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3-本草纲目-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 ,唇紧解颅,面疮月蚀,天泡疮。大 
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时珍)。 
【发明】 
宗 曰∶蛇蜕,从口退出,眼晴亦退。今眼药及去翳膜用之,取此义也。 
时珍曰∶入药有四义∶一能辟恶,取其变化性灵也,故治邪僻、鬼魅、蛊疟诸疾;二能 
去风,取其属巽性窜也,故治惊痫、癜驳、喉舌诸疾;三能杀虫,故治恶疮、 
疾,用其毒也;四有蜕义,故治翳膜、胎产、皮肤诸疾,会意从类也。 
【附方】旧十六,新二十。 
喉痹∶《心镜》∶治小儿喉痹肿痛。烧末,以乳汁服一钱。 
用蛇蜕(炙)、当归等分,为末。温酒服一钱,取吐。一方∶用蛇皮揉碎烧烟,竹筒吸入即 
破。 
一方∶蛇皮裹白梅一枚,噙咽。 
药贴足心。(《婴孩宝鉴》) 
金》) 
死∶蛇蜕烧灰,拭净敷之。(《千金方》) 
四易。(《千金方》) 
和,敷之。(《肘后 
周密《齐东野语》云∶小儿痘后障翳。用蛇蜕一条(洗焙),天花粉五分,为末。 
开, 
夹药缚定,米泔水煮食。予女及甥,皆用此得效,真奇方也。 
细剪,以白面和作饼,炙焦黑色,为末。食后温水服一钱,日二次。(《圣惠方》) 
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温酒服之。 
(《千金方》) 
。《十全博救方》∶用蛇皮一条,瓶子内盐泥固, 研二钱,榆白皮汤服。《济生秘览》∶治逆 
生 
儿足心三七下,擦盐少许,即生。 
蛇皮一尺七寸,烧末,温酒一盏服。(《产乳》) 
石痈无脓,坚硬如石∶用蛇蜕皮贴之,经宿即愈。(《千金》) 
敷上,即孔出。(《千金翼》) 
汁立瘥。《直指》∶治鱼脐疮出水,四畔浮浆。用蛇蜕烧存性研,鸡子清和敷。 
不瘥者∶全蜕一条烧灰,猪脂和敷。仍烧一条,温酒服。(《千金方》) 
用蛇皮烧灰,醋调涂。《外台》∶用蛇蜕摩数百遍,令热, 
痛苦∶用蛇皮一具烧灰,雄黄一弹丸,同研末。先以温浆洗疮,针破贴之。(初虞世方) 
忽 
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者∶蛇退皮烧存性研,鹅翎吹之立愈。 
经验秘方也。(杨拱《 

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
蚺蛇
内容:(蚺音髯。《别录》下品) 
【释名】南蛇(《纲目》)、埋头蛇。 
时珍曰∶蛇属纤行,此蛇身大而行更纤徐。冉冉然也,故名蚺蛇。或云鳞中有毛如髯也 
。产于岭南,以不举首者为真,故世称为南蛇、埋头蛇。 
【集解】 
颂曰∶蚺蛇,陶弘景言出晋安,苏恭言出桂、广以南高、贺等州,今岭南诸郡皆有之。 
弘景曰∶大者二、三围。在地行不举头者是真,举头者非真。其膏、胆能相乱。 
韩保升曰∶大者径尺,长丈许,若蛇而粗短。 
恭曰∶其形似鳢,头似鼍,尾圆无鳞,性难死。土人截其肉作脍,谓为珍味。 
藏器曰∶其脍着醋,能卷人箸,终不可脱,惟以芒草作箸乃可。段成式《酉阳杂俎》云 
∶蚺蛇长十丈。尝吞鹿,鹿消尽,乃绕树,则腹中之骨穿鳞而出,养创时肪腴甚美。或以妇 
人衣投之,则蟠而不起。 
时珍曰∶按∶刘恂《岭表录异》云∶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小者不下三、 
四 
也。或言一年食一鹿也。又顾 《海槎录》云∶蚺蛇吞鹿及山马,从后脚入,毒瓦斯呵及,角 
自解脱。其胆以小 
随腐。土人采葛藤塞入 
器。范成大《虞衡志》云∶ 
掷力竭乃毙,舁归食之。又按∶《山海经》云∶巴蛇食象,三年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 
腹之疾。郭璞注云∶今蚺蛇即其 
驳映,其文锦章。食灰吞鹿,腴成养 
x胆x 
段成式曰∶其胆上旬近头,中旬近心,下旬近尾。 
颂曰∶《岭表录异》云∶雷州有养蛇户,每岁五月五日即舁蛇入官,取胆曝干,以充土 
贡 
分寸,于腹间剖出肝胆。胆状若鸭子大,取讫,内肝于腹,以线缝合,舁归放之。或言蛇被 
取胆者,他日捕之,则远远露腹疮,以明无胆。又言取后能活三年,未知的否? 
时珍曰∶南人嗜蛇,至于发穴搜取,能容蚺之再活露腹乎? 
