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酥冰麝。以金针刺入疔中。令至根。然后以药塞入。能拔疔根。(又) 疔肿初起。用多年 
土内锈钉。火 醋淬。刮下锈末。不论遍次。 取收之。每取少许。人乳和。挑破敷之。仍 
炒研二钱。以齑水煎滚。待冷调服。重舌肿胀。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一钱。噙 
咽。 

卷四五金部

内容:以生铁渍水服。是谓铁浆。旋入新水。日久铁上生黄膏。其力愈胜。(承) 
气味咸寒。镇心明目。主癫痫发热。急黄狂走。六畜颠狂。兼解诸毒入腹。凡为蛇犬虎 
野狼毒刺恶虫等所啮。服之毒不入肉也。 

卷四五金部

内容:气味辛温。喉痹肿痛。菖蒲根嚼汁。烧秤锤淬一杯饮之。咽痛或生息肉舌肿。秤锤烧赤。 
淬醋一杯咽之。阴癣顽疮。用秤锤烧红。淬入米泔中百次。乘热熏洗有效。别敷杀虫凉血药 
弥佳。濒湖云。凡诸草木药。皆忌铁器。而补肾药尤忌之。否则反消肝肾。子肝伤气。母气 
愈虚矣。(子能盗母气故云) 
〔总论〕铁之为物。居金之首。燥而不洁。故用之必取其精纯者。钢是也。其铁粉针 
砂。必用钢。日华犹以留滞脏腑为虑。但取浸汁。借其气以为用而已。至于铁华粉铁浆。固 
亦不取其质。而取其精矣。第此物禀太阳之气。而阴气不交。如用非所宜。或宜而过剂。不 
惟消肾之阴。且以竭肝之阳。濒湖消肾肝数语。不独为修治者云也。 

