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的论述正确;便无须乞援于「从没说这是客观的儒释道”这种话来为自己开脱。所谓「客观的儒释道”;这个提法称得上怪诞不经。「客观”须与「主观”相对才有意义。
但怎样算是「客观的儒释道”;怎样算是「主观的儒释道”呢?同情地了解:将儒释道的内容正确地讲述出来;就是讲述了「客观的儒释道”;反之;将儒释道的内容歪曲了;则是讲述了「主观的儒释道”。这么一来;诡辩者歪曲了儒释道而被揭穿之后;就可利用那种怪异的提法去推诿了:「我从没说过所讲的是客观的儒释道。”
这种借口一旦流行起来的话;学生上课时便须先问清楚:「老师;请问您今天要讲的是客观还是主观的课文呢?”
至于「绝不拦阻他人对儒释道和基督信仰有不同的体悟和表达”;这句话只是烟幕;说者本来就没有权也没有本事去「拦阻”别人。。。。。。。设使有人歪曲了《圣经》;把「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曲解为「耶稣和华陀是我们的牧师和记者”;被指出曲解经文时就辩称:「从没说过所讲的是客观的《圣经》;更绝不拦阻他人对《圣经》有不同的体悟和表达。”这是否遁辞?
(2) 恕不吱吱
甲在《评》文的结语之中列出了一大串条件;声明对方倘若如此如此;他就「恕不回答”;倘若如彼如彼;他又「恕不回答”。例如:对方「若找几个喽啰来叫骂一番;或用笔名来写文章侮辱人;恕不回答。”
《思辩与宗教》所引发的辩论是公开的;任何人都有权批评各辩论者的论辩;事实上已有不少人(包括知名的作家)在报章杂志上批评了甲的言论。那些批评者没有一个是笔者的「喽啰”;若因批评了甲的言论而被归入「喽啰”之列;就是无辜受累了。这样使用「喽啰”一词;虽或能产生一点阻吓作用;但似乎不太光明磊落。
再看笔名的问题;回不回答别人的驳斥;跟别人用不用笔名有什么相干?许多人都是用笔名写作的;鲁迅便是一例;却从未听说过跟鲁迅论战的人会因鲁迅用了笔名就「恕不回答”的。若有人对鲁迅说:「鲁迅呀鲁迅;‘鲁迅’只是你的笔名;你用笔名来骂我就‘恕不回答’。你一定要用你老爸给你起的名字来骂我;我才考虑回答。”这样的思路;确非平常人所能理解。
甲又声明;当对方要「写篇驳论”的时候;如果「不承认自己的说话根本不可解”;那么他又「恕不回答”。'注'25
这个声明实质上等于宣布:对方只要「写篇驳论”;甲就「恕不回答”。因为:在论战中;如果对方「承认自己的说话根本不可解”;那就根本不能叫做「驳论”;但如果对方「不承认自己的说话根本不可解”;那么甲又「恕不回答”了。
总结一句;甲这种「恕不回答”令人想到老鼠被猫「玩”的情景。猫把老鼠玩得辗转反侧;「吱吱”怪叫。老鼠死去活来;苦不堪言;当然想溜。但老鼠也有自尊心;于是对猫说:「你若不承认自己的爪不是爪;我就‘恕不吱吱’。若有其他猫来一齐玩弄我;必是你的喽啰;那么我又‘恕不吱吱’。。。。。。。”如此这般一大堆「恕不吱吱”;明眼人一听便知那是门面话;底子里不外是想吱吱地溜吧了。
五、穷途
老实的人从《狼来了》的故事得到「不可说谎”的教训;聪明的人从《狼来了》的故事得到「谎话不宜重复”的教训;狡而又愚的人从任何故事汲取不到任何教训。
总是汲取不到教训的人;总要死撑。总要死撑的人;总会陷入死地。陷入死地还在那里喃喃自语;还想继续诡辩骗人;众人皆笑;独己不知;人生至此;可谓已到末路穷途了。
