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形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大形势-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储蓄率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美国在1927年以前的大发展时期国内的储蓄率也是非常高的,自从1927年分期付款的信贷消费风行之后,美国的储蓄率开始下降,紧接着爆发了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一直到二战爆发才走出经济萧条。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滞涨,里采取了提高利率,以鼓励储蓄和投资的经济政策,才使美国走出了滞涨的泥潭。而小布什上台后,奉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重消费、轻投资的经济政策,结果又爆发了经济危机,我们盘点一下美国的经济发展史就可以看到,只要一走上低储蓄、高消费的道路就必须导致经济危机,而要摆脱经济危机就必须要靠鼓励储蓄和投资。

其次拉美和亚洲四小虎在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国内储蓄不能支持其经济投资,而不得不大举外债,最后导致经济崩盘。

2、贸易顺差,有一定的外汇储备

足够的外汇储备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须的,而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由贸易顺差和海外投资,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依靠贸易顺差,靠海外投资是靠不住的,阿根廷和亚洲四小虎在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贸易逆差,在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采取加强出口的措施,反而靠提高利率吸引海外投资来获得外汇储备,而这样无异于饮鸩止渴,最后经济崩盘。美国这次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如此严重,其实与其长期的贸易逆差也有关系。

3、制造业发达

制造业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上世纪日本股市和房市都经过剧烈的泡沫破裂,但没有酿成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也没有发展成经济危机,关键就是日本的制造业比较发达,而美国的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就一发不可收拾,关键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已经空心化,而金融危机期间破产的希腊、冰岛这些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制造业,冰岛主要是金融服务业,而希腊主要靠旅游业和航运业, 因此这些国家在抵御经济危机时就显得非常脆弱。

4、财政无赤字或是赤字在可控制之内

经济存在一定的周期,如果政府长期的赤字,一旦遇到经济危机,这种赤字就将无法维持下去,而经济危机时反而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的时候,因此政府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削减政府赤字,经济繁荣的时候储备下“弹药”,经济危机时,才可以用上。

根本层次 缩小贫富差距 让人民生活有保障

经济周期不可避免,而经济周期又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如果这个经济体中,民众的生存成本比较低,而且贫富差距小,民众生活有保障,那么那可以抵御经济危险,越是经济危机时,越能显示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笔者一直认为贫富差距大、生存成本过高和生活没保障是民生的三大难题,改善民生也是应该从这三方面下手。

1、堵塞财富非正常转移的渠道

关于财富非常转移的问题,笔者将职业投机客、政府及企业内的贪污受贿者、非法及不道德的商业行为、黑社会及*业、不受约束的高管薪酬称为“新五蠹”,这些人或行为时造成当前中国贫富分化的根源所在,我们要想缩小贫富差距就应该从这些方面下手。

2、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

民生感觉生活艰难,归根结底是民众生存成本太高的问题,在前面章节中,笔者提出了建设“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如果这些可以做到,民众生存成本过高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3、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保障体系,而社会保障体系也是抵御市场经济的无序性及不稳定性所必须的,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还相当的不完善,还有太大的完善空间,这方面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以高税收为依托,我国现在的税收不是高了而是低了,我国今后必须加大税收力度,以保障社保资金的来源。

税收是最能体现阶级性的,现在精英大多呼吁减税,而减税对经济没有任何好处,美国里根繁荣也不是因为实行了减税,而是提高利率,鼓励储蓄和投资,普通民众千万不能盲从于精英的减税主张,美国和西欧减税的结构就是中产阶级的解体和贫困人口的边缘化,而高税收的北欧则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足以引起中国的注意。。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谁都知道战略的制定与实行非常的重要,其实有建立一些负责执行国家战略的机构也很重要。

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成功崛起、任何一项重大技术的研究应用、任何一项重大工程项目的完成都脱离不了国家的力量、古代是这样,现代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是这样;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

笔者主张成立一些高级委员会,负责中国战略政策的实施,因为在政府的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事项,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这些事情关系到国家的长期利益,实施起来靠一个部门很难完,需要多个公权力部门的支持配合;

2、这些事项要做成需要长期的实验探索且不容易以固定政策的形式出现;

3、这些事项需要专人长时间付出非常大的心血,成功失败很难预测。

这些项目就适合交给国家战略委员会来做,这些项目的实行与修建基础设施不同,不是靠钱堆出来的,甚至不需要花多少钱、主要靠人的心血的投入。

任何一个国家部委都可以提出一些关系国家战略的项目交给国家战略委员会来做。任何项目都必须由一些可靠的人来执行,笔者认为这些委员会的主任应该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担任,退休老干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望、能力和人脉关系为这些项目的执行提供保证,效果比一些具体部门来执行效果更好。这个委员会应该比国家部委要高一个级别,因为他很多方面需要国家各部委的配合。这些项目设立的越细、越具体才好。

以下是笔者粗略梳理的一些战略项目:

1、沙漠治理与利用

2、新能源开发与应用

3、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研究与实践

4、用最少药量及最少费用治疗疾病研究

5、城市弱势群体扶助

6、国家最贫困地区脱贫

7、大飞机项目

8、龙芯项目

9、物联网项目

10、劳动生产率提高

11、如何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存成本

12、电动汽车项目

13、打黑除恶

14、最新信息技术研究

15、最新生物技术研究

16、国际优秀经验的汇总与借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学者的强国之策分析
对当前中国的形势,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笔者现在将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主张收录如下,并进行分析,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者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都是相同的,他们所不同的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1、*的强国之策 : 产业链整合建议