卷五石部
丹砂
内容:一名朱砂。上品。生于辰锦二州石穴。产五溪山峒者。得正南之气为上。麻阳(即古 
锦州地)诸山。与五溪相接者次之。有石砂土砂溪砂之殊。石砂最上者为光明砂。此天地自 
然之宝。在石室间。生雪床之上。(采之者寻石脉。穴地数十丈始见。其苗乃白石。谓 
砂床。)如初生芙蓉。光明外澈。细者环拱。大者处中。有辰居之象。其箭镞连床者。紫黯 
若铁色而莹彻。碎之崭岩作墙壁。又如云母石。成层可析者。真辰砂也。得此者带之辟恶。 
为上。其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内。形块大者如拇指。小如杏仁。光明无杂。名马牙砂。二种 
俗间少有。(颂)色紫不染纸者。为旧坑砂。乃上品。色鲜染纸者。为新坑砂。次之。石片 
棱角生青光。为下品。(颂)交州桂州所出。但是座上及打石得形似芙蓉。头面光明者。亦 
入上品。颗粒通明者。为中品。片段不明彻者。为下品。(又) 雍州所产。大者数十百两。 
作块黑暗。少墙壁。不堪入药。别有越砂。大者如拳。小者如鸡鸭卵。形虽大。共杂土石。 
不如细而明净者。土砂生于土穴中。溪砂生溪州砂石中。俱土石相杂。不入服饵用。(又) 
玩诸说。则砂不必较大小。但取无砂土相杂。光明莹彻而不黑暗者。为贵。 
味甘。气微寒。心经血分主药。主命门有余。生砂性寒而无毒。入火则热而有毒。能杀 
人。物性逐火而变也。恶磁石。本经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 
邪恶鬼。久服通神明。通血脉。解烦热。治惊痫。并解小儿胎毒痘毒。丹砂纯阴。纳浮溜之 
火而安神明。凡心热者。非此不除。(东垣) 丹砂体阳而性阴。外显丹色。内含真汞。其 
气不热而寒。离中有阴也。其味不苦而甘。火中有土也。(濒湖) 禀地二之气以生。(阴火 
之少)兼得乎天七之气以成。(阳火之少)色赤法火。中含水液。为龙为汞。亦曰阴精。七 
为阳火之少。故味甘微寒而无毒也。(仲淳) 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 
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浓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 
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濒湖) 儿初生时。研丹砂飞极 
细如尘。以甘草生地浓煎。调分许服之。止胎惊。解胎毒。同真珠琥珀金箔牛黄生犀角天竺 
黄滑石末。治小儿急惊有神。入六一散。治暑气伏于心经。神昏口渴。及泄泻如火热。入补 
心丹。镇心神。定魂魄。入乳香托里散。散痈疽热毒。发热疼痛。及毒瓦斯攻心。发谵语。三 
皇真人炼丹方。丹砂一斤。研末重筛。以醇酒沃之如泥状。盛以铜盘。置高阁上。勿令妇人 
见。燥则复以酒沃令如泥。阴雨疾风则藏之。尽酒三斗。乃曝之。三百日当紫色。斋戒沐浴 
七日。静室饭丸麻子大。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一月三虫出。半年诸病瘥。一年须发黑。三 
年神人至。按砂中有汞。伏火者徒存其枯阳。而汞离于砂者。又阴毒为盛。如斯服食。原是 
阳中含阴。益令阴和于阳。诚有大益。神注丹方。白茯苓四两酒煮。软竹刀切片。阴干。为 
末。入朱砂末二钱。以乳香水打糊。丸梧子大。朱砂末二钱为衣。阳日二丸。阴日一丸。要 
秘精。新汲水下。要逆气过精。温酒下。(元戎)按茯苓本阳以吸阴。丹砂本阴以充阳。所 
说秘精及逆气过精。煞有至理。预解痘毒。初发时。或未出时。以朱砂末半钱。蜜水调服。 
多者可少。少者可无。重者可轻。(丹溪)按好古言丹砂主命门有余。其义正合。归神丹。 
治一切惊忧思虑多忘。及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 猪心二个。切。入大朱砂二两。灯心 
三两在内。麻扎。石器煮一伏时。取砂为末。以茯神末二两。酒打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九 
丸至十五丸。麦冬汤下。甚者乳香人参汤下。按心气心血。治心者类能分之。不知丹砂之所 
主者神。神属阴。却用之以补心气。谓火得水以为主。而火之用乃充也。妊妇胎动。朱砂末 
一钱。和鸡子白三枚。搅匀顿服。胎死即出。未死即安。小儿惊热。夜卧多啼。朱砂半两。 
牛黄一分。为末。每服一字。犀角磨水调下。 
〔论〕夫人与万物。尽造化于水火二气。而水火同宫。所谓坎离是也。惟丹砂之受铸最 
完。内含金精。禀气于甲。(土宿真君言丹砂受青阳之气)本风升之木。可使水腾于火中。 
本燥降之金。可使火范于水外。水火自有升降。而金木又升降乎水火。皆不离中土以为升降。 
是非受铸最完者乎。本经谓丹砂养精神。何以明之。经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 
是谓精。又曰。两精相搏谓之神。夫阴阳原从混沌一气而分。分者未尝不合也。故曰。两神 
相搏。就其分而合之处。即有精矣。此是相搏谓之精。而曰常先身生者。固指先天而言。内 
经所谓化生精也。既成形以后。落于后天。清浊分而动静殊矣。不名为阴阳。名为水火矣。 
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言其落于形气也。故曰两精。第火中有水。水中有火。虽曰两精。 
而实相交。此由精以化神者也。内经所谓精归化也。先哲有云。心为离火。内阴而外阳。肾 
为坎水。内阳而外阴。内者是神是主。外者是气是用。故心以神为主。阳为用。肾以志为主 
。阴为用。阳则气也火也。阴则精也水也。夫水火之奠于上下者。此一精而分为两也。动静 
根于清浊之分者也。水火之主于其中者。此两精而搏为一也。升降妙于动静之中者也。若使 
火中无水以为神。则动无静以为君。将有升无降。水中无火以为神。则静无动以为用。将有 
降无升。而气化息矣。(动无静以为君。静无动以为用二语。方说得神字出。)经曰。出入废 
则神机化灭。夫有升降。则出入不废。有出入。则升降不息。出入固形中之气。升降则气中 
之神也。一则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谓之精。一则曰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 
两精相搏谓之神。是则天地之有造有化。原始要终。总归之神而已。而人身中之有造有化者。 
亦同之天地而已矣。人身心藏神。(天地之神归之虚空。人身之神归之虚灵。)经故曰。心者 
生之本。神之变也。盖其虚而能灵。动以静君者。仿佛乎老子之所谓虚而不 动而愈出者也。 
丹砂内蕴真汞。外显丹象。由内所蕴之水以归火。而火应水以下藏。由外所显之火以召水。 
而水应火以上际。以水而归火。由火而召水。水火既济。是用养神而益心。即以养精而益肾 
也。其又云安魂魄者。经曰。随神往来为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是魂魄即不外于精神 
矣。丹书日乌月兔说云。阳无阴则不能自耀其魂。(故名雌火)阴无阳则不能自荧其魄。(故 
名雄金)即耀魂荧魄二语。知安魂魄不外于养精神矣。更以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参之。 
盖肝木(龙)乘至阴而升于阳。得合于心包络以媾肺者。因离(火)中之阴。俾木复乘阴精 
以变化也。肺金(虎)乘至阳而降于阴。得合三焦以媾肝者。因坎(水)中之阳。俾金复乘 
阳精以鼓荡也。若是则水火交而金木自并。金木并而水火之交愈固。总不越于水火既济。总 
不越于一心。如丹砂之受铸于造化者于心最切。有不由心而收精神魂魄之益者哉。精神魂魄 
益。而身体五脏百病胥治矣。(子由云。四大之内。中黄为戊己。精神即坎离。魂魄作金木。 
内外合成丹。婴儿方养育。斯义可证。)抑气为精之先。试更畅之。经云。肾者精之处。是 
肾固藏精。其所以能化精者。原本于肾之气。而肾气又本于金。故道家曰。铅中有银也。离 
中之有水也。亦以金而水得宅于火中也。汞本于金精。故其色白。人身之精。亦犹是耳。砂 
中有汞。乃是真精之化。原心包络之血。下归于冲。而仍由气以化精者。以肺气还归于肾元。 
金精由火以归水。故由赤 
〔修治〕 入药只宜生用。一经火炼。饵之杀人。(盖离中有阴火。炼则纯阳无阴。燥 
烈为祸。饵之无一克免者。)研须万遍。要若轻尘。以磁石吸去铁气。 

