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列苔草部。夫苔亦草中之一。岂能别异于草。自为一部乎。故削之。 
谷部纲目先粟。次粱。次秫。先生特更易之。粟为主。粱秫皆附见。以粱即粟之粗。而 
秫即粟之粘者。甚合于粟为黍稷粱秫总称之义。至豆为五谷之一。纲目列于薏仁罂粟后。诚 
为失伦。先生特列于粟与粱粳之前。盖以古称菽粟。菽在粟先。而高粱小米五谷之别种。不 
可与豆衡也。至舂杵头糠。纲目在谷部末烧酒后。今改列诸曲之次。麦芽饴糖及醋酒烧酒之 
前。盖诸 
果之味部。纲目列胡椒于吴茱萸食茱萸之前。二茱萸皆椒类而产中土。今列蜀椒之次。 
胡椒来自舶上。番产也。故又次之。 
香木部檀香降真香以上。皆木之生而香者。乌药最下。故殿之。乳香没药之下。皆木之 
液而香者。梧桐泪枫香脂最下。故殿之。纲目以枫香脂先于没药。失其等矣。 
乔木部自黄柏以至巴豆。皆取木之或本或叶或子入药。至漆则取其汁矣。故列于末。纲 
目乃居漆于海桐楝槐之前。寓木部纲目雷丸在桑寄生前。桑寄生寄于桑。雷丸寄于竹。等寄 
也。乔苞则有辨矣。故先生更之。 
介部龟为四灵之一。故首之。纲目次玳瑁。玳瑁殊方所产也。今居介部之末。 
禽部纲目先水禽。今先家禽。且先德禽。而林禽水禽次焉。 
兽部纲目先豕。今先马。而牛羊豕狗依乎牲之序。其山林诸兽则次焉。 
天一生水。故水部居本草之首。本草所以养人也。人为贵。故人部居本草之终。铜山西 
崩。洛钟东应。古人于胞衣致意焉。今人血人骨人势人胆等纲目载之。奈何以所以仁人者害 
人乎。种种概从删削。用意微矣。 
方书充栋。独先生此书。自成一子。非所例亦非所伍。于药品或先后焉。别其序也。于 
主治或更置焉。由所专以及所兼也。于畏恶使或去取焉。存可信删不可信也。于禁忌修治则 
殿焉。尽人事以全先天之功用也。于引据诸子百家多阙焉。但取实用无事夸博也。于附方或 
前后互见焉。先本治又证所从治也。于所引书。或有翦裁。非复则类。笔削间有微意也。视 
纲目徒部署整齐饰观有余矣。 
x海昌后学陈 言扬氏谨识x 

卷一水部
雨水
内容:立春节雨水。梅雨水。芒种后逢壬日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液雨水。立冬后十日入 
液。至小雪为出液。得雨谓之液雨。(广笔记) 
〔论〕。立春节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濒湖) 为其得春升生发之气也。(虞 
抟)梅雨水多由湿热之气。郁遏熏蒸。酿为霏雨。人受其气则生病。物受其气则生霉。观此 
水不可造酒醋。则梅雨水不宜用矣。(濒湖)液雨水主杀百虫。宜煎杀虫消积药。(又)因此 
雨在严冬。百虫际此而伏蛰耳。(又) 

卷一水部
潦水
内容:淫雨为潦。故雨水降注谓之潦。(濒湖) 
气味甘平。宜煎调脾胃去湿热之药。仲景治伤寒瘀热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 
水。 
露水 气味甘平。禀肃杀之气。宜煎润肺杀祟药。及调疥癣虫癞诸散药。百草头上露。 
止消 

卷一水部
腊雪水
内容:冬至后第三戊为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用净瓶收之。筑实。密封瓶口。 
置阴室中。不见日色。气味甘冷。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 
动。酒后暴热。黄胆。仍小温服之。宜煎伤寒火 药。抹痱亦良。 
流水 千里东流二水。皆堪荡涤邪秽。煎煮汤药。劳水即扬泛水。仲景谓之甘澜水。用 
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勺高扬千万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药。盖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 
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虞抟云。甘澜水甘温而性柔。煎伤寒阴证等药用之。 
顺流水性顺而下流。治下焦腰膝证。及通利二便药用之。急流水其性急速而下达。故通二便 
及 

