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龙眼肉,数剂而明复障消。
卷之六
鼻口症论治
属性:肺窍于鼻,脾窍于口。鼻别香臭,不闻香臭者,病在肺。经云∶肺和则鼻知香臭。口别五味,不知味者,
病在脾。鼻之呼吸通脑肺,肺感风寒,则鼻塞声重。参苏饮、羌活汤。若风热壅肺,亦致嚏涕声重,宜疏散。
菊花茶调散。肺火盛,鼻塞,宜清解。黄连清肺饮。鼻塞甚者,往往不闻香臭。毕澄茄丸。有脑漏成鼻渊者,
由风寒入脑,郁久化热,经云∶胆移热于脑,令人鼻渊。宜辛凉开上宣郁。辛夷消风散加羚羊角、苦丁茶叶、黑
山栀。有流涕成鼻鼽者,肺受寒而成,宜温散。苍耳散、川椒散。有精气不足,脑髓不固,淋下并不腥秽,
天暖稍止,遇冷更甚者,宜温补。天真丸。有 肉如枣核,生鼻中,为鼻痔,由胃有食积,热痰流注。星夏散,
瓜矾散。有肺热极而生 肉,如榴子下垂,闭塞鼻窍,气不得通,由风热郁滞。辛夷消风散,以瓜矾散塞。有
肉痛甚,由膏粱积热,湿蒸肺门,如雨霁泥地,突产菌芝。泻白散、胜湿汤,外以白矾末加硼砂吹其上,即
化水而消。有鼻端红肿赤 ,名酒 鼻,由饮酒不节,致风热上攻,血热不散。疏
风散,荆防泻白散,外用密陀僧二两研细,人乳调涂。有不饮酒而鼻色赤,名肺风,由血热郁于肺。清肺饮。
有鼻生粉刺,枇杷叶丸。此三症,忌火酒辛热诸品,鼻症之概也。《灵枢经》曰∶鼻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
赤为风,色黄为便难,色鲜明为留饮。口之津液通脏腑,肝热则口酸。小柴胡汤加龙胆草、青皮。胆热则口苦,
龙胆泻肝汤。心热亦口苦,黄连泻心汤。脾热则口甜,泻黄散加佩兰。胃热则口臭,清胃汤。虚则口淡,养胃
进食汤。肺热则口辣,泻白散。甚则口腥,加减泻白散。肾热则口咸,滋肾丸。胸胃热郁则口臭,加减甘露饮。
口糜者,凉膈散。口疮者,赴筵散掺之。通治俱用龙脑鸡苏丸。唇病因火居多,凉药必兼发散。上唇属肾,下
唇属脾,两腮牙关属胃。有心脾热,唇口燥裂者,泻黄饮子。有唇口紧小,不能开合,名茧唇者,苡仁汤,外
用黄柏散敷之。口症之概也。
卷之六鼻口症论治
鼻口症脉候
属性:《正传》曰∶左寸浮缓为伤风,鼻塞流涕,右寸浮洪为鼻鼽。《回春》曰∶口舌生疮,脉洪疾速,若
见脉虚,中气不足。《脉诀》曰∶左寸洪数,心热口苦;右寸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胆虚口苦;倘若洪
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热口甘;脉数则口疮。
卷之六鼻口症论治
附方
属性:〔风寒〕x参苏饮x 参 苏 苓 夏 陈 葛 枳 桔 草 前胡 木香
〔鼻塞〕x羌活汤x 羌 防 辛 芎 芷 地 芩 草 苍术 葱 姜 枣
〔风热〕x菊花茶调散x 见本卷头痛。
〔肺火〕x黄连清肺饮x 黄连 山栀 豆豉
〔塞甚〕x毕澄茄丸x 薄荷(二钱) 荆芥穗(一钱) 毕澄茄(二分) 蜜丸,含化。
〔宣郁〕x辛夷消风散x 辛夷 细辛 本 芎 芷 防 草 升麻 木通
〔鼻鼽〕x苍耳子散x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白芷 等分为末,服二钱。
〔温散〕x川椒散x 川椒 细辛 芎 姜 桂 附 吴萸 皂角 等分醋浸,脂油熬,绵蘸塞鼻中。