弘景曰∶真胆狭长通黑,皮膜极薄,舐之甜苦,摩以注水,即沉而不散。 
恭曰∶试法∶剔取粟许着净水中,浮游水上回旋行走者为真;其径沉者,诸胆血也。勿 
多着,亦沉散也。陶未得法耳。 
诜曰∶人多以猪胆、虎胆伪之,虽水中走,但迟耳。 
【气味】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目肿痛,心腹 痛,下部 疮(《别录》)。小儿八痫 
鼻中,除小儿脑热,疳疮 漏。灌下部,治小儿疳痢 
止血痢,虫蛊下血 
【发明】 
时珍曰∶蚺禀己土之气,其胆受甲乙风木,故其味苦中有甘。所主皆厥阴、太阴之病, 
能明目凉血,除疳杀虫。 
慎微曰∶顾含养嫂失明,须用蚺蛇胆,含求不得。有一童子以一合授含。含视之,蚺蛇 
胆也。童子化为青鸟而去。含用之,嫂目遂明。 
【附方】旧二,新二。 
小儿急疳疮∶水调蚺蛇胆,敷之。(《圣惠》) 
小儿疳痢∶羸瘦多睡,坐则闭目,食不下。用蚺蛇胆豆许二枚,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 
之。 
仁四十七枚,研匀。以布揩龈,嗍令血尽。日三掺之,愈乃止。(《圣惠》) 
蛇胆研,香油调涂,立效。(《医方摘要》) 
x肉x 
【气味】甘,温,有小毒。四月勿食。 
【主治】飞尸游蛊,喉中有物,吞吐不出(藏器)。除疳疮 
足 
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 
【发明】 
权曰∶度岭南,食蚺蛇,瘴毒不侵。 
时珍曰∶按柳子浓《捕蛇者说》云∶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 
人无 
云∶泉州卢元钦患疠风,惟鼻根未倒。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胆进贡。或言肉可治风 
之。三、五日顿可,百日平复。 
【附方】新三。 
蚺蛇酒∶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用蚺蛇肉一 
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熟 
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集简方》) 
急疳蚀烂∶蚺蛇肉作脍食之。(《圣惠方》) 
蛇,他蛇亦可。(《外台秘要》) 
子也。 
【气味】甘,平,有小毒。 
【主治】皮肤风毒,妇人产后腹痛余疾(《别录》)。多入药用,亦疗伯牛疾(弘景。 
也)。绵裹塞耳聋(时珍。出《外台》)。 
x牙(长六、七寸)x 
【主治】佩之,辟不祥,利远行 

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
鳞蛇
内容:(《纲目》) 
【集解】 
时珍曰∶按∶《方舆胜览》云∶鳞蛇出安南、云南·镇康州、临安、沅江、孟养诸处, 
巨蟒也。长丈余,有四足,有黄鳞、黑鳞二色,能食麋鹿。春冬居山,夏秋居水,能伤人。 
土人杀而食之,取胆治疾,以黄鳞者为上,甚贵重之。珍按∶此亦蚺蛇之类,但多足耳。陶 
氏注蚺蛇分真假,其亦此类欤? 
x胆x 
【气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解药毒,治恶疮及牙疼(时珍。出《胜览》及《一统志》) 

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
白花蛇
内容:(宋《开宝》) 
【释名】蕲蛇(《纲目》)、褰鼻蛇。 
宗 曰∶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 
【集解】 
志曰∶白花蛇生南地,及蜀郡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火干。白花者良。 
颂曰∶今黔中及蕲州、邓州皆有之。其文作方胜白花,喜螫人足。黔人有被螫者,立断 
之。续以木脚。此蛇入人室屋中作烂瓜气者,不可向之,须速辟除之。 
时珍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所取 
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 
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 
此寻获。先撒沙土一 
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 
者则否矣。故罗愿《尔雅翼》云∶蛇死目皆闭,惟蕲州花蛇目开。如生舒 
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又按∶元稹《长庆集》云∶巴蛇凡百类,惟褰鼻 
见之。毒人则毛发竖立,饮于溪涧则泥沙尽沸。 鸟能食其小者。巴人亦用禁术制之,熏以 
雄黄烟则脑裂也。此说与苏颂所说黔蛇相合。然今蕲蛇亦不甚毒,则黔、蜀之蛇虽同有白花, 
而类性不同。故入药独取蕲产者也。 
【修治】 
颂曰∶头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只用中段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过收之则 
不蛀。其骨刺须远弃之,伤人,毒与生者同也。 
宗 曰∶凡用去头尾,换酒浸三日,火炙,去尽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 
时珍曰∶黔蛇长大,故头尾可去一尺。蕲蛇止可头尾各去三寸。亦有单用头尾者。大蛇 
一条,只得净肉四两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坏也。按∶《圣济总录》 
云∶ 
