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吻合手术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使用肠吻合手术的,首见于我国隋代巢元方所著的 《诸病源
候论》。
此书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写成,共50卷。分各科疾病为67门,
列症候1720论,专论各种疾病的病源、病机、症状。其中有一节,清楚地记
述了肠吻合手术的全过程:“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历针缕如法,连续
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并在缝合时,要求先浅
后深,分清上下层次,缝得松紧适当,针角要整齐相望,使皮肤、肌肉和筋
脉都能再次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凡缝其疮,各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
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腠理皮脉,复令复常”。
这说明,在隋时,我国的肠吻合手术已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比国外
进行的同类手术早了500多年。
整形手术的由来
《晋书·列传》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魏咏之的人,生下来
就是先天性唇裂,伙伴们常拿他取笑,说他是兔子唇三瓣嘴,弄得他十分苦
恼。18岁那年,听说荆州刺史殷仲堪幕下有个名医能治疗,便到那里求医。
医生说,唇裂可以修补,但手术后百日之内只能吃些稀粥,不得说笑。魏咏
之治病心切,说就是半辈子不说话也要补。于是,医生给他动了手术,百日
之后,嘴唇完好如同常人。
《晋书·列传》中记载的这则史实,雄辩地证明我国的整形手术不但先
于西方,而且要早 1000余年。如果再往前溯源,据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
科医院院长宋儒耀教授研究,作唇裂修补手术,我国从秦代就已有了。
说到鼻整形术,西方最早的病例记载,是约在1000余年前由意大利人始
创。而我国西藏的民族医师,应用外科手术修复鼻缺损畸形,其成功的例证,
3000年前就有了。
在清代早期,还有外国人到中国学整形手术的。清康熙二十七年 (公元
1688年),琉球国的魏士哲西渡中国福州,向当时治疗唇裂手术的著名医生
黄金发学习中国式的手术方法。学成回国后,给琉球国王之孙及其他6名患
者,在麻沸汤的麻醉下作了唇裂修补手术。手术后结果良好,痊愈后不留疤
痕。
养生之道的由来
… Page 10…
《黄帝内经》介绍的养生方法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这里说的“道”即是指“养生之道”。可见,至迟在先秦时,人们已经
知道了养生之道的概念,那时,诸子百家都各具一套防老保健、延年益寿的
理论和方法。
我国历代医家多有擅长养生者。如汉代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对养生防病
十分重视。至于神医华佗,更是养生的典范,他首创“五禽戏”,而且身体
力行。其弟子吴普习之,年逾九十而耳聪目明,牙齿完好。东汉名医郭玉认
为“好逸恶劳”是贵族们得病后难以治疗的重要原因。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
一生勤劳,讲究卫生,重视体育锻炼,虽说幼年得病较多,却活到了101岁
的高龄,尚能著书看病。
中外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般哺乳动物的自然生命,大体是性成熟
期的8—10倍。按此计算,人的性成熟期约 14—15岁,自然寿命应是110
岁到150岁。对世界上许多长寿老人的调查也说明,只要探索到了人衰老的
原因,寻找到了促进健康长寿颐养身心的办法,人是能够活到这个岁数的。
人体病理解剖的由来
在 1500年前南北朝的宋大明年间,徐州沛郡相县百姓多患有吐蛊即死
的奇症,乡医唐赐也患此症而亡。其妻张秀姑也是医生,她忍痛遵嘱剖尸,
探索病因,开创了病理解剖的先例。此事震怒了“以孝治天下”的宋主刘骏,
竟下令将“不遵妇道”的张秀姑处斩。(见《南史·顾恺之传》)。这比18
