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线,由平绥线之蔚县、广灵、浑源等地出动的日军第26师及独立混成第2旅,在9月20日占领北口、九宫口等地后,向涞源、灵丘等地发展进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与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密切协同,在邵家庄、冯家庄、居吉沟等地阻击日军,并于26日夜袭直峪。经6昼夜激战,共毙伤日军800余人,有效地迟滞了日军的行动。直至10月1日,日军才进占涞源、灵丘县城。
日军在侵占五台、阜平、涞源、灵丘等城镇后,即加紧修筑工事,建立据点,企图采取先分割后“清剿”的手段,达到各个消灭八路军主力,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目的。
在晋察冀边区反围攻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于10月2日电示晋察冀军区:“根据敌人构筑据点,步步推进,紧缩边区,及敌人顽强与敌人不足的优缺点”,应“相当的集中主力于我有利的各种条件(敌人弱,地形有利)方面,准备待机”;“以小部队与敌进行极不规则的小战,迟阻和疲惫敌人,以相当有效部队转入敌之后方交通线,打击敌之运输”;“如敌无弱可乘,不便我主力集中打击或消灭时,待敌人进至利害循环变换线,即将主力转至敌后方,仍以小部队分途逐渐引敌深入,使敌疲惫、疏忽、扑空,待敌转移方向或退却时,给敌以突然的袭击或追击”。并命令第129师“对正太路有计划的进行破坏,并相机以适当兵力越路北进,分途尾击敌人”。令第120师“积极地吸引原平、忻口、关城之敌,并相机越路东,尾击东进之敌。”
晋察冀军区遵照毛泽东等人的指示,于10月7日决定改变对敌斗争方式,以各大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而以主力部队转移敌之包围线以外行动。
各部队根据军区的统一部署,对敌展开了灵活的斗争。
10月中旬,侵入五台的西线和南线之敌共3000余人,在北线和东线日军的配合下,分路向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台怀、石咀、金刚库地区进攻扑空后,于13日分路撤退。由正定向灵寿入侵的日军在同下村遭伏击后,被迫退回原据点。北线日军在第359旅等部袭扰打击下,退守涞源城。东线侵入阜平、王快、党城等地的日军,也连遭袭击,惶恐不安。
晋察冀军区首长抓住有利时机,果断地决定:适当集中主力,相机歼灭困守城镇据点或撤退之敌。
10月中旬起,第1、第3军分区部队先后在曲阳至阜平的交通线上连续进行了19次袭击、伏击战。第359旅之第717团和第1军分区一部夜袭阜平城,迫使日军于27日晨弃城撤退。第1、第3军分区乘胜收复阜平以东地区,在北部地区,第359旅主力与第1军分区部队密切协同,连续在蔚县、广灵、沫源地区出击日军。10月28日,第359旅又于邵家庄、张家湾、黄台寺、贾庄地区伏击日军,歼灭独立混成第2旅300余人。至此,北线日军龟缩于涞源、灵丘等城,不敢轻易出犯。在南部地区,第4军分区以一部不断袭击侵入回舍、于洪店日军,另一部在第129师一部配合下,于10月下旬起对正太铁路展开了广泛的破击战,迫使侵入平山、盂县的日军回防正太线。在西部地区,进抵五台南部地区待机的第120师之第358旅,11月3日夜,在滑石片地区设伏,歼灭了奔袭高洪口后回返的日军第109师1个营500余人,俘21人。
至11月7日,晋察冀边区反围攻作战基本结束,此役毙伤日伪军5200余人,缴获长短枪570余支、轻重机枪49挺、各种火炮10门及大批军用物资。反围攻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力地策应了武汉地区的作战。
山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山东人民的抗日武装起义,开创了山东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然而,由于各起义武装成分新,缺乏领导骨干,指挥也不够统一,因此直接影响着起义部队的发展及各项抗日工作的开展。1938年5月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多次电示八路军总部派遣部分主力部队入鲁,并决定派洪涛率50余名干部加强山东地区的领导力量。同时,对山东省委指出: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大量地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使山东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一个战略支点。5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大力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以郭洪涛任书记。6月8日,毛泽东又强调指出:“凡属我党领导、已得广大民众拥护,又邻近友党友军之游击队,以用八路军名义为宜。”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上述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对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实行了统一领导,决定以各大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成支队,分配一批有领导和战斗经验的红军骨干到各支队担任领导职务。至1938年底,将活动于沂水、莒县地区的第4支队第6大队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2支队;清河区第5军编为第3支队;鲁中抗臼联军独立第1师恢复使用第4支队番号;胶东第3军编为第5支队;泰西区抗敌自卫团和汶上县起义部队合编为第6支队;由胶东西返清河地区的鲁东游击指挥部(辖第7、第8支队)仍用原番号;湖西起义武装编为挺进支队;在苏北邳县地区成立了陇海南进支队,此外,还一度成立了第9、第12支队。
在整顿部队的同时,各起义武装大力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日伪军。8月间,在清河地区的第3支队先后袭击了张店、周村、黄台火车站;8月13日袭击济南,一度攻入济南北关,占领伪省政府。9月,活动于鲁中区的第4支队先后对胶济铁路周村至张店段及张(店)博(山)铁路进行了袭击战,毙伤日伪军3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与此同时,活动于胶东地区的第5支队数次袭击烟台之敌,并于蓬莱、龙口、栾家口连续击退了企图由海上登陆之日军。鲁南人民起义武装于9月间在临(沂)枣(庄)公路上的燕柱山伏击敌汽车队。泰西区的第6支队、滨海地区的第2支队等部,也都积极打击日伪军,扩大了抗日游击区。
