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一、二口立止。(《经验方》)
吐血咯血∶锅底墨炒过,研细,井华水服二钱,连进三服。(《济急方》)
妇人逆产∶以手中指取釜下墨,交画儿足下,即顺。(《千金方》)
产血不下∶锅底墨烟,热酒服二钱。(《生生编》)
舌猝肿大∶如猪脬状,满口,不治杀人。釜墨和酒涂之。(《千金方》)
鼻气壅塞∶水服釜墨一钱。(《千金方》)
鼻中息肉∶方同上,三、五日愈。(《普济方》)
耳脓血∶月下灰吹满耳,深入无苦,即自出。(《肘后方》)
小儿口疮∶釜底墨,时时搽之。(《普济方》)
手搔疮肿作脓∶用锅脐墨研细,清油调搽。(《简便方》)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百草霜
内容:(《纲目》)
【释名】灶突墨(《纲目》)、灶额墨。
时珍曰∶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消化积滞,入下食药中用(苏颂)。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
病,
伤寒阳毒发狂,黄胆,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时珍)。
【发明】时珍曰∶百草霜、釜底墨、梁上倒挂尘,皆是烟气结成,但其体质有轻虚结实
之异。重者归中下二焦,轻者入心肺之分。古方治阳毒发狂,黑奴丸,三者并用,而内有麻
黄、大黄,亦是攻解三焦结热,兼取火化从治之义。其消积滞,亦是取其从化,故疸、膈、
疟、痢诸病多用之。其治失血胎产诸病,虽是血见黑则止,亦不离从化之理。
【附方】新二十。
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立止也。
衄血吐血∶《刘长春经验方》∶治吐血,及伤酒食醉饱,低头掬损肺脏,吐血汗血,口鼻
妄行,但声未失者。用乡外人家百草霜末,糯米汤服二钱。一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
每服二钱,茅根汤下。
齿缝出血∶百草霜末掺之,立止。(《集简方》)
妇人崩中∶百草霜二钱,狗胆汁拌匀,分作二服,当归酒下。(《经验方》)
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为末。每服一、二钱,白
汤入酒及童尿调下。(笔峰《杂兴方》)
胎前产后,逆生横生,瘦胎,产前产后虚损,月候不调,崩中。百草霜、白芷等分。为
末。每服二钱,童子小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化服,不过二服。(《杜壬方》)
妇人白带∶百草霜一两,香金墨半两。研末。每服三钱,猪肝一叶,批开入药在内,纸
裹煨熟,细嚼,温酒送之。(《永类方》)
脏毒下血∶百草霜五钱,以米汤调,露一夜,次早空心服。(邵真人《经验方》)
暴作泻痢∶百草霜末,米饮调下二钱。(《续十全方》)
一切痢下∶初起一服如神,名铁刷丸。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
十
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
汤下。(《 江方》)
小儿积痢∶驻车丸∶用百草霜二钱,巴豆(煨去油)一钱。研匀,以飞罗面糊和丸绿豆
大。
每服三、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米饮下;红白,姜汤下。(《全幼心鉴》)
挟热下痢脓血∶灶突中墨、黄连各一两。为末。每酒下二钱,日二服。(《圣惠方》)
寒热疟疾∶方见铅丹下。
魇寐猝死∶锅底墨,水灌二钱,并吹鼻。(《医说》)
尸厥不醒,脉动如故∶灶突墨弹丸,浆水和饮,仍针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千
金方》)
咽中结块,不通水食,危困欲死∶百草霜,蜜和丸芡子大。每新汲水化一丸灌下。甚者
不过二丸,名百灵丸。(《普济方》)
鼻疮脓臭∶百草霜末,冷水服二钱。(《三因方》)
白秃头疮∶百草霜和猪脂涂之。(《简便方》)
头疮诸疮∶以醋汤洗净,百草霜入腻粉少许,生油调涂,立愈。(《证类本草》)
瘭疽出汁,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用灶突墨、灶屋尘、釜下土研匀。水一斗,煮三沸,
取汁洗,日三、四度。(《外台秘要》)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梁上尘
内容:(《唐本草》)
【释名】倒挂尘名乌龙尾(《纲目》)、烟珠。
【修治】 曰∶凡梁上尘,须去烟火大远,高堂殿上者,拂下,筛净末用。
时珍曰∶凡用倒挂尘,烧令烟尽,筛取末入药,雷氏所说,似是梁上灰尘,今人不见用
。
【气味】辛、苦,微寒,无毒。大明曰∶平。
