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性;有直接的影响。”
(《逻辑》;第四章。)
由此可见;对于Salmon 这类思考方法学家而言;分析语言以及有关的进路只具有辅助及补充性的地位。他们并未意识到语理分析实乃思考方法学的基础部门;更遑论有系统地把这个进路的方法和原则建构出来。
反观李氏;早在《语理分析》一书就已清楚地确立了语理分析作为思考方法学之起点的地位了。
二、从语理分析到语害批判
语理分析源于分析哲学;李天命先生则把这种思考进路提炼成为思考方法学的基本环节;并通过这种方法建构出一个有实效价值的批判思维架构;这是李先生对思考方法学的一项重要贡献。
他在《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的「后记”里说过;他是「尝试撷取分析哲学的精粹;用以建构思考方法的基点:此基点即语理分析”;并且「对语理分析加以厘清;予以定位;并提出有关语言陷阱的判别原则;确立方法区分的实效规准”。
这些他皆能一一做到。
《语理分析》是十年前的作品;在这十年里面;李先生对语理分析的提炼和建构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往后数年;他发表了多篇深入论述语理分析的文章;最后结集成书(见《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李先生所提出的语害批判的实效架构批判各种妨碍正确思考的语害的一个分析架构。
李先生把各种语害有系统地归纳为三大类语意暧昧、言辞空废和概念滑转;并对它们作出了详细的剖析和批判。
照笔者看;上述三大类语害基本上囊括了绝大部分妨碍正确思考的语言概念上的弊病。能有效消除这些弊病;实乃吾人于思考方面的一大进步。
对上述三大类语害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批判后;李先生进一步剖析和批判了由此三类语害而形成的各种封闭系统。
李氏论述语理分析始终是以破解封闭系统为目的。正如李氏所言:「封闭系统实乃思想之所以偏蔽窒碍、心灵之所以盲目疯狂的主因;而语理分析正是破解封闭系统之最佳的方法。
此法若能推广落实;则封闭系统必将烟消云散;心思的解放以至社会的开明亦将得到实现的条件”(《语理分析》;「后记”。)证诸李氏的工作;其实乃有心人也。
三、独立思考: 从方法到艺术
独立思考须具备批判思维。把语理分析提炼和建构成思考方法学的基础部门;是李天命先生对阐扬批判思维(因而亦是对阐扬独立思考)的一项贡献。
笔者这样说或会予人以「李先生只是在提炼语理分析这方面有贡献”的印象;但这并非笔者的意思。兹举出以下两点略作说明
第一、批判思维的建立除了语理分析外;另一个有重要实效价值的环节就是谬误剖析。李先生在这方面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在少数论及各种谬误的文章里;已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照笔者看;李先生在演讲及课堂上提出(但还未及发表)的「四不架构”;则更具实效价值;兼且别具一格(试看一下一些流行的逻辑书对谬误的论述;便知笔者所言非虚;如果你听过李先生讲「四不架构”的话)。此一架构既精巧又恰当地把各种谬误归纳起来;并予以批判的剖析。
第二、精研思考方法与精于运用思考方法是两回事。前者需要对思考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后者进至最高境界则是一种艺术。
正如李先生所言:「思考方法可以论述;思考艺术却难以论述;或只能‘展示’而无法‘论述’。。。。。。。近似《易系辞》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思考艺术的唯一‘公式’就是:思考艺术没有公式。《文心雕龙》有言:‘诗有恒裁;思无定位。’思考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196 页。)
观乎从《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到《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其间所显示的心路历程;正是朝着这种「存乎一心”的思考境界进发。
当各人对思考方法( 特别是它的基本环节) 皆不予重视的时候;李先生则大力加以提倡;并以此悉心教导学生。当大家开始醒觉它的重要性且渐渐会运用它的时候;李先生则向大家展示出思考艺术的胜境。这是对大家在思考上的一种鞭策;是对独立思考水平的一种提升。
李先生对独立思考的提倡并不限于著述方面;他的演讲和教学皆以此为中心。他并非要走「专家学者”的路(以他的学术功力;在有关领域里比起一些「专家”更有资格称为「专家”)。低调地说;他是要推广独立思考;高调的说;他所走的是「五四”以来开启民智、提高国人思考水平的路。众人皆欣羡李先生的明星风采;笔者却独取李先生这份教育上的心思。
原载于1994 年2 月1 至4 日《信报》
现经陈强立教授简订
《存在与反思》是李博士于一九九一年五月在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所作的演讲;由城市理工学院的演辩学会及创绪学会联合主办;邀请李博士担任主讲;并由该学院应用语言学系首席讲师洗景炬博士负责介绍和主持。冼博士说:「李天命博士对香港思想界的贡献;无须我说;大家都能感觉得到。”又说「在香港学术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传奇人物李天命博士;是否真的像同学们心目中所认为的那么神奇呢?其实李天命博士绝不神奇他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存在与反思》; 这个演讲旨在考察东方智慧的最高境界; 并以「切实受用”为着眼点; 探讨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的人生指引。
「儒家的实践论以‘诚’为核心。就算从低处讲;即从功利的观点看;也可以说‘诚’是最有效的应世态度。
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诚者反易脱颖而出。”「道家着重‘顺其自然’。依我看来;顺其自然要包括‘顺其不自然’;那都是顺其自然。”
「佛家的人生观以‘无执’为本;就是不要执着。但我们也不要执着‘不要执着’。”
李天命
