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三千年前没有交通工具,一千年后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也有很多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去求学,现在讲的留学。从中国走到印度要走三年,受尽辛苦,为的什么?真正是为解决生死问题。以后知道了,我们居住的世间有六道轮回,怎么样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除佛之外,没有人能了解事实真相、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中印在一千多年这么长的时间往来,重要的经论都传到中国来了,虽然不是全部,重要的都传来了。所以世尊的教诲,可以说是在现在中文典籍里面相当的完备,我们称它为法宝。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指出,佛说经的根本依,就是依靠的,他从什么地方说的?根据什么说的?普贤之德,性德。
性德起作用,下面为我们「略辨十门三昧业用」,略是简略,把无量的作用归纳为十门。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定,我们讲禅定,也翻作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在经上常讲,我们凡夫的受有五大类,身有苦、乐,心有忧、喜,除了苦乐忧喜,就有个舍受,总不出这五大类。在六道里面,欲界天以下统统都是这样的。色界跟无色界他们禅定的功夫深,所以叫舍受,沾到正受的边缘,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他们的受叫舍受。身放下苦乐,心放下忧喜,这个受好,这个受叫舍受。色界、无色界,佛为什么不称它正受?它是相似的正受。为什么?它不是永恒的。他的定功有一定的限度,时间到了他定功会失掉,失掉之后苦乐忧喜又现前,所以他那不是真的正受。
真的正受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去。什么人?阿罗汉以上,阿罗汉才得到正受。阿罗汉的定功,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第九定,按著这个层次,色界天,你看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定,四空天也是四定,合起来是八定,这是世间法的。这个八定到最高的,所谓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不得了的数字。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小世界,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成住坏空是四个中劫,成为一个大劫。八万大劫,就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你说这个时间多长。因为他是无色界,世界成住坏空他不受妨碍。可是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力会消失掉,消失掉又堕落,正是谚语所说「爬得高,摔得重」,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掉下来差不多都是掉到地狱,摔得重。
所以这不是究竟法,并没有真正解脱。真正解脱那还要努力,修到第九定,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声闻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他们的受是正受,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三昧。他们虽然有三昧业用,很了不起了,可是不能讲无方,无方就是没有边际的,不能讲。就是说他的三昧业用还是有限制,必须再要加功用行,修普贤行。修普贤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后他的作用没有边际了,才叫无方大用。所以无方大用,我们知道法身菩萨才有。我们在此地念的这是贤首菩萨,贤首是十信位,十信位有相似的三昧业用,不是真正的无方大用。无方大用,后面还要说。这个要知道,知道它叫正受,正常的享受。
又翻作「正心行处」,换句话说,这个名词用得很巧。正心,说明我们六道凡夫用的心不正,我们的心是邪,不正!怎么会不做错事情?邪知、邪见、邪行,所以做错事情是当然的。佛菩萨看到我们不会责怪我们,为什么?你没有受过教育,你不懂礼义,做出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这情有可原,你没教!这就是中国古人讲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君子受过教育的,从小有人教他,他懂;小人从小没人教他,他不懂,差别在此地。所以圣人看到凡人犯罪了,他很难过,他很伤心,他不责怪犯罪的人,责怪自己!汤王、禹王都是这种心态,「万方有罪」,就是人民,「罪在朕躬」,他们没有过失,我有过失。为什么?你是国君。
