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人生特别悲哀,他觉得特别悲凉。因为这个时局动荡,每天都有很多老百姓死去,然后呢作为一个医生他又没法去救人,因为个人力量有限。
梁冬:大慈悲心来了。
罗大伦:对,所以李东垣这时候啊,就到处拜访高人,他拜访了一个高人叫范尊师。这个范尊师是范仲淹的后代,是当时山东道教的一个代表人物,是统领山东道教的,非常有学问。然后李东垣就去拜访他去,李东垣曾经跟他聊过天,这个文献有记载的。李东垣跟他聊,就说我现在心中特别悲凉,因为我作为一个医生,老百姓在我面前每天死去那么多,我呢只能一个一个去救,这个世界,这个黑暗什么时候是头呢?李东垣心中特别悲凉。那么范尊师呢,跟他说了一席话,这席话被记录下来了,说得非常好。你一定要把你全部的学术思想全都写下来,一定要不惜耗费你一生的力量写下来。他这个原话是:即使你最后因为写这些书累死了,也在所不惜!为什么呢,这些书传下去了,就跟你活着是一样的。书传给后人了,活着是一样的。这些话李东垣呢全都记下来了。他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受到很大鼓舞,于是他都记在自己的书里了。他自己书里都写过这些话,然后呢他打理了行装,开始回到自己老家了,回到正定了。回到河北的正定,就是真定河北的真定那一带。然后呢开始做了几件事。第一是整理自己的书,整理书,开始写,一点点写。他回真定以后啊,其实八、九年以后他就去世了。那么在这期间,他把所有他的学术全都整理出来了;然后第二,他看了大量的患者,他整个留下的医案我们看了,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看的;第三呢,他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就是把自己的学问都传到后世去,找了个徒弟,找了个非常好的徒弟,然后他就跟周围的人说哪儿有非常好的学生,你们帮我推荐一下。这时候他有一个朋友就说了,他说诶我知道有一人叫罗天益,说罗天益这人挺好。特实在一人,说这个小孩儿特别诚实,说把他找来吧,然后就把罗天益找来了,罗天益见面时候很有趣,罗天益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边……信都留下了,写得非常恭谦……
梁冬:这封信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其实我觉得要留待下一期再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呢在今天这个节目里面,我却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你现在做的事情,你必须要想到,你如果真的是为苍生发大愿的话,你必须要想到你现在做的事不是为现在做的,或者不仅仅是为现在做的,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人做的。我们心里面是不是有一些未来的人。好了,感谢罗老师。
罗大伦:谢谢。
梁冬:谢谢你在《国学堂》里面为我们未来的电视观众留下了这期节目。
下期预告:
画外音:青年时代,他一直是乡里的官司专业户。
罗大伦:后来政府没办法,让他当了个乡长。
画外音:哪位高人给了他的人生惊天逆转。
罗大伦:朱熹的四传弟子。
画外音:中医博士罗大伦做客《国学堂》,讲述一代医宗朱丹溪曲折的成才故事。“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另有深意。
罗大伦:人欲都灭了怎么办呢,我们还活不活了?
画外音:为拜名师,他躬立于老师门前风雨不易。
罗大伦:等了整整三个月。
画外音:穿越时空,认识古代中医。跨越千年,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20101113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第二讲
本期主题: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
主 讲 人:罗大伦
主 持 人:梁 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11…13 21:45…22:30
资源下载:blog。sina/s/blog_63581a6b0100njle。html
文字整理:初懂…静之 yhlj 子轩 赤梅舞雪 lym210 晴川 猪光宝器 小鱼儿 慧从卢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的时候呢,我们就请到了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话说呢,讲到了一个叫李东垣的,在金元时期的一个大医家,他做了很多的行医的善事,然后呢,当他快老的时候呢,发现光是治病救人还不够,要把思想留下来,要为后世所用。话说这个时候呢,就出现了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呢,就恰好命中注定应该成为李东垣的弟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叫罗天益,他呢写了一封信,到底一封信怎么能够改变他的命运,这封信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上一次我们《国学堂》讲到此处时间到了,收尾。这一周呢,话说从此开始讲起,罗老师!
