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女科指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妇科-女科指掌-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胃气怯弱,中脘停痰,脉息和顺,但四肢沉重,头眩择食,惟嗜酸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半夏茯苓丸。 
张仲景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于法六十日当有此症,设有医者治逆却一月 
加吐下者,则绝之。《金匮要略》曰∶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 
x【脉】x呕吐痰水寸必沉滑,涩郁迟寒微虚数热,怒气伤肝脉弦而弱,或虚或实有力无力。 
x痰水x 
恶阻多因胃有痰,饮随气上亦相参,二陈砂藿堪和胃,若喜酸尝主是男。戴复庵曰∶胎前恶阻见物呕吐,嗜 
酸咸物,多卧少起,俗名病鬼。盖其人宿有痰饮,血壅遏而不行,饮随气上停滞肝经,故喜酸物,金能克木,以辛 
胜之,小半夏茯苓汤主之,或二陈汤、砂仁、藿香。 
x虚寒x 
胃虚令人常吐食,胃冷无缘纳水浆,二者必然脉迟细,人参半夏与干姜。 
x肝火x 
小腹平明气上冲,因而郁塞满胸中,厥阴相火冲于胃,茹橘芦根用总同。罗大无曰∶妊娠三月呕吐恶阻,每 
至寅卯时觉小腹有气上冲,然后膈满而吐,此肝火挟冲脉之火上冲也,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胸膈气不升吐自止 
也。 
x气郁x 
气郁中焦呕吐生,头眩胸满胀非轻,脉来左手弦而弱,苓半煎汤下抑青。朱丹溪曰∶呕吐晕眩,脉左弦而弱, 
此恶气因怒气所激,肝气伤乃挟胎气上逆,参术补之非也,宜半夏茯苓汤下抑青丸,或砂仁炒为末,淡姜汤调 
服二钱。 
x胃实x 
气血成胎二月间,中焦壅塞不能还,必然秽浊攻于胃,水谷如何得下关。芦根汤。丹溪曰∶妊娠呕逆不食, 
心烦闷乱,乃是气血积聚以养胎元,精血内郁,秽浊之气上攻于胃,宜陈皮半夏汤。 
x用药大法x 
李茂翁曰∶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矣。经曰∶无阴则呕是也。归原散。薛立斋曰∶ 
中脘停痰,二陈汤加枳壳,若饮食停滞,六君子汤加枳壳,若脾胃虚弱,异功散。胃气不足,人参桔皮汤。气恼 
加枳壳,胸胁痞闷加苏梗,胁痛加柴胡,饮食少思六君子加枳壳、苏梗,头晕体倦六君子,脾胃虚弱,呕吐不食, 
半夏茯苓汤加白术。盖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砂仁善能安胎气,健脾胃,予常用验矣。故王子亨白术散、局 
方人参丁香散、杨振人参桔皮汤、齐自明醒脾饮,不用半夏亦可。 
x【方】x 
x半夏茯苓丸x 
茯苓 半夏 桔皮 枳壳 人参 甘草 干姜 
蜜丸每服二十丸。《肘后方》无姜、半。只五品。 
x干姜人参半夏丸x 
干姜 人参(各一两) 半夏(二两) 生姜汁 
糊丸,砂仁汤下。 
x橘皮竹茹汤x 
橘皮 竹茹 茯苓 半夏 生姜 
水煎服忌羊、鸡、鱼、面。 
x芦根汤x 
生芦根 桔皮 生姜 大腹皮 枇杷叶 
水煎。 
x归原散x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桔梗 甘草 枳壳 川芎 当归 白芍 丁香 
姜枣水煎。 
x半夏茯苓汤x 
半夏 茯苓 生姜 桔皮 人参 旋复花 白芍 甘草 川芎 桔梗 细辛 生地 
如热去细辛加知母,泻去生地,二服后,服茯苓丸。 
x二香散x 
香附(一两) 藿香(五钱) 甘草(二钱) 
为末砂仁汤调服二钱。 

