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类证治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2-类证治裁-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虚〕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血虚〕x四物汤x 地 芍 归 芎 
〔温肾〕x黑锡丹x 硫黄 黑铅 加沉香 附子 肉桂 茴香 故纸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葫芦巴 
〔偏痛〕x菊花茶调散x 即川芎茶调散,加 菊花 僵蚕 
〔偏痛〕x芎犀丸x 川芎 犀角 参 苓 辛 栀 麦冬 草 石膏 辰砂 片脑 阿胶 
〔偏痛〕x透顶散x 见五卷头风。 
〔肝阳〕x三才汤x 天冬 熟地 人参 
〔肾虚〕x六味丸x 七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 
〔肾厥〕x玉贞丸x 见五卷厥。 
〔通利〕x来复丹x 见三卷呕吐。 
〔大头〕x普济消毒饮x 见一卷疫。 
〔耳肿〕x甘桔汤x 甘草 桔梗 荆 防 杏 葛 石膏 鼠粘子 元参 前胡 
〔眉棱〕x选奇汤x 见五卷头风。 
〔肝虚〕x生熟地黄丸x 生地 熟地 甘菊 石斛 枳壳 防风 牛膝 羌活 杏仁 蜜丸。 
〔涤饮〕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寒厥〕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 附 辛 
〔厥冷〕x吴茱萸汤x 见三卷呕吐。 

卷之六头痛论治
头痛脉案
属性:张氏女 患头痛,每发须吐尽痰沫,痛乃止,诊其脉沉缓,知为太阴痰厥头痛。仿东垣半夏天麻白术汤加 
减,愈。按太阴头痛,必有痰也,苍术半夏汤主之。少阴头痛脉沉细,足寒而气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间,则气不畅而头为痛也。 
侄 头右偏痛,右上牙龈迄耳根紧掣,右鼻亦窒。一医用大黄、滑石,失之沉降。一医用柴胡、升麻, 
失之升提。予谓火郁生风,宜清凉发散,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参气味主治。内用羚羊角、山栀、甘 
菊(炒)、连翘、天麻(煨)、桔梗、丹皮、薄荷、钩藤、青荷蒂。外用细辛、白芷、羌活、川芎、当归、 
苏叶,煎汤熏洗。日数次,汗泄鼻通,紧痛顿减。后于内服原方去连翘,加知母(为其便燥),数服而平。 
此症多由少阳风火郁遏所致,其脉或 
左弦右沉,至阳升巅顶,两寸必较浮大,此其验也。 

卷之六
耳症论治
属性:足少阴肾窍于耳,肾气充则耳听聪,故经言精脱者耳聋也。又言肝病气逆,则头痛耳聋,以胆附于肝,而胆 
脉上贯耳中也。精脱失聪,治在肾。气逆闭窍,治在胆。凡耳聋以及耳鸣,治法悉准乎此。第就中条析之,有因 
劳力伤气者,补中汤加盐水炒黄柏、知母、茯苓、菖蒲。有因房劳伤肾者,滋阴地黄汤、益肾散,加盐炒知、柏。 
有因阴虚火动者,磁石六味丸加减。有因病后虚鸣者,四物汤加盐炒知、柏。肾气丸加磁石、龟板。有因心肾 
亏,肝阳逆,虚风上旋蒙窍者,用填阴镇逆,佐以酸味入阴,咸以和阳。如山萸、地黄、磁石、龟板、天冬、麦 
