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因此出了一位孝宗,复出一个史浩,实仍由孝宗用人不明。
浩上言 :“官军西讨,东不可过宝鸡,北不可过德顺,若离蜀
太远,恐致敌人潜袭,保蜀反以亡蜀 。”孝宗竟为所惑,遂拟
弃秦陇三路。虞允文遥谏不从,反将他罢知夔州,并诏吴璘班
师。璘此时已收复十三州三军,正与金将阿撤相持,既接诏命,
乃下令退兵。僚属交谏道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此举所
关甚重,奈何退师 ?”璘慨然道:“璘岂不知此!但主上新
政,璘远握重兵,若不遵诏,岂非目无君上么?”遂退师还河
池。自是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复十三州三军,又皆为金
人夺去。及虞允文自川、陕还朝,入对时,以笏画地,极言弃
地利害,且云今日有八可战,孝宗始叹谓史浩误朕,这是后话
慢表。
且说孝宗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即位,越年改元隆兴,进史
浩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备叙官衔,见孝宗之
倚畀非人。且诏宰执以下,各陈应敌定论以闻。廷臣多半主战,
独史浩主守。守字即和字之变相。正争议间,忽由张浚呈入金
将来书,系索海、泗、唐、邓、商各州地,所有往来通问,悉
如金熙宗时旧约,否则请会兵相见云云。原来金主雍称帝以后,
本已诏罢南征,惟遣右副元帅谋衍等,往讨西北乱党。应前回
萨巴之乱。时萨巴已为党羽移剌窝干所杀,老和尚亦就缚,移
剌窝干自称都元帅,寻且潜号皇帝,改元天正,兵势颇强。谋
衍等师久无功,因遣他将仆散忠义一作布萨忠义。及纥石烈志
宁,一作赫舍哩志宁。往代谋衍。两将驱兵深入,连败移剌窝
… Page 267…
宋史演义 ·688·
干。移剌窝干北走沙陀被党徒执献金军,枭首以殉,余党悉平。
金主遂进仆散忠义为都元帅,赴汴京节制诸军。纥石烈志宁为
副元帅,驻军淮阳,为南攻计。纥石烈志宁贻书张浚,求如故
约,且遣蒲察徒穆一作富察图们。大周仁屯虹县,萧琦屯灵壁,
积粮修城,准备出发。浚既将来书呈入,又极力主战,劝孝宗
临幸建康,鼓动士气,勿堕敌诈谋。孝宗览后,手诏召浚入议。
浚仍执前说,且请乘敌未发,先捣虹县及灵壁。孝宗点头会意,
独史浩进奏道 :“帝王出师,当策万全,岂可冒昧尝试,侥幸
图逞?”浚与他力辩,并奏言:“浩意主和,恐失机会。”孝
宗道 :“魏公既锐意恢复,朕难道独甘偷安么 ?”浚拜谢而
退。李显忠时已在朝,兼任淮西招抚使,亦请出师,愿为前驱。
建康都统邵宏渊,复献捣虹县、灵壁的计策。孝宗遂决意兴师,
且语陈俊卿道 :“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当下将
兵马大权,付与张浚。
浚至建康,开府江淮,遣李显忠出濠州,趋灵壁。邵宏渊
出泗州,趋虹县。这次出师的旨意,并不由三省枢密院决议。
及兵已调发,浩始得闻,心中很是不平,面请辞职。侍御史王
十朋劾浩怀奸误国等八罪,浩遂罢知绍兴府。十朋再疏劾浩,
复斥令奉祠。李显忠自濠梁渡淮,直抵陡沟,金右翼都统萧琦,
用拐子马来拒,金人只有此技。显忠麾众猛击,萧琦败走,遂
克灵壁。惟宏渊围攻虹县,旷日不下,显忠遣灵壁降卒,至虹
县开谕祸福。金守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俱出降,连萧琦亦情愿
投诚。偏宏渊自耻无功,阴怀妒忌,这种人最属可恨。会值显
忠降将,入诉显忠,谓被宏渊部卒,夺去佩刀,显忠即向宏渊
索得罪人,讯明属实,竟喝令斩首。宏渊愈加衔恨。显忠乘胜
至宿州,大败金兵,追奔二十余里,至收军回营,方见宏渊到
来。两下相见,宏渊微笑道 :“招抚真关西将军呢。”言下有
… Page 268…
宋史演义 ·689·
不满意。显忠道 :“公既远来,请闭营休士,明日并力攻城。”
宏渊默然。显忠知宏渊不可恃 ,独于次日誓众登城 。军士血
薄上登,城已垂破,见宏渊军尚闲立濠外,大呼促进,方渡濠
过来。及显忠已入城,宏渊才到,巷战逾时,寻斩数千人,宿
州遂复。捷报到了临安,孝宗大喜,授显忠为淮南、京东、河
北招讨使,宏渊为副。宏渊欲发仓库犒士,显忠不可,止以现
钱为赏,士卒始有怨词。显忠此举,未免失策。