罗大伦:好,这样的,大家推荐,就推荐了这位罗天益,说他特别实在,说这个年轻人特别好。然后,罗天益就来了,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我们现在能看到,写的是非常的谦卑,然后称赞李东垣,称赞了很多话,说我要能跟您学习,那我真是三生有幸了……我希望跟您学习,大概就这样的意思,然后就交给李东垣了。但是,我估计李东垣这封信可能都没看!李东垣马上就问了他一个问题,马上问他,原话是这样的,他说,“汝来学觅钱医乎?传道医乎?”就是说,你是要来学赚钱的医生呢?还是想来学传道的,想做一个传道的医生?这个话很难回答。
梁冬:尤其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来说,是吧?你说真的是,本来就是一个穷人,家里不是很有钱……
罗大伦:对,罗天益家里,其实挺贫穷的。所以呢,这个话呢,让罗天益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现在一想,也不好回答。因为家里很贫穷,你说我学的医不是为了赚钱的,这摆明了是说谎,但是呢,这传道也很重要啊,怎么办?罗天益回答非常聪明,他回答是“亦传道尔”。他说,赚钱这个无所谓,这个我先不想了,但是我一定要传道,一定要传道。所以,他把传道这个提出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李东垣一看,这个学生,知道是个好学生,好苗子,因为非常老实,回答得呢,也非常得体,所以呢,罗天益就成了李东垣的弟子了。然后整天跟着李东垣出诊,记录他的医案,李东垣很多医案都是他记录的。然后呢,是帮着李东垣整理他的学术思想。这样一晃就过了好多年过去了,李东垣把他的医术基本上全都传给了罗天益。
画外音: 国学笔记:一句“亦传道尔”,李东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关门弟子。而后,他将如何教授徒弟?到底为什么,他不仅不收学费分文,反而坚持资助学生?其弟子又将怎样让他的学问得以传承后世?《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有一天呢,李东垣就把罗天益叫到面前,然后呢在桌上摆上很多钱,文献记载是“二十金”,就摆了很多钱。然后呢跟罗天益说,他说,这个原话都有的,他说我知道你家里边生活比较困难,我把这些钱送给你,回去以养妻子,就是给老婆孩子吃上饭,这钱去供给你生活去。罗天益一看就傻了,天下有这种老师吗?你在人家吃着住着人家的都是人家的,然后呢人家还拿钱给你,让你回家养家糊口去,有这事吗?一般你还交钱、交学费,对吧?他就不要,说什么都不要,死活不要,就是不能收老师的钱。结果李东垣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我大的学问我都不在乎,我都这么无偿的给你了,我还在乎这点小钱吗?“何吝乎细?”就这点小钱,“汝勿复辞!”就是你不要再推辞了。这个话说得非常有力啊!
梁冬: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啊,不是现在吧,就说人民教师分两种,有一些教师呢,把它当作职业,我授课给你,你给我学费,咱俩两清;有一种人呢,他不完全这样考虑问题,你呢,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环,我也是,现在呢,我要把这个使命接下去,就是为往生(圣)继绝学……
罗大伦:没错!
梁冬:你要为万世开太平!
罗大伦:李东垣就是这种,他境界非常高远。后来呢,李东垣去世了,那么,罗天益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把李东垣所有的这些资料整理,一本一本地出版,所以呢,今天我们能看到李东垣留下的一本本的医书。李东垣在中医史上非常地有名,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为我们创立了一个补土学派。
梁冬:在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当你的心里装了有多少人的时候,你的心量就有多大,而你在整个历史当中的格局就会有多大。当今,每个人都在讲“我的地盘听我的”,都在讲“我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做的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你个人而能,不是要占据你个人的地盘!而是,关键是你的内心里面,你能够把你能够为大家服务的半径做得有多大,每个人的价值都和你所服务的半径有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看回我们童年读的什么《雷锋叔叔的故事》啊,包括毛主席的一些语录啊,我现在觉得就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它其实真的是很有意义的。
罗大伦:没错!
梁冬:而且它真的是很有能量的一件事情。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到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画外音: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身心同治思脉的代表人物。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却最终成为一代医宗。究竞他做了什么使他终成大才?