冬、白芍、五味、牛膝、秋石。有脏气逆为厥聋者,流气散、当归龙荟丸。有风入络为风聋者,必兼头痛,防风 
通圣散。有因怒气壅者,流气散、清神散。有因惊火郁者,清胆汤。有气闭猝聋者,芎芷散。有年久耳聋者, 
胜金透关散。有小儿耳聋者,通鸣散。有肾经热,右耳重听,兼苦鸣者,地黄汤。有肝胆火升,常闻蝉鸣者, 
龙胆泻肝汤、清胆汤。有因痰火升而鸣者,加减龙荟丸。总之,由痰火者其鸣甚,由肾虚者其鸣微。又有耳中津 
液结块,名耳 。栀子清肝汤。有风温上郁,耳 右胀者,马勃散。有左耳 痛,挟暑风上郁者,须辛凉轻剂。 
菊叶、苦丁茶、山栀、滑石、连翘、淡竹叶。有因暑邪闭窍者,鲜荷叶汤。有耳 胀,少阳火郁,羚羊角汤。 
耳流脓,黄柏面,或甲片、麝末,研吹。小儿胎风耳脓,鱼牙散吹。耳忽大痛,如虫蠕动,蛇蜕烧存性,鹅 
管吹。寒热耳大痛者,疔也。以疔治之。内外红肿痛者,耳痈也。活命饮加升麻、桔梗。耳蕈耳痔,不寒热, 
不作脓,黄连消毒饮、活命饮。皆足少阴、手少阳肾与三焦风热上壅致之,此耳症大概也。 

卷之六耳症论治
耳症脉候
属性:尺脉浮而盛为风,洪而实为热,细而涩为虚,两尺数为阴火上冲。 

卷之六耳症论治
附方
属性:〔补气〕x补中汤x 见一卷中风。 
〔房劳〕x滋阴地黄汤x 六味地黄加 归 芍 芎 菖蒲 远志 知母 黄柏 
〔伤肾〕x益肾散x 磁石 巴戟 沉香 菖蒲 川椒 各研末二钱,用猪腰子一个切开,和葱白、食盐,纸 
包煨,空心酒下。 
〔阴虚〕x磁石六味丸x 六味地黄加磁石。 
〔病后〕x四物汤x 地 芍 归 芎 
〔病虚〕x肾气丸x 见二卷虚损。 
〔气逆〕x流气散x 参 苓 术 草 青 陈 芷 枳 槟 朴 藿 夏 桂 麦冬 香附 丁香 木香 
木瓜 木通 腹皮 草果 蓬术 菖蒲 苏叶 
〔气逆〕x当归龙荟丸x 见一卷火。 
〔风聋〕x防风通圣散x 见五卷疠风。 
〔怒气〕x清神散x 羌 防 荆 芎 菊 草 僵蚕 木通 木香 菖蒲 
〔火郁〕x清胆汤x 青蒿 菊叶 薄荷 连翘 苦丁茶 荷叶 
〔气闭〕x芎芷散x 川芎(钱半) 芷 辛 朴 夏 陈 苏 桂 草 苍术 木通(各七分) 姜(三片) 
葱白(二茎) 
〔久聋〕x胜金透关散x 鼠胆 川乌 细辛 胆矾 麝香 
〔小儿〕x通呜散x 菖蒲 远志 防风 柴胡 麦冬 细辛 杏仁 磁石 葶苈 葱白汤下。 
〔肾虚〕x六味汤x 见一卷中风。 
〔肝火〕x龙胆泻肝汤x 见三卷诸气。 
〔痰火〕x加减龙荟丸x 芩 栀 归 柴 龙胆 大黄 青皮 青黛 芦荟 胆星 木香 麝香 神曲糊丸。 
〔耳 〕x栀子清肝汤x 见五卷疠风。 
〔风温〕x马勃散x 马勃 薄荷 桔梗 杏仁 连翘 通草 
〔暑邪〕x鲜荷叶汤x 鲜荷叶 青菊叶 夏枯草 芩 栀 苦 丁茶 蔓荆子 连翘 
〔少阳〕x羚羊角汤x 羚羊角 薄荷 丹皮 连翘 牛蒡 桑叶 
〔耳脓〕x鱼牙散x 黄鱼齿 研,和冰片、麝香末吹之。 
〔耳痈〕x仙方活命饮x 见五卷鹤膝风。 
〔蕈痔〕x黄连消毒饮x 即普济消毒饮,见一卷疫。 
〔通治〕x耳中出脓方x 枯矾 干胭脂(炙存性。各一钱) 黄丹 龙骨 螵蛸(各钱半) 乳 没(各钱二分) 
蛇蜕(炙六分) 明雄(七分) 麝香(少许) 研细,以棉蘸药,引入耳中。 

卷之六耳症论治
耳脉案
属性:侄 肾开窍于耳,胆脉亦络于耳。夜读神劳,素有遗泄,弱冠内真阴未充,虚阳易于升动,故气闭清窍, 
若闻鸣响。宜用轻剂清少阳胆火之郁。鲜桑叶、丹皮、栀皮、连翘、甘菊(炒),食后泡汤服,久之,一日耳中忽清 
亮,如凉风卷雾,豁然朗彻矣。 