卷一水部
井泉水
内容:反酌而倾曰倒流。出 未放曰无根。随时初出曰新汲。将旦首汲曰井华。凡饮水疗疾。 
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浊暖。非直无效。亦且损人。(禹锡) 新汲井华水。取天一 
真 
麻知几水解云。昔尝过访灵台太史。见铜壶之漏水焉。太史召司水者。曰。此水已三周 
环。水滑则漏迅。漏迅则刻瘥。当易新水。因悟曰。天下之水。用之灭火则同。濡槁则同。 
至于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未尝同也。故蜀江濯锦则鲜。济源烹楮则 。南阳之潭渐于菊。 
其人多寿。辽东之涧通于侵。其人多发。晋之山产矾。石。泉可愈疽。戎之麓伏硫黄。汤可 
浴疠。扬子宜 。淮莱宜醪。沧卤能盐。阿井能胶。澡垢以污。茂田以苦。瘿消于藻带之波。 
痰破于半夏之洳。冰水咽而霍乱息。流水饮而癃 通。雪水洗目而赤退。咸水濯肌而疮干。 
菜之为齑。铁之为浆。曲之为酒。 之为醋。千派万种。言不可尽。至于井水一物。尚列数 
名。况其他乎。昔有患小溲 者。众不能瘥。子和易以长川之急流煎前药。一饮立溲。此正 
与灵枢治不瞑用千里流水煎半夏汤同意。后之用水者。当以子和之法为制矣。 

卷一水部
地浆
内容:亦曰土浆。掘黄土地作坎。深三尺。以新汲水沃入搅浊。少顷取清用之。(贞白) 
气味甘寒。解中毒烦闷。并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治霍乱及中 猝死者。中暑霍乱。 
乃暑热内伤。七神迷乱所致。阴气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地浆作于墙阴坎中。为阴中之阴。 
能泻阳中之阳也。(濒湖)干霍乱病。不吐不利。胀痛欲死。服地浆三五盏即愈。大忌米汤。 
中砒霜毒。地浆调铅粉。服之立解。 

卷一水部
百沸汤
内容:一名麻沸汤。又名太和汤。汤须百沸者佳。若半沸者饮之。反伤元气作胀。(汪颖) 
气味甘平。助阳气。行经络。患风冷气痹人。以热汤淋脚至膝上。浓覆取汗周身。然别 
有药。亦假阳气而行耳。(宗 )四时暴泄。肢冷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之。 
生阳诸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颤。仍常令人伺守之。(又)初感风寒。头痛憎寒 
者。用水七碗。烧锅令赤。投水于内。取起再烧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汤。乘热饮一碗。衣 
被覆头。 

卷一水部
生熟汤
内容:以新汲水合百沸汤和匀。一名阴阳水。 
气味甘咸。凡霍乱及呕吐。不能纳食及药。危甚者。先饮数口即定。凡痰疟。及宿食毒 
恶之物胪胀。欲作霍乱者。即以盐投生熟汤中。进一二升。令吐尽痰食。便愈。上焦主纳。 
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一失其道。二气淆乱。 
浊阴 

卷一水部
甑气水
内容:蒸糯米时。甑篷四边滴下气水。以盘承取用之。 
主治小儿诸疳。遍身或面上生疮。烂成孔臼如大人杨梅疮者。取此水扫疮上。数日即效。 
百药不效者。用之神妙。 

卷一水部
磨刀水
内容:气味咸寒。主治利小便。消热肿。肛门肿痛。欲作痔疮。急取屠刀磨水服。甚效 
。盘肠生产。干不上者。以磨刀水少润肠。煎好磁石一杯。温服。自然收上。(扁鹊方) 

卷一水部
浸蓝水
内容:味辛苦。气寒。除热。解毒。杀虫。误吞水蛭成积。胀痛黄瘦者。饮之取下。则愈。 

卷一水部
染布水
内容:咽喉病及噎疾。温服一钟良。 
〔论〕濒湖言。二水皆取蓝及锻石杀虫解毒之义。顾蓝之治。功在能大布生阳之气。至 
于 
粳米淅二泔水 第二次洗米水。清而可用。故名。 
气味甘寒。清热。上烦渴。利小便。凉血。 

卷一水部
粘米泔水
内容:气味甘凉。益气。止烦渴霍乱。解毒。食鸭肉不消者。顿饮一盏即消。 

卷一水部
缫丝汤
内容:以 瓶收。密封。埋净土中。经久愈妙。 
止消渴。大验。 

卷一水部
洗儿汤
内容:主治 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卷二火部
桑柴火
内容:凡一切补药诸膏。宜此火煎之。一切仙药。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药 
力。除风寒痹诸痛。久服终身不患风疾故也。(抱朴子)桑火灸治痈疽发背不起。瘀肉不腐。 
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燃火吹灭。日灸二次。未溃拔毒止痛。已溃补接阳气。去腐生 
肌。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丹溪) 桑木能利关节。养津液。得火则拔引毒 
气。祛逐风寒。所以能去腐生新。(濒湖) 但不可点艾伤肌。 

卷二火部
炭火
内容:栎炭火宜 炼一切金石药。 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药丸散。烧木为炭。木久则腐。而炭 
入土不腐者。木有生性。炭无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虫蚁不入。竹木之根自回。亦缘其无 
生性耳。(濒湖) 白虎风痛。日夜走注。百节如啮者。取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 
捻。和熬。以醋拌之。用故布包二包。更互熨痛处。取效。 

