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干姜等分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鲍氏方)
痰
惊∶梓朴散∶用梓州浓朴一两,半夏(汤泡七次,姜汁浸半日,晒干)一钱,以米泔三升同
浸
一百刻,水尽为度。如未尽,少加火熬干。去浓朴,只研半夏。每服半钱或一字。薄荷汤调
下。(钱乙《小儿直诀》)
姜
二两,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此陶隐居方也。唐·石泉公王方庆《广南方》云∶此方
不惟治霍乱,凡诸病皆治。《圣惠方》∶用浓朴(姜汁炙),研末。新汲水服二钱,如神。
痢
水谷久不瘥者∶浓朴三两,黄连三两,水三升,煎一升,空心细服。(《梅师
浓朴生研,猪脏(煮)捣和,丸梧桐子大。每姜水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脾
不调,肾气混浊。用浓朴(姜汁炙)一两,白茯苓一钱,水、酒各一碗,煎一碗,温服。(《经
验良方》)。月水不通∶浓朴三两(炙切)。水三升,煎一升,分二服,空心饮。不过三、四
剂,神验。一加桃仁、红花。(《子母秘录
x逐折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疗鼠 ,明目益气(《别录》)。
【正误】《别录》有名未用曰∶逐折杀鼠,益气明目。一名百合,一名浓实,生木间,
茎黄。七月实,黑如大豆。弘景曰∶杜仲子,亦名逐折。《别录》浓朴条下,已言子名逐折;
而有名未用中复出逐折,主治相同,惟鼠 、杀鼠字误,未知孰是尔?所云浓实,乃浓朴实
也,故皮谓之浓皮。陶氏不知,援引杜仲为注,皆误矣。今正之。
【附录】浮烂罗勒 藏器曰∶生康国。皮似浓朴,味酸,平,无毒。
主一切风气,开胃补心,除冷痹,调脏腑。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杜仲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思仲(《别录》)、思仙(《本经》)、
时珍曰∶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思仲、思仙,皆由此义。其皮中有银丝如绵,
故曰木绵。其子名逐折,与浓朴子同名。
【集解】《别录》曰∶杜仲生上虞山谷及上党、汉中。二月、五月
弘景曰∶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会稽上虞县也。今用出建平、宜都者。状如浓朴
,折之多白丝者为佳。
保升曰∶生深山大谷,所在有之。树高数丈,叶似辛夷。
颂曰∶今出商州、成州、峡州近处大山中,叶亦类柘,其皮折之白丝相连。
江南谓之 。初生嫩叶可食,谓之
x皮x
【修治】 曰∶凡使削去粗皮。每一斤,用酥一两,蜜三两,
锉用。
【气味】辛,平,无毒。《别录》曰∶甘,温。权曰∶苦,暖。
甘。气味俱薄,沉而降,阴也。
参、蛇蜕皮。
【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
老(《本经》)。脚中酸疼,不欲践地(《别录》)。
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甄权)。能使筋骨相着(
风虚(好古)。
【发明】时珍曰∶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
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
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
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新娶,后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香港脚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
用
曰∶此乃肾虚,非香港脚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附方】旧六,新三。
青娥丸∶方见补骨脂下。
肾虚腰痛∶崔元亮《海上集验方》∶用杜仲去皮炙黄一大斤,分作十剂。每夜取一剂,
以水一大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
法,和以椒、盐,空腹顿服。《圣惠方》∶入薤白七茎。箧中方∶加五味
腰背虚痛∶杜仲一斤切炒,酒二升,渍十日,日服三合。此陶隐居得效方也。《三因方》∶为
末,每旦以温酒服二钱。
止更服。(《肘后方》)
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
十丸,空心米饮下。《肘后方》∶用杜仲焙研,枣肉
后诸疾及胎脏不安∶杜仲去皮,瓦上焙干,木臼捣末,煮枣肉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糯
米饮下,日二服。(《胜金方》)