地中一宿,出火气。去皮、骨,取肉用。 
x肉x 
【气味】甘,咸,温,有毒。 
时珍曰∶得酒良。 
【主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 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 
暴风瘙痒,大风疥癞(《开宝》。 
颂曰∶花蛇治风,速于诸蛇。黔人治疥癞遍体,诸药不效者。生取此蛇中剂,以砖烧红, 
沃醋令气蒸,置蛇于上,以盆覆一夜。如此三次,去骨取肉, 以五味令烂,顿食之。 
一昼夜乃醒,疮 随皮便退,其疾便愈)。治肺风鼻塞,浮风瘾 
(甄权)。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 
珍)。 
【发明】 
曰∶蛇性窜,能引药至于有风疾处,故能治风。 
时珍曰∶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 
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凡服蛇酒、药,切忌 
见风。 
【附方】新十三。 
驱风膏∶治风瘫疠风,遍身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 
各 
二钱半,为末。好酒二升,蜜四两,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盏,温汤服,日三服。急于暖处出 
汗,十日效。(《医垒元戎》) 
涩。或筋脉挛急,肌肉顽痹,皮肤燥痒,骨节疼痛,或生恶疮、疥癞等疾。用白花蛇一条, 
温水洗净, 
各 
一钱,独活、白芷、天麻、赤芍药、甘草、升麻各五钱,锉碎,以绢袋盛贮。用糯米二斗蒸 
熟。如常造酒,以袋置缸中,待成,取酒同袋密封,煮熟,置阴地七日出毒。每温饮数杯, 
常令相续。此方乃蕲人板印,以侑蛇馈送者,不知所始也。(《濒湖集简方》) 
治诸风疠癣。用白花蛇一条,酒润,去皮骨,取肉绢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 
蛇于曲上,以饭安蛇上,用物密盖。三七日取酒,以蛇晒干为末。每服三五分,温 
以浊酒并糟作饼食之,尤佳。(《瑞竹堂经验方》) 
口目 斜,肤肉 痹,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 
口,黑质白花,尾有佛指甲,目光不陷者为真。以酒洗润透,去骨刺 
二两,当归身二两,真天麻二两,真秦艽二两,五加皮二两,防风一两 
盛之,入金华酒坛内,悬胎安置。入糯米生酒醅五壶浸袋,箬叶密封。安坛于大锅内,水煮 
一日,取起,埋阴地七日取出。每饮一、二杯。仍以滓日干碾末,酒糊丸 
丸,用煮酒吞下。切忌见风犯欲,及鱼、羊、鹅、面发风之物。 
阳少阴多,手足举动不快。用白花蛇 
二 
两,为细末。以银盂盛无灰酒一升浸之,重汤煮稠 
瓶收。每服半匙头,用好酒或白汤化服,日二次神效极佳。(《备急方》) 
花蛇五寸(酒浸,去皮、骨,炙干),雄黄一两(水飞研匀),以白沙蜜一 
皮 
研烂,同炼为膏。每服一钱,温酒化下,日三。须先服通天再造散,下 
根。(《三因》) 
炙去皮骨)、天南 
每服一钱,茶下,日 
净肉二钱(酒炙),雄黄二钱,大黄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三日一服。(《家珍》) 
三蛇愈风丹∶治疠风,手足麻木,眉毛脱落,皮肤瘙痒,及一切风疮。白花蛇、乌稍蛇、土 
蝮蛇各一条(并酒浸,取肉晒干),苦参(头末)四两,为末,以皂角一斤切,酒 
以 
水一碗, 取浓汁,石器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通圣散下,以粥饭压之,日三 
服。三日一浴,取汗避风。《治例》无蝮蛇, 
,发项腋之间,痒痛,憎寒发热。白花蛇(酒浸,取肉)二两(焙),生犀角一两二钱五 
分(镑 
研),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炒),青皮五钱。为末。每服二钱,入腻粉五分,五更时,糯米饮 
调下,利下恶毒为度。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 
药,后服 
钱, 
为末,红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鱼肉,服尽即愈,后服土茯苓药 
调之。方广《心法附余》∶治杨梅疮。用花蛇肉一钱,银朱二钱,铅二钱,汞二钱,为末, 
作纸捻九条。每用一条,于灯盏内香油浸,点灯安烘炉里,放被中,盖卧熏之,勿透风。一 
日三次。托痘花蛇散∶治痘疮黑陷。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焦)三钱,大丁香七枚,为末。 
每服五分,以水和淡酒下,神效。移时身上发热,其疮顿出红活也。(王氏《手集》) 
x头x 
【气味】有毒。 
【主治】癜风毒癞(时珍)。 
【附方】新一。 
紫癜风∶除风散∶以白花蛇头二枚(酒浸,炙),蝎梢一两(炒),防风一两,上为末。 
每服一 
x目睛x 
【主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普济》)。 

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
乌蛇
内容:(宋《开宝》附) 
【释名】乌梢蛇(《纲目》)、黑花蛇(《纲目 
【集解】 
志曰∶乌蛇生商洛山。背有三棱,色黑如漆。性善,不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 
死,亦此类也。 
在芦丛中吸 
至枯死眼不陷如活者,称之重七钱至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