〔温补〕x天真丸x 人参 精羊肉 苁蓉 山药 当归 黄 白术 天冬
〔鼻痔〕x星夏散x 星 夏 辛 芷 芩 连 草 苍术 神曲
〔外治〕x瓜矾散x 瓜蒂 甘遂 枯矾 草乌灰 螺壳灰 麻油调作丸,日一次塞鼻内近痔处,即化水
而愈。
〔 肉〕x泻白散x 见一卷火。
〔热湿〕x胜湿汤x 见一卷湿。
〔酒 〕x疏风散x 荆 防 归 芍 芩 草 薄荷 蒺藜 灯草
〔赤 〕x荆防泻白散x 泻白散加 荆 防
〔肺风〕x清肺饮x 见二卷咳嗽。
〔粉刺〕x枇杷叶丸x 枇杷叶(八钱) 黄芩(四钱) 花粉(二钱) 甘草(一钱) 酒丸。
〔肝热〕x小柴胡汤x 见一卷温。
〔胆热〕x龙胆泻肝汤x 见三卷诸气。
〔心热〕x黄连泻心汤x 大黄 黄连
〔脾热〕x泻黄散x 见一卷火。
〔胃热〕x清胃汤x 生地(四钱) 升麻(钱半) 丹皮(五钱) 当归 黄连(各三钱) 分三服。
〔口淡〕x养胃进食汤x 参 苓 术 朴 陈 曲 草 麦芽 苍术
〔口腥〕x加减泻白散x 桑皮(二钱) 桔梗(钱半) 地骨皮 炙草(各一钱) 黄芩 麦冬(各五分)
五味(十五粒) 知母(七分) 日二服。
〔肾热〕x滋肾丸x 见一卷火。
〔热郁〕x加减甘露饮x 参 葛 藿 术 苓 草 泽泻 木香 滑石 寒水石 石膏
〔口糜〕x凉膈散x 见一卷中风。
〔口疮〕x赴筵散x 芩 连 栀 柏 姜 辛 等分。又方∶铜绿 白矾(各一钱) 为末,掺舌上,温醋
漱之,亦名赴筵散。
〔通治〕x龙脑鸡苏丸x 薄荷(一两六钱) 生地(六钱) 麦冬(四钱) 蒲黄 阿胶 木通 柴胡(各二钱)
甘草(钱半) 人参 黄 (各一钱) 蜜丸。
〔唇燥〕x泻黄饮子x 芩 芷 防 夏 升 枳 石斛(各一钱) 甘草(五分)
〔茧唇〕x苡仁汤x 见五卷痹。
卷之六
齿舌症论治
属性:(牙痈 骨槽风 牙疳 多骨疽附)
齿为肾之标,舌乃心之苗,故齿舌多心肾见症。条而析之,上齿则胃络所经,喜寒饮而恶热饮。下齿
则大肠络所贯,嚼物能动,喜热饮而恶寒饮。其为病,或痛摇宣露,疏豁枯落,不外风火虫虚。其风热痛,
齿龈肿,犀角升麻汤,荆芥煎汁含漱。风冷痛,龈不肿,日渐动摇,温风散,以开笑散含漱。肠胃积热痛,
龈肿腐臭,凉膈散加石膏。客寒犯脑,齿连头俱痛,羌活附子汤、细辛散。温邪上冒,痛连巅顶,玉女煎。
少阳火郁,结核龈痛,羚羊角、山栀、丹皮、元参、金银花、连翘、知母。痰火注络攻痛,二陈汤加细辛、
枳壳。瘀血攻龈,痛如针刺,加减甘露饮,以醋煎五灵脂含漱。齿龈有孔,虫蚀龋痛,一笑散,定痛散噙漱。
龈腮俱痛,连头面肿者,实火也。升麻石膏汤。齿龈肿痛,头面不肿者,虚火也。滋阴抑火汤。齿龈黑烂,
由肾虚者,安肾丸。胃火上攻,齿缝出血者,清胃散。齿龈腐烂,血出不止者,犀角地黄汤,掺人中白散。
牙宣出血,丝瓜藤烧灰搽效。牙挺出一二分,常咋生地黄炒。牙日长出,妨食,名髓溢。白术煎汤效。牙
痈由阳明毒热,先刺出血,后服清胃散。骨槽风名穿腮毒,生耳下及项,由小核渐大如胡桃,齿龈肿痛,
牙关紧急,用鹅翎探吐风痰,内服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柴胡、桔梗、元参、黄芩。忌刀针点药。若肾
元虚,牙龈宣露动摇,宜大补。六味丸,还少丹。又小儿牙疳口疮,其色通白,及为风疳蚀透。僵蚕炒黄,
去毛研末,蜜调服效。齿龈突出 肉,生地汁一杯,皂角数片,炙
热淬汁内,再炙再淬,晒研服效,齿 乃睡中上下齿相摩有声,由胃热也。齿 由食酸也。嚼胡桃肉良。