国君的职责有三大类,君亲师。他是国家领导人,他是人民的父母,他是人民的老师,叫君、亲、师。亲,你就要好好的养他们,照顾他们的生活,这是领导人天职,你要把他教好!你没有教他,他犯罪你不可以刑罚他,他无知,所以你要教他。这是古时候领导人三个天职,领导人民、养活人民、教化人民,这样人民才懂,不会犯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有好的教育,他走的是正路,用的是正心。如果你没有教他,他就随顺烦恼习气,他的思想是邪知邪见,他的行为自然与性德相违背。性德讲到极处,普贤十愿,行为讲到极处,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我们在前面都学过了,这叫三昧,可见得三昧是心正、行也正。
我们的道场,我记得我在前面曾经要求过,我们道场的同学们,在这里担任职务,担任义工的,希望讲经的时候专心听经,这两个小时什么事情都放下。为什么?否则的话,讲经的利益,听众他们得到,我们自己家的人丝毫都得不到。群众慢慢薰习走上正知正见,我们的职员义工依旧是邪知邪见,这很可惜。因为现在的道场不像古时候,古时候道场里面的职员义工都是菩萨,为什么?他们是过来人,修行过来人来照顾大家的,他们的心是清净的。现在末法时期,众生没有福,佛菩萨,我们有感,他才有应,我们现在邪心,怎么能感到正心的菩萨来?不可能!邪与邪相感,正与正相感。就同江本博士的水实验一样,我们真诚爱心来感,它现的图案非常美;我们以瞋恨、以贪瞋痴慢来感,它的反应很难看。感应是自然之道,佛没有人情的,佛不能受贿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大家一起,一天能够有两个小时在一块学习,不容易,太难得了!纵然这一生不能成就,佛法里面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菩提种子总算是种下去了。固然有些人偏重在修福,修福要有慧才真正修到福;如果没有智慧,在这里不是修福,是在造孽,那就错了,那不如不到这边来。不到这边来你不造这么重的罪业,到这边来造极重的罪业,虽然这一生学佛,还是堕三途,还是会堕地狱。你看古人谚语说得很好,「地狱门前僧道多」,在家居士古人称为在家僧,在家学佛。如果知见错误,纵然不是有心作恶,你是无心,无心还是堕地狱,不过是什么?受苦轻一点。这桩事情真的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帮助你。
我们今天晓得了,诸佛菩萨讲经说法的根本是普贤德,普贤德起了作用。经从哪里讲出来的?就是这十种三昧,三昧是定。所以佛菩萨讲经,经是从定中流出来的,定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那我们接受,也要用真心,我们的心很清净、很定,这一听就开悟;如果我们的心不定,心思很杂乱,妄想分别执著很重,能不能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很用心的去听也不会开悟,为什么?你有业障,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总得要业障轻,一听就觉悟,恍然大悟。所以三昧就变成非常重要了。
这是一句印度话,我们还是用中国话讲好,就是禅定。禅定比什么都重要,是修行的关键,修行的枢纽。你看菩萨六波罗蜜里面,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修行的预备功夫,所以讲前方便,准备的功夫。真正修行是禅定,定功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就是般若,般若现前就无方大用了,所以定是枢纽。如果没有定慧,前面那四种叫福德,修福;加上定慧,前面这四种就叫做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属於功德,为什么?它有定有慧。就是你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心是清净的,我们今天讲清净心、平等心,你就修这个,功德。如果里头有执著、有分别?福德,没有功德,这个不能够不懂。
三昧又翻作「息虑凝心」,这个也很好懂。虑是什么?虑是妄念,妄念息了。妄念我们大家都知道,妄想,一天到晚不断的,前念灭,后念生,睡觉都还打妄想,为什么?他作梦。没有妄想就不会作梦,睡觉的时候梦多就妄念多,这个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可以从这测验自己的功夫。我们学佛的同学们大概都有这个经验,梦很多,而且初学佛的时候恶梦很多,很不好;学佛学个几年之后,梦还是很多,但是恶梦少了。有时候还梦到诵经、念佛,或者梦到佛菩萨,有这样的境界出现。受惊、恐惧的那种梦就愈来愈少,这都是功夫有进步的现象;功夫得力了,这个梦就少了,而且与佛菩萨感应的梦会增多。这个增多不是天天有,天天有就是著魔了,一年有个二、三次,这就是正常的。如果说每个月都有,不是好事,这要知道。