(A)尖锐的死穴;尖刻的基督徒爱心甲在《评》文里自言《评》文「写得如此尖锐”。这篇「写得如此尖锐”的文章;在《明报月刊》发表时;编者按语说明:「我们非常欢迎理性的讨论;但阅毕该文后;感到文中有不少人身攻击的字句。。。。。。若是一般的读者来稿;我们便会原件璧还;但考虑到梁博士的书曾遭李天命博士拿来批判;故此;我们决定将原文发表;让读者自行判断是非对错。”此按语显示;《明报月刊》的编者当是有其难处而不得不有此一按的;就是要表明该月刊并非改变了一向的审稿标准;只因涉及一场论战;对当事人的来稿就尽可能刊登而已。事实上《评》文发表之后;所得评价亦不佳。伍栋英先生的一篇文章便指出:「据笔者所知;在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评论亦全都认为李先生(就论战而言)为胜方。”'注'26
在上述背景下;《评》文刊登后对方一直置之不理。如是过了两个月;甲忽主动发表一封公开信说要道歉。专栏作家、《快报》主笔岑逸飞先生在《信报》上说:「其实梁燕城兄根本不用道歉;他是弱者;早已有同情分。反而他的道歉信似作出不太光明正大的还击。”'注'27 岑先生还点出此道歉实出于企图「平反败局”。但看来甲并不认为自己是弱者;也不认为自己是在败局之中。刚刚相反;他觉得自己的文章太厉害了;辞锋太尖刻太犀利了;会伤害对方。他因此而不安;加上基督徒爱心的感动;于是公开道歉
「编辑先生:自贵刊登载笔者《评李天命的》一文后;自己再读一遍;心中一直觉得不安;因文章写得太尖刻;而可能对人有所伤害。这种不安萦绕了差不多一个月;至今天收到一位不认识的基督徒来信告诫;说:‘主教我们爱仇敌、为逼迫者代祷;这件事看来;你是受撒旦激怒动气了;纵然对方胡言狂妄;神自会为你伸冤;你何必为自己出头呢?。。。。。。你的文章足令对方哑口无言了;却伤害了他的心灵。’读后为这位基督徒的爱心和属灵气质感动。。。。。。本人愿在此公开向李天命先生道歉”。'注'28
这个道歉远胜于「本公司生发水转瞬销售一空;下周有新货推出;今特向各顾客道歉”之类的广告道歉。道歉之余;甲还作出宽大声明;说《评》文的绝大部分「可全部取消”。
这封道歉信大概是要向未看过双方原文的读者传递以下的讯息:
一、甲是论战中的胜利者。(能以尖刻辞锋伤害论敌的;每为胜方。)
二、有一位(不知是谁;也许是上帝派来的)有属灵气质的基督徒与甲英雄所见略同;独排众议;也认为甲是论战中的胜方。(「足令对方哑口无言”;那还不是胜方?)
三、这位记得耶稣教训要「爱仇敌”的英雄基督徒;认出了《思辩与宗教》的作者是胡言狂妄的撒旦。
四、成一鲜明的对比;甲因敌人可能受到伤害而内心一直不安;萦绕近月;及后更为基督徒的爱心和属灵气质所感动而道歉;足见甲本身亦充满了基督徒的爱心和属灵气质。
这「信中有信”的道歉信;比起那些「戏中有戏”的悬疑戏来;更能使人感到剧力万钧。所以《思辩与宗教》的作者就一直哑口无言了。若非明报出版社要出版「序幕”提到的那部书;本文至今都不会写出来的。在哑口无言之际;幸好笔者今天也收到不认识的读者来信;他们是云游四海的散仙;号称
*和#的「黑白二星”。来信寄自仙界;记录了他们的一次对话。兹照登如下。
(B)一泡
(1)
#: 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闲云野鹤;沧浪浮萍;我们两个散仙东拉西扯;云游到此;此地何方?