【主治】腹痛,噎膈,中恶,鼻衄,小儿软疮(《唐本》)。食积,止金疮血出,齿龈出
血(时珍)。
【附方】旧七,新十二。
翻胃吐食∶梁上尘,黑驴尿调服之。(《集简方》)
霍乱吐利∶屋下倒挂尘,滚汤泡,澄清服,即止。(《卫生易简方》)
小便不通∶梁上尘二指撮,水服之。(《外台秘要》)
大肠脱肛∶乌龙尾即梁上尘,同鼠屎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数次即不脱也。(《济急》)
喉痹乳蛾∶乌龙尾、枯矾、猪牙皂荚(以盐炒黄)等分。为末。或吹或点皆妙。(《孙氏
集效方》)
牙疼 鼻∶壁上扫土,用盐炒过,为末。随左右 鼻。(《普济方》)
鼻中息肉∶梁尘吹之。(《普济方》)
夜卧魇死∶勿用火照,急取梁尘纳鼻中,即活。(《琐碎录》)
猝自缢死∶梁上尘如豆大,各纳一筒中,四人同时极力吹两耳及鼻中,即活。(《外台
秘要》)
经血不止∶乌龙尾(炒烟尽)、荆芥穗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茶下。(《圣济录》)
妇人胎动,日月未足欲产。梁上尘、灶突墨等分,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横生逆产∶梁上尘,酒服方寸匕。(《子母秘录》)
妇人妒乳∶醋和梁上尘涂之。(《千金方》)
石痈不脓∶梁上尘灰、葵根茎灰等分。用醋和敷之。(《千金翼》)
发背肿痛∶厨内倒吊尘,为末。以生葱极嫩心同捣膏敷之,留顶,一日一换,干则以水
润之。(《濒湖集简方》)
无名恶疮∶梁上倒挂尘二条,韭地蚯蚓泥少许。生蜜和捻作饼如钱大,阴干,用蜜水调,
频敷之。(杨起《简便方》)
小儿头疮,浸淫成片∶梁上尘和油瓶下滓,以皂荚汤洗后涂之。(《子母秘录》)
小儿赤丹∶屋尘和腊猪脂敷之。(《千金方》)
老嗽不止∶故茅屋上尘,年久着烟火者,和石黄、款冬花、妇人月经衣带为末,水和涂
茅上待干,入竹筒中烧烟吸咽,无不瘥也。(陈藏器《本草》)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门臼尘
内容:(《纲目》)
【主治】止金疮出血。又诸般毒疮,切蒜蘸擦,至出汗即消(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寡妇床头尘土
内容:(《拾遗》)
【主治】耳上月割疮,和油涂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瓷瓯中白灰
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瓷器物初烧时,相隔皆以灰为泥,然后烧之。但看瓷里有灰,即收之
备用。
【主治】游肿,醋磨敷之(藏器)。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香炉灰
内容:(《纲目》)
【主治】跌扑金刃伤损,罨之,止血生肌。香炉岸,主疥疮(时珍)。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锻灶灰
内容:(《别录》下品)
【集解】弘景曰∶此锻铁灶中灰尔,兼得铁力故也。
【主治】症瘕坚积,去邪恶气(《别录》)。
恭曰∶疗暴症有效,古方二车丸中用之。
【附方】新一。
产后阴脱∶铁炉中紫尘、羊脂,二味和匀,布裹炙热,熨推纳上。(《徐氏胎产方》)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冬灰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宗 曰∶诸灰一 面成,其体轻力劣;唯冬灰则经三、四月方撤炉,其灰既晓
夕烧灼,其力全燥烈,而体益重故也。
【集解】《别录》曰∶冬灰,生方谷川泽。
弘景曰∶此即今浣衣黄灰尔,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性亦烈,荻灰尤烈。
恭曰∶冬灰本是藜灰,余草不真。又有青蒿灰、柃灰(一作苓字),乃烧木叶作。并入
染家用,亦蚀恶肉。
时珍曰∶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也。专指作蒿藜之灰,亦未必然。原本一名藜
灰,生方谷川泽,殊为不通。此灰既不当言川泽,又岂独方谷乃有耶?今人以灰淋汁,取碱
浣衣,发面令皙,治疮蚀恶肉,浸蓝靛染青色。
【气味】辛,微温,有毒。
【主治】去黑子、疣、息肉、疽,蚀疥瘙(《本经》)。
煮豆食,大下水肿(苏恭)。醋和热灰,熨心腹冷气痛,及血气绞痛,冷即易(藏器)。
治犬咬,热灰敷之。又治溺死、冻死,蚀诸痈疽恶肉(时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治人溺水死,用灶中灰一石埋之,从头至足,唯露七孔,良久即
苏。
凡蝇溺水死,试以灰埋之,少顷即便活,甚验。盖灰性暖而能拔水也。
【附方】新五。
人溺水死∶方见上。
堕水冻死,只有微气者,勿以火炙,用布袋盛热灰,放在心头,冷即换,待眼开,以温
