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医灯续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9-医灯续焰-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宜奇效芎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瓜蒂散,或红豆散搐鼻。)脉缓滑而痛者属痰。痰乃凝水结液,停蓄 
不流,故替替然缓滑也。(兼见呕逆、痞闷、肠鸣等证,宜局方玉壶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脉弦软而痛 
者属气虚。气虚则弦敛软弱,而无鼓动之力。(兼见恶寒、痛而空晕、四肢多寒喜暖、气虚微、体倦等 
证,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脉微涩而痛者属血虚。血虚则微弱涩滞,而有干燥之象。 
(兼见面白、口干、头两侧痛甚而兼晕、痛加于夜或夜热等证,宜四物汤、逍遥散之类。)脉弦坚而痛者属 
肾。肾气厥逆,不能接引膀胱。膀胱经气壅遏,上实下虚,巅为之痛,脉亦弦直而坚实也。 
即《灵枢》经脉篇所云∶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难经》六十难所云厥头痛者 
是也。(兼见头重晕、腰痛、少腹里急、上热下寒等证,宜六味丸、八味丸、羌活、川芎之类。)《难经》单言手 
三阳而不及足三阳,恐未尽善。《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 
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甚则入肾而为真头痛也。其痛 
连脑尽痛,齿亦痛。盖肾主骨、主髓,髓以脑为海,而齿则骨之余也。其脉短涩者, 
短则阳脱于上,涩则阴衰于下。若手足厥寒至节者,必死不治。(此等证若欲治之,非猛进乌 
附之药不可。或灸百会穴,以望生于万一。)虽然,头痛又不止此数种。六腑之清阳固上升,而五 
脏之精华亦上注。外有六淫之侵,内有经络之逆。使隧道壅遏,清阳混淆,而痛作于头巅者多矣。故 
五脏六腑皆能病此,但宜细察其脉与兼见之证,以别其脏腑、阴阳、寒热、虚实而施治焉,则万举万当矣。 

卷八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附方
属性:x桂枝汤x(见第十九) 
x玄珠茶调散x(见第二十二) 
x麻黄汤x(见第十六) 
x九味羌活汤x(见第十六) 
x泻青丸x(见第四十九) 
x二仙散x(即茶调散)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x对金散x 治偏正头风。 
大黄 黄芩(各等分) 
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四分,临睡用好酒调下。仍饮酒尽量一醉,散发露顶 
卧。令人扇头数百扇,盖暖,睡至明日病失矣。不愈,再一服如前法。须大醉扇透,百发百中。 
x神芎丸x(见第十七) 
x凉膈散x(见第十九) 
x奇效芎术汤x 治湿头痛,眩晕痛极。 
川芎 附子(生,去皮、脐) 白术(以上各三钱) 桂心(去皮)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x半夏白术天麻汤x(见第二十二) 
x瓜蒂散x(见第四十八) 
x红豆散x 
麻黄根(炒,半钱) 苦丁香(半钱) 红豆(十粒) 羌活 连翘(各三钱) 
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x和剂玉壶丸x 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沫。 
天南星(生) 半夏(生,各一两) 天麻(半两) 头白面(三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 
药煮五七沸,候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服。 
x补中益气汤x(见第三十九) 
x六君子汤x(见第十六) 
x四物汤x(见第二十一) 
x逍遥散x(见第五十一)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八味丸x(见第十六) 

卷八
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属性:心腹之痛,其类有九。细迟从吉,浮大延久。 
心腹之痛,其类甚多。此仅言有九者,亦举其要耳。曰饮、曰食、曰风、曰寒、 
曰热、曰悸、曰虫、曰忤、曰疰。饮者,痰饮也。痰饮留中,清阳淆浊,故痛。(兼见 
气喘、痞闷等证,其脉滑,宜二陈汤、丹溪海蛤丸、前胡半夏汤之类。)食者,食物也。食物停积,气碍不 
行,故痛。或勉食寒凉馁败之物,扰乱中和,亦痛。(兼见胀满、呕嗳食臭、恶食等证,其脉紧滑, 
宜加味枳术丸、香砂平胃散之类。)风者,风邪也。乘虚内干,邪正相搏,故痛。(兼见自汗、恶风等证, 
