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3-本草纲目-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 
咳嗽肺胀∶皱肺丸∶用五灵脂二两,胡桃仁八个,柏子仁半两,研匀,滴水和丸小豆大。 
每服二十丸,甘草汤下。(《普济》) 
痰血凝结∶紫芝丸∶用五灵脂(水飞)、半夏(汤泡)等分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桐 
子大。 
酒积黄肿∶五灵脂末一两,入麝香少许。饭丸小豆大。每米饮下一丸。(《普济方》) 
目生浮翳∶五灵脂、海螵蛸各等分,为细末。熟猪肝日蘸食。(《明目经验方》) 
重舌胀痛∶五灵脂一两,淘净为末,煎米醋漱。(《经验良方》) 
恶血齿痛∶五灵脂末,米醋煎汁含咽。(《直指方》) 
血痣溃血∶一人旧有一痣,偶抓破,血出一线,七日不止,欲死。或用五灵脂末掺上, 
即止也。(杨拱《医方摘要》) 
血溃怪病∶凡人目中白珠浑黑,视物如常,毛发坚直如铁条,能饮食而不语如醉,名曰 
血溃。以五灵脂为末,汤服二钱,即愈。(夏子益《奇疾方》) 
大风疮癞∶油调五灵脂末,涂之。(《摘玄方》) 
虫虺螫 ∶凡蜈蚣、蛇、蝎毒虫伤,以五灵脂末涂之,立愈。(《金匮钩玄》) 
毒蛇伤螫∶五灵脂为末,酒调二钱服。仍以少末掺疮口,妙。(《普济》)。 

禽部第四十九卷
禽之三
内容:(林禽类一十七种)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斑鸠
内容:(宋《嘉 》) 
【释名】斑隹(音锥)、锦鸠(《范汪方》)、鹁鸠(《左传》注)、祝鸠。 
时珍曰∶鸠也,鹁也,其声也。斑也,锦也,其色也。隹者,尾短之名也。古者庖人以 
尸祝登尊俎,谓之祝鸠。此皆鸠之大而有斑者。其小而无斑者,曰隹,曰 (音葵),曰荆 
鸠,曰楚鸠也。鸠之子曰 鸠,曰役鸠,曰糠鸠,曰郎皋,曰辟皋。扬雄《方言》混列诸鸠, 
不足据。 
【集解】禹锡曰∶斑鸠是处有之。春分化为黄褐侯,秋分化为斑KT 。黄褐侯,青 
KT也。 
宗 曰∶斑鸠有有斑者,有无斑者,有灰色者,有大者,有小者。虽有此数色,其用则 
一也。尝养之数年,并不见春秋分变化。 
时珍曰∶鸣鸠能化鹰,而斑鸠化黄褐侯之说,不知所出处。今鸠小而灰色,及大而斑如 
梨花点者,并不善鸣。惟项下斑如真珠者,声大能鸣,可以作媒引鸠,入药尤良。鸠性悫 
孝,而拙于为巢,才架数茎,往往堕卵。天将雨即逐其雌,霁则呼而反之。故曰鹪巧而危, 
鸠拙而安。或云雄呼晴,雌呼雨。 
x鸠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多食,益气,助阴阳(《嘉 》)。久病虚损人食之,补气(宗 )。食之 
,令人不噎(时珍)。 
【发明】时珍曰∶《范汪方》治目有斑KT 丸,《总录》治目有锦鸠丸,倪惟德氏谓 
斑鸠补肾,故能明目。窃谓鸠能益气,则能明目矣,不独补肾已尔。古者仲春罗氏献鸠以养 
国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食之且复助气也。 
x血x 
【主治】热饮,解蛊毒,良(时珍)。 
x屎x 
【主治】治 耳出脓疼痛,及耳中生耵聍,同夜明沙末等分,吹之(时珍)。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青KT
内容:(音锥。《拾遗》 
【释名】黄褐侯(《拾遗》)。 
【集解】藏器曰∶黄褐侯,状如鸠而绿褐色,声如小儿吹竿。 
时珍曰∶鸠有白鸠、绿鸠。今夏月出一种糠鸠,微带红色,小而成群,掌禹锡所谓黄褐 