代表作品  《*说 :谁来拯救中国经济》

产业链理论内容:

郎教授将产业链分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七个环节,他的理由当今是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因此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经济发展不好等一系列现象都由此产生,笔者虽然赞同郎教授的产业链扩展理论,但笔者还是有些不同意见。

产业链理论评析

第一、笔者一直认为三流的教授看不懂金融,二流的教授鼓吹金融,只有一流的教授才会提醒我们金融业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授绝对是一流的教授。郎教授是世界级的金融专家,也曾在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之一沃顿商学院教书,他的学生大部分大部分在华尔街发财,他却一直呼吁中国重视制造业,与极个别盲目鼓吹金融万能论的学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金融学教授却将强国之路放到发展制造业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二、笔者认为郎教授的产业链理论比“产业升级”的说法更加准确,因为现在中国大部分产业都有,只是产业链不完善而已。世界分工以前是按行业进行分工,那时提出产业升级是非常正确的,而现在的世界分工已经不是按行业进行分工,而是按产业链进行分工,因此提出产业链整合更加合适。

第三,郎教授提出的产业链理论主要在对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外贸企业进行总结提出的,首先中国确实是个出口大国,但是在中国的总产出中,出口也就占到20%多,中国的主要产出还是在国内销售,因此对于那些在国内销售的企业来说,郎教授的国际产业链理论也就是失去了效用。对于那些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中国以上七个环节除了产品设计环节中国比较欠缺外,其他环节中国基本上都基本上掌握,实际情况也并没有郎教授说的那么严重。

第四、对于那些外贸型企业,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中国人要想掌控非常的困难,并且必要性也不大,对于那些销售到国外的产品我们即使不掌握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们的商品销售到美国,在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环节我们就是不掌握也没什么,毕竟我们对销售地的情况不了解,如果中国的玩具厂商如果在美国建立自己的渠道,再由中国人去进行管理,这根本就不现实。笔者认为现在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就是研发和核心零部件,在这点上中国早就提出了自主创新的问题。

2、时寒冰的强国之策: 扩大内需建议 

代表作品 《中国怎么办》

扩大内需理论内容

时寒冰在其《中国怎么办》一书中指出,要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启动内需,对于影响中国启动内需的因素时寒冰列出了三个,分别是:第一,在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中,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公众收入较低,第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公共产品的市场化倾向蚕食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第三,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挤压了公共产品领域的财政投入。

在此基础上时寒冰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他主张要实现民富,就应该减税方面做文章,而减税本身就可以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 第二,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机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直接面向贫困或低收入阶层的各种社会救助制度;二是面向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三是各种社会福利制度。第三,削减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为社会保障节约出更多的资金,另外时寒冰还提出来用惩罚性损害赔偿为内需护航的建议。

扩大内需理论评析

第一、笔者认为中国内需不足就是个十足的伪命题。中国不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90%都是靠内需拉动的。怎么能说中国内需不足呢,有人喜欢用产能过剩来反证中国的内需不足,笔者早已指出,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而非整体性过剩,比如中国生产的鞋、玩具,无论如何扩大内需也是消耗不掉的,而在资源、能源、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产能严重不足,需要大量进口,因此中国内需不足的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第二、关于削减政府行政支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削减政府支出不能光靠硬性压缩,而应该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比如在北欧总统出门都不用带保镖,在其他国家怎么可以做的到?中国只要实现了民生有保障,行政管理费用就会大大降低,现在幼儿园、小学都开始配备警察,这是多大的开支,以前这都没必要的,中国极端事件增多都是民生艰难所致。

第三、时寒冰的强国之策有一个矛盾那就是减税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就必须加大税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与减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美国的里根和小布什减税也是以削减公共支出为代价的,比如美国的次债危机从根本上说就是小布什削减政府在公共住房方面的开支造成的,因此完善社保制度非常必要,但减税在中国不可行。

3、叶檀的强国之策 :内生市场化建议

代表作品《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内生性的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叶檀在其《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指出中国应该将内生性的市场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与其一直以“坚定的市场主义者”自居是一致的,在中国与叶檀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张维迎、许小年等,张维迎在其《把脉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一文中也表示,未来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取决于是不是把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所谓市场化改革,就是价格自由化、企业民营化、地方分权化、开放和全球化。与这些口碑不好的极端市场主义者相比,叶檀属于温和派,因此她也素有民间威望。

叶檀的内生性市场化建议包括:

1、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叶檀在书中指出:建立内需市场,畅通而公平的物流是重中之重,国内统一的市场需要统一的制度,需要改变内销产品的小规模零售渠道,需要快捷的司法救济,需要能够破除地方利益的至高权力。

2、将“非公经济三十六条”落到实处,在各个行业真正对民营经济进行市场准入;其次,把政府的财税收入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居民与企业的收入,使民间投资与收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3、加强劳工保障和限制高管薪酬。

叶檀内生性市场化建议评析

第一、笔者一直对民营经济进入垄断领域持谨慎态度,因为垄断领域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这些从本质上说,就不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