卷之三胎前门
子烦
属性:x【歌】x内心焦烦号子烦,金为火烁是根源。心烦肺热多消渴,若是胸烦呕吐翻,郁闷不舒胎气热。但烦无疾 
是虚烦,若兼恍惚心惊悸,竹也门冬不可喧。 
x【论】x妊娠苦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以养气。若母心惊胆寒有郁闷,名子烦也。 
《产宝》曰∶子烦有四证,有中心烦,有胸中烦,有产烦,有子烦,皆热也。肺虚而火乘之,则心烦也。停痰积 
饮而呕吐涎沫,恶闻食气,胸中烦也。但热而烦,似无疾者,虚烦也。气血停积,虚热相搏,气郁不舒,烦躁吐 
沫,剧则胎动不安,均为子烦也。竹叶汤、麦门冬饮、气滞紫苏饮、痰竹沥汤。 
x【脉】x子烦属热,脉必洪数,沉气滑痰,虚则无力。 
x【方】x 
x竹叶汤x 
防风 黄芩 麦冬 茯苓 竹叶 山栀 当归 
《外台秘要》有竹沥无竹叶,一方有知母无栀、芩、当归。 
x麦门冬饮x 
麦冬 人参 茯神 生地 黄芩 犀角 甘草 莲心 
x竹沥汤x 
竹沥(一升) 茯苓(四两) 麦冬 防风 黄芩(各三两) 
水四升煮二升,入竹沥分三服。知母丸一味为末,枣肉丸服,治误服药而虚烦不安者。 

卷之三胎前门
烦躁口渴
属性:x【歌】x口干烦躁热而虚,架构阴阳气不舒,热在心脾多有准,煎熬津液不如初,古方知母除胎渴,六一黄 
主气虚,又有血凝成神医。(《耿隅载方书》) 
x【论】x陈良甫曰∶妊娠烦躁口渴者,是足太阴脾经,其气通于口,手少阴心经,其气通于舌。若脏腑虚弱, 
营卫不和,以致阴阳失度,热乘于心脾,则津液消烁,故烦躁口渴也。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知母散。虚热,人参 
黄散,或黄 六一汤。耿隅治孕妇暴渴,惟饮五味汁,曰∶此血欲凝非疾也,已而果孕。古方有血欲凝而渴饮 
五味之症,不可不知。 
x【方】x 
x知母散x 
知母 麦冬 黄 茯苓 黄芩 甘草 竹沥 
水二盏煎八分,去渣冲竹沥服。 
x人参黄 散x 
人参 黄 知母 麦冬 葛根 茯苓 秦艽 甘草 竹叶 
水煎服。 
x黄 六一汤x 
黄 (六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卷之三胎前门
子悬
属性:x【歌】x胀满心胸病子悬,紫苏余子古人传,自明停饮兼寒治,李氏胎升相火愆,下气汤同枳壳饮,瘦胎散 
共紫苏煎,若还冲筑昏迷闷,葱白当归可保全。 
x【论】x子悬者,胎气不和,上凑心腹,胀满疼痛也。由素有寒气,致令停饮,触寒发动与气相会,故心腹 
胀满也。李氏曰∶四五月以来,君相二火养胎,以致胎热气逆凑心,心腹胀满疼痛,宜严氏紫苏饮加黄芩、山栀。 
子悬火盛极一时,心气闷绝而死者,紫苏饮速进救之。 
x【脉】x有两尺脉伏而绝者,若劳役胎上胀痛水安者,紫苏饮。若误服动胎药以致胎损者,芎归汤。脉浮滑, 
葱白汤。 
x【方】x 
x紫苏饮x 
紫苏 当归 川芎 白芍 陈皮 人参 大腹皮(洗净) 甘草 加姜 葱白 砂仁 
一方有香附无人参。 
x当归汤x 
当归 人参 阿胶 甘草 葱白 
水煎服。 
x下气汤x 
苏叶 陈皮 桑皮 茯苓 青皮 白芍 大腹皮 甘草 
x枳壳饮x 
枳壳(二两) 黄芩 白术(各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 
x瘦胎饮x 
当归 白芍 枳壳 砂仁 香附 甘草 益智 母草 
x葱白汤x 
葱白连须十四根浓服,安生胎,落死胎。 