其脉缓,宜香苏散、参苏饮之类。)寒者,寒邪也。乘虚内袭,荣脉凝泣,故痛。(兼见恶寒、呕逆、 
喜温等证,其脉紧,宜五积散、苏合香丸之类。)热者,火也。火郁不发,熏蒸于中,故痛。(兼见恶热、热 
中、嘈杂吞酸等证,其脉数,宜统旨清中汤、越鞠丸、左金丸之类。)悸者,心中动悸也。中气空虚,乍有 
所触,不能持定,故痛。(兼见心慌、心悸、恍惚等证,其脉虚微,痛而欲按,宜黄 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六君 
子汤之类。)虫者,虫积也。饮食不节,寒热不时,以致虫动。虫动则攻冲上下,故痛。 
(兼见面黄白斑驳、呕吐清水沃沫,或作或止,或痛处动欲痛等证,其脉大小不匀,宜九痛丸、剪红丸、芜荑散、 
仲景乌梅丸、万应丸、集效丸之类。)忤者,客忤也。不正之邪,一时干忤,乱其清道,挠其运机,故痛。 
(兼见吐逆、头目不清,或妄见妄言,或不知人等证,其脉数动,宜苏合丸、备急丸、紫金锭、九痛丸 
之类。)疰者,尸疰也。如蛊如蛀,不识何因。或去或来,痛无定所。此得之亡人所传,即传尸气也。 
(兼见骨蒸吐血、咳嗽劳损诸证,其脉微弱而数,宜于劳病门选方对证用之。)外有瘀血痛、厥心痛、真心痛三 
种。瘀血痛者,痛在胃脘。或热饮食,或极呕吐,致伤胃脘,络血迸溢。瘀留于 
中,气为所碍,或作或止,或食下痛甚,或饮汤水作呃。其脉涩。(宜二陈汤、桃仁、红花、 
五灵脂、玄胡、香附、韭汁、藕汁、红曲之类。)厥心痛者,因诸脏腑经络有循胃口上膈者、(手太阴肺。) 
有络肺下膈者、(手阳明大肠。)有下膈属胃络脾者、(足阳明胃。)有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者、(足 
太阴脾。)有络心下膈抵胃者、(手太阳小肠。)有夹脊者、(足太阳膀胱。)有络心注胸中者、(足少阴 
肾。)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者、(手厥阴心包络。)有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者、(手少 
阳三焦。)有下胸中贯膈者、(足少阳胆。)有夹胃上贯膈,布胁肋者、(足厥阴肝。)有循腹里上关 
元者、(奇经任脉。)有并于脊里者、(奇经督脉。)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者、(奇经冲脉。)有入 
里维络诸阴者,(奇经阴维脉。)是诸脏腑经络及任、督、冲、维之脉。气有厥逆,则经有偏 
盛。而当脉所过如胃口、胸、膈、心包、膻中、脊、胁、脐、腹等处,随经相引而 
痛。乃诸经之痛,岂心痛哉。(诸经之痛,则随经有兼见之证。如肺经痛,恶寒、气急、胀满、痛引缺盆,宜参 
苏饮、香苏散、苏合丸之类。大肠痛,上引膈,肠鸣口干,宜四七汤、枳桔二陈汤之类。胃痛,引脾及膺乳、呕吐, 
宜二陈汤、平胃散、东垣温胃汤、来复丹之类。脾痛,引胃脘、心下,腹胀善噫、善呕、食不下,宜二陈汤、香 
砂平胃散、理中汤、来复丹之类。小肠痛,引膈胃,肠鸣,宜二陈汤、四七汤、苏合丸之类。膀胱痛,引腰脊, 
恶寒,宜参苏饮、东垣天台乌药散。肾痛,引胸中腰脊,心如饥、上气、喝喝而喘、善恐,宜半硫丸、乌药顺气 
散之类。心包痛,引包络胸胁,胸胁支满、心动、心烦、喜笑,宜二陈汤、铁瓮先生交感丹之类。三焦,痛引心包 
膻中,耳鸣,宜二陈汤、越鞠丸之类。胆痛,引胸膈胁肋、口苦、善太息、振寒,宜二陈汤、温胆汤、小柴胡 
汤之类。肝痛,引膈胃胁肋,嗌干、呕逆、胸满,宜二陈汤四七汤、来复丹之类。)真心痛者,真脏痛也。 
盖心为一身君主,神明所居,邪不易侵,病不易及。必也真脏自虚,神明失守,致心包厥痛之邪,乘虚而入。 
《难经》言其痛甚但在心。但在心,则毫不控引他处。必兼见神昏舌短,手足青冷。斯为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之真心痛耳。以上诸痛,若脉见细迟,是气减舒徐,厥邪衰退之象,理应从吉。设 
或大浮,知邪方盛。况心腹里证而得表脉,更非所宜。虽不至于殒躯,亦难愈也。 

卷八心腹痛脉证第六十三
附方
属性:x二陈汤x(见第十六) 
x丹溪海蛤丸x 治痰饮心痛。 
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 栝蒌仁(带瓤同研) 
上以海蛤入栝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 
x前胡半夏汤x 治痰盛。 
前胡 半夏(姜制) 茯苓(各二钱) 陈皮 木香 紫苏 枳壳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钟。食远服。 
x正传加味枳术丸x 治痰积、食积、酒积、果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 
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吐呕、脾疼等证。 
白术(三两) 枳实(麸炒黄色) 苍术(米泔浸三宿,焙) 猪苓(去黑皮) 麦 曲(炒微黄) 半夏( 
汤泡透,各一两) 泽泻(去毛) 赤茯苓(去皮) 川芎 黄连(陈壁土炒,去土) 白螺壳( , 
各七钱) 缩砂仁 草 
豆蔻 黄芩(陈壁土同炒) 青皮(去白) 莱菔子(炒) 干生姜(各七钱) 陈皮(去白) 香附米(童便浸 