又齿龈或上 生多骨疽,肿硬腐脱,属肾虚,肾主骨也。补中汤、肾气丸多服,其骨自出。骨脱后仍服补剂。
若生他处,根据法治之。此皆齿所生病也。舌病多属心,木舌由心经壅热,舌肿大塞口,不能转掉,不急治。
杀人。黄连汤,清热如圣散,琥珀犀角膏。外以针刺令血出则肿消,再敷药。龙脑破毒散,又硼砂末以生姜片
蘸揩效。重舌,亦由心火太盛,舌根下生,形如小舌,口不能声,饮食不入,急泻心火,青黛散掺之,内服黄
连汤。外以针刺出恶血。以竹沥调黄柏末涂搽。舌菌,生舌上,如菌状,色红紫,多因气郁所致。舌症主方,
掺青黛散。舌垫,舌下肿起核,舌垫方。舌出不收,片脑末掺舌上,应手而缩。产妇舌出不收,朱砂敷舌上。
舌肿硬,血出如涌泉,蒲黄散。不硬但肿痛流血,凉血清脾饮、犀角地黄汤。舌肿满口,蒲黄散。舌猝肿满口,
如猪脬,不治杀人。醋调釜底墨涂舌下,脱则更敷即消。舌卷囊缩,为肝绝,死。舌生苔,由邪气传里,津液
结搏。邪在表,舌无苔。邪初传里,胸中之寒,与丹田热火相激,则苔生而滑,迨寒变为热,则舌苔不滑而涩,
以热耗津液,滑者已干也。再热聚于胃,则苔黄;至热已极,则苔黑。黑为肾色,病传少阴。若舌淡黑,如
淡墨,乃肾虚火炎,为无根之火。若生芒刺,皆由热结。用绢蘸薄荷汁揩之。舌心绛干,胃热心营受灼也;
舌尖绛干,心火上炎也。点,当生疳也。苔如碱,胃中宿滞也;白如粉而
滑,边色紫绛,温疫病初入募原也。舌无苔,而有如烟煤隐隐者,不渴肢寒,阴病也。黑而短缩,肾气竭也。
黑而滑者,水来克火,为阴症。当温之。淡红无色,胃津伤也。炙甘草汤。
卷之六齿舌症论治
齿舌症脉候
属性:尺脉洪大而虚,主齿动疏豁。右关洪数,主木舌、重舌。
卷之六齿舌症论治
附方
属性:〔通治〕x齿症主方x 元参 丹皮知母 白芍 甘草 地骨
皮山栀 黄柏 车前子 热甚加 石膏为君,炒黑升麻为佐。有风加荆芥,虚加杞子、熟地,去山栀。穿
腮毒用消肿解毒之品,加紫花地丁、甘菊,小便不利,煎剂内加六一散,甚效。
〔风热〕x犀角升麻汤x 犀角(三钱) 升麻(钱半) 羌 防(各二钱二分) 白芷 黄芩 白附子(各六分)
炙草(四分)
〔风冷〕x温风散x 归 芎 辛 芷 荜茇 本 蜂房(各一钱) 煎服。
〔含漱〕x开笑散x 白芷 细辛 良姜 荜茇 川椒 香附 蜂房 等分为末,水煎含漱,或擦之。
〔积热〕x凉膈散x 见一卷中风。
〔寒痛〕x羌活附子汤x 羌 防 升 芷 草 麻黄 苍术 生附子 僵蚕 黄柏 有嗽加佛耳草。
〔寒痛〕x细辛散x 荆芥 细辛 白芷 川椒 荜茇 草乌 皂角 为末擦之。
〔温邪〕x玉女煎x 见一卷温。
〔痰火〕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瘀血〕x加减甘露饮x 见本卷口鼻。
〔虫痛〕x一笑散x 川椒末 巴豆(一粒) 研成膏,饭丸,棉裹安蛀孔。
〔虫痛〕x定痛散x 辛 芷 椒 姜 归 地 翘 连 桔 草 乌梅 苦参 漱口后咽下。
〔实火〕x升麻石膏汤x 荆 防 归 芍 翘 桔 芩 草 升麻 石膏 薄荷 灯心 热甚加大黄。
〔虚火〕x滋阴抑火汤x 归 地 荆 防 丹 草 知 柏 蒺藜 灯心
〔肾虚〕x安肾丸x 见五卷痹。
〔胃火〕x清胃散x 或作汤,见本卷口鼻。
〔腐烂〕x犀角地黄汤x 见一卷温。
〔吹掺〕x人中白散x 人中白 儿茶 黄柏 薄荷 青黛 冰片 吹走马疳,出涎口外。
〔骨槽〕x黄连解毒汤x 见一卷温。