卷之三胎前门
胎水
属性:x【歌】x胎水原来是总名,土虚水泛横流行,恶寒洒淅肌浮肿,喘息 嘘腹胀膨,逐水鲤鱼遵古法,实脾白术 
敛全生,大都顺气调脾胃,利水和中疾自平。 
x【论】x妊娠五六月,腹大异常,胸腹胀满,手足面目浮肿,气逆不安,此由胞中蓄水,俗呼琉璃胎。不治令 
子手足软短有疾,宜鲤鱼汤或泽泻散,或苓术汤。张仲景曰∶妊胀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 
葵苓散。 
x【方】x 
x鲤鱼汤x 
白术 生姜(五两) 茯苓(四两) 当归 白芍(三两) 鲤鱼(一尾二斤) 
先煮鱼熟取汁澄清,再煎药五服。 
x白术散x 
白术 茯苓 泽泻 陈皮 姜皮 大腹皮 木香 
为末砂仁汤下。 
x苓术汤x 
茯苓 白术(各四两) 黄芩 杏仁(各三两) 旋复花(一两) 桔红 
x葵苓散x 
葵子(半升炒) 茯苓(三两) 
为末饮服方寸匕。 
胎水总名也,其面目浮肿者,为子肿。胸腹胀满者,为子满。但脚肿者,为子气也。名既不同,轻重自见, 
治法亦因而已。 

卷之三胎前门
子肿
属性:x【歌】x子肿脾虚面目浮,风行水泛湿停留,关门不利从其类,散表分消疾自瘳。 
x【论】x脾主肌肉,土气安和则能制水,水自传化无有停积。 
若脾胃气虚,经血壅闭则水饮不化,湿气泛溢,外攻形体,内注胞胎,始娠肿满,儿未成实,必伤胎气。若临月 
而肿,利小便自愈。 
薛立斋曰∶子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通身浮肿者,鲤鱼汤。脾胃虚弱,四君子汤。面目浮肿,肢体如水 
气,全生白术散,未应,六君子汤。若脾虚湿热,下部作肿,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若饮食失节,呕吐泄泻,香砂 
六君子汤。若脾虚血少,气滞,加味归脾汤。脚肿,陈景初天仙藤散。 
x【方】x 
x白术散x 
白术 茯苓 陈皮 大腹皮 桑白皮 姜皮 
一方去白术加木香米汤服三钱。 
x木通散x 
木通 香茹 苏叶(各二钱) 枳壳 黄芩(各一钱) 大腹皮(一钱) 木香 诃子皮(各五分) 
生姜皮 砂仁 
水煎服。 
x单 方x 
山栀一合,炒为末,米饮调下,治妊娠通身浮肿。 

卷之三胎前门
子满
属性:x【歌】x胀满心胸气不舒,要分虚实漫踌躇,风邪水搏多因实,病后而成又属虚。 
x【论】x《产宝》曰∶妊娠经血壅闭养胎,或挟水气,水血相搏致令肿满,皆由脾胃虚弱,不能制水,名曰 
子满。若水停不去,浸渍入胎,则令胎坏。诊其脉浮、腹胀、喘息者,胎必坏也。泽泻散。妊娠心静气和则胎自 
安稳,若中风寒,邪气或有触犯,则随邪生病。如经血壅闭养胎,忽然胸腹虚肿胀闷,是胎中挟水,脾主肌肉, 
肌肉空虚,水气泛滥,故令身肿。然其由或因泄泻下利,虚损脾胃,或因内热烦渴,引饮太过,或因关门不利, 
小便涩少,湿渍脾胃,皆致肿满,大抵生于五六月之间。盖胎大则腹满而气浮矣。 
x【方】x 
x泽泻散x 
泽泻 枳壳 茯苓 木通 大腹皮 桑白皮 姜皮 
加砂仁水煎服。 
x防己汤x 
桑白皮 防己 茯苓 紫苏 木香 砂仁 
姜水煎。 
x白术散x 
白术(一两炒焦) 陈皮 姜皮 大腹皮(各五钱) 
为末,米饮调二钱。 