*: 既非天上;亦非人间;甚至不算地狱;而是阎王老爷也不愿巡视的地狱托管区;属魑魅魍魉之域。
#: 咦;你看那边飘来荡去的是什么?。。。。。。哦;原来是被人「全部取消”了的一团文字。
*: 不要说「一团”;很刺激人的。「一团推理”这名称已经把人气得五内俱焚;七窍生烟;差点两眼翻白了。
#: 不叫「一团”;叫什么好呢?「一条”、「一只”都同样刺激人;会令人想到「一条傻瓜”、「一只傻蛋”。叫「一个”也不妥贴。若是人;可以叫「一个”人;但那不是人。若是东西;可以叫「一个”东西;但那不是东西。怎么称呼好呢?
* : 叫做「一泡”吧。
(2)
#: 一泡真惨;变成了无主孤魂;怎么会落得这么个下场的呢?
*: 因为一泡的原主不晓得避孕;又不晓得人工流产;就此产了一泡出来;事后却又「心中一直觉得不安”;更受到「基督徒的爱心和属灵气质感动”;于是把一泡「全部取消”了。一泡被全部取消后;无地容身。。。。。。
#: 那为什么不窜进天堂去呢?
*: 它还敢跑到天堂去?上帝可给一泡害苦了;祂老人家辛辛苦苦在地上建立起受人尊重的教会;怎知冒了个泡。。。。。。唉!
#: 天堂无路;地狱有门的呀。在此处飘来荡去做无主孤魂;比无人认领的流浪狗还凄惨百倍。一泡有没有向阎王老爷报到呢?
*: 有此尝试。但你几时见过有哪种游魂野鬼只是一泡文字的吗?结果一泡连做鬼都要假装。可是守门的小鬼一眼便看出一泡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就把一泡赶出来了。
(3)
#: 不过我还是弄不明白;「基督徒的爱心和属灵气质”跟一泡被「全部取消”有什么关系?
* : 据说因为一泡太尖锐太尖刻了;会伤害人的。
#: 那恐怕是把自己怒从心上起、气得狂性大发的主观感觉当做客观上的尖锐尖刻吧?我看一泡死穴外露;像一泡泡脓疮;遍布全身;这只能伤害自己;怎能伤害别人?更怎能称得上尖锐尖刻?
*: 正因有泡泡脓疮;你一刺穿它;它就疮脓四溅;如蛋浆四迸;恰似化学武器;走避不及便会受到伤害;所以在效果上等同于致命的尖锐尖刻。
#: 仙兄说笑了;不如谈谈关于尖锐尖刻的问题吧。
*: 论战不是蛮缠;而是头脑的比试;智慧的较量。论战的辞锋;基本上以尖锐为主;有时须以尖刻为辅;但应因人而施。尖锐尖刻的凌厉辞锋;能令诡辩者心胆俱裂;辩论时惊惶失措;原形毕露。尖锐的基础在思考方法;其境界造诣则系于思考艺术。尖锐难能;尖刻不一定可贵;但也不见得张三李四都有功力出言尖刻的。时下很多人以为说话肆无忌惮就叫尖锐;谩骂就叫尖刻;其实全属误解。谩骂只是粗鄙;说话肆无忌惮只是没有教养而已。近百年来;炎黄子孙之间常有骂战;可极少见有高度严格的论战。
即像鲁迅;也只有尖刻但露骨之言;并没有尖锐而深密之论。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缺乏思考方法的功底。其他等而下之者;更不消提矣。
#: 「思辩文化”是议会政治乃至民主社会的根基。今天炎黄子孙盖弱于思辩;仙兄对此有何高见?
