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3-本草纲目-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肿浮满∶乌锡五两,皂荚一挺(炙)。酒二斗,煮六沸。频服,至小便出二、三升, 
即消。(《千金翼》) 
小便不通∶黑铅错末一两,生姜半两,灯心一握,井水煎服,先以炒葱贴脐。(《圣惠方》) 
猝然咳嗽∶炉中铅屑、桂心、皂荚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饮下十五丸,忌 
葱。(《备急方》) 
瘰 结核∶铅三两,铁器炒取黑灰,醋和涂上,故帛贴之,频换,去恶汁。如此半月, 
不痛不破,内消为水而愈。(刘禹锡《传信方》) 
痈疽发背∶黑铅一斤,甘草三两(微炙)。瓶盛酒一斗浸甘草,乃熔铅投酒中,如此九 
度,去滓。饮酒醉卧即愈。(《经验方》) 
金石药毒∶黑铅一斤,熔化,投酒一升,如此十余次,待酒至半升,顿饮。(《胜金方》) 
取轻粉毒∶出山黑铅五斤,打壶一把,盛烧酒十五斤,纳土茯苓半斤,乳香三钱,封固, 
重汤煮一日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任性饮数杯,后用瓦盆接小便,自有粉出为验。 
服至筋骨不痛,乃止。(《医方摘要》) 
解砒霜毒,烦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厥冷,命在须臾。黑铅四两,磨水一碗灌之。(《华 
佗危病方》) 
解硫黄毒∶黑锡煎汤服,即解。(《集简方》)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铅霜
内容:(《日华》) 
【释名】铅白霜。 
【修治】颂曰∶铅霜,用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置醋瓮中密封,经久成霜。 
时珍曰∶以铅打成钱,穿成串,瓦盆盛生醋,以串横盆中,离醋三寸,仍以瓦盆覆之, 
置阴处,候生霜刷下,仍合住。 
【气味】甘、酸,冷,无毒。 
宗 曰∶铅霜涂木瓜,即失酸味,金克木也。 
【主治】消痰,止惊悸,解酒毒,去胸膈烦闷,中风痰实,止渴(大明)。去膈热涎塞 
(宗 )。治吐逆,镇惊去怯,黑须发(时珍)。 
【发明】颂曰∶铅霜性极冷,治风痰及婴孺惊滞药,今医家用之尤多。 
时珍曰∶铅霜乃铅汞之气交感英华所结,道家谓之神符白雪,其坠痰去热,定惊止泻, 
盖有奇效,但非久服常用之物尔。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镇。 
【附方】旧二,新九。 
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每服一字,竹 
沥调下。(《圣济录》) 
惊风痫疾,喉闭牙紧∶铅白霜一字,蟾酥少许。为末,乌梅肉蘸药于龈上揩之,仍吹通 
关药,良久便开。(《普济方》) 
消渴烦热∶铅白霜、枯白矾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绵裹,含化咽汁。又方∶铅白霜 
一两,根黄、硝石各一两。为末。每冷水服一钱。(《圣济录》) 
喉痹肿痛∶铅白霜、甘草半两,青黛一两,为末,醋糊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立效。 
(《圣济录》) 
悬痈肿痛∶铅白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炙)一分。为末。绵裹含咽。(《圣惠方》) 
口疳龈烂,气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儿。铅白霜、铜绿各二钱,白矾豆许。为末扫之。(《宣 
明方》) 
鼻衄不止∶铅白霜末。新汲水服一字。(《十全博救方》) 
痔疮肿痛∶铅白霜、白片脑各半字。酒调涂之,随手见效。(《婴童百问》) 
室女经闭,恍惚烦热∶铅霜半两,生地黄汁一合。调下,日三服。(《圣惠方》)梳发令 
黑∶铅霜包梳,日日梳之,胜于染者。(《普济方》)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粉锡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解锡(《本经》)、铅粉(《纲目》)、铅华(《纲目》)、胡粉(弘景)、定粉(《药 
性》)、瓦粉(《汤液》)、光粉(《日华》)、白粉(《汤液》)、水粉(《纲目》)、官粉。 
弘景曰∶即今化铅所作胡粉也,而谓之粉锡,以与今乖。 
时珍曰∶铅、锡一类也,古人名铅为黑锡,故名粉锡。《释名》曰∶胡者,糊也,和脂 
以糊面也。 
定、瓦言其形,光、白言其色。俗呼吴越者,为官粉;韶州者,为韶粉;辰州者,为辰 
粉。 
【正误】恭曰∶铅丹、胡粉,实用炒锡造,陶言化铅误矣。 
震亨曰∶胡粉是锡粉,非铅粉也。古人以锡为粉,妇人用以附面者,其色类肌肉,不可 
入药。 
志曰∶粉锡、黄丹二物,俱是化铅为之。英公李 序云铅锡莫辨者,谓此也。按李含光 
《音义》云∶黄丹、胡粉皆是化铅,未闻用锡者。《参同契》云∶胡粉投炭中,色坏,还为 
铅。《抱朴子·内篇》云∶愚人不信黄丹、胡粉是化铅所作。苏恭以二物俱炒锡作,大误矣。 
时珍曰∶锡炒则成黑灰,岂有白粉。苏恭已误,而朱震亨复踵其误,何哉? 