)神曲(炒微黄) 栝蒌仁 浓朴(姜制炒) 槟榔(各三钱) 木香 甘草(各二钱) 
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半。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 
莲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百丸,清米饮送下。 
x香砂平胃散x(见第四十四) 
x香苏散x(见第四十八) 
x参苏散x(见第四十七) 
x五积散x(见第三十七) 
x苏合香丸x(见第十八) 
x统旨清中汤x 治火痛。 
黄连 山栀(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姜汤泡七次) 草豆蔻仁(捶碎) 甘 
草(炙,各七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x越鞠丸x(见第四十一) 
x左金丸x(见第四十九) 
x黄 建中汤x(见第二十一) 
x补中益气汤x(见第三十九) 
x六君子汤x(见第十六) 
x金匮九痛丸x 治九种心痛。 
附子(炮,二两) 生野狼牙(炙香) 巴豆(去皮心、炒、研如脂,各半两) 人参 干姜 吴 
茱萸(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口不能言。 
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x神效剪红丸x 专取一切虫积,神效无比。凡人百病,皆人饮酒过度,食伤生冷,致 
使脾胃不和,心膈胀满,呕恶咽酸,常吐清水,面色萎黄,不进饮食,山岚瘴气, 
水肿蛊胀, 咳嗽,痰涎壅滞,酒积食积,气积气块,翻胃噎膈,呕逆恶心, 
肠风痔漏,脏毒酒痢,累蕴积热,上攻头目,下生疮癣,妇人血气,寒热往来, 
肌体羸弱,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鬼气鬼胎,产后诸疾,小儿五疳虫积,误吞铜 
铁、恶食、恶毒等物,并宜服之。每服五更鸡鸣时,用冷茶清吞下。更用马桶盛 
粪于野地看之,庶见药易辨。或虫或积,或如鱼冻,或作五色等积。若一次未见 
虫积,更看第二、三次下来,此即是病根。有积消积,有气消气,有虫取虫,有 
块消块。若病根去,其病自消。若病浅,即一服见效。若源深,更须再一服。能 
宣导四时蕴积。春宣积滞,不生疮毒。夏宣暑湿,不生热痢。秋宣痰饮,不生瘴 
疟。冬宣风寒,不生瘟疫。此药温和,不动元阳真气,亦无反恶。小儿半服。孕妇休服。其效如神。 
一上末 槟榔生研细,取净末一斤。以二两为母。余十四两,上第一次。以一等罗筛过,取齐晒干。 
二上末 商陆,即樟柳根。白者可用,赤者杀人。金毛狗脊、贯众各四两。以 
上三味,和一处研极细末。上第二次,以二等罗筛过,取齐晒干。又方不用贯众,则虫出来犹未死也。 
三上末 三棱醋煮,莪术醋煮各八两,青木香、西木香各四两,雷丸醋煮二两 
半,南木香二两。以上六味,和一处研极细末。上第三次,以三等罗筛过,取齐晒干。 
四上末 大黄铡碎,酒浸晒干。研细,取净末一斤,上第四次。以四等罗筛,取齐晒干。 
五上末 黑牵牛半生半炒,研细取头末,净一斤,上第五次。以五等罗筛过, 
取齐晒干。又方有枳壳一斤为母,有藿香四两和入诸药。 
上作五处,另研极细末,要作五次上末,却用茵陈半斤、大皂角一斤,煎汁滤 
净。法水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后用丁香末一两,或加芦荟末一两亦妙。以前 
净汁煎一滚,洒入丸药,旋摇令光莹为度。再以阿胶二两,以前汁熬溶,洒入丸 
药,旋摇光莹,晒干。壮人每服五钱,弱人每服四钱,更以茶清吞下。小儿减半。 
x芜荑散x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经云∶虫贯心则杀人。欲验之,大痛不可忍,或吐 
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此是蛔心痛也。宜速疗之。 
芜荑 雷丸(各半两) 干漆(捶碎,炒火烟尽,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七分,盏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三服。小儿每服半钱。 
x仲景乌梅丸x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当归(四两) 黄连(一斤) 附子(六两,炮去 
皮脐) 蜀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 
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 
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x万应丸x 取虫积神效。 
黑牵牛(取头末) 大黄 槟榔(各八两) 雷丸(醋煮) 南木香(各一两) 沉香(五钱) 
上将黑牵牛、大黄、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