为进一步统一山东各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共中央于12月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以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同时,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为书记。山东纵队及山东分局的成立,使山东起义武装的领导得到了加强,标志着山东各抗日武装由分散的游击队成长为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对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及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路军自誓师出征至1938年10月,共作战1500余次,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缴获各种枪1。2万余支,收复大片国土,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晋西南及山东等大块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部队也由出征时的3。2万人发展到15万余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中坚。
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连续作战的胜利,钳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使其难以抽调兵力转用于正面战场。因而,对削弱日军的力量,遏制和迫使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加速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也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一节 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
一、日军进犯淞沪的企图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广大官兵激于民族义愤,奋起抵抗,同日本侵略军展开淤沪会战。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其中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进出口贸易港口,也是世界东方的金融贸易中心。优良的港口和京沪、沪杭甬铁路的交会,又使上海成为通柱国外和内地的枢纽和守卫当时首都南京的门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由于“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了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曳。
1937年7月17日,日本驻上海的海军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在给日本海军军令部的报告中就说过:“如果局限战域,则有利于敌方兵力之集中,深恐将使我方作战困难……为制中国于死命,以控制上海、南京最为重要。”
后来,日军参谋部给天皇的上奏中也露骨他说侵占上海的目的,是“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年增印,第284页。'
8月9日,日本制造虹桥机场事件后,即动员驻沪海军陆战队和日侨义勇团备战,并将日舰30余艘集中吴淞一带,陆军亦开始向上海调动。
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认为上海战事已不可避免,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密令驻防京沪沿线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立即率所部开赴上海周围布防。同时急令该军驻西安的第36师火速向上海开进。8月12日,第87师主力进驻杨树浦一线,第88师进入闸北、虹口公园以北一带布防。
二、淞沪会战经过
(一)上海市区反击作战
8月13日3时许,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衅。9时许,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中国守军第88师予以还击。15时,日军在海、空火力支援下,由租界再次向闸北地区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发起进攻,又被中国守军击退。(见附图4)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当日16时,第9集团军在炮火支援下向虹口、杨树浦之敌发起攻击,第87师占领沪江大学,第88师占领持志大学、五洲公墓、八字桥和宝山桥等要点。
同日,中国空军轰炸了日本陆战队司令部和日海军第3舰队“出云”号旗舰,中日双方在上海空域展开了空战。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了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力“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了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濂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一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侍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空军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8月14日,日本飞机分批袭击中国杭州及广德机场,中国空军第4大队由笕桥机场紧急升空作战,由大队长高志航率队长郑少愚、李桂丹两机群共27架战斗机、分途拦击,击落日轰炸机3架,首创空战胜利的纪录。
8月15日,日本鹿屋及木更津等海军航空队,以轰炸机60余架,分别袭击中国杭州、嘉兴、曹娥、南京等机场。中国空军第9大队于曹娥上空,击落日军飞机4架,第4大队于杭州上空击落日军飞机16架,并协同第3、第5大队及航校暂编部队,于南京上空共同击落日军飞机14架。至16日,日本航空队又以轰炸机20余架分别袭击各地,又被击落8架。经3日激战,共击落日机45架,给日本鹿屋、木更津航空队以歼灭性打击。
8月17日,中国空军第4、第2、第7大队出动飞机44架,由副大队长孙桐岗及队长刘粹刚、董明德、杨鸿鼎等率领,分批前往轰炸虹口日军阵地,予以重创,并击落日机2架。日军高射炮火猛烈回击,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座机被敌高射炮弹击中跳伞降落敌阵地,举枪击毙包围之敌数名后,以最后一弹自牧,壮烈殉国。
8月19日,中国空军为打击长江口外活动之日本舰艇,由第4、第2大队出动飞机20架,轰炸白龙港水域日舰,队员沈崇海驾机向日舰俯冲,炸沉日巡洋舰一艘后壮烈牺牲。
(二)淞沪地区防御作战
日本编组上海派遣军后,日军参谋部制定该军的作战方针是:以精锐的兵团在浏河镇方面登陆,以主力在吴淞方面登陆,占领上海及其北面的重要地带。8月18~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凇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与之展开激战,未能阻止日军进展。日军后续部队陆续上岸,即向吴淞、主山、罗店、浏河之线发起进攻。
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