【集解】时珍曰∶按《墨子》云∶禹造粉。张华《博物志》云∶纣烧铅锡作粉。则粉之 
来亦远矣。今金陵、杭州、韶州、辰州皆造之,而辰粉尤真,其色带青。彼人言造法∶每铅 
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 
甑缝。风炉安火四两,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不尽者, 
留炒作黄丹。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 
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待干收起,而范成大《虞衡志》言∶桂林所作铅粉 
最有名,谓之桂粉,以黑铅着糟瓮中罨化之。《何孟春余冬录》云∶嵩阳产铅,居民多造 
胡粉。其法∶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化不白者,炒为黄丹。黄 
丹滓为密陀僧。三物收利甚博。其铅气有毒,工人必食肥猪犬肉、饮酒及铁浆以厌之。枵腹 
中其毒,辄病至死。长幼为毒熏蒸,多痿黄瘫挛而毙。其法略皆不同,盖巧者时出新意,以 
速化为利故尔。又可见昔人炒锡之谬。《相感志》云∶韶粉蒸之不白,以萝卜瓮子蒸之则白。 
【气味】辛,寒,无毒。权曰∶甘、辛,凉。 
时珍曰∶胡粉能制硫黄。又雌黄得胡粉而失色,胡粉得雌黄而色黑,盖相恶也。又入酒 
中去酸味,收蟹不沙。 
【主治】伏尸毒螫,杀三虫(《本经》)。去鳖瘕,疗恶疮,止小便利,堕胎(《别录》)。 
治积聚不消。炒焦,止小儿疳痢(甄权)。治痈肿 烂,呕逆,疗症瘕,小儿疳气(大明)。 
止 
泄痢、久积痢(宗 )。治食复劳复,坠痰消胀,治疥癣狐臭,黑须发(时珍)。 
【发明】弘景曰∶胡粉金色者,疗尸虫弥良。 
藏器曰∶久痢成疳者,胡粉和水及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为其杀虫而止痢也。 
时珍曰∶胡粉,即铅之变黑为白者也。其体用虽与铅及黄丹同,而无硝盐火烧之性,内 
有豆粉、蛤粉杂之,只能入气分,不能入血分,此为稍异。人服食之,则大便色黑者,此乃 
还其本质,所谓色坏还为铅也。亦可入膏药代黄丹用。 
【附方】旧十四,新三十。 
劳复食复欲死者∶水服胡粉少许。(《肘后方》) 
小儿脾泄不止∶红枣二十个去核,将官粉入内,以阴阳瓦焙干,去枣研粉。每服三分, 
米汤下。(孙真人《集效方》) 
赤白痢下频数,肠痛∶定粉一两,鸡子清和,炙焦为末。冷水服一钱。(《肘后方》) 
小儿无辜疳,下痢赤白∶胡粉熟蒸,熬令色变,以饮服半钱。(《子母秘录》) 
小儿腹胀∶胡粉、盐熬色变,以摩腹上。(《子母秘录》) 
腹皮青色,不速治,须臾死。方同上。 
小儿夜啼∶水服胡粉三豆大,日三服。(《子母秘录》) 
身热多汗∶胡粉半斤,雷丸四两,为末粉身。(《千金方》) 
妇人心痛急者∶好官粉为末,葱汁和丸小豆大。每服七丸,黄酒送下即止。粉能杀虫, 
葱能透气故也。(邵真人方) 
寸白蛔虫∶胡粉炒燥,方寸匕,入肉 中,空心服,大效。(张文仲《备急方》) 
服药过剂闷乱者。水和胡粉服之。(《千金方》) 
鼻衄不止∶胡粉炒黑,醋服一钱,即止(《圣惠方》) 