王 七旬耳猝刺痛,伏枕不减,右尺沉按有力。凡来势骤者莫如火,老人真阴涸,故相火易炎。权用镇 
摄法。灵磁石(一钱)、黄柏(酒炒五分)、山栀(钱半)、熟地(三钱),二剂效。 

卷之六
目症论治
属性:经云∶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白眼, 
肉之精为约束裹撷。故肝属木,为黑睛,曰风轮;心属火,为二 ,曰血轮;脾属土,为上下胞,曰肉轮; 
肺属金,为白仁,曰气轮;肾属水,为瞳神,曰水轮;此五轮也。胆之府为山廓;大肠之府为天廓;膀胱之府 
为泽廓;肝之府为风廓;肾之府为水廓;命门之府为火廓;脾胃之府为地廓;小肠之府为雷廓,此八廓也。八 
廓有名无位。或蕴积风热,或郁结七情之气,各随五脏所属而见。风则散之,热则清之,气结则调之。瞳胞自 
痒,清泪赤痛,是谓风眼。洗肝散。乌轮突起,胞硬红肿,是谓热眼。黄连汤、泻青丸。眼昏而泪,胞肿而软, 
酸涩微赤,怒则目疼,是谓气眼。宜石决明、草决明、楮实、蝉蜕、香附、木贼、川芎、甘草等。子和云∶目 
不因火则不病。气轮赤,肺火也;肉轮赤,脾火也;水风轮翳遮,肝肾火 
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治目者专主治火,一句可了。东垣云∶目得血而能视,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 
治目者宜理脾胃,养血安神为主。二者皆有见地,不可执一也。 
〔目痛〕目痛有二,一目 白眼痛,一目珠黑眼痛。 白属阳,昼痛,点苦寒药则效。珠黑属阴,夜痛, 
点苦寒药反剧。治目珠夜痛,夏枯草散。风热痛,泻青丸、洗肝散。天行赤热,怕热羞明,涕泪交流,酒煎散、 
大黄当归散。暴风客热,白仁壅起,包小乌睛,疼痛难开,泻肺汤。赤肿痛甚,泻肺汤加黄连。目赤痛而头 
目浮肿,普济消毒饮。怕热羞明,头目肿痛,选奇汤。珠疼如针刺,心经实火,洗心散。热结膀胱,小便不通,五 
苓散。雷头风,目痛便秘,清震汤。阳邪风症,眉棱骨痛,兼火者,选奇汤、还睛丸。阴邪风症,脑后枕骨疼, 
三因芎辛汤。巅顶风症,顶骨内痛,连及目珠胀急瘀赤,外症之恶候也,若昏眇则内症成矣。外症,用羌活胜 
风汤。内症,用冲和养胃汤。 
〔目赤〕戴复庵云∶眼赤皆血壅肝经所致,属表者,羌活胜风汤。属里者,泻肝散。赤久生翳膜者,春 
雪膏、蕤仁膏,并用碧云散吹鼻。凡赤而肿痛,当散湿热;赤而干痛,当散火毒;赤而多泪,当散风邪;赤而 
不痛,当利小便。其或血灌瞳神,大黄当归散。赤脉贯睛,凡外障有此,颇为难治。洗心散、导赤散。赤丝乱 
脉,点以石燕丹,服用大黄当归散,酒煎散。 
〔目肿〕肿有胞肿珠肿不同,胞肿多湿,珠肿多火,暴风客邪,胞肿如杯。洗肝散、龙胆饮。五轮壅起, 
目胀不能转,若鹘之睛,酒煎散。风毒湿热,瘀血灌睛,胞与珠胀出如拳,石膏散加羌、辛、芎、芍、薄荷。 
若珠烂则无及矣。至于气轮平,水轮亦明,惟风轮泛起,或半边泛起,服以凉膈散,点以石燕丹。若水轮高而 
绽起如螺,为肝热甚,点以石燕丹、春雪膏、内服双解散,或六味丸加知、柏。神珠自胀,麻木泪痛,因五 
脏毒风所蕴,大黄当归散。 
〔目痒〕风热,四生散。血虚,四物汤加羌、防、蒺藜、黄 。大凡有病之目,痒一番则重一番,而病源 
非一,微痒则属虚火。治宜姜粉、枯矾、硼砂,津唾调如米大,时将一丸纳大 , 
及盐汤蒸洗,或用珍珠膏点之。 
〔外障〕属风热上壅,上下胞 肉菩蕾,磨荡其睛,久之生翳,宜消风散热,外用点药退之。或如云雾, 