*: 不敢。第一、在头脑方面;要加强思考方法的训练。至于思考艺术;则是以后的事了。第二、在品格方面;首重正心诚意。诡辩者内心窃喜;以为自己的诡辩「这次必能瞒天过海;万无一失了”;谁知在明眼人看来;却是错漏百出;洞若观火。心术不正的人;常处于《尚书》所谓「作伪心劳日拙”的状态中;以致面对最明显的破绽也视而不见。第三、在修养方面;必须气定神闲;静如星空;冷若刀锋。容易火攻心、血上头、脑袋发胀的人;不宜论战。容易咬牙切齿、心怀怨恨的人;不宜论战。一被刺中要害就冲动失控;浑身发抖;似羊痫症发作;如热锅上的脑浆;这样的人最不宜论战。总而言之;思辩之道;在思考方法;在正心诚意;在止于冷。冷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尖;尖而后能刺;刺而后能穿。
(4)
#: 既然一泡一刺就穿;又怎能伤害人呢?不是有论者指出一泡被「玩到尽”的吗?被玩到尽的老鼠能伤害玩它的猫吗?撇开「脓会伤人”的笑话不说;你能否讲讲「一泡伤人”的内里玄虚?
*: 那是一泡的「颠倒功”在发挥作用。一泡把什么都颠倒的;是非黑白;通通颠倒过来。
# : 但这次把「伤害/被伤害”颠倒有什么好处呢?
*: 有误导的好处呀;使不知内情、未见过一泡那副德性的人以为一泡是胜利者。
# : 就是死撑?
* : 就是被打得头破血流;还说那不过是「头脑开放”吧了。
#: 这岂不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 何止吞;还要笑;吞完了就咧开无齿的血口笑;像胜利地笑;血笑。
#: 做人做到这个地步;真是惨绝人寰了
* : 不是人;是一泡。
(5)
#: 一泡身受十二刺;刺刺入心;捱到此地;滴血成河;惩罚是否过重?
* : 可以昭示天下;盲狡之辩的报酬;血路之旅的风光。
#: 不管怎样;一泡也真有它的;虽已命悬一线;气若游丝;却还能鬼鬼祟祟;躲在暗角偷听我们聊天。你有什么赠言给它吗?
*: 夫有自重之心者;不信口雌黄;有自知之明者;不强不知以为知。如此纵使所言有失;亦只属君子之过。古人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这种过失也没什么大不了。
反之;无自重之心;无自知之明;愚而好自用;妄而好自吹;其不自取其辱者;几希矣。所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本来错了便该认错。倘使等到大错铸成;还一厢情愿;异想天开;妄图将错就错;以错掩错;冀望世人不察;误以自诩的尖锐为真正的尖锐;错以表面上认错为实际上没错;那就真是大错特错;太将天下人看得低了。统言之;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者;狡也;从一己之盲推想天下皆盲;盲而已矣。
(6)
#: 仙兄怎么说起话来出口成章;排比对偶;起承转合;实则酸气薰天?
*: 因为躲在那边偷听的一泡;越移越近;气味中人欲呕;我不禁呕出了一点酸气
# : 呕完了没有?
*: 还有一点点。须知酸气只要酸得刺鼻;鼻通脑;脑通心;那就能够产生刺激的功效。
#: 刺激的功效有什么好处?
*: 欲渡迷者醒悟;不外三途: 一是理性批判;二是感性点化;三是酸性刺激。李氏那小子比较擅长理性批判和感性点化;老夫则工于酸性刺激。舌灿莲花;顽石点头;此酸性刺激之用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此酸性刺激之质也。身处末路;面临绝境;此酸性刺激之机也。幡然悔悟;再世为人;此酸性刺激之旨也。禅家有言: 「大死一番;再活现成”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穷途知返;未为晚也。
(7)
#: 理性、感性、酸性;三管齐下;可谓至矣;尽矣;极矣。你看一泡有没有可能得救的呢?
*: 孟子说:「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新解)。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依大乘精神;畜生饿鬼等六道众生;乃至《涅槃经》所云「断灭一切诸善根本”的一阐提;在潜质上都有佛性。
#: 问题是一泡受到理性批判、感性点化以及酸性刺激之后;有没有可能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