卷五石部
水银
内容:一曰汞。出于丹砂为真汞。取汞法。用瓷罐二个。掘地成坎。开深可容二罐。先埋一 
罐于底。四围土筑稳实。内盛水满。仍用一罐。入朱砂半满。上加敲碎瓦粒。扎铁线髻一圆 
。闭塞罐口。倒覆下罐之上。两口相对。盐泥固缝。以熟炭火先文后武。炼一炷香久。其砂 
尽出。水银流于下罐水内。复起罐。拣出皮壳。入新朱砂。固济再 。每好砂一两。常 出 
七八钱。低者仅五六钱。水银从丹砂中出者。色微红。收得后。葫芦贮之。免遗失。若先以 
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二汁合七镒。 
气味辛寒。有毒。主治利水道。去热毒。镇坠痰逆。呕吐反胃。安神镇心。治恶疮 疥。 
杀虫。疗小儿惊热潮涎。禀至阴之气而有毒。故味辛气寒。入口为厉。外治且不可乱投。何 
况内服。(仲淳)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 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 
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六朝以下。服食贪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 
人。但其治病之功。自不可掩。同黑铅结砂。则镇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乃真 
应变之兵。在用者得其肯綮耳。(濒湖)养正丹。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元阳亏损。气短 
身羸。及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盛。自汗唇青。妇人血海久冷。水银一两。黑锡去滓 
净秤一两。硫黄研朱砂研细各一两。用黑盏一只。先熔黑铅成汁。次下水银。以柳条搅。次 
下朱砂。搅令不见星子。下火少时。方入硫末。急搅成汁。和匀。如有焰以醋洒之。候冷取 
出。研极细。煮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盐汤枣汤任下。小儿急惊。用坠痰涎。水 
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为末。入石脑油同捣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失心风疾。水银一两。藕节八个。研成砂子。丸如芡子大。每服二丸。磨刀水下一二服。恶 
肉毒疮。一女子腕软处生物如黄豆。半在肉中。红紫色。痛甚。诸药不效。一方士以水银四 
两。白纸二张揉熟。蘸水银擦之。三日自落。 
〔论〕 水银同黑铅结砂。何以能镇坠痰逆。盖痰为液所化。而主五液者肾也。铅禀北 
方癸水之气。阴极之精。能摄液而归肾。水银为离中之坎。与铅气交感。自同气相求以归于 
下。但痰之原在肾。而液之化为痰也则在上。痰之由热化者。以心火为主。丹砂法火主心。 
汞蕴于其内。是水在火中也。得火中之水以祛热。而痰之上逆者。乃得顺下而坠之矣。戴原 
礼治中风痰壅甚者。间投养正丹。较铅霜之主痰实烦闷。更有硫砂二味。此非阴阳交补也。 
盖铅归于肾以宅阴。而硫恋于铅以同归。汞固感乎同气之铅砂。亦趋乎同气之硫。(人生结 
胎之始。先生命门。天一生水。壬为阳水。配丁之阴火而生丙。然后生心。即此则砂亦趋于 
同气之硫。其义可思。)正治上实下虚之的剂也。夫上焦痰热甚者。固属下之阴虚甚。然又 
非纯阴之剂所能坠。必藉阳之所归。因而导之。仿佛于从治之法。始能奏功于危笃耳。但本 
方四味等分。如阴虚而阳盛。硫砂止宜居其少半。即阴阳两虚。硫砂亦宜如其半而止。防其 
虚阳愈僭而上逆愈甚也。(灵砂分两汞八硫二可仿)水银乃砂中之汞。取汞离砂。则为纯阴 
矣。(观取者用水下承以招之。使烟飞于上。汞满于下可见。)天地间宁独纯阳之性为毒。纯 
阴之性。其毒等也。其入骨蚀脑者。骨为肾之余。脑为髓之充。髓为骨之精。皆其以同气致 
害也。人死而入水银。能不即腐者。以血肉之躯属阴。此纯阴之气能全之也。知此则偏胜之 
阴。洵无似之者矣。 
水银入耳。能食人脑至尽。入肉令百节挛缩。倒阴绝阳。患疮疥人涂之。性滑重。直入 
肉。宜谨之。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经络。必缓筋骨。是外治亦未可乱投也。妇人误服。多致 
绝孕。(仲淳) 
〔辨治〕凡使。弗用草汞。(取之细叶马齿苋者)并旧朱漆中者。或经别药制过者。在 
尸中过半生半死者。(雷公) 得铅则凝。得硫则结。并枣肉人唾研则散。得紫河车则伏。 
得川椒则收。别法。 为腻粉粉霜。 

卷五石部
水银粉
内容:一名轻粉。言其质也。一名腻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