x 芽x
【气味】缺。
【主治】作蔬,去风毒香港脚,久积风冷,肠痔下血。亦可煎汤(苏颂)。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椿樗
内容:(《唐本草》)
【校正】并入《嘉 》椿荚。
【释名】香者名椿(《集韵》作 ,《夏书》作 ,《左传》作 ),臭者名樗(音丑居切。
亦作KT ),山樗名栲(
时珍曰∶椿樗易长而多寿考,故有椿、栲之称。《庄子》言“大椿以八千岁为春秋”是
矣。
椿香而樗臭,故椿字又作 ,其气熏也。KT 字从 ,其气臭,人呵 之也。樗亦椿音之
转尔。
痕
【集解】恭曰∶椿、樗二树形相似,但樗木疏、椿木实为别也。
颂曰∶二木南北皆有之。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
能熬去其气,并采无时。樗木最为无用,《庄子》所谓“吾有大木,人谓之樗,其本拥肿不
中绳墨,小枝曲拳不中规矩”者。《尔雅》云∶栲山樗。郭璞注云∶栲,似樗,色小白,
生山中,因名。亦类漆树。俗语云∶ 、樗、栲、漆,相似
田樗无异,叶差狭尔。吴人以叶为茗。
宗 曰∶椿、樗皆臭,但一种有花结子,一种无花不实。世以无花而木身大,其干端直
者为椿,椿木用叶。其有花、荚而木身小,干多迂矮者为樗,樗用根及荚、叶。又虫部有樗
鸡,不言椿鸡,以显有鸡者为樗,无鸡者为椿。古人命名其义甚明。禹锡曰∶樗之有花者无
荚,有荚者无花。其荚夏月常生臭樗上,未见椿上有荚者。然世俗不辨椿、樗之异,故呼樗
荚为椿荚尔。时珍曰∶椿、樗、栲,乃一木三种也。椿木皮细肌实而赤,嫩叶香甘可茹。樗
木皮粗肌虚而白,其叶臭恶,歉年人或采食。栲木即樗之生山中者,木亦虚大,梓人亦或用
之。然爪之如腐朽,故古人以为不材之木,不似椿木坚实,可入栋梁也。
x叶x
【气味】苦,温,有小毒。
诜曰∶椿芽多食动风,熏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令人神昏血气微。若和猪肉、热面频食
则中满,盖壅经络也。
【主治】煮水,洗疮疥风疽。樗木根、叶尤良(《唐本》)。白秃不生发,取椿、桃、楸
叶心捣汁,频涂之
x白皮及根皮x
【修治】 曰∶凡使椿根,不近西头者为上。采出拌生葱蒸半日,锉细,以袋盛挂屋南
畔,阴干用。
时珍曰∶椿、樗木皮、根皮,并刮去粗皮,阴干,临时切焙入用。
【气味】苦,温,无毒。
权曰∶微热。
震亨曰∶凉而燥。
藏器曰∶樗根有小毒。
时珍曰∶樗根制硫黄、砒石、黄金。
【主治】疳 ,樗根尤良(《唐本》)。去口鼻疳虫,杀蛔虫疥 ,鬼疰传尸,蛊毒下血,
及赤白久痢(藏器)。得地榆,止疳痢(萧炳)。
不住,肠滑泻,缩小便。蜜炙用(大明)。利溺涩(雷 )。
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震亨)。
【发明】诜曰∶女子血崩,及产后血不止,月信来多,并赤带下。宜取东引细椿根一大
握洗净,以水一大升煮汁,分服便断。小儿疳痢,亦宜多服。仍取白皮一握,粳米五十粒,
葱白一握,炙甘草三寸,豉两合,水一升,煮半升,以意服之。枝叶功用皆同。
根白皮,性凉而能涩血。凡湿热为病,泻痢浊带,精滑梦遗诸症,无不用之
肺胃陈痰之功。治泄泻,有除湿实肠之力。但痢疾滞气未尽者,不可遽用。宜入丸散,亦可
煎服,不见有害。予每用炒研糊丸,看病作汤使,名固肠丸也。
皮色白而臭,多服微利人。盖椿皮入血分而性涩,樗皮入气
功虽同,而涩利之效则异,正如茯苓、芍药,赤、白颇殊也。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椿皮;
气分受病有郁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乾坤生意》治疮
汁,服二、三碗,取利数行,是其验矣。故陈藏器言樗皮有小毒,
阳一女人,年四十六、七,耽饮无度,多食鱼蟹,畜毒在脏,日夜二、三十
杂下,大肠连肛门痛不堪任。医以止血痢药不效,又以肠风药则益甚,盖肠风则有血无脓。
如此半年余,气血渐弱,食减肌瘦。服热药则腹愈痛,血愈下;服冷药即注泄食减,服温平
药则病不知。如此期年,垂命待尽。或人教服人参散,一服知,二服减,三服脓血皆定,遂
常服之而愈。其方治大肠风虚,饮酒过度,挟热下痢脓血痛甚,多日不瘥。用樗根白皮一两,
人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服,米饮亦可。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
鸡、猪、鱼、羊、蒜、薤等。
【附方】旧六,新十一。
去鬼气∶樗根皮一握细切,以童儿小便二升,豉一合,浸一宿,绞汁煎一沸。三、五日
一度,服之。(陈藏器《本草》)
小儿疳疾∶椿白皮(晒干)二两为末,以粟米淘净研浓汁和,丸梧桐子大。十岁三、四
丸,米饮下,量人加
小儿疳痢困重者∶用樗白皮捣粉,以水和枣作大馄饨子。日晒少时,又捣,如此三遍,
以水煮熟,空肚吞七枚。重者不过七服。忌油腻、热面、毒物。又方∶用樗根浓汁一蚬壳,
和粟米泔等分,灌下部。再度即瘥,其验如神。
大人亦宜。(《外台秘要》)休息痢疾,日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东垣《脾胃