侯秋化斑隹,恐即此也。好食桑椹及半夏苗。昔有人食之过多,患喉痹,医用生姜解之愈。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蚁 恶疮。五味淹炙食之,极美(藏器)。 
安五脏,助气补虚损,排脓活血,并一切疮疖痈 (《嘉 》)。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拾遗》) 
【释名】布谷(《列子》)、 (音戛菊)、获谷(《尔雅注》)、郭公。 
藏器曰∶布谷, 鸠也。江东呼为获谷,亦曰郭公。北人名拨谷。 
时珍曰∶布谷名多,皆各因其声似而呼之。如俗呼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脱却破裤之类 
,皆因其鸣时可为农候故耳。或云∶ 鸠即《月令》 鸠也, 乃鸣字之讹,亦通。《禽经 
》及《方言》,并谓 鸠即戴胜,郭璞云非也。 
【集解】藏器曰∶布谷似鹞长尾,牝牡飞鸣,以翼相拂击。 
时珍曰∶案∶《毛诗义疏》云∶鸣鸠大如鸠而带黄色,啼鸣相呼、而不相集。不能为巢, 
多居树穴及空鹊巢中。哺子朝自上下,暮自下上也。二月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张华《 
禽经注》云∶仲春鹰化为鸠,仲秋鸠复化为鹰。故鸠之目,犹如鹰之目。《列子》云∶鹞之 
为, 之为布谷,布谷久复为鹞,是矣。《禽经》又云∶鸠生三子。一为鹗。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安神定志,令人少睡(汪颖)。 
x脚胫骨x 
【主治】令人夫妻相爱。五月五日收带之,各一,男左女右。云置水中,自能 
相随也(藏器)。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食物》 
【释名】窃脂(《尔雅》)、青雀(郭璞)、蜡觜(雀)。 
时珍曰∶ 意同扈,止也。《左传》少 氏以鸟名官,九 为九农正,所以止民无淫也 
。桑 乃 之在桑间者,其嘴或淡白如脂,或凝黄如蜡,故古名窃脂,俗名蜡觜。浅色曰窃 
。陆玑谓其好盗食脂肉,殆不然也。 
【集解】时珍曰∶ 鸟处处山林有之。大如鸲鹆,苍褐色,有黄斑点,好食粟稻。《诗 
》云“交交桑 ,有莺其羽”,是矣。其觜喙微曲,而浓壮光莹,或浅黄浅白,或浅青浅黑 
,或浅玄浅丹。 类有九种,皆以喙色及声音别之,非谓毛色也。《尔雅》云春 , 
夏窃玄,秋 窃蓝,冬 窃黄,桑 窃脂,棘 窃丹,行 ,宵 啧啧,老 
,是矣。今俗多畜其雏,教作戏舞。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肌肉虚羸,益皮肤(汪颖)。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伯劳
内容:(宋《嘉 》) 
【释名】伯鹩(《夏小正注》)、博劳(《诗疏》)、伯赵(《左传》)、 (《豳诗》。音 
)、 (《孟子》。音决)。 
时珍曰∶案∶曹植《恶鸟论》云∶ 声KT KT ,故以名之。感阴气而动,残害之鸟 
也。谓其为恶声者,愚人信之,通士略之。世传尹吉甫信后妻之谗,杀子伯奇,后化为此鸟。 
故所鸣之家以为凶者,好事傅会之言也。伯劳,象其声也。伯赵,其色皂也,赵乃皂讹。 
【集解】时珍曰∶伯劳即 也。夏鸣冬止,乃月令候时之鸟。本草不着形状,而后人无 
识之者。郭璞注《尔雅》云∶ 似 而大。服虔云∶ (音辖轧),白项鸦也。张华注 
《 
禽经》云∶伯劳形似鸲鹆。鸲鹆喙黄,伯劳喙黑。许慎《说文》云∶鸲鹆似 而有帻。颜师 
