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政变,杀死监察官,将80个反对党人驱逐出境,同时废除了监察官制,
取消了元老会议,独揽了斯巴达国家的军政大权。
随后,克列奥麦涅斯召开公民大会。在会上,他首先为自己的行动作了
解释。他告诉公民们,在国家危机关头,必须采用暴力和恐怖手段对付那些
反对拯救斯巴达的人,否则,就不能实行改革。他表示,要废除债务,重新
分配土地,并率先把自己的财产投入公库。改革后,公民增加了4000人,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城邦的公民兵制度。此外,他还恢复了古老的习惯和风
纪,如实行公餐、倡导俭朴,企图以恢复古制来挽回斯巴达昔日的“光荣”,
然而,在当时,这已很难实现。
克列奥麦涅斯的改革,给斯巴达注入了新的力量,提高了国王的威信,
并在同阿卡亚同盟的战争中,打了一些大胜仗。同时,斯巴达改革也波及到
阿卡亚同盟的许多城邦,那里的贫民视克列奥麦涅斯为救星,也掀起了要求
重分土地,废除债务的运动。阿卡亚人为防止斯巴达改革在伯罗奔尼撒半岛
各地流行,便向马其顿求援。面对马其顿人和阿卡亚人的联合进攻,斯巴达
的军队渐趋被动。于是,克列奥麦涅斯下令,希洛人可以出一些钱买到自由
身份。据说,他因此获得了一笔款项,并武装了2000名被解放的希洛人,
补充军队。尽管如此,在人力或财力上,他还是无 法与马其顿人与阿卡亚
人相持。公元前221年7月,两军在斯巴达北部的塞拉西亚决战,斯巴达军
遭到彻底的失败,克列奥麦涅斯只身逃回斯巴达,之后乘船逃往埃及,不久
便自杀而死。斯巴达被迫加入了以马其顿为首的“马其顿阿卡亚同盟”,克
列奥麦涅斯的改革被废除。斯巴达又恢复了贵族寡头政权。
反对派的胜利,并未改变斯巴达动荡不安的局面。财产不平等的日益增
长,使彼此敌对的富人与穷人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贫民反对贵族寡头的起
义时有发生。到公元前3世纪末,斯巴达的改革采取了更激进、更猛烈的形
式。那比斯 (公元前207~前192年在位)在广大贫民的支持下,建立了僭
主政治。他驱逐了大奴隶主,平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解放希洛人,把土地
分给庇里阿西人,招回了因反对贵族而遭放逐流落国外的所有斯巴达人。那
比斯的改革,得到下层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成了奴隶和“落魄的”自由民的
解放者。那比斯改革坚持了 15年,终于在阿卡亚同盟和罗马的武装干涉下
失败,本人也被干涉者阴谋害死。
公元前3世纪中到前2世纪初,斯巴达几位当权者为复兴自己的国家,
… Page 49…
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致力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以恢
复公民兵和斯巴达霸权为目的的改革,违背了当时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趋
势,城邦制度作为一种过时的政治制度,已不可能在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
发挥作用。其次,改革运动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它不仅遭到本国贵族寡头
的反对,还受到外部敌对势力如阿卡亚同盟、马其顿和罗马的武装干涉。总
之,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决定了改革不可能成功。
… Page 50…
三、罗马王政时代和早期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8~前3世纪的罗马,经历了原始社会解体、城邦形成和发展的
历史过程。公元前8~前6世纪,是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代,即由氏族制度
向国家过渡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伊达拉里亚人曾统治过罗马,并对后来罗
马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王政时代后期发生的塞尔维乌斯·土利
乌斯改革,对原始的罗马公社起了分化瓦解的作用,标志着罗马氏族制度的
解体和奴隶制城邦的形成。
公元前6~前3世纪中期的早期罗马共和国时代,经过平民反对贵族的
斗争,罗马城邦日趋完善、发展,达到全盛。罗马城邦的发展,是与罗马的
对外征服连在一起的。公元前5~前3世纪中叶,罗马统一了除波河流域以
北地区的意大利半岛,此后又开始了对地中海区域的扩张,通过布匿战争,
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
罗马城邦制度形成之初,与早期希腊城邦制度大体相似,实行君主政
体,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和元老院手中。但罗马城邦其后的发展,与希腊城
邦有很大的不同。在希腊,没有一个城邦统一了希腊本土,更不用说整个巴