梁冬:朱丹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得跟当今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个地方有关。这个地方现在成为了全世界都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
罗大伦:没错。朱丹溪的老家就是义乌的。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他家那地方就叫丹溪。因为,据说曾经有人,是一个王爷嫁姑娘,当时那个红的旗把那个溪水都映红了,所以叫丹溪。然后呢,朱丹溪他的名字叫朱震亨,后世管他叫朱丹溪。他生活在元代,元末的时候,他比李东垣晚。那么朱丹溪他小时候本来是想学儒的,大家天天让他学儒,但是他们家遭了几次动乱。比如说有一次,当时农民起义军杀过来了,然后占领地方。后来元军来打,把这个农民起义军又给赶走了,镇压了。结果有人就陷害朱丹溪他们家,说朱丹溪的父亲资助农民起义军,暗中拿钱给农民起义军了,结果,把朱丹溪的父亲就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严刑拷打,结果他父亲回来没多少天就去世了,去世了以后给朱丹溪打击非常大。他们家……你想,他们家最主要的家长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朱丹溪的母亲带着朱丹溪的小弟弟……结果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大家开始欺负他们家。这个时候,实际朱丹溪已经十来岁了,刚刚十几岁一个小孩儿。但是呢,大家想一般人可能就屈服了,可能就过这种贫穷的日子,但是朱丹溪这人不行,这人脾气非常的……非常的有趣。朱丹溪碰到这个事以后,马上就会跳起来,因为他家里没别人了,只有自己是长男了。就跳起来,然后马上因为他读过私塾嘛写状子,上衙门去告去,马上就闹得,这事儿一定闹个天翻地覆的。最后,闹得这欺负他们家的人吃不了兜着走,受不了了,最后,“服了,拜托了,我再也不敢惹你们家了。”当时文献记载,是这个,开始的时候是“乡之右族咸凌之”,大家都欺负他们家。后来被朱丹溪给搞得大家“摇手相戒”。朱丹溪这个人性格有趣,你看他这个时候非常有趣。结果慢慢地发展成什么样呢?不单是自己家有事他出头,别人家,邻居家有什么事,朱丹溪都出头。他就变成一个打官司的专业户了。后来呢,这个政府没办法,让他当了一个乡长,当了一个里正。
梁冬:里正啊?
罗大伦:应该是居委会的……
梁冬:村支书吧?
罗大伦:差不多。
梁冬:类似村支书。
罗大伦:差不多。居委会的一个头儿。
画外音: 国学笔记:少年时的朱丹溪终日沉迷于打官司,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条成长道路看似跟悬壶济世的为医之道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成为他不羁人生的转折点?又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医宗的蜕变历程。
梁冬:那这个朱丹溪到底是怎么接触到医这个事情的呢?
罗大伦:嗯,朱丹溪实际上也是因为母亲有病。
梁冬:哦。
罗大伦:朱丹溪的母亲患了一种病,这个文献上记载叫“脾疼”,脾胃的“脾”,脾疼。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了。这个文献没有继续地解释,只知道这个病非常痛苦。很多年,医生都治不好,来了很多医生去治都治不好。然后朱丹溪没办法,因为母亲每天很痛苦,怎么办呢?三十岁的时候,去买来《黄帝内经》开始看。天天看《黄帝内经》,看了三年。看了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然后把母亲这个病给治好了。
梁冬:这事情就跟徐文兵老师的厚朴中医学堂一样,一大堆企业高管呢、什么那些不靠谱的,以前跟中医没关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有一点问题了,或者家里面有什么问题了就开始学医。实际上只要你认真肯学,三十多岁以后,你有基础的文学知识、哲学基础,你认真去学,两三年之后呢,说不定真能够有点小成。
罗大伦:没错!其实认识人体的奥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梁冬:对。
罗大伦:但是,朱丹溪这个人又很奇怪,我们现在看着好像要开始学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但是他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治好病以后,因为他学医就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母亲病好了把医书一扔,又不学了。这样混到了三十六岁,就是基本上还是打官司这么混。三十六岁的时候又发生一件事,这个事呢确实影响朱丹溪了。当时是在他们家边有一个叫八华山,八华山来了一位……
梁冬:北京有一个九华山,它有个八华山,是吧?
罗大伦:八华山来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叫许谦。这位许谦是谁呢?是这个朱熹的四传弟子,等于是朱熹的正传。他在八华山里开始讲这个程朱理学。那么这个时候呢,朱丹溪也听说这个消息了。这个时候朱丹溪多大了?三十六岁了,我们想三十六岁应该都事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