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 60象探讨详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推背图 60象探讨详解-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 卓越的数学家
  李淳风还是唐朝的大数学家。《旧唐书》卷七九记载:李淳风主持编定、注释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十部数学专著。李淳风以详细的推演,使古代算经由艰深晦涩,变得易学易懂,后来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
  李淳风注释算经的功绩对当世和后世影响极大。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说:“他(李淳风)大概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6。 农学领域的贡献
  李淳风写有一部农书:《演齐人要术》,是对南北朝时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的推演发挥。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故名「齐人」。《演齐人要术》今虽失传,但仍可以推断李淳风是唐朝的农学家。
  7。 文史学领域的贡献
  李淳风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贞观十五年(641年),他从事《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编写,并为《晋书》、《五代史》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其署名的专著还有《文思博要》、《秘阁录》、《典章文物志》等十余部传世。
  8。 校正历法
  唐朝初年用的是傅仁均所造的《戊寅元历》,李淳风发明了「麟德历」,代替了当时的历法。
  可见,李淳风堪称旷世奇才。由于后人对他神异莫测的术数、易学成就的误解,掩盖了他在科学史上的光辉。
  ※ 易学大家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纲。《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中记载:他是隋炀帝大业年间的「资官令」(小吏);唐高祖武德初年,在蜀为「火井令」。他署名的著作,现今有《六壬课》、《五行相书》、《袁天罡称骨歌》传世,《易镜玄要》已失传。
  袁天罡在前人易学的基础上,发明了「称骨算法」,预测吉凶祸福、荣辱盛衰,既准确又简便,现在仍广为流传。
  袁天纲神奇的预测术,在隋末唐初极有盛名,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新唐书》记载他神异的相术较多,《旧唐书》细致地记载他给武则天算命:武则天在襁褓的时候,袁见武后之母说:「看您的骨法,必生贵子。」于是武后之母召三个孩子来请他算了命,等抱武则天出来,哄袁说是男孩。袁大惊道:「龙睛凤颈,贵人之极!」转侧视之,又惊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后来全应验了。
  《旧唐书》记载袁天纲给人相面算官运奇准,贞观八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太宗让他给人相面,袁天纲的预测都应验了。后来申国公高士廉问袁:「你自己能做什么官?」天纲曰:「我知道自己的寿数,今年四月命终。」结果真应验了。
  还有些古籍记载了袁天罡和李淳风一同起卦预测的事迹,皆是当时的佳话。至于他们是不是《推背图》的作者,将在第(六)部分考证。

  (五)「颠倒本」、「伪本」、「金批本」的辨析(网络版略)
  (六)本讨论稿提出三个鉴别标准
  对现存各版本的深入审视中,笔者提出下述三个具体的鉴别标准:
  1。 最有力的鉴别方法:全书文风是否一致
  文如其人。用文风来鉴别作者,是目前公认的最准确的方法。
  北宋初年,要迷乱当时传抄的越来越火的《推背图》,「颠倒本」是最好的方法,文风不变。而「伪本」的图文造了假,就会造成「伪本」文风的不一致,细看能看出来。比如,有的词句华丽、连贯,但没有内涵;有的是粗俗的打油诗,有的图画寓意极为露骨……
  这样的检验下,我们发现「金批本」《推背图》通篇诗文,是唯一风格、用词习惯一致的,可见《推背图》的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2。 最深入的鉴别方法:预言设谜的风格是否一致
  「金批本」《推背图》达到了这个标准。
  在本书后面的详解中,大家可以看到:《推背图》设迷的精妙,远远超过了金圣叹的水平。第1~33象中,有的金圣叹的解析出了小错;有的设迷之妙,金圣叹都没发现那是谜语。因为大家都迷信金老前辈对1~33象的解析,所以其「误解」、「漏解」依然通行于世。
  笔者归序全解《推背图》发现:金批本第34~60象,设迷风格是和1~33象一致的。所以解析后面一些谜语时,笔者会印证前面的「设迷惯例」。这也是本书要详解1~33象的原因——温故而知新。
  3。 每象的图、谶、颂、卦是否「四位一体」,共同烘托一个主题。
  这个标准能检验:是否没有更改文字,而把不同象的图、谶、颂、卦做了拼凑。
  「金批本」《推背图》每象的图、谶、颂、卦是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共同指向一个主题,本书称其为「四位一体」,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迷境界!
  当前对《推背图》的解析,如果不深入或者有误,就达不到上述标准。本书的「归序全解」力求深入、详实,以期展现每象图、谶、颂、卦「四位一体」的妙处。
  那么,「金批本」通过了上述严格的检验,是否能确定是真本呢?
