识的,但兰花品种繁多,总不能看见凡是像韭菜样的东西都叫兰花吧。这里唯一熟识的就是那温温软软的夕阳,仍像去年那么亲切,其温度恰到好处,如果在寒冬,真可以捧起来洗一把热水脸。说它温软亲切吧,它又偏偏锋利得如一把刀子,从隔壁楼顶水塔旁斜伸了过来,正好把我那靠近墙边的投影从中切成两半。偶然侧脸一望。吓了一大跳,这人居然只有半个影子!
不知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感觉,久未登楼,一登楼便把自己弄得如此惊疑不安,像在草丛中踩了一条蛇。
这些都不必去说它。
有一点想必你是同意的,我们的岁月消逝虽快,但毕竟美好过,那长长的夏日,璀璨而明亮,接起来就是一串闪烁发光的珍珠项链,所有的生命都丰盈甜美得像一只水蜜桃。每一朵花都恋爱过,每棵树都怀过孕,每条河都唱过歌,每片云都在天空写过诗。都市烟尘滚滚,雨过,也睛过。许多窗口摆着各色各样的盆景,到了晚上就换成各色各样的灯火,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生命在忙碌中充实、成长,随时都有奇迹在我们附近发生。大地是如此慷慨,西瓜之后是荔枝,荔枝之后是芒果,芒果之后是柳丁,力量是如此丰沛;篮球之后是棒球,棒球之后是足球,足球之后是省运。吸进去的是甜甜的果汁,流出来的是成成的汗水;稻谷多得没有地方堆,烟囱里飘出成群的蝴蝶;一夜之间便有一株树从平地升起:昨天这里还是一片荒烟蔓草,今天就出现了挖土机、打桩机,以及把天空分割成一小块—小块的钢管鹰架,等你环岛旅行一趟回来,矗立在你面前的已是一座吞吐千人的大厦。喏!顺着我的手指瞧,就在那大厦的背后,落日正在西沉,多么动人的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就是好。纵然黑夜接踵而至,众人仍忍不住驻足仰视,希望它在明天更加辉煌。
现在,我正靠着栏杆在看落日。“独自莫凭栏”,与其说这是一句词,毋宁说是一声叹息,一句警语。记得有一次,在一座尚未完工的12层大厦楼顶的栏杆旁,就曾看到一块用红色油漆写着这5个字的警告牌。这位建筑商竟是一位雅人,比起那位一天到晚不停地播送那首《总有一天等到你》的流行歌曲的棺材店老板风趣而厚道多了。(你一向反对文学的实用价值,这句李后主的词今天不是已派上用场了吗?)但对我这种既不轻易感伤而性格又已定型的中年人来说,靠着栏杆反而能产生安全感,可以静静地瞧着一群灰鸽挨着头顶飞过而不会为之心惊,可以嘲弄地唱着:流水落花秋去也,天上人间!
我今天才知道,独自凭栏看夕阳是一项多么富于知性的经验,绝不浪漫。夕阳无限好,好就是好,没有什么“只是近黄昏”的。黄昏固然可视为一种终结或死灭的暗喻,但也预示了另一个新的开始。我很欣赏李商隐这两句五绝,但听多了那些悲伤意味过浓的诠释,便直皱眉头。
作者简介
洛夫,1928年出生于衡阳市衡南县相市乡,世界华语诗坛泰斗,台湾著名的现代诗人。出版诗集《时间之伤》
和《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
(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
【心香一瓣】
诗歌被誉为文学闺秀、文学精灵等,这是因为它们往往只用寥寥数字便传达出无穷意境。好诗歌,就如冰天雪地里的数点梅花,散发着傲人的芬芳。
诗言志。每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