论》∶用椿根白皮、诃黎勒各半两,母丁香三十个,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米饮下。唐瑶《
两加木香二钱,粳
,兼腰痛∶取樗根一大两捣筛,以好面捻作馄饨如皂子大,水煮熟。每日空心服十枚。并无
禁忌,神良。(刘禹锡《传信方》)
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一加苍术、枳壳减半。(《经验方》)
洗刮取皮,晒干为末。饮下一钱,立效。(《经验方》)。
粗皮,酒浸晒研,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淡酒服五十丸,或酒糊丸亦可。(《儒门事亲》)
下血经年∶樗根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或作丸服。虚者加人参等分。即虎眼
树。(《仁存方》)
阴干为末。每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新汲水丸梧
水送下。忌见日,则无效。名如神丸。(《普济
气乘之,血渗肠间,故大便下血。用臭椿根(刮去粗皮,焙干)四两,苍术(米泔浸焙)、
枳壳
(
产后肠脱
升,
去滓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时。忌盐、
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年深者亦治之。(《妇人良方》)
为末,粥丸梧桐子大。每空腹白汤下一百丸。又方∶椿根白皮一两半,干姜(炒黑)、白芍
药
(炒黑)、黄柏(炒黑)各二钱,为末。如上法丸服。(丹溪方)
x荚x
【释名】凤眼草(象形)。
【主治】大便下血(《嘉 》)。
【附方】新四。
肠风泻血∶椿荚半生半烧,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普济方》)
误吞鱼刺∶《生生编》∶用椿树子烧研,酒服二钱。《保寿堂方》∶用香椿树子(阴干)半
碗,擂碎,热酒冲服,良久连骨吐出。
水洗头,
经一年眼如童子。加
六月四日、七月七日、八月三日、九月二十日、十月二十三日、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二月十
四日洗之。(《卫生易简方》)
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
漆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 。
时珍曰∶许慎《说文》云∶漆本作 ,木汁可以髹物,其字象水滴而下之形也。
【集解】《别录》曰∶干漆生汉中山谷。夏至后采,干之。
弘景曰∶今梁州漆最甚,益州亦有。广州漆性急易燥。其诸处漆桶中自然干者,状如蜂
房孔孔隔者为佳。
保升曰∶漆树高二、三丈余,皮白,叶似椿,花似槐,其子似牛李子,木心黄。六月、
七月刻取滋汁。金州者最善。漆性并急,凡取时须荏油解破,故淳者难得,可重重别制拭之。
上等清漆,色黑如 ,若铁石者好。黄嫩若蜂窠者不佳。颂曰∶今蜀、汉、金、峡、襄、歙
州皆有之。以竹筒钉入木中,取汁。崔豹《古今注》
汁则成漆也。
得阴湿,虽寒月亦易干,亦物之性也。若沾渍人,以油治之。凡验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细
而不断,断而急收起;又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并佳。
移栽易成,有利。其身如柿,其叶如椿。以金州者为
有云∶微扇光如镜,悬丝急似钩。撼成琥珀色,打着有
而大。六月取汁漆物,黄泽如金,即《唐书》所谓黄漆者也。入药仍当用黑漆。广南漆作饴
糖气,沾沾无力。
x干漆x
【修治】大明曰∶干漆入药,须捣碎炒熟。不尔,损人肠胃
若是湿漆,煎干更好。亦有烧存性者。
【气味】辛,温,无毒。权曰∶辛、咸。宗 曰∶苦。
元素曰∶辛,平,有毒。降也,阳中阴也。
之才曰∶半夏为之使。畏鸡子,忌油脂。
弘景曰∶生漆毒烈,人以鸡子和服之去虫,犹自啮肠胃也。畏漆人乃致死者。外气亦
能使身肉疮肿,自有疗法。
大明曰∶毒发,饮铁浆并黄栌汁、甘豆汤、吃蟹,并可制之。
时珍曰∶今人货漆多杂桐油,故多毒。《淮南子》云∶蟹见漆而不干。《相感志》云∶漆
得蟹而成水。盖物性相制也。凡人畏漆者,嚼蜀椒涂口鼻则可免。生漆疮者,杉木汤、紫苏
汤、漆姑草汤、蟹汤浴之,皆良。
【主治】绝伤,补中,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五缓六急,风寒湿痹。生漆∶去长虫。
久服,轻身耐老(《本经》)。干漆∶疗咳嗽,消瘀血痞结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肠,去蛔虫
(《别录》)。杀三虫,主女人经脉不通
滞,破日久凝结之瘀血(元素)。
【发明】弘景曰∶《仙方》用蟹消漆为水,炼服长生。《抱朴子》云∶淳漆不粘者,服之
通神长生。或以大蟹投其中,或以云母水,或以玉水合
一年,六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