会闻金副元帅纥石烈志宁自睢阳引兵来攻,部众约万余人,
显忠道 :“区区万人,怕他甚么 ?当令十人执一人。”日与
降人置酒高会 。亦渐骄了 。到了翌晨,金兵螘附而至,显忠
登城远视,差不多有十万。便道 :“这何止万人呢?”嗣得侦
卒入报,来将系金帅索撤一作博索。自汴京率步骑十万,前来
攻城。显忠乃往语宏渊,合力出击,宏渊道 :“敌势甚锐,不
如退守 。”显忠勃然道:“我只知有进,不知有退。”遂亲督
部众,开南门出战。战未数合,统制李福,统领李保,忽然倒
退。显忠大怒,驰到二李面前,拔刀挥去,左斩右劈,二李头
颅依次落地。显忠宣示道 :“将士们瞧着!如不前进,请视此
二人 。”诸将不觉股栗,遂拚死向前,击退孛撤。翌日,孛撤
复益兵进攻,显忠驻军城外,用克敌弓注射,一鼓退敌。时方
盛夏,炎日当空,军士多解甲喘息,汗出不休。宏渊从容巡视,
顾语大众道 :“天气酷暑,寻一清凉处,摇扇纳凉,尚且不堪,
况蒸炙烈日中,被甲苦战呢 。”可杀。看官你想!行军全靠着
鼓气,怎可作此等语,令人懈体?于是人心遂摇,无复斗志。
到了夜间,中军统制周宏,鸣鼓大噪,阳言敌至,自与邵世雍、
刘侁等,率部下遁去。继而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又遁。显
忠急移军入城,统制张训通、张师颜、荔泽、张渊又一并遁去。
金人乘虚薄城,显忠尚竭力抵御,斩首虏二千余人。忽见东北
… Page 269…
宋史演义 ·690·
角上,有敌人架梯登城,急忙自执长斧,砍断云梯。梯间数十
人坠下,尽行毙命,敌始退却。显忠太息道 :“若使诸军相与
犄角,自城外掩击,敌兵可尽,敌帅可擒,奈何离心离德,自
失机会呢?”宏渊闻言,竟收军自去。临行时,入语显忠道:
“闻敌人又添生力军二十万,来此攻城了。若再不退兵,恐变
生不测 。”显忠正欲答言,那宏渊已转身去了。显忠仰天长叹
道 :“苍天苍天,尚未欲平中原么?为何阻挠至此?”乃待夜
引还,退至符离,全军大溃。小子有诗叹道:
两将离心至覆兵,大功竟尔败垂成。
阜陵孝宗崩,葬永阜陵。空作长城倚,德远即张浚,注见
前文。原无择将明。
显忠驰至盱眙,见了张浚,纳印待罪。欲知张浚如何处置,
待至下回表明。
逆亮诛,乌禄立,国势未定,正天予宋以恢复之机会,虞
允文之言当矣。高宗内禅,孝宗嗣位,当时以英明称之,有相
如陈康伯,有帅如张浚,宜若可锐图恢复矣。显忠勇号无敌,
尤一时干城选,而西北且有吴璘、王刚中等人,济以虞允文智
勇兼优,俱足深恃,奈何内厕一史浩,外厕一邵宏渊,西北十
三州三军,既得而复弃之,灵壁、虹县及宿州相继收复,淮西
一带,将成而又隳之。盖忠奸不并容,邪正不两立,未有奸邪
在侧,而忠正之士能竟大功者也。惟西北事误于史浩,而邵宏
渊之忌李显忠,则张浚不能无咎。孝宗既以全权付浚矣,彼邵、
李二人之龃龉,宁不闻之?不预察于几先,致隳功于事后,自
是恢复之机遂绝,读宋史者盖不能无惜焉。
… Page 270…
宋史演义 ·691·
第八十回 废守备奸臣通敌
申和约使节还朝
却说张浚见了李显忠,闻知符离兵溃,所有军资器械,抛
弃殆尽,免不得抚膺太息,乃改命刘宝为镇江军都统制,自渡
淮入泗州,招抚将士,复退还扬州,上疏自劾。朝右一班主和
党,纷纷论浚,孝宗尚不为所动,且赐浚手书道 :“今日边事,
倚卿为重,卿不可遂畏人言,朕当与卿全始全终 。”浚得此书,
乃令魏胜守海州,陈敬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在
淮阴聚水军,在寿春屯马军,大修两淮战备。孝宗复召浚子栻,
入问守御情形。浚附呈奏折,略言 :“自古明良交会,必协谋
同志,借成治功。今臣孤踪外寄,动辄掣肘,陛下亦无所用臣,
臣愿乞骸骨归里”等语。孝宗览奏,顾语栻道 :“朕信任魏公,
不当令退 。”既而和议复兴,汤思退复入为醴泉观使,右正言
尹穑,遂附思退劾浚。孝宗亦未免动疑,竟降授浚为特进枢密
使,宣抚江、淮东西路,贬显忠为果州团练副使,安置潭州。
邵宏渊虽降官阶,仍任建康都统制。贬李显忠,仍任邵宏渊,
以此为明,谁其信之?参知政事辛次膺,前因力阻和议,触忤
秦桧,落职至二十年,自孝宗召入枢密,寻擢参政,至是劾论
汤思退,情愿免官,遂罢为奉祠。
思退竟进任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
思退当然主和,去一史浩,复来一汤思退,如何恢复中原?