《逻辑与诗之间》是李博士于一九九'注'年五月在香港大会堂所作的演讲;由香港市政总署连同香港文学艺术协会联合举办;邀请李博士担任主讲;并由名作家小思女士负责介绍及主持。正如小思指出「由于李天命先生是哲学研究者同时又是诗人; 由他来讲这个问题;必能给我们许多很深刻的体会。”
《逻辑与诗之间》这个演讲以逻辑和诗为引线; 讨论理性和感性的重要; 然后以此为背景; 进而探索人生的智慧; 归结出一种能超脱世俗眼光束缚的智慧观点。
「看事情要全面;勿片面。憎恶别人; 每每是由于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卑; 往往是由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总是看不到自己有优点的人;最低限度有‘老实’的优点。”
「人生有时要做些无聊之事; 才能使得人生不太无聊。那些经常表现得很‘高级’、很有‘深度’的人; 大家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太‘伟大’了。”
「单以财富、权位去衡量别人的高低;这只能衡量出自己的眼界甚低。”
李天命
《从人生观到应世哲学》是李博土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在香港浸会学院所作的演讲;由该学院人文学科学会主办。演讲环绕着人生哲学和应世哲学的主题进行;李博士以风趣的语言提出了一套精到、切要的立身处世之道;有助于人们化除悲观、嫉妒、憎恨、自怜自卑等等思想盲点。
人生观主要涉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不甘于浑噩一生的人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但同时大都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解答;因为他们误解了问题的性质;以为问题的解答在于「追寻”到某种客观的东西;在于「挖掘”出隐藏着的人生意义就像追寻和挖掘金矿一样。
殊不知根本没有一种客观的「人生意义”像金矿那样有待人类去追寻并挖掘出来。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千古难题”的解答;原来只在于我们要如何「定立”「自己的”( 而不是去「发现”「客观的”) 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
要实现人生价值;达到人生目标;往往需要应世哲学。书虫花二十年苦读;每每及不上智者花二十分钟通晓应世哲学那样有利于过一个快乐的人生。
李天命
《思考与人生》是李博士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在香港理工学院所作的演讲;由理工学院人文科学部学会主办。这个演讲首次尝试将思考方法与人生哲学结合起来讨论;点出思考方法的基本任务在于分辨是非;而人生在世;必须分辨是非;建立人生观时亦无例外。演讲的内容除了精简提示思考方法的各个主要环节之外;还深入探讨了涉及人生观的关键要点;特别就「意义”、「成功标准”以及「目标/手段”等思索人生问题的时候常用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
有些人认为人生哲学不实际;但其实认为什么是实际的什么是不实际的;这种思想已经属于人生哲学的范围;因而「人生哲学不实际”这个说法本身就已经构成了说者的人生哲学的一部分。
许多人的人生观是被灌输得来的;例如不自觉地被灌输了流行的「成功标准”。与这种随波逐流的取向迥异;有独立思考的人只接受自己经过分析反省而确立的成功的标准;他们知道;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的成功才是对自己有真实意义的成功。
人世间根本没有可解一切烦恼的「万灵解忧良方”。
有一类自寻烦恼的人; 终日追寻那根本不存在的「万灵解忧良方”; 这恰恰造成了他们最深层的烦恼。
李天命
《纷乱中的宁定》是李博士于一九九'注'年九月在法住文化学院所作的演讲;由该学院院长霍韬晦先生主持。霍院长指出:「李天命博士的思想;既敏锐又冷静;有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风格。”
李博士此演讲论述了能使心境宁定的一些思想观念;例如「承认事实;有益于心理健康。大声承认变态;有助于消除变态。”
「大都市里神经衰弱的人非常多;发觉自己神经衰弱时不用怕。大家都如此。”「做人宜取不松不紧的态度;就像用手去抓蟑螂不可太轻;否则蟑螂会跑掉;也不可太重;否则蟑螂会出浆。”
纵有很好的女朋友; 也可能失去; 但「两人曾经很好”这个事件则永不可能失去。所以要尽快制造事件。
凡人皆自私?那么不自私的岂非不是人?
欺骗自己而不自知;就很可怜;但有时若不欺骗自己就会看见自己很可怜。所以人偶尔需要欺骗自己同时又知道自己欺骗自己。
一生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偷窥念头的人;要小心了;因为不正常。
如果不停追逐下一个目标;要到达「那里”才松一口气;那就永远不能松一口气;因为我们任何时候都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所谓不应逃避问题; 其实要视情况而定。我们不应逃避那些不能逃避的问题。至于能够逃避的问题; 为什么不逃避?
李天命
本书上卷及下卷分别辑录自《明报》一九九二年的《思考十三辑》以及一九九四年的《思考与探索》。此两专辑原为香港电台第二台的广播节目;分别由何嘉丽及曾智华主持。两个节目系列均由思想家李天命主讲。每次邀请二至五位嘉宾参与;发表意见。
李天命博士以其著名的思考艺术为利器;披露独立思考的特性;展示了如何厘清混乱的思维;如何分析消解种种困扰人的思想性问题。
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涉及思想、学术、文化、人生各方面; 包括- - 逻辑、诗、爱情、谬误、创意、生死、命运、名利、烦恼、焦虑、心结、智慧、幽默、教养、应世、心理分析、自卑、妒忌、自由、民主、人权、电脑、数学基础论、爱因斯坦v s 哥本哈根学派、存在之谜、真善美、文学欣赏、宗教信仰、神秘乐观; 等等。
明报出版社编辑部
Download from the net
Palm 版: 饺子 (member of pumb)
ebook完全下载(ebook99。6to23)阿虫整理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