齿缝出血∶胡粉半两,麝香半钱,为末。卧时揩牙。(《圣济录》) 
坠扑瘀血,从高落下,瘀血抢心,面青气短欲死。胡粉一钱,和水服即安。(《肘后方》) 
折伤接骨∶官粉、硼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苏木汤调下,仍频饮苏木汤,大效。(《接 
骨方》) 
杖疮肿痛∶水粉一两,赤石脂(生)一钱,水银一分,以麻油杵成膏,摊油纸贴之。肉 
消者,填满紧缚。(《救急方》) 
抓伤面皮∶香油调铅粉搽之,一夕愈。(《集简方》) 
食梅牙 ∶韶粉揩之。(《相感志》) 
染白须发∶胡粉、锻石等分,水和涂之,以油纸包,烘令温暖,候未燥间洗去,以油润 
之,黑如漆也。(《博物志》) 
腋下胡臭∶胡粉常粉之。或以胡粉三合,和牛脂煎稠涂之。(《千金方》) 
阴股常湿∶胡粉粉之。(《备急方》) 
干湿癣疮∶方同上。 
黄水脓疮∶官粉( 黄)、松香各三钱,黄丹一钱,飞矾二钱。为末,香油二两,熬膏 
敷之。(邵真人方) 
小儿耳疮月蚀∶胡粉,和土涂之。(《子母秘录》) 
小儿疳疮∶熬胡粉,猪脂和涂。(张文仲方) 
小儿舌疮∶胡粉,和猪 骨中髓,日三敷之。(《食医心镜》) 
燕口吻疮∶胡粉(炒)一分,黄连半两,为末,敷之。(《普济方》) 
痘疮瘢痕,或凸或凹。韶粉一两,轻粉一定,和研,猪脂调敷。(陈文中小儿方) 
妒精阴疮∶铅粉二钱,银杏仁七个,铜铫内炒至杏黄,去杏取粉,出火毒,研搽效。(《 
集简方》) 
反花恶疮∶胡粉一两,胭脂一两。为末。盐汤洗净敷之,日五次。(《圣惠方》) 
疮似蜂窠,愈而复发。胡粉、朱砂等分。为末,蜜和涂之。(《圣济录》) 
血风 疮∶《孙氏集效方》∶用官粉四两,水调入碗内,以蕲州艾叶烧烟熏干,入乳香少 
许同研,香油调作隔纸膏,反复贴之。《杨氏简便方》∶用官粉炒过,桐油调作隔纸贴之。 
小儿丹毒∶唾和胡粉,从外至内敷之良。(《千金方》) 
汤火烧疮∶胡粉,羊髓和,涂之。(孙真人方) 
疮伤水湿∶胡粉、炭灰等分,脂和涂孔上,水即出也。(《千金方》) 
蠼 尿疮∶酢和胡粉涂之。(《千金方》) 
诸蛇螫伤∶胡粉和大蒜捣涂。(《千金方》) 
误吞金银及钱∶胡粉一两,猪脂调,分再服,令消烊出也。(《外台秘要》) 
三年目翳∶胡粉涂之。(《圣惠方》) 
口中干燥,烦渴无津。雄猪胆五枚,酒煮皮烂,入定粉一两研匀,丸芡子大,每含化一 
丸咽汁。(《太平圣惠方》) 
腹中鳖症∶胡粉、黍米,淋汁温服,大效。(《卫生易简方》) 
接骨续筋,止痛活血。定粉、当归各一钱,硼砂一钱半。为末。每服一钱,苏木煎汤调 
下,仍频饮汤。(同上)发背恶疮,诸痈疽。好光粉二两,真麻油三两。慢火熬,以柳枝急 
搅,至滴水成珠,入白胶末少许,入器,水浸两日,油纸摊贴,名神应膏。(《直指方》) 

金石部第八卷金石之一
铅丹
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黄丹(弘景)、丹粉(《唐本》)、朱粉(《纲目》)、铅华。 
【正误】见粉锡下。 
【集解】《别录》曰∶铅丹生于铅,出蜀郡平泽。 
弘景曰∶即今熬铅所作黄丹也。俗方稀用,惟仙经涂丹釜所须。云化成九光者,当谓九 
光丹以为釜尔,无别法也。 
宗 曰∶铅丹化铅而成,《别录》言生于铅,则苏恭炒锡作成之说误矣。不为难辨,锡 
则色黯,铅则明白,以此为异。 