… Page 271…
宋史演义 ·692·
独陈俊卿上疏抗章,谓和议必不可成 ,张浚仍当复用 。孝宗
乃仍令浚都督江、淮军马。未几,复得金帅纥石烈志宁来书,
大旨仍如前言。思退劝孝宗和金,参政赵葵亦附思退议。工部
侍郎张阐奋进道 :“敌来议和,畏我呢,爱我呢?恐怕是款我
呢?臣意谓决不当和 。”恰是个硬头子。孝宗道 :“朕意也是
如此。且随宜应付,再作计较 。”乃遣卢仲贤如金师,赍交复
书。仲贤陛辞,孝宗谕以海、泗、唐、邓诸州,不宜轻许。仲
贤应命而出。偏汤思退竚待朝堂,私语仲贤道 :“如果可和,
四州亦不妨许金 。”必欲割地,是何用意?
是时金都元帅仆散忠义已进据宿州,仲贤至宿州,进见仆
散忠义,哃喝多端,吓得仲贤不敢措词,但答言归当禀命。忠
义乃再给文书,要索四事:一、南北通书,改称叔侄;二、割
让海、泗、唐、邓四州;三、岁纳银币如旧额;四、须送交叛
臣,及还中原归附人民。仲贤匆匆还朝,把来书献入。孝宗颇
悔遣仲贤,张浚也遣子栻入奏,谓仲贤辱国无状。孝宗遂下仲
贤狱,责他擅许四州罪状。镌夺三阶,寻复除名,窜往郴州。
偏汤思退急欲求和,又奏遣王之望充金国通问使,龙大渊为副,
暗中嘱之望许割四州,惟求减岁币的半数。之望等去后,右正
言陈良翰始得闻知,亟奏言 :“朝议未决,之望遽行,恐辱国
不止仲贤,应追还之望,先遣一使往议,改定原约,然后通问
未迟 。”张浚亦上言:“金未可和,请车驾亟幸建康,锐图进
兵 。”孝宗乃诏饬之望等待命境上,毋得亟往,改命胡昉为金
国通问所审议官,一面命廷臣会议和金得失。陈康伯谓 :“金
人要索四事,最关重大的条目,便是欲得四州。我朝以祖宗陵
寝,及钦宗梓宫为言,因此未决,乞召张浚还朝,悉心咨议。”
汤思退等俱言和为上计 。时虞允文已调任湖北京西宣谕使 ,
胡铨已召为起居郎,还有监察御史阎安中,皆力阻和议。又有
… Page 272…
宋史演义 ·693·
监南岳庙朱熹应召入对,谓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孝
宗默然不答。其意可知。汤思退又从中谗间,止除熹为武学博
士,熹辞职告归。康伯与思退不合,亦上章求去,孝宗准奏,
竟调思退为左仆射,另授张浚右仆射,仍都督江、淮军马。
越年,接得边报,使臣胡昉被金人执去,孝宗不禁叹息道:
“和议不成,大约是有天意呢 。”遂召王之望等回朝,且命
张浚巡视江、淮,整缮兵备。汤思退暗地焦灼,奏请孝宗禀达
上皇,再定大计。孝宗亲自批答道 :“金人无礼如此,卿尚欲
议和么?况今日敌势,非秦桧时比,卿乃日夕言和,比秦桧尚
且不如 。”思退得批大骇,可巧胡昉自金遣还,于是思退又得
借口,振振有词了。原来胡昉至金,金人责宋失信,把他拘留。
嗣由金主雍释归,令昉传报宋廷,妥商和议。思退遂暗唆王之
望及户部侍郎钱端礼等,奏称守备未固,国帑已虚,愿以符离
为鉴,易战言和。孝宗乃令之望、端礼两人,宣谕两淮,且召
张浚入供相职。浚此时正大治战舰,号令两河豪杰,锐意兴师,
并令降将萧琦,统领降众,檄谕辽人,约为声援。偏钱端礼到
了淮上,竟遣人入奏,有“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
兵未必治”等语。看官!你想张浚如何不愤?如何不恼?还至
平江,上表乞休,共至八次。孝宗乃授浚少师,兼保信军节度
使,南判福州。侍御史周操,乞请留浚,反遭罢斥。且撤退两
淮边备。浚行次余干,积郁成疾,昉至弥留,遗书嘱二子栻、
枃道 :“我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湔涤国耻,死后不当葬我
先人墓侧,但葬我衡山下便了 。”既而讣闻于朝,孝宗颇思浚
忠,初赠太保,进赠太师,予谥忠献。浚,绵竹人,夙具大志,
终身不主和议。孝宗即位,颇加倚畀,称魏公不称名。所惜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