如丝缕,如秤星,在睛外遮暗,皆凉药过多,脾胃受伤,生气不能上升所致。自内 而出者,羌活胜风汤加蔓 
荆。自锐 而入者,上汤加胆草、 本。自上而下者,上汤加黄连、倍柴胡。自下而上者,上汤加木通。搐鼻, 
以碧云散。点药,皆用春雪膏、蕤仁膏,或以地栗粉和人乳点之。如去老翳,则以石燕丹、春雪膏、熊胆膏选 
用。张石顽曰∶外障内治之药虽多,咸以神消散、皂角丸为主。外治之药不一,莫如石燕丹为最。血翳包睛, 
破血药兼硝黄下之,或红翳如轻霞映日之状,治宜去风散血。若黄膜上冲,服以神消散,点以石燕丹。黄膜下 
垂,遮满瞳神,蝉花散加石膏、胆草、大黄,点以石燕丹。赤膜下垂,神消散去二蜕,加皂荚、石决明,点绛 
雪膏。凝脂翳在风轮上,急用神消散、皂荚丸。花翳白陷,龙胆饮。破坏风轮,神膏绽出,凸如蟹睛,防风泻 
肝散。斑脂翳色白而带青黑,内服神消散,外点石燕丹。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状如悬胆,服以石膏散, 
点以石燕丹。乌珠上白颗如星,蝉花散去苍术,加蒺藜、谷精,并用碧云散吹鼻。乌珠上细颗,或白或黄,或 
聚或散,或顿起,或渐生,多由痰火。服羚羊角散,或补肾丸。 肉起于大 ,渐侵风轮,掩过瞳神,宜和血 
清火。点以石燕丹。大 起红肉如鸡冠一块,害及气轮,宜三黄丸加芒硝、点以绛雪膏。此治外障法也。 
〔内障〕属虚挟气郁,外似好眼,而不能照物,不痛不痒,惟瞳神里面有隐隐青白者,皆脏腑中邪,乘虚 
入而为翳也。青风障,内有气色,如晴山笼淡烟之状,急宜治之,免变绿色。羚羊角汤。绿风障,瞳神浊而不 
清,久则变为黄风。方同上。黑风障,与绿风相似,但时时黑花起。先与去风,后用补肾磁石丸。黄风银风障, 
不治。丝风障,瞳神内隐隐有一丝横经。宜六味丸加细辛、蒺藜。偃月障,如新月复垂。先与三因芎辛汤, 
后用补肾丸。仰月障,瞳神下半边,有白气一湾,如新月仰从下而上。补肾丸。银障,瞳神白色如银。初服羚 
羊补肝散,次服补肾丸。金障,治 
同上。绿映瞳神,瞳神内隐隐绿色。先服黄连羊肝丸,后服补肾磁石丸。其自视如蝇飞花堕,旌 飘扬,或 
黄或白,或青或黑。黄白者痰火伤肺,皂荚丸。青黑者宜补肾,补肾磁石丸。瞳神散大,六味丸加五味子、 
石决明,或补肾磁石丸。瞳神紧小,先服黄连羊肝丸,后服六味丸加二冬,或用滋肾丸。瞳神欹侧,六味丸加 
蒺藜、当归。暴盲,经云∶气脱者,目不明。急用大剂独参膏。雀盲,蛤粉丸、煮肝散。至于膏伤珠陷,神 
水将枯,并宜大补肾精,不可寒凉。又有目珠上下转运如辘轳,甚则瞳神反背,补中益气汤加羌活。此治内 
障法也。 
〔杂症〕能远视,不能近视,阴气不足也,治在心肾。加减地芝丸,或六味丸。能近视,不能远视,阳 
气不足也,治在胆肾。加味定志丸,或八味丸。倒睫拳毛,由目紧皮缩所致,久则赤烂,神水不清。以三棱针 
刺目眶,泻其湿热。后服防风饮子。搐鼻,以碧云散,更以木鳖子一枚为末,左塞右,右塞左,一夜即直。睥翻 
粘睑,血壅于内,皮急吊于外,宜镰剔开导法。风沿烂眼,年久不愈而多痒者,服柴胡饮子,点蕤仁膏。 
若迎风赤烂,川芎茶调散、洗肝散。因风流泪,菊花散。其实热生疮,宜泻心火,祛风热。椒疮生于睥内, 
红粒如椒而坚硬者,是也,宜祛风热。粟疮亦生睥内,色黄而软如粟,宜退湿热。五疳症,木疳生于风轮, 
青碧色。实者,泻青丸。虚者,补肾丸。火疳生于睥 及气轮,初起如椒疮,三黄汤、导赤散。土疳俗呼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