时珍曰∶按独孤滔《丹房镜源》云∶炒铅丹法∶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硝石一两。熔 
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下硝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下少许硝、黄,待 
为末,则成丹矣。今人以作铅粉不尽者,用硝石、矾石炒成丹。若转丹为铅,只用连须葱白 
汁拌丹慢煎, 成金汁倾出,即还铅矣。货者多以盐硝砂石杂之。凡用以水漂去硝盐,飞去 
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药。《会典》云∶黑铅一斤,烧丹一斤五钱三分 
也。 
【气味】辛,微寒,无毒。 
大明曰∶微咸,凉,无毒。伏砒,制 、硫。 
震亨曰∶一妇因多子,月内服铅丹二两,四肢冰冷,食不入口。时正仲冬,急服理中汤 
加附子数十帖乃安。谓之凉无毒可乎? 
时珍曰∶铅丹本无甚毒,此妇产后冬月服之过剂,其病宜矣。 
【主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 
(《本经》)。止小便,除毒热脐挛,金疮血溢(《别录》)。 
惊悸狂走,消渴。煎膏用,止痛生肌(甄权)。镇心安神,止吐血及嗽,敷疮长肉,及 
汤火疮,染须(大明)。治疟及久积(宗 )。 
坠痰杀虫,去怯除忤恶,止痢明目(时珍)。 
【发明】成无己曰∶仲景龙骨牡蛎汤中用铅丹,乃收敛神气以镇惊也。 
好古曰∶涩可去脱而固气。 
时珍曰∶铅丹体重而性沉,味兼盐、矾,走血分,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痫癫狂、吐逆反 
胃有奇功。能消积杀虫,故治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绩。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 
,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附方】旧八,新二十五。 
消渴烦乱∶黄丹,新汲水服一钱,以荞麦粥压之。(《圣惠方》) 
吐逆不止∶碧霞丹∶用北黄丹四两,米醋半升,煎干,炭火三秤,就铫内 红,冷定为 
末,粟米饭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汤下。(《集验方》)伏暑霍乱∶水浸丹,见木部巴豆下。 
小儿吐逆不止,宜此清镇。烧针丸∶用黄丹研末,小枣肉和丸芡子大。每以一丸,针签于灯 
上烧过,研细,乳汁调下。一加朱砂、枯矾等分。(谢氏《小儿方》) 
反胃气逆∶胃虚。铅丹二两,白矾二两,生石亭脂半两。以丹、矾研匀,入坩锅内,以 
炭半秤 赤,更养一夜,出毒两日,入亭脂同研,粟米饭和丸绿豆大。每日米饮下十五丸。 
(《圣济录》) 
泄泻下痢赤白。用枣肉捣烂,入黄丹、白矾各皂子大,粳米饭一团,和丸弹子大,铁线 
穿,于灯上烧过,为末。米饮服之。(《摘玄方》) 
赤白痢下∶黄丹(炒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