  非也!能通过上述三个检验标准的《推背图》,是真本和「颠倒本」,而这种「颠倒本」是每象的图、谶、颂、卦没有拆散的。
  「金批本」正是一个这样的颠倒本,而且前边的顺序没有颠倒,所以它能通过历史的检验,脱颖而出。
  那么,我们对它「归序全解」,就能基本展现《推背图》的原貌了。虽然个别字词在流传中会有讹误,但中国古典文化重在内涵、神韵,个别字词的讹误并不影响整体内涵。
  (七)「金批本」的去伪存真(网络版略)
  (八)《推背图》作者到底是谁?(网络版略)
  ……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翻开《推背图》,从中华盛唐的历史着陆吧。
  上部(第1~33象)
  第一象 甲子(乾下乾上 乾)开篇论循环
  谶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环
  周而复始
  颂曰
  自从盘古迄希夷
  虎斗龙争事正奇
  悟得循环真谛在
  试于唐后论元机
  ……………………………………………………………………………………………
  第二象 乙丑(巽下乾上 姤)唐朝国运
  谶曰
  累累硕果
  莫明其数
  一果一仁
  即新即故
  颂曰
  万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实
  一统定中原
  阴盛阳先竭
  ……………………………………………………………………………………………
  第三象 丙寅(艮下乾上 遯)武后称帝
  谶曰
  日月当空
  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
  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拨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
  ……………………………………………………………………………………………
  第四象 丁卯(坤下乾上 否)逼退武皇
  谶曰
  飞者不飞
  走者不走
  振羽高冈
  乃克有后
  颂曰
  威行青女实权奇
  极目萧条十八枝
  赖有猴儿齐着力
  已倾大树仗扶持
  ……………………………………………………………………………………………
  第五象 戊辰(坤下巽上 观)安史之乱,马嵬之变
  谶曰
  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箫方见日
  更无一吏乃平安
  颂曰
  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处葬金环
  ……………………………………………………………………………………………
  第六象 己巳(坤下艮上 剥)再造唐朝,上皇还京
  谶曰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阴霾既去
  日月复光
  颂曰
  大帜巍巍树两京
  辇舆今日又东行
  乾坤再造人民乐
  一二年来见太平
  ……………………………………………………………………………………………
  第七象 庚午(震下艮上 无妄)吐蕃侵掠
  谶曰
  旌节满我目
  山川跼我足
  破关客乍来
  陡令中原哭
  颂曰
  蝼蚁从来足溃堤
  六宫深锁梦全非
  重门金鼓含兵气
  小草滋生土口啼
  ……………………………………………………………………………………………
  第八象 辛未(坤下离上 晋)藩镇之乱
  谶曰
  搀枪血中土
  破贼还为贼
  朵朵李花飞
  帝曰迁大吉
  颂曰
  天子蒙尘马首东
  居然三杰踞关中
  孤军一驻安社稷
  内外能收手臂功
  ……………………………………………………………………………………………
  第九象 壬申(乾下离上 大有)黄巢起义
  谶曰
  非白非黑
  草头人出
  借得一枝
  满天飞血
  颂曰
  万人头上起英雄
  血染河山日色红
  一树李花都惨淡
  可怜巢覆亦成空
  ……………………………………………………………………………………………
  第十象 癸酉(坎上坎下 坎)朱温篡,后梁始
  谶曰
  荡荡中原
  莫御八牛
  泅水不涤
  有血无头
  颂曰
  一后二主尽升遐
  四海茫茫总一家
  不但我生还铩我
  回头还有李儿花
  ……………………………………………………………………………………………
  第十一象 甲戌(兑下坎上 节)后唐之亡
  谶曰
  五人同卜
  非禄非福
  兼而言之
  喜怒哀乐
  颂曰
  龙蛇相斗三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戏
  东兵百万入秦川
  …………………………………………………………………………………………
  第十二象 乙亥(震下坎上 屯)后晋儿皇,两代即亡
  谶曰
  块然一石
  谓他人父
  统二八州
  已非唐土
  颂曰
  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无主
  系铃自解铃
  父亡子亦死
  …………………………………………………………………………………………
  第十三象 丙子(离下坎上 既济)后汉亡,后周立
  谶曰
  汉水竭
  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
  百个雀儿水上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
  高栖独自理毛衣
  ……………………………………………………………………………………………
  第十四象 丁丑(离下兑上 革)五代运终 北宋立国
  谶曰
  李树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
  枯木逢春只一瞬
  让他天下竞荣华
  颂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
  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
  五十三参运不通
  ……………………………………………………………………………………………
  第十五象 戊寅(离下震上 丰)宋太祖扫荡群雄
  谶曰
  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
  海内纷纷
  父后子前 
  颂曰
  战事中原迄未休
  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
  扫尽群妖见日头
  …………………………………………………………………………………………
  第十六象 己卯(离下坤上 明夷)太祖初步统江山
  谶曰
  天一生水
  姿禀圣武
  顺天应人
  无今无古
  颂曰
  纳土姓钱并姓李
  其余相次朝天子
  天将一统付真人
  不杀人民更全嗣
  ……………………………………………………………………………………………
  第十七象 庚辰(坎下坤上 师)澶渊之盟
  谶曰
  声赫赫
  干戈息
  扫边氛
  奠邦邑
  颂曰
  天子亲征乍渡河
  欢声百里起讴歌
  运筹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议和 
  ……………………………………………………………………………………………
  第十八象 辛巳(艮下艮上 艮)刘太后主政
  谶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巩固 
  颂曰
  水旱频仍不是灾
  力扶幼主坐灵台
  朝中又见钗光照
  宇内承平气象开
  ……………………………………………………………………………………………
  第十九象 壬午(离下艮上 贲)误用安石 平戎大败
  谶曰
  众人嚚嚚
  尽入其室
  百万雄师
  头上一石
  颂曰
  朝用奇谋夕丧师
  人民西北尽流离
  韶华虽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
  第二十象 癸未(离下乾上 同人)蔡京乱政
  谶曰
  朝无光
  日月盲
  莫与京
  终旁皇
  颂曰
  父子同心并同道
  中天日月手中物
  奇云翻过北海头
  凤阙龙廷生怛恻
  ……………………………………………………………………………………………
  第二十一象 甲申(兑下艮上 损)靖康耻,北宋亡
  谶曰       
  空厥宫中
  雪深三尺
  吁嗟元首
  南辕北辙
  颂曰
  妖氛未靖不康宁
  北扫烽烟望帝京
  异姓立朝终国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
  ……………………………………………………………………………………………
  第二十二象 乙酉(兑下离上 睽)南宋建 祸水漫
  谶曰
  天马当空
  否极见泰
  凤凤淼淼
  木勾大赖
  颂曰
  神京王气满东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