尔干半岛了。而罗马却在城邦形成之后,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究其原因,一
是地理因素,意大利虽有亚平宁山脉贯穿南北,但不像巴尔干半岛那样重峦
叠障,相对来讲易于统一。另外,罗马人对意大利其他居民实行“分而治之”
的统治政策,使意大利各地因各自利益不同而难于联合起来反对罗马,从而
加强了罗马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最后,罗马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和独特的
战略战术,也是它获胜的一个原因。
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使罗马的政治制度融进了一些民
主的因素,但由于罗马长时期的对外征服,使它发展成囊括地中海区域的大
帝国,致使民主因素未能充分发展,而趋向夭折,并最终为君主制所代替。
因此,在民主化方面,罗马远不如雅典。
1。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8~前6世纪)
后来得名罗马的地方,在意大利中部第伯河南岸的拉丁姆地区。这里有
许多小山丘。山丘上建立了村落聚居地,其中以帕拉丁山丘上的拉丁人村落
最为重要。大约在公元前8~7世纪,帕拉丁山丘逐渐与附近的几个山丘联
合起来,形成“七丘同盟”。罗马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按传统的说法,从公元前753年罗慕洛建立罗马城,到公元前510年共
和国建立的这段历史称为王政时代。这是罗马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
期。
(1)王政时代的管理机构
相传罗马有300个氏族,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称库里亚;每10
… Page 51…
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称特里布斯。罗马共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民”,
即“罗马公社”。“罗马公社”实行军事民主制,设有三种主要的管理机构;
一是“王”,称“勒克斯”,在正常情况下,由选举产生,终身任职,
但并非世袭。他是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最高审判官,虽拥有行政和司法特
权,但无立法权,还不是握有无限权力的世袭君主。
二是由300个氏族长组成的元老院。它是从氏族部落长老会议发展而来
的。元老院元老终身任职。元老院是“王”奉行对内对外政策的咨询机构,
不能自行召集会议,也不可自提创议。在“王”的参与下,它有权批准或否
定库里亚会议的决议,并握有推举新“王”、收税、征兵、媾和等权利。
三是人民大会或库里亚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会议成员同时
也是战士。库里亚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它有权处理公社生活中最重要的
问题,如通过或否决新法案、宣布战争、审判重大案件、选举包括“王”在
内的一切高级公职人员等。
王政时代先后共经历了七个“王”。整个王政时代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前4个王是拉丁王和萨宾王统治时期 (约公元前8~前7世纪),罗马人生
活在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下。后三个王是伊达拉里亚王统治时期(约公
元前6世纪),此时罗马社会正逐步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2)塞尔维乌斯改革
公元前6世纪,随着罗马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私有财产的扩大,
阶级分化日益加剧。平民与贵族,“被保护人”与“保护人”之间的矛盾日
趋尖锐。约当雅典的梭伦改革后不久,王政时代的第六个王塞尔维乌斯·土
利乌斯 (约公元前578~前534年),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
首先,他将所有居民,不论贵族和平民,皆按财产多少分为五个等级。
五个等级拥有的财产依次为10万、7。5万、5万、2。5万、1。1万阿司(AS)
①。每个等级提供不同数目的武装人员即百人队:第一级出80个重装步兵百
人队和18个骑兵百人队 (骑士);第二级出22个次重步兵百人队;第三级
出20个次重装步兵百人队;第四级出22个轻装步兵百人队;第五级出30
个轻装步兵百人队;财产不足1。1万阿司的贫民不列级,称为“无产者”,
出轻装兵一个百人队。总共193个百人队。
其二,创立百人队会议,也称森都里亚会议,凡服兵役者都能参加。百
人队会议代替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及其主要职能。百人队会议
上,每队只有一票表决权,第一等级掌握了多数票,因此百人队会议实际上
