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海军都已经知道了吧?”陈海点点头,我又说:“其实他的观战是正确的,未来的海战将以海空一体作战为主,航空母舰将取代战列舰成为新一代海上霸主。也许你们认为我的定论过于武断,但你们仔细地研究一下米切尔的各种试验就会发现,在所有试验中,现在的海上堡垒对于飞机这种武器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陈海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长期受到英国海军例行战术条例的规范,早将战列舰视为海上作战的第一选择,所以对我的话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抗拒:“可飞机慢吞吞的,别说炮弹,子弹也能把这些木头风筝给打下来。再说了,我们在战舰上布置大量的防空武器,比如各种口径的高炮,飞机根本就不可能靠得近,更别说扔炸弹下来了。”这算是陈海第一次与我正式交流海军建设方针,以前都是我以命令性的形式让他怎么做,此次,要把他心中的宝贝战列舰给换成他自己都觉得很新鲜且怪异的航空母舰,显然引发了他长期以来的困在心中的不解。

我看着他很干脆地说:“不错,现在的飞机是慢吞吞的,时速不过200多公里,而且还是用木头、帆布做成的。但你有没有想过,若干年后,飞机的时速超过四、五百公里甚至更高,机身由各种轻质合金制成,在座舱等重要部位还装有装甲的情况?光靠舰上的高炮能够抵御吗?还有,现在的航空武器是以机枪、炸弹为主。那你想过没有,若干年后,出现空投鱼雷甚至空投的大型火箭弹的情况?这时候,你的高炮够不着,拿什么防御?”我说的这些,差不多全都在十年后出现,如果现在跟不上时代,那时候再来立项,发展就晚了。再说了,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意大利的利托里奥级战列舰上的防空高炮不少吧,却被英国航空母舰上的时速不超过300公里的“旗鱼”型双翼鱼雷机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可怜巴巴地呆在港内不也出来现眼。

在我的积威下,陈海不敢再说什么,这时候我也明白,我有些专断了。但我却不愿意在此事上出现过多的民主,我需要体现我的个人意志,不能让中国在海军发展上走冤枉路。虽然铁血军和政府已经习惯了我的“专制”,但其它党派显然不会放过这次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宋孝仁说:“主席说的这些让我们很难理解,至少现在这种飞机还没有出现,而战列舰一直以来都是海战中决定性的力量,各国最近的情况也显示了要大力发展这一舰种。难道说,在海军建设上一直走在中国前面的列强都弄错了吗?”

我不甘心地说:“他们弄没弄错,我不知道。但我所知道的是,《华盛顿海军条约》中,就明确地对航空母舰进行了限制,也就是说,他们也已经看到了航空母舰这一舰种的优势。只不过,由于航空技术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使他们不得不将战列舰继续作为海军主力加以发展。当然,也可以看作是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列强海军的决策者们仍然抱有大舰巨炮制胜的心理。”

新月马上说:“主席也说过了,列强是因为航空技术还不够发达,才继续发展战列舰,也就是说,目前战列舰仍然是海军的主要作战兵器。而航空兵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理想的作战状态?这一点谁也说不清,但如果十年二十年都达不到,我们不就白白等待了这么长的时间么?我们的海军不也就一直处于列强的下风?”

我一时语塞,总不能直接就说最多十年吧。我现在算是领教了新月那著名的犀利的词风了。看到我有些发窘,先天就具有伟大政治家素质的金阳这时候出来打圆场:“主席的思想可谓是高瞻远瞩,为海军未来的发展定下了一个战略目标。现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保不定明天就能出现主席所说的航空兵器。主席说得不错,思维惯性,这个词用得好。本来,我们就应该打破这个惯性,但我国目前的航空技术恐怕还不如美英两国,如果我们率先行动,极有可能会‘打草惊蛇’。”

我这时候本就有些后悔,不该在这种场合上强制要求海军争取航空母舰的吨位不作限制,但事已至此,我也找不到一个台阶下,或者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同意建造战列舰的理由。听到金阳的这句话,我突然有些醒悟,眼睛一亮,看了看他,然后向他点点头。一直注视着我表情的金阳明白我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大家想到没有,如果我们在会议中要求将战列舰吨位换成航空母舰,列强会怎么想?他们一定明白中国找到了一个可以迅速提升海军实力的正确方法。尤其是美国,他们会立即正式审查米切尔的报告,通过推演、计算,他们一定会大力发展航空母舰这一新舰种。凭美国的工业和技术力量,将会远远地把我们中国抛在后面。因此,我们在会上,不能对航空母舰表示出太大的兴趣,宁愿私底下暗自发展。”

这下,我可算是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了。我赞赏地望着金阳说:“不错,看来,还是我考虑不周,金副主席说得不错。美国一旦掌握了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可以在很高的起点上,迅速拉大与我们本就巨大的差距,更何况,他们一定会用海空力量重新武装日本海军。”说到这里,我开始真的担心起来。

第一百零八章 … 裁军?扩军!