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莫干尼从事的人体病理解剖要早1300多年。
药剂的由来
中药分量叫药剂。其实药剂本是“药齐”。如《汉书·郊祀志》上说,
“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颜师古注:
“齐,药之分齐也。音才计反。”才计反,就是读剂。齐本读脐,是麦禾的
穗长得齐平的意思,怎么会有分量意思的呢?原来,齐由齐平引申有调和使
之适中的意思,这时齐的读音也就变为剂。齐由调和分量多少又引申为名词,
表示分量。齐与剂同音,因此又假借剂为齐,写作药剂。剂本训剪齐,没有
分量的意思。后来药齐废弃,药剂通行,剂也就有分量的意思了。
TDP治疗器的由来
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器,是我国科学家苟文彬等根据关于“电磁波对
生物微量元素存在状态有强烈影响”的理论,研究发明的一种生物技术器械。
研制TDP的萌发起因是,苟文彬高级工程师注意到搪瓷厂酸铣车间工人们不
易生病和很少发生癌症的现象,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烘干带上沉积的多种元
素在热激发下所发射的电磁波的作用。美国著名生物学家H·A施罗德教授,
曾详尽地研究了人体内的微量元素。苟文彬研究并发展了这个理论,进而指
… Page 11…
出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仅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且还进入生物体细胞结构,
成为有序的结构态,且有它们的一定比例和平衡机制。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等单位精密测定,TDP无放射污染,对人体完全无害。
中药名称的由来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植物,其次是动物、矿物等。它的命名,都有一定意
义。其中以入药部分命名的最为广泛,例如橘皮、桑叶、杏仁、虎骨、犀角、
鳖甲等。有些则是根据其形态而命名的,如冬虫夏草等,冬虫夏草菌寄生于
鳞翅类昆虫幼虫中,冬季像虫,夏季像草;乌头,很像乌鸦的头;钩藤,有
弯曲的钩。有的药物气味特殊,如茴香、麝香之香,甘草之甘,苦参之苦,
细辛细弱之辛辣味,便以其气味命名。还有些药物因其性能而命名,如决明
子能明目,益母草能治疗妇科疾病。有些药物是因颜色命名的,如红花、玄
参、黄连、绿矾、朱砂、白芨等。有些药物因生长特性而命名,合欢的叶子
夜间闭合,白天舒开;忍冬经冬不凋;半夏的根于仲夏成熟。有些则是以最
先发现的人名来命名的,如徐长卿、杜仲等。一些由外国或少数民族地区引
入的药物,有的以译音为名,如曼陀罗、茉莉,有的加上“胡”或“番”字
样,如胡椒、番泻叶、番木鳖等。也有因产地而命名的,如常山、巴豆等。
药物很讲究“道地货”,药名前冠以产地名的也不少,如橘皮以广东新会产
的为好,处方中常写“新会皮”;贝母产于四川者称“川贝母,产于浙江者
称“浙贝母”。
丸药的由来
丸药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药,而且也是一种古老的剂型,至少已
有2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提到了一种叫“半夏丸”的丸
药。从山东巨野县红土山西汉墓中,曾出土药丸150多粒。社会科学院考古
研究所经过化学分析,推定可能是一种治病强身的矿物性药品。这说明,最
迟在西汉时,我国已出现了丸药,并初步临床使用了。
在丸药的炮制上,从 《武威汉代医简》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一般都是
用蜜或者白蜜调和药物制丸,相当今天的蜜丸。根据药性的轻重缓急不同,
制成的药丸大小也各不相同。后来对丸药的制作要求就更高了。南朝梁陶弘
景《本草经集注》中说,制丸药的药末,需要“重密绢”的筛子筛过,才可
以制丸。1964年前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考古工作者,在“丝绸之路”上
的阿斯塔那唐代墓地中发掘出了不少医药文物,其中有一枚用白麻纸包着的
丸药,重463克,呈褐色,表面致密,制作精细,名叫“萎蕤丸”,主治风
热等病症。由此可知,当时我国丸剂药物的制作已具有相当的水平。
由于丸药便于病人携带、服用,易于保存和运输,一直到今天,其生产