古注《汉书》,谓 为子规。王逸注《楚词》,谓 为巧妇。扬雄《方言》,谓 为 。 
陈正敏《遁斋闲览》,谓 为枭。李肇国《史补》,谓 为布谷。杨慎《丹铅录》,谓 为 
驾犁。九说各异。窃谓 既可以候时,必非稀见之鸟。今通考其得失,王说已谬,不必致辩 
。据郭说,则似今苦鸟。据张、许二说,则似今之百舌,似鸲鹆而有帻者。然 好单栖,鸣 
则蛇结;而百舌不能制蛇,为不同也。据颜说则子规名 (音弟桂),伯劳名 (音决)。 
且 
月令起于北方,子规非北鸟也。据扬说 乃寒号虫,惟晋地有之。据陈说则谓其目击,断 
然以为枭矣,而不具其形似,与陈藏器 即枭之说不合。而《尔雅》鸱 一名 ,与此不 
同。据李说则布谷一名 ,字音相近,又与《月令》鸣鸠拂其羽相犯。据杨说则驾犁乃 
鸠,小如鸲鹆,三月即鸣,与《礼记》五月 始鸣、《豳风》七月鸣 之义不合。八说不 
同如此,要之当以郭说为准。案∶《尔雅》谓鹊、 之丑,其飞也 ,敛足竦翅也。既以鹊、 
并称,而今之苦鸟,大如鸠,黑色,以四月鸣,其鸣曰苦苦,又名姑恶,人多恶之。俗以 
为妇被其姑苦死所化,颇与伯奇之说相近,但不知其能制蛇否?《淮南万》毕术云∶伯劳之 
血涂金人不敢取。 
x毛x 
【气味】平,有毒。 
【主治】小儿继病,取毛带之。继病者,母有娠乳儿,儿病如疟痢,他日相继腹大,或 
瘥或发。他人有娠,相近亦能相继也。北人未识此病(《嘉 》)。 
【发明】时珍曰∶案∶《淮南子》云∶男子种兰,美而不芳,继子得食,肥而不泽,情 
不相与往来也。盖情在腹中之子故也。继病亦作 病, 乃小鬼之名,谓儿羸瘦如 鬼也, 
大抵亦丁奚疳病。 
x踏枝x 
【主治】小儿语迟,鞭之即速语(《嘉 》)。 
【发明】时珍曰∶案∶罗氏《尔雅翼》云∶本草言伯劳所踏树枝鞭小儿令速语者,以 
其当万物不能鸣时而独能鸣之故,以类求之也。 
【附录】 鸠 时珍曰∶ 鸠,《尔雅》名 (音批及)。又曰∶ (音匹汲),戴 
胜也。一曰鹎 ,讹作批 鸟。 
罗愿曰∶即祝鸠也。江东谓之乌臼(音 ),又曰鸦 。小于乌,能逐乌。三月即鸣, 
今 
俗谓之驾犁,农人以为候。五更辄鸣,曰架架格格,至曙乃止。故滇人呼为榨油郎,亦曰铁 
鹦鹉。能啄鹰鹘乌鹊,乃隼属也。南人呼为凤凰皂隶,汴人呼为夏鸡。古有催明之鸟,名唤 
起者,盖即此也。其鸟大如燕,黑色,长尾有歧,头上戴胜。所巢之处,其类不得再巢,必 
相斗不已。杨氏指此为伯劳,乃谓批颊为 鸡,俱误矣。《月令》∶三月戴胜降于桑。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音劬欲。《唐本草》) 
【释名】鸲鹆(《周礼》)、 鸟(《广韵》)、八哥(俗名)、寒皋(《万毕术》)。 
时珍曰∶此鸟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王氏《字说》以为(其行欲也),尾而足勾, 
故曰鸲鹆,从勾、从欲省,亦通。 其声也。天寒欲雪,则群飞如告,故曰寒皋。皋者, 
告也。 
【集解】恭曰∶ 鹆,似 而有帻者是也。 
藏器曰∶五月五日取雏,剪去舌端,即能效人言,又可使取火也。 
时珍曰∶ 鹆巢于鹊巢、树穴,及人家屋脊中。身首俱黑,两翼下各有白点。其舌如人 
舌,剪剔能作人言。嫩则口黄,老则口白。头上有帻者,亦有无帻者。《周礼》鸲鹆不逾济 
,地气使然也。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诜曰∶寒。 
【主治】五痔止血。炙食,或为散饮服(《唐本》)。炙食一枚,治吃噫下气,通灵(《 
日华》)。治老嗽。腊月腊日取得,五味腌炙食,或作羹食,或捣散蜜丸服之。非腊日者不 
可用(孟诜)。 
【附方】(原缺) 
x目睛x 
