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8-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忘太宗天皇厚恩,故奉太子诛贼,愿陛下传位太子,上顺天心, 
下副民望。”武氏不欲允行,因见人情汹汹,又未便严词拒绝, 
正在踌躇顾虑,蓦见李湛亦立门前 ,便顾语道:“汝亦为诛易 
之将军么?我待汝父子不薄,不意乃有今日。”湛系李义府子, 

… Page 348…

唐史演义                                                               ·342· 

听了此言,竟俯首无词。武氏又见崔玄暐,也与语道:“他人 
多因人荐用,惟卿由朕特拔,今亦与彼等同来么?”玄暐道: 
 “这便是报陛下大德呢。”武氏不禁顿足道:“罢罢!” 
      说了两个“罢”字,仍返床躺下。 
      柬之仍拥太子出殿,即令羽林军收捕张同休昌期昌仪,三 
人捉住双半,遂请太子令,枭首天津桥南,且饬拘二张余党, 
逮韦承庆崔神庆房融等下狱。一面派袁恕己辅相王旦,统南牙 
兵,防备不测。一面召太平公主,令入白武氏,请制传位。公 
主因二张谮死高戬,与有夙嫌,此次二张受诛,乐得充这美差, 
入劝武氏,不到半日,遂请出一道太子监国的制敕。越宿又颁 
制传位,复辟功成,大赦天下,改元神龙。神龙现首不现尾, 
故其后为韦氏所弑。惟二张党与不赦。百官登殿朝贺,当由中 
宗颁敕赏功。相王加号安国相王,拜为太尉。太平公主,加号 
镇国太平公主。授张柬之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暐 
为内史,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敬晖桓彦范为纳言,并 
赐爵郡公。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驸马都尉,兼右千 
牛卫将军,爵瑯琊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余皆进 
秩有差。越日,徙武氏居上阳宫。又越日,由中宗率同百官, 
诣上阳宫,加武氏尊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帝。不复武氏后号, 
仍称她为皇帝,柬之等殊不晓事。还朝后,敕令武氏宗族,概 
守旧官。皇族子孙,曾遭配没,尽准归复属籍,且量叙官属。 
从前周兴来俊臣等冤诬诸人,咸令昭雪,子女俱免配没,一律 
遣归。复国号为唐,凡郊庙社稷陵寝,官制旗帜服色文字,皆 
如永淳以前故事。永淳系高宗年号,见前文。复以神都为东都, 
迁武氏七庙至西京,仍命避讳。贬韦承庆为高要尉,流崔神庆 
至钦州,房融至房州。调杨再思留守西京,出姚元之为亳州刺 
史。小子有诗咏中宗复辟道: 

… Page 349…

唐史演义                                                               ·343· 

      帝子登台复大唐,山河再造庆重光。 
      如何诸武仍留孽,又使余凶乱政纲。 

      看官听着!这姚元之系定策功臣,为何谪出亳州?这种情 
由,待小子下回再说。 

      上回叙二张入幸,不过秽乱深宫,罪尚未甚。至本回方及 
二张凶恶,冤诬魏元忠,几至于死,非宋璟之规正张说,及张 
说之指斥张昌宗,则冤狱构成,大刑立至,元忠尚能襆被出都 
乎?重润兄妹,系出华胄,又被谗死,甚至私引术士,密谋不 
轨,凶恶至此,死有余辜。天道福善而祸淫,未闻有淫人致福 
者,况益以凶恶乎?张柬之等,举兵讨逆,名正言顺,二张之 
诛,正天之假手柬之,为淫恶者示之报也。惟淫后尚存,且加 
尊号,余孽未殄,仍守旧官,柬之等但知惩前,不务毖后,固 
为失策,昭昭者天,岂尚未厌祸,再欲乱唐耶?读此回为之一 
快,又为之一叹。 

… Page 350…

唐史演义                                                              ·344· 

               第三十七回 通三思正宫纵欲 

                                    窜五王内使行凶 

      却说姚元之为定策功臣,当中宗复位时,曾加封梁县侯, 
食邑二百户,至武氏迁居上阳宫,元之曾随驾过省,见了武氏, 
竟呜咽流涕。及还,张柬之桓彦范与语道 :“今日何日?岂公 
涕泣时么!”元之答道:“前日助讨凶逆,是不废大义,今日 
痛别旧君,是不忘私恩,就使因此得罪 ,亦所甘心。”元之以 
敏达称,斯语实为避祸计,厥后五王遭害,元之独免赖有此尔。 
柬之入白中宗,乃即出为亳州刺史。中宗复立韦氏为皇后,追 
赠后父玄贞为上洛王,母崔氏为王妃。左拾遗贾虚已上疏道: 
 “异姓不王,古今通制,今中兴伊始,万姓仰观,乃先封后族 
为王,殊非广德施仁的美意。况先朝曾赠后族为太原王,可为 
殷鉴。”指武士彟封王事。中宗不报 。原来中宗在房州时,与 
韦氏同遭幽禁,备尝艰苦,情爱甚笃。每闻敕使到来,中宗不 
胜惶惧,即欲自尽,韦氏尝劝阻道 :“祸福无常,未必定是赐 
死,何用这般慌张呢?”既而延入内使,果没有意外祸事。中 
宗遂深信韦氏,倍加情好,且与她私誓道 :“他时若再见天日, 
当惟卿所欲,不加禁止 。”同居患难,应敦情好,何惟卿所欲 
之语,如何使得?及中宗复位,再立为后。韦氏遂依践旧约, 
居然欲仿行武氏故事,干预朝政,且干出那无法无天的事情来 
了。 