和应用仍然十分普遍。
药酒的由来
药酒即用药材浸制的酒,对风湿病、筋骨疼等疗效很高。药酒源于我国。
… Page 12…
其起源的具体朝代,曾有商、唐、宋诸说。但较可信的说法是源于明,可以
李时珍《本草纲目》为佐证。该书记载药酒的品种花色之多是空前的,不仅
有植物、动物性原料,还含有非动物、植物性的蚕沙,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获
得验证。当时不仅风行全国,而且被译成英、法、俄、德、拉丁文传播世界。
《本草纲目》虽取材于古典医籍、民间验方,但对药酒的炮制,酒、药比例
和药效等论述较为全面,并有所发展。与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
《神农本草经》相比,《本草纲目》叙述的药酒,范围更广,且有一套完整
的炮制过程和其医疗对象(病症)的阐述,实为当今多种药酒起源学说的“先
行者”。
万金油的由来
万金油的发明者为胡文虎。
胡文虎祖籍福建省永定县金丰里的中坑村。明清时期,村子里的人大多
数四出谋生。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在同治初年到了缅甸的仰光,在那里开了
一个药店叫“永安堂”。胡文虎就出生在这仰光的“永安堂”里。父亲去世
以后,由文虎继承父业。他对中草药认真研究,并吸取了日本、南洋各国的
制药经验,研制成虎标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快清水,所谓“四大”良
药。因为他善作广告宣传,虎标“万金油”竟很快风行世界。胡文虎的永安
堂药厂,几乎遍布国内和东南亚各国每一个大城市和大码头。
云南白药的由来
云南白药在外伤止血方面疗效最好。传说,这种药是云南川县一位叫曲
焕章的民间医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研制而成。
据说,曲焕章不仅是一位有名的外科大夫,而且是一位勇敢的猎手。一
次,他发现一只猛虎在伤害树木,便举枪将老虎打死。人们都称他是打虎英
雄。在人们前来看打死的老虎时,老虎不见了,人们四处查找,结果只发现
了老虎留下的血迹和爬行的印痕。过了几天,曲焕章又发现一只老虎破坏树
木,举枪又把虎打死了。当人们前来抬死虎时,老虎又不见了,和上次情况
一样,曲焕章开始生疑,莫非这老虎是“神虎”,打不死?又过了几天,他
又打中了一只老虎,这次他没让人们来抬老虎,而是一个人静静地躲在一边
看个究竟。过了一个多小时,老虎慢慢爬起来,爬到一片茂密的草丛中没命
地啃起地上的野草。一会,老虎就带伤逃跑了。这回,曲焕章心里明白了。
这种草肯定是一种止血良药。于是他就采回去,用刀切碎,然后划破自己的
手指,用这种草末涂在伤口处,果然血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好了。曲焕
章发现,这种草止血效果很好,就把它作为一种珍贵的药保存起来,治好了
好多人的外伤。因为这种药色白,曲焕章就给它起名“云南白药”。
梨膏糖的由来
梨膏糖起源甚早。据说唐太宗在位时,宰相魏征之母咳嗽不止,想求太
医又畏药苦,魏征想到母亲平时爱吃梨,便叫人用梨汁与研成粉末的药草一
起熬成膏汁,味极甘醇,其母乐于食用,不久病愈。后来此方传入民间,流
… Page 13…
传至今。梨膏糖有疗效和花色两大类。前者主要是传统产品“止咳梨膏糖”
和“开胃梨膏糖”两种。“止咳梨膏糖”选用川贝、杏仁、前胡、半夏等13
味中药配制而成,对热咳不爽、夜咳气急等咳疾有化痰、止咳等作用。”“开
胃梨膏糖”用砂仁、甘草、豆蔻、木香等配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品种繁多,
有玫瑰、香兰、虾米、豆沙、白果、火腿等几十个品种。
何首乌的由来
何首乌,是我国特有的一味中药材,其茎、根皆可入药,而且药用价值
很高。
相传在唐代,有一个姓何名田儿的人,因其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到了
50岁仍无子。有一天晚上他饮酒过多,醉卧田野,在朦胧中看见两株树藤相
距三尺,苗蔓相交,觉得很奇怪,就连根掘回,但无人识此物。有人对何田
儿开玩笑说:“你年老无子,这可能是天赐神药,为何不吃吃试试呢?”田
儿就把它切碎,每天服用少许。说也奇怪,连服数月后感觉精力强盛,旧疾
都痊愈了;继续服用了一个时期,原来已经花白的头发也都变乌了,并且在
10年内连生几个子女;他改名能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