【主治】和乳汁研,滴目中,令人目明,能见霄外之物(藏器)。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百舌
内容:(《拾遗》) 
【释名】反舌、 (音辖轧)。 
时珍曰∶按∶《易通》卦验云∶能反复其舌如百鸟之音,故名。 ,亦象声。今俗呼 
为牛屎 哥,为其形似鸲鹆而气臭也。《梵书》名舍罗。 
【集解】藏器∶肖百舌,今之莺也。 
时珍曰∶百舌处处有之,居树孔、窟穴中。状如鸲鹆而小,身略长,灰黑色,微有斑点 
,喙亦尖黑,行则头俯,好食蚯蚓。立春后则鸣啭不已,夏至后则无声,十月后则藏蛰。人 
或畜之,冬月则死。《月令》“仲夏反舌无声”,即此。蔡邕以为蛤蟆者,非矣。陈氏谓即 
莺,服虔《通俗文》以 为白 乌者,亦非矣。音虽相似,而毛色不同。 
x肉x 
【气味】缺。 
【主治】炙食,治小儿久不语,及杀虫(藏器)。 
x窠及粪x 
【主治】诸虫咬,研末涂之(藏器)。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练鹊
内容:(宋《嘉 》) 
【集解】禹锡曰∶练鹊似鸲鹆而小,黑褐色。食槐子者佳。冬春间采之。 
时珍曰∶其尾有长白毛如练带者是也。《禽经》云∶冠鸟性勇,缨鸟性乐,带鸟性仁。 
张华云∶带鸟,练鹊之类是也。今俗呼为拖白练。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益气,治风疾。细锉炒香,袋盛浸酒中,每日取酒温服之(《嘉 》)。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内容:(《食物》) 
【释名】黄鸟(《诗经》)、离黄(《说文》)、黧黄(《尔雅》)、仓庚(《月令》)。《尔 
雅》作商庚)、青鸟(《左传》)、黄伯劳。 
时珍曰∶《禽经》云 鸣嘤嘤,故名。或云 项有文,故从 。 ,项饰也。或作莺, 
鸟羽有文也。《诗》云“有莺其羽”,是矣。其色黄而带黧,故有黧黄诸名。陆玑云∶齐人 
谓之 
金衣公子,或谓之黄袍。 
【集解】时珍曰∶莺处处有之。大于 鹆,雌雄双飞,体毛黄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间, 
黑眉尖觜,青脚。立春后即鸣,麦黄椹熟时尤甚,其音圆滑,如织机声,乃应节趋时之鸟也 
。《月令》云∶仲春仓庚鸣。《说文》云∶仓庚鸣则蚕生。冬月则藏蛰。入田塘中,以泥自 
裹如卵,至春始出。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益阳气,助脾(汪颖)。食之不妒(时珍)。 
【发明】颖曰∶此鸟感春阳先鸣,所以补人。 
时珍曰∶按∶《山海经》云∶黄鸟食之不妒。杨夔《止妒论》云∶梁武帝郗后性妒。或 
言仓庚为膳疗忌。遂令茹之,妒果减半。 

禽部第四十九卷禽之三
啄木鸟
内容:(宋《嘉 》) 
【释名】斫木(《尔雅》)、 。 
时珍曰∶此鸟斫裂树木取蠹食,故名。《禽经》云∶ 志在木,鹈志在水。 
【集解】禹锡曰∶《异物志》云∶啄木有大有小,有褐有斑,褐者是雌,斑者是雄,穿 
木食蠹,俗云雷公采药吏所化也。山中一种大如鹊,青黑色,头上有红毛者,土人呼为山啄 
木。 
时珍曰∶啄木小者如雀,大者如鸦,面如桃花,喙、足皆青色,刚爪利嘴。嘴如锥,长 
数寸。舌长于 ,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食之。《博物志》云∶此鸟能以嘴画字, 
令虫自出。鲁至刚云∶今闽、广、蜀人、巫家收其符字,以收惊、疗疮毒也。其山啄木头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