〔风痛〕x仙方活命饮x 见五卷鹤膝风。
〔肾虚〕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肾虚〕x还少丹x 见一卷中风。
〔补中〕x补中汤x 见一卷中风。
〔多骨〕x肾气丸x 见二卷虚损。
〔心热〕x黄连汤x 连 栀 归 芍 地 麦 草 犀角 薄荷 水煎。
〔木舌〕x清热如圣散x 翘 连 蒡 栀 柴 荆 桔 草 花粉 薄荷 灯心
〔热壅〕x琥珀犀角膏x 人参 枣仁 茯神(各二钱) 犀角 琥珀 辰砂(各一钱) 冰片(一分)
蜜丸,麦冬汤下。
〔木舌〕x龙脑破毒散x 盆硝(四钱) 蒲黄(五钱) 马勃(三钱) 僵蚕 甘草 青黛(各八钱)
麝香 龙脑(各一钱)
〔重舌〕x青黛散x 连 柏 牙硝 朱砂 雄黄 牛黄 硼砂 冰片 研掺。
〔舌菌〕x舌症主方x 连 栀 地 芍 丹 麦冬 翘 草 犀角 木通 灯心 兼口唇加石膏,郁痰
加贝母,便秘加元明粉。
〔舌垫〕x舌垫方x 荆 防 辛 芷 羌 独 陈 香附 灯心
〔出血〕x蒲黄散x 螵蛸 炒蒲黄 研掺。
〔流血〕x凉血清脾饮x 归 地 芩 芍 防 翘 草 薄荷 石菖蒲
〔津伤〕x炙甘草汤x 见一卷中风。
卷之六齿舌症论治
齿舌脉案
属性:王氏 风热牙痛,用辛凉解散。荆芥、薄荷、桔梗、山栀、防风、赤芍、甘草,二服愈。
房兄 胃火牙痛。用石膏( 研),开水冲服,随手而效。
堂妹 牙痈。由情志抑郁,致患左下牙龈肿痒,日久撑出多骨,外科用推车散不效,腐孔血水淋漓。近
又寒热,食减神疲,宜扶正为要。用潞参、茯苓、白术、当归、熟地、山栀、白芍(俱炒),六七服效。
刘 舌根肿。自用黄连泻心,两旬后寸脉犹浮大,舌边紫泡,咽肿妨食,耳痛,乃上焦火风阻络,宜辛凉
轻剂。薄荷、连翘、桔梗、山栀、钩藤、灯心、苦丁茶叶、菊叶、竹叶心,服愈。
卷之六
喉症论治
属性:(烂喉痧附)
喉以纳气而通于天,咽以纳食而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惟其为心肺肝肾呼吸之门,饮食声音吐
纳之道,关系死生,为害速矣。经云∶一阴手少阴心一阳手少阳三焦结,谓之喉痹。以君相二火经脉并系咽喉。
热结则肿痹,痹者闭也,闭则痰塞以死,将发先三日,胸必不利,一二日肿痛,三四日势定有形,第三日必发
寒热,或头痛兼风寒者须疏散。察其二便秘结系实火者,以重剂润下,去其积热。壮实者用硝黄,弱者但滋燥
润肠,虚者宜蜜煎导法。大便行,乃可清利上焦痰热。清上丸。若虚火便涩,心脉数,肾脉微,宜滋阴降火。
养金汤。其症喉痹为总名,有缠喉风、乳蛾、喉癣、喉痈、喉菌、喉闭、HT 舌、喉杵等症。而缠喉风,及伤寒
喉闭,症为尤险。
〔喉痹〕肿痛闭塞,为风痰郁火热毒上攻之症。去风痰,解热毒,自愈。咽喉总络,系肺胃,急清此二经
之热。牛蒡汤,外用通隘散。如恶寒,寸脉小,一时患者皆同,为天行邪气,宜先表散。其病之由来有二,
一者少阳司天,三阳之气,民病喉痹。仲景用桔梗汤,根据阳毒施治。一者太阴湿胜,火气内郁,民病喉痹。
又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喉肿喉痹。仲景用半夏甘桔汤。根据阴毒施治。若不恶寒,寸脉大滑实,为阳盛阴虚,
下之愈。酌用大小承气汤。其轻者可缓治,喉痹散。不可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