操纵在富人手中。
其三,把罗马原有的三个血缘氏族部落,划分为四个地域部落,居民按
地域部落登记入册,并依据其财产资格,而不是以血统或出身来确定他们的
公民身份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① 阿司是罗马最早的货币单位,每阿司约重327。45 克纯铜。
… Page 52…
据考古材料和新近研究成果,塞尔维乌斯大概属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
一个历史人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无疑具有历史真实性。当然,这次改
革不可能是他一人所为,而是一系列社会和政治结构变革的结果。
塞尔维乌斯改革的意义在于,它破坏了罗马公社的氏族制度,基本上完
成了由氏族制度到国家的过渡。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
谓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
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
度。”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6页。)
(3)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和共和国的建立
①
公元前1千年代初,伊达拉里亚人从小亚细亚进入意大利 ,在第伯河
和亚努河之间居住下来,并建立了一些城市。伊达拉里亚人以农业为主,兼
营畜牧业。到公元前7~前6世纪,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并同腓尼基、
埃及、希腊和迦太基有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公元前6世纪,伊达拉里亚的奴
隶制度已有相当的发展。城市的统治者称拉尔斯,卢库蒙即军事首领、祭司
等奴隶主贵族,构成伊达拉里亚阶级社会的特权阶层。这时它的势力北至阿
尔卑斯山,南到拉丁姆平原和坎佩尼亚,并一度统治罗马。受东方和希腊文
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文化发展水平高于一般的意大利居民,并对罗马的
政治制度、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罗马城的建设即仿
效伊达拉里亚的城市模式,筑有城墙,并在城墙里建有排水设备。在宗教信
仰方面,罗马人沿袭了伊达拉里亚人崇奉的三位一体神丘庇特、朱诺和米涅
尔瓦。此外,罗马人根据禽鸟飞翔、牲畜内脏和电闪雷鸣等自然现象进行占
卜及人祭等宗教仪式也与伊达拉里亚人有关。在政治生活中,罗马最高长官
的十二侍从,高级长官坐象牙宝座,穿镶着绛紫色边的长袍,足登红鞋,武
剑、凯旋等作法儿,也是从伊达拉里亚人那里学来的。
罗马王政后期的三个国王都是伊达拉里亚人,即塔克文父子和塞尔维乌
斯。最后一个王高傲者塔克文用暴力杀死自己的岳父塞尔维乌斯,夺取了政
权。他是个暴君,其残酷统治激起了罗马平民的愤怒。约公元前510年,罗
马爆发了反对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的斗争,驱逐了塔克文,赶走了伊达拉里亚
①
统治者 ,同时也结束了王政时代,从此罗马开始了共和国的新时代。
2。早期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6世纪末~前3世纪中)
早期罗马共和国,通过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彻底消灭了氏族制度的残
余,使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善;通过对意大利半岛的征服和海外
① 伊达拉里亚人的来源问题,有东来说、北来说、土著说等多种;其进入意大利的时间也有不同的说法。
① 一些现代学者根据材料认为,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74~前470 年。
… Page 53…
扩张,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
(1)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军事性质。最高行政权力掌握在两
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手中 (起初称行政长官)。他们由森都里亚会议从贵族
中选出,任期一年。执政官是军队的统帅,拥有指挥军队以及召集元老院会
议和公民大会等行政权力。遇到危急关头,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人被推举为“狄
克推多”即独裁官,总揽军政大权,以应付紧急局势。独裁官由元老院任命,
任期半年。执政官有随身侍卫12人,他们肩上背着一束中间插有战斧的笞
棒,随时惩治违法犯罪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