… Page 351…

唐史演义                                                               ·345· 

      先是二张伏诛,诸武尚存,洛州长史薛季昶,入语张柬之 
敬晖道 :“二凶虽诛,产禄犹在,吕产吕禄系汉吕后从子。去 
草不除根,终恐复生。”柬之敬晖道:“大事已定,尚有何虑? 
我看若辈如几上肉哩 。”未免大意 。季昶出叹道:“我辈恐 
无死所了 。”朝邑尉刘幽求亦语桓彦范敬晖道:“三思尚存, 
公等终无葬地 ,若不早图,噬脐无及。”彦晖二人,仍付诸一 
笑,全然不睬。哪知这位武三思,常出入禁掖,勾通六宫,比 
那武氏专政时,还要进一层威风。看官听我道来,便已知他淫 
威渐炽,不可收拾了。中宗生有八女,第七女安乐公主,乃是 
中宗被废时,挈韦氏赴房州,途次分娩,解衣作褓,特取名为 
裹儿。及年至十余龄,姿性聪慧,容貌丽都,竟是一个闺中翘 
楚,中宗与韦氏,甚加宠爱。至中宗仍还东宫,眷属一并随归。 
武氏见了此女,也爱她秀外慧中,遂命嫁与武三思子崇训。临 
嫁时备极张皇,令崇训行亲迎礼,贵戚显宦,无不往贺。宰相 
李峤苏味道,及郎官沈佺期宋之问等文士,且献入诗文,满纸 
称颂,连上官婉儿,也随同贺喜,赍奉篇章。中宗见婉儿诗意 
清新,容色秀丽,已自称赏不置,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 
便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 
为沛国夫人。其实婉儿早已破瓜,并非处子,她自与六郎相谑, 
被武氏斥退后,已知不得近禁脔,只好降格相求,另寻主顾。 
应三十五回。可巧武三思是个色中饿鬼,常倚武氏势力,值宿 
宫中,因得与婉儿眉去眼来,钩搭成欢。婉儿与三思,年龄虽 
不相当,犹幸三思生得颀晰,枕席上的工夫,又具有特长,便 
也乐得将就,聊解情怀。后经中宗召幸,自叹命不由人,更嫁 
老夫,所有床第风光,远逊三思数倍,不过因皇恩加宠,没法 
推辞,只得敷衍成事,暂过目前。偏韦氏也是个好淫妇人,平 
时虽与中宗亲爱,心中恰很有不足意,婉儿素性机警,相处数 

… Page 352…

唐史演义                                                              ·346· 

 日,便已猜透八九,更放出一种柔媚手段,取悦韦氏,引得韦 
氏不胜喜欢,竟视婉儿是个知己,暇时辄与她谈心,无论甚么 
衷曲,无不传宣,甚且连中冓私情,也竟说出。尝语婉儿道: 
 “你经皇上宠幸,滋味如何?我看似食哀家梨,未曾削皮,何 
能知味?”语出《控鹤监秘记》,看官欲知韦氏语意,请视原 
书。婉儿乘势迎合道 :“皇后与皇上同经患难,理应同享安乐, 
试思皇上自复位后,今日册妃,明日选嫔,何人敢说声不是? 
难道皇上可以行乐,皇后独不能行乐么?”这数语正中韦氏心 
坎,却故作嗔语道 :“你是个坏人!我等备位宫闱,尚可似村 
俗妇人,去偷男子汉么?”婉儿又道 :“则天大圣皇帝,皇后 
以为何如?”韦氏不禁一笑。婉儿索性走近数步,与韦氏附耳 
数语,韦氏恰装着一种半嗔半喜的样儿,婉儿知已认可,遂出 
去引导可人儿,夤夜入宫。是夕正值中宗留宿别寝,趁着韦氏 
闲暇,即把情人送入,一宵欢乐,美不胜言。看官道是何人? 
原来就是武三思。婉儿自己不贞,还要教坏韦后,看官阅过此 
等历史,则女子无才是德之言,非真迂论。嗣是三思得一箭双 
雕,只瞒着中宗一副耳目。这顶绿头巾,实出婉儿之赐。韦氏 
与婉儿,且向中宗面前,屡说三思才具优长,中宗竟拜三思为 
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渠肯为后妃效劳,理应加封。并进婉 
儿为昭容,令她专掌诏命。三思子崇训,与崇训妻李裹儿,当 
然封为驸马公主,不消细说。既而复封散骑常侍武攸暨为定王, 
兼职司徒,诸武声势复振。 
      张柬之等始觉着急,乃入朝面奏,请中宗削诸武权。看官 
试想!此时的中宗,还肯听他奏请么?三思入宫,与韦氏掷双 
陆,中宗且自为点筹,至三思归第,间或一二日不至,中宗即 
微服往访,差不多似鱼得水,似漆投胶。你的妻妾,得了他的 
滋味,宜乎加爱,试问你有什么好处。监察御史崔皎进谏道: 