卷之三胎前门
子气
属性:x【歌】x子气先从脚面浮,涓涓不治恐长流,全生白术天仙散,利水扶脾厥疾瘳。 
x【论】x妊娠三月以后,两脚面渐肿,行走艰难以致喘闷,饮食无味,似水气状,脚趾间有黄水出,谓之子 
气,直至分娩方消。此原素有风寒湿气及脾虚者,虽不可妄投汤药,亦虑将产之际有不测之虞。宜服天仙藤散 
以疏郁。 
陈良甫曰∶妊娠两脚浮肿,名曰脆脚。因脾衰不能制水,水血相搏所致,宜全生白术散健脾土。齐仲甫曰∶ 
子气不可作水病治,反伤元气,有此者必易产,因胞中水血多故也。初妊者,胎必坏,育亦行迟痿 。《名医 
录》曰∶宋少主与徐文伯微行,见一妊足肿不能行,少主脉之曰∶此女胎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在左而黑, 
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刺三阴交,胎遂坠,男形而黑色,此足肿多男之征也。 
x【方】x 
x天仙藤散x 
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紫苏 木瓜 姜皮 
x全生白术散x 
白术(一两炒) 茯苓 陈皮 姜皮 大腹皮(各五钱) 
为末米饮下二钱。 

卷之三胎前门
子痫
属性:x【歌】x忽然昏冒不知人,有间苏来发作频,此是风邪肝木病,羚羊角散效如神。 
x【论】x《产宝》曰∶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节气之日候之风,从其乡来者,谓之虚邪贼风,逢人之虚而中 
之者,随其所在而病也。夫五脏六腑之俞皆在于背,脏腑虚者感发难治。若伤太阳之经,复遇寒湿相搏,口噤脊 
强,名曰风痉。妊娠而发者,昏冒不识,人须臾则醒,醒后复发,名曰子痫,又名子冒。久则发痉,宜千金羚羊 
角散,或葛根汤加竹沥。 
x【方】x 
x羚羊角散x 
羚羊角 五加皮 防风 当归 酸枣仁 白茯神 独活 甘草 川芎 木香 
姜引水煎。 
x葛根汤x 
葛根 茯苓 人参 泽泻 甘草 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独活 
水煎,临服加竹沥半杯,姜汁两匙。 

卷之三胎前门
子喑
属性:x【歌】x子喑言低不出声,少阴络壅不能鸣,清心降火调心肾,分娩经通语自清。 
x【论】x《内经》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何也。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 
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曰∶治之奈何。曰∶无治也,当十月复。马玄台曰∶舌云 
九月肾经养胎,故喑似拘泥,但九月之时,儿体已长胞络,宫之络脉系于肾者,阻绝不通,故间有之。盖肾之脉 
下贯于肾,上系舌本,脉道阻绝,则不能言,至 
分娩后能言也。博陵医之神者曰∶郝翁有一妊娠,喑嘿不能言,郝曰∶儿大经壅,故不能言,儿生经通,自能言 
矣。萧赓六曰∶内经大奇论以胞精不足善言为死,不言为生,此可验,九月而喑,非胞精之不足,故当十月而复也。 

卷之三胎前门
子嗽
属性:x【歌】x十二经中嗽不同,火痰湿热寒风,七情六气分虚实,活法随机可变通。 
x【论】x肺主乎气,外合皮毛,形寒饮冷伤肺则咳嗽也。有涎曰嗽,无痰曰咳。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各以其 
时感之而成病也。秋则肺受之,冬则肾受之,春则肝受之,夏则脾受之,诸脏不已,冬传其腑。妊娠嗽者,名曰 
子嗽。实者参苏饮以散之,虚者天门冬汤以补之。若久嗽不已。恐伤胎气也。 
薛立斋曰∶咳嗽,秋间风邪伤肺,金沸草汤。夏间火邪克金,平肺散。冬间寒邪伤肺,人参败毒散。春间风 
邪伤肺,参苏饮。然肺属辛金生于已土,久嗽不已,多因脾虚不能生肺气,腠理不密,外感风邪。或因肺虚不能 
生水,致阴火上炎,治当补土生金,滋肾安胎为要也。 
x【方】x 
x参苏饮x 
紫苏 陈皮 桔梗 前胡 枳壳 茯苓 甘草 葛根 
加知母、砂仁。 
x天门冬汤x 
天冬 紫菀 知母 桑皮 北味 桔梗 一加阿胶 
x百合散x 
百合 紫菀 麦冬 桔梗 桑皮 甘草 竹茹 
水煎服,加蜜三匙。 

卷之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