这次裁军会议定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27年4月23日,刚刚到达罗马仅三天的中国代表团赶赴会场,裁军会议的首次预备会议在罗马大议会会堂召开。首次预备会议并没有什么重要议题,主要就是列出会议日期、议题及一些会议细则问题展开讨论。与会的六个大国中,美国派出了国务卿鲍林斯、海军部长等军政高官,英国则派出了外交大臣卢嘉、海军大臣杰利科等,日本让其海军大臣东乡平八郎亲自前往,法国则让海军司令达尔朗上将亲临会场,意大利则显然非常重视这次会议,派出了纳粹党秘书长法里纳西奇、外长齐亚诺及海军司令皮尔斯伯格上将。

这次会议又让墨索里尼找到了提升自己声誉及形象的绝佳机会,他迫不及待地连续接见与会各国代表,并大肆在媒体上鼓吹。但对此次会议上抱有特殊目的的美英日等国,没有给墨索里尼充分发挥的时间,就以需要立即进行谈判,将墨索里尼打发了。在此次会议中,意大利虽然享有地主之利,但却仍不能获得美英两国的足够重视。

正式会议其实在5月1日才正式开始,各国也在今天进入实质性地谈判,在陆军、空军的裁军上,除日本外,其它各国均没有作什么要求,只是概略地将各国陆军规模定义为“符合本国实际情况”而已。这让日本倍感失望,原指望在陆军裁军上能够严格限制中国的期望被美英两国的自身需求所击碎。作为传统及新兴的海军强国,美英两国最重视的是海军的规模。他们不希望在陆军问题上过于刺激中国,而使最初的意愿无法实现。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根本不希望有此次会议。早就国势日渐的英国在一战后,更是元气大伤,保持现有的海军力量都显得有些困难,如果再因条约的签订而需要建造更新的主力战舰的话,那就更捉襟见肘了。但在远东战争中基本将远东利益丢失殆尽的英国,确实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维系在印度、缅甸及新加坡等地的利益,否则,英国将进一步失去在亚洲的地位。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和本就拥有强大海军的日本,英国也只能指望两国海军互相牵制。这样,促使两国签订海军条约就成为当前最现实的选择。

法国参加此次会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美英两国的“恩赐”。一战至今,法国没有为自己的海军增添一艘主力战舰,别说维系在远东的利益,就是保住在北非的殖民地,都显得非常勉强。如果不是因为法国陆军力量还算过得去,以及法国与英国现在还保持的盟友关系的话,意大利这个受墨索里尼控制的国家,恐怕早就将其在北非的利益吞个干净。需要赔付巨额战败赔款的法国,本来没有什么财力来装备新舰的,但严峻的现实使法国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一只足够强大的海军,法国在北非的控制力将下降,甚至威胁到法国的经济生存。

意大利则显得有些志得意满,新型的“雷吉纳”号破交舰已经在海军中服役,另一艘同型舰“皮亚琴查”号也将在明年年中交付海军,届时,意大利海军将成为地中海的王者。此次会议的结果将必然同意意大利淘汰老旧的战舰,如果再建造新舰的话,整个地中海将完全掌握在意大利手中。而且,意大利想得更远,他们对英国在中东的殖民地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臆想。所以,意大利对会议充满了期待。

美国人则显然是最轻松的,他们通过这个会议可以限制日本海军规模的同时增强日本海军的实力。虽然,美国将日本的主力舰的比率提高,而自身的海军由于分摊到两大洋,其直接面对日本的太平洋海军实力将会不如日本,但有一个日本的死敌中国在旁牵制,美国可以放心自己的亚洲利益。毕竟,从目前看来,两个势均力敌的国家对峙,任何一方得到美国哪怕是很少的支援,就能够压倒另一方。但唯一令美国担心的是,中国目前的海军力量实在不值一提,至少在数年内,美国海军必须在西太平洋保持相当的兵力,否则,万一遭日本反噬,美国可能没有什么应对办法。