卷二火部
芦火竹火
内容:宜煎一切滋补药。火用陈芦枯竹。取其不强。不损药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药 
力。 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紧。温养用糠及马屎牛屎者。取其缓而能使药力匀遍也。( 
濒湖) 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用水不良。火候失度。则 
药亦无功。观夫茶味之美恶。饭味之甘 。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即可推矣。是以煎药须 
用深罐密封。新水活火。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又) 

卷二火部
艾火
内容:主灸百病。若灸诸风冷疾。入硫黄末少许。尤良。凡灸艾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 
取太阳真火。其次则钻槐取火。为良。若猝急难备。即用真麻油灯。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 
于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盖火无体。因物以为 
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其入木者。松火难瘥。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 
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脉损目也。(濒湖) 
附录阳燧 即周礼夫燧火镜也。取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濒 
湖) 

卷二火部
灯火
内容:油能去风解毒。火能通经。凡灯惟胡麻油苏子油燃者。能明目治病。其诸鱼油。诸禽兽 
油。诸菜子油。棉油。桐油。豆油。石脑油诸灯。烟皆能损目。亦不治病。(濒湖) 
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凡诸惊仰向后者。灯火淬其囟门。两眉际之上下。眼 
翻不下者。亦淬其脐之上下。不省人事者。淬其手足心。及心之上下。手拳不开目往上者。 
淬其顶心。两手心。撮口出白沫者。淬其口上下及手足心。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 
以灯心蘸麻油点灯淬之良。外痔肿痛者。亦淬之。小儿初生因冒寒气欲绝者。勿断脐。急烘 
絮包之。将胎衣烘热。用灯炷于脐下往来燎之。暖气入腹内。气回自苏。又烧铜匙柄熨烙眼 
弦内。去风退赤。甚妙。搅肠痧痛。阴阳腹痛。手足冷。但身上有红点。以灯草蘸油点火。 
淬于点上。 

卷三土部
黄土
内容:三尺以上曰粪。三尺以下曰土。凡用当去其恶物。勿令入客水。(藏器) 
气味甘平。主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结痛。下血。(取干土。水煮三五沸。绞去 
滓。暖服一二升。)又解诸药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宋皇子病螈 。(拘急为螈。 
张纵为 。俗谓之搐。)钱仲阳进黄土汤而愈。神宗问疾愈之故。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 
平。则风自退耳。(钱乙传) 吴少师因夏月出师燥渴。饮涧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疾。 
数月消瘦。每饮食入咽。如万虫攒攻。且痒且痛。张鸡峰(名锐。着有备急方。)诊之。令 
明旦勿食。取行路黄土。入温酒二升搅之。投药百粒饮之。觉痛几不堪。及登溷。下马蝗千 
余。半已困死。吴亦惫甚。调理三日乃安。此证虫入人脏。势必孳生。饥则聚咂精血。饱则 
散处脏腑。苟知杀之而不能扫取。终无益也。今枵腹以诱之。投其所喜。俾之乘饥毕集。一 
洗而空之。诚善术也。(夷坚志) 小儿乌痧惊风。遍身都乌者。急推向下。将黄土一碗。 
捣末。入久醋一钟。炒热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为妙。肉痔肿痛。朝阳黄土黄连末皮硝 
各一两。用猪胆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枣大。纳入肛内。过一夜。随大便去之。内服乌梅黄 
连二味丸药。 

卷三土部
东壁土
内容:向东先见晓日。得初阳少火之气者。若当午向南。则壮火气衰。不用。(宗 ) 
气味甘温。治下部疮。脱肛。止泄痢霍乱烦闷及温疟。昔一女忽嗜河泥。日食数碗。以壁 
间败土调水饮之。遂愈。脾胃湿多。吐泻霍乱者。东壁土新汲水搅化。澄清服之。盖脾土喜 
燥而恶湿。取太阳真火所照之土。引真火生发之气。补土而胜湿。则吐泻自止也。岭南方。 
治瘴疟。香椿散内用南壁土。近治反胃呕吐用西壁土。或取离火所照之气。或取西方收敛之 
气。皆不过借气补脾而已。(濒湖)下部生疮。湿气侵脾也。得阳气之壮。故能燥湿除疮。 
脱肛亦大肠湿热所致。甘温而燥。故亦主之。其止泄痢霍乱烦闷者。甘能补脾胃。温能和中 
也。又土得太阳初气。能祛暑湿之邪。故主温疟。(仲淳)肛门凸出。故屋东壁上土一升。 
研末。以长皂荚挹末粉之。仍炙皂荚。更互熨之。 

卷三土部
道上热土
内容:猝中暑热。搅土浆与服。即解。夏月 死。取十字道上热土。围脐旁。令人撒热尿于中。 
仍用热土大蒜等分。捣汁去渣灌之。即活。 

卷三土部
粪坑底泥
内容:大寒。治发背诸恶疮。阴干为末。新水调敷。其痛立止。治疔肿。粪下土蝉蜕全蝎等分。 
捣作钱大饼。香油煎滚。温服。以渣敷疮四围。疔自出。(圣济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