酒与之。(《普济方》)
阴冷疼闷,冷气入腹,肿满杀人∶醋和热灰,频熨之。(《千金方》)
汤火伤灼∶饼炉中灰,麻油调敷。不得着水。
仍避风。(寇氏《衍义》)
犬咬伤人∶苦酒和灰敷之,或热汤和之。(《千金方》)
纲目第七卷土之一
石碱
内容:(《补遗》)
【释名】灰碱、花碱。
时珍曰∶状如石类碱,故亦得碱名。
【集解】时珍曰∶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
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甚获
利也。他处以灶灰淋浓汁,亦去垢发面。
【气味】辛、苦,温,微毒。
【主治】去湿热,止心痛,消痰,磨积块,去食滞,洗涤垢腻,量虚实用,过服损人(震
亨)。杀齿虫,去目翳,治噎膈反胃,同锻石烂肌肉,溃痈疽瘰 ,去瘀血,点痣 疣赘痔
核,神效(时珍)。
【附方】新五。
多年反胃∶方见铅下。
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楂三两,阿魏五钱,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为末,以阿魏
化醋煮糊丸服。(《摘玄方》)
一切目疾∶石碱拣去黑碎者,浓纸七层,包挂风处,四十九日取,研极细,日日点之。
(《普济方》)
拳毛倒睫∶用刀微划动,以药泥眼胞上,睫自起也。石碱一钱,锻石一钱。醋调涂之。
(《摘玄方》)
虫牙疼痛∶花碱填孔内,立止。(《儒门事亲》)
痣 疣赘∶花碱、矿灰(以小麦秆灰汁煎二味令干)等分。为末。以针刺破,水调点之,
三日三上,即去,须新合乃效。(《圣济录》)
金石部第八卷
内容:李时珍曰∶石者,气之核,土之骨也。大则为岩岩,细则为砂尘。其精为金为玉,其毒
为为砒。气之凝也,则结而为丹青;气之化也,则液而为矾汞。其变也∶或自柔而刚,乳
卤成石是也;或自动而静,草木成石是也;飞走含灵之为石,自有情而之无情也;雷震星陨
之为石,自无形而成有形也。大块资生,鸿钧炉 ,金石虽若顽物,而造化无穷焉。身家攸
赖,财剂卫养,金石虽曰死瑶,而利用无穷焉。是以禹贡、周官列其土产,《农经》、轩典详
其性功,亦良相、良医之所当注意者也。乃集其可以济国却病者一百六十一种为金石部,分
为四类∶曰金,曰玉,曰石,曰卤。
(旧本玉石部三品,共二百五十三种。今并入二十八种,移三十二种入水部,三十九种
入土部,三种入服器部,一种入介部,一种入人部)
《神农本草经》四十一种(梁陶弘景注)
《名医别录》三十二种(同上) 《唐本草》一十四种(唐苏恭) 《本草拾遗》一十
七种
(唐陈藏器) 《药性本草》一种(唐甄权) 《开宝本草》九种(宋马志) 《嘉 本草》
八种
(宋掌禹锡) 《图经本草》三种(宋苏颂) 《日华本草》八种(宋人大明) 《证类本
草》一种(宋唐慎微) 《本草纲目》二十七种(明李时珍)
【附注】魏李当之《药录》 《吴普本草》 宋雷 《炮炙》 齐徐之才《药对》 唐
孙思邈《千金》 李 《海药》 唐杨损之《删繁》 萧炳《四声》 蜀韩保升《重注》 宋
寇宗 《衍义》 陈承《别说》 金张元素《珍珠囊》 元李杲《法象》 王好古《汤液》
朱震亨《补遗》 明汪机《会编》 徐用诚《发挥》 王纶《集要》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内容:x金类二十八种x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金
内容:(《别录》中品)
【校正】并入《拾遗》金浆。
【释名】黄牙(《镜源》)、太真。
时珍曰∶按许慎《说文》云∶五金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生于
土,1。故字左右注,象金在土中之形。《尔雅》云∶黄金,谓之 ,美者谓之 ,饼金,
谓之钣;绝泽谓之铣。独孤滔云∶天生牙谓之黄牙。梵书谓之苏伐罗。
弘景曰∶仙方名金为太真。
【集解】《别录》曰∶金屑生益州,采无时。
弘景曰∶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多有,出水沙中。作屑,谓之生金。建
平、晋安亦有金沙,出石中,烧熔鼓铸为砣,虽被火亦未熟,犹须更炼。
高丽、扶南及西域等地成器,皆炼熟可服。
藏器曰∶生金生岭南夷獠峒穴山中,如赤黑碎石、金铁屎之类。南人云∶毒蛇齿落在石
中。又云∶蛇屎着石上,及 鸟屎着石上皆碎,取毒处为生金,有大毒,杀人。本草言黄金
有毒,误矣。生金与黄金全别也。常见人取金,掘地深丈余,至纷子石,石皆一头黑焦,石
下有金,大者如指,小者犹麻豆,色如桑黄,咬时极软,即是真金。夫匠窃而吞者,不见有
毒。其麸金出水沙中,毡上淘取,或鹅鸭腹中得之,即便打成器物,亦不重炼。煎取金汁,
便堪镇心。
志曰∶今医家所用,皆炼熟金箔,及以水煮金器,取汁用之,则无毒矣。皇朝收复岭表
,询访彼人,并无蛇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