… Page 353…

唐史演义                                                               ·347· 

 “国命初复,则天皇帝尚在西宫,人心未靖,旧党犹存,陛下 
奈何微行,不防危祸哩?”中宗非但不从,反把崔皎所言,转 
告三思。昏愚至此,安得不死。三思引为大恨,遂与婉儿密议, 
造出一种墨敕,只说由中宗手谕,不必经过中书门下,便好直 
接施行,这明明是欲夺宰相政权,归入宫中,好令三思等任情 
舞弊。又况诏敕都归婉儿职掌,中宗又是个糊涂虫,所颁墨敕, 
统是婉儿代笔,是假是真,外人无从辨明。于是中宗庶子谯王 
重福,为韦氏所谮,说他妻室是二张甥女,显见是党同二张, 
一道墨敕,将他贬为均州刺史,令州司从旁管束。还有术士郑 
普思,尚衣奉御叶静能,好谈妖妄,献媚中宫。韦氏替两人说 
项,又是一道墨敕,授普思为秘书监,静能为国子祭酒。桓彦 
范敬晖等竭力奏阻,拾遗李邕亦上疏谏诤,均不见从,惟高宗 
废后王氏,及萧淑妃两人,由武氏易姓为蟒为枭,总算经宰相 
奏请,仍复旧姓。又召还魏元忠为兵部尚书,擢用宋璟为黄门 
侍郎,任使得人,尚孚众望。余皆为韦氏婉儿三思等所把持, 
多半营私坏法。韦氏竟援武氏故例,当中宗视朝时,也在御座 
左侧,隔幔坐着。桓彦范奏称 :“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请皇 
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中宗并不理睬。胡僧慧范,挟术结 
韦氏欢,韦氏竟称他平乱预谋,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张柬之桓 
彦范等,见中宗所施诸政,愈出愈非,意欲先诛诸武,再清余 
孽,迟了迟了。乃率群臣上表,略云: 
      臣等闻五运迭兴,事不两大,天授革命之际,宗室诛窜殆 
尽,岂得与诸武并封。今天命维新,而诸武封建如旧。 
      并居京师,开辟以来,未有斯理。愿陛下为社稷计,顺遐 
迩心,降其王爵以安内外,则不胜幸甚! 
      看官试想!武三思是韦氏上官氏的淫夫,武攸暨是太平公 
主的驸马,岂是一本弹章,便摇得动么?柬之等没法,却去引 

… Page 354…

唐史演义                                                              ·348· 

用一个崔湜,作为耳目,湜任考功员外郎,少年新进,颇有口 
才,他是个见风使帆的朋友,对着武三思等,常谄谀求悦,对 
着张柬之等,却词辩生风,敬晖看他敏达,竟令他密伺诸武动 
静。他反将晖等计谋,转告三思,三思引为中书舍人,反做了 
武家走狗。可巧宣州司士参军郑愔,坐赃被发,逃入东都,私 
下求谒三思,三思立命延入。原来愔本做过殿中侍御史,因坐 
二张党与,乃致累贬。三思素与愔善,延见后稍叙寒暄,愔竟 
大哭起来。哭毕,复大笑不止,惹得三思惊疑不定,免不得诘 
问情由。我亦要问。愔答道:“愔初见大王不得不哭,恐大王 
将被夷戮,后乃大笑,幸大王尚得遇愔 ,可以转祸为福呢。” 
竟有战国士人游说之风。三思又问道 :“何祸何福?”愔答道: 
 “大王虽得主宠,但张柬之等五人,出将入相,去太后尚如 
反掌,大王自视势力,与太后孰重?彼五人日夜切齿,谋食大 
王肉,思灭大王族,大王不去此五人,危如朝露,尚安然以为 
无恐,愔所以为大王寒心呢。”三思被他一说,几乎身子都颤 
动起来,便引他登楼,密问转祸为福的计策。愔微笑道 :“何 
不封五人为王?阳示遵崇,阴夺政柄,待他手无大权,慢慢儿 
的摆布,不怕他不束手就毙了。”三思大喜道:“好计好计!” 
遂把他赃罪尽行洗释 ,且荐为中书舍人,一面暗告韦氏等, 
向中宗前日夕进谗,只说张柬之等五人,恃功专宠,将不利社 
稷。中宗不得不信,便与三思商议此事。三思即将愔策上陈, 
遂由中宗手敕,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敬晖为 
平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罢知政事,令他 
朔望入朝。改用唐休璟豆卢钦望为左右仆射,韦安石为中书令, 
魏元忠为侍中。本来唐朝首相,叫作尚书令,左右二仆射,乃 
是宰相副手。自唐太宗尝为尚书令,此后臣下不敢居职,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