日本则很明显地欢迎这次会议,在远东战争中被击沉的老旧的“日向”号战列舰显然可以通过更新式的战舰来弥补,而另一艘沉没的“雾岛”号战列巡洋舰也用建造新舰来补偿。日本现在希望的是在会议中能够同意日本完全淘汰2艘“扶桑”级和剩余一艘的“伊势”级战列舰,而以更新的战舰取代。届时,加上还有16。5万吨的剩余指标,日本海军完全可以再建成至少4艘主力战舰。这必然成为一支世界瞩目的海上力量。日本对中国本能的恐惧,也使日本将在会议上拼命阻击中国,在会议前,日本就对美英两国同意中国达到与日本相同标准主力舰吨位深感不满,并扬言,如果美英两国不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将退出本次裁军会议。

日本现在已经是“人微言轻”,如果不是需要靠日本来牵制中国的话,美英两国几乎不会让日本来参加会议。所以日本的“威胁”基本不具备任何效力。倒是中国,由于没有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海军战术思想及建设思路上已经走到美英两国前面。这一点,美英两国心知肚明,所以,两国希望在此次会议上加强对中国海军建设的束缚。因为凭借中国现有的技术及造船工业实力,配合先进的战术思想,中国在未来的主力战舰的设计建造上,必然会对美英两国的海上霸权形成强有力的威胁。

会议正式开始后,第一个议题就是各国主力战舰的总吨位及比例问题。美国代表首先表示美英两国海军主力战舰的总吨位控制在65万吨以内,以此为基数10,日本和中国的比例按照7,法国和意大利的比例按照5来控制。但英国却率先跳出来表示反对,认为中国只能与法国、意大利采用相同的标准,即:10:10:7:5:5:5。为此,中国和意大利都表示了反对,中国坚决表示:中国的海军力量必须达到至少与日本相同的实力,否则,此次会议将不会对中国有任何意义,中国也完全不会接受。意大利也认为,中国深受日本海上力量的威胁,并屡次被日本海军侵入沿海,不仅阻碍了中国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意大利包括美英两国在中国的利益,因此意大利认为中国必须拥有一支能够抗衡日本的海军力量。至于意大利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海军力量,以保证在北非战事中,对意大利在地中海航线的绝对控制权,因此,应该达到与日本相同的比例。

其实,由于美国事先向中国透露了本次会议美英两国的共同底线,即:中国拥有与日本相同比例的主力舰规模。所以,中国代表认为英国此时跳出来是扮演了一个黑脸的角色,而白脸当然就是美国在唱。当然,这些台面下的话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只是,中国代表始终如一地坚持保持与日本相同比例的原则。日本则大肆鼓吹中国陆军的强大,日本只有通过加强海军来平衡中日两国整个军事力量的平衡。否则,日本的安全将不会有任何保障,日本将退出会议,全力发展海军,来“保卫”日本本土。

英国代表外交大臣卢嘉表示完全支持日本的看法,称中国拥有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如果再保持一个与日本平等的海军,将会对整个亚洲产生“安全隐患”。毕竟,日本国土及人口均与中国不成比例,再加上中国强大的陆军和海军现有实力完全可以保证本土安全。中国代表新月则嗤之以鼻,首先问英国代表,日本海军是中国海军实力的多少倍?6倍!日本陆军现有30多个师团约一百万人,而中国陆军多少人?扩军过后也不过150万人。中国人口是日本的6倍,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0倍(算上北三省、外蒙及陇右省),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在陆军上至少达到600到700万人,海军也应该是日本的至少6倍的规模才能达到起码的安全标准。

至于说安全隐患,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对亚洲国家进行过侵略战争,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点所决定,也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历史上,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亚洲各国也绝没有国家安全上的顾虑。反观英国,从欧洲到非洲,从非洲到美洲,从美洲到亚洲。英国近三百内的历史,完全是一部赤裸裸的血腥侵略史,给全球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英国在世界各国所造成的罪恶,磬竹难书,就是淘尽整个太平洋的水也无法洗去身上的血污。英国才是整个世界的安全隐患。”新月最后严肃地说道。

新月犀利的话语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日本代表外,包括美国代表国务卿鲍林斯在内的各国与会代表纷纷站起来抱以热烈的掌声与呼彩声。

从此,新月刚毅的性格、犀利的语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立即成为当时世界各国外交界最璀璨的明星。英国代表倍觉丢脸,只好放弃对中国的限制要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