纵然在梦中见佛菩萨,要记住《楞严经》上所说的话,不要执著,见如不见。常常想到这个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去理会它,你的心才保持著镇定;如果常常想到,生欢喜心,定就失掉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决定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在意,这样就好,这就正常了。所以正常的心没有念头,没有杂念,我们念佛的人就一个佛号,二六时中常常保持忆佛念佛;不念佛的时候心里也有阿弥陀佛,那就真的有佛了,你往生才有把握。心里真的有佛,别的都放下了,这就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不是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一句佛号不断,二十四小时不断,不是的。你心里还有妄想,那哪里成片?心里头真的没有妄想,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口里没有阿弥陀佛,那是功夫成片;口有没有没有关系,心里真有。
这个心里真有,怎么个有法?我举个例子,诸位细心去想想你就明白了。有一年农历年,我在台湾,那个时候我们有个小道场,华藏图书馆。有位老居士过年的时候来拜年,告诉我,「法师,我这三年念佛功夫很不错了,妄想杂念都少了。」我也祝福他,很难得,真的用功。他说「我就是孙子放不下!」这就糟了。你想想看,三年念佛妄念少了,他心里有孙子,心里没有阿弥陀佛。我就告诉他,你把你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这是心上真有,他并没有天天念著孙子,也不是一天到晚想孙子,不是;但是在任何场合当中,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他头一个想到是孙子。心里真有!
我们常常讲你心里有牵挂,净宗法门就是讲你心里头有牵挂,这个牵挂换成阿弥陀佛,你能生凡圣同居土,真的成就了。所以我们要想,阿弥陀佛就变成我们真的第一个喜欢的、第一个关怀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的,这叫真有,你心里头真有了,真有就成功了。一切时、一切处,你心里还想著别的,把佛忘记了,这个不行。我们每天念佛,要晓得我们念所要求的是什么,求的就是这个。这是在所有念佛功夫里面最浅显的,但是这个浅显的功夫就保证我们生凡圣同居土。你心里面所有的拉拉杂杂,他是第一,在紧要关头,出现的决定是他,不会是第二个。所以说念兹在兹,这条重要。这叫什么?这叫念佛三昧。
简单的讲,三昧就是心定在一处而不动。我们能把心定在阿弥陀佛,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随缘,它好很好,不好也好,我们心就定了。所以我们常常讲,这讲了多少年!至少有十几、二十年,常常劝同学,我们要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放下,没有对立。没有对立怎么样?心平气和,没有对立。要把控制的念头放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怎么能控制得了?有控制这个心是执著,这个执著要放下。占有的念头放下,占有是极重的罪业。为什么不能占有?《般若经》上讲得多好,「一切法无所有」,你怎么占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怎么占有?你怎么能得?连这个身体都得不到。整个世界是什么?《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梦幻泡影」,佛常常教我们这样看法,这个看法会开智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的体会,真相的觉察。梦幻泡影里头,你怎么能有占有的念头?你怎么可以有控制的念头?你怎么可以有对立的念头?如果我们用比喻来说,对立就是妄想,控制就是分别,占有就是执著,我们能把这三样放下,我们的心就清净,心就平等;换句话说,在佛门里面讲,很难得,你是法器。法器是什么?你能够接受佛法,你能够得到佛法的真传,你已经具足这个条件。所以,佛说一切法从三昧当中流出来,我们也要成就三昧才能接受。世出世法都不例外,你看世间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懂得这个道理,用这个道理来教人。
还有个很浅显的方法注解三昧的,善心,不是恶心,「善心一处」,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动」,这是三昧。这个意思浅,我们用在学佛上那就很得力。譬如我们今天学佛,学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往生净土;只有一个愿望,亲近弥陀,其他的统统没有。其他一切怎么?随缘,什么都好,我这个方向、目标决定不动摇,这叫三昧,这个人念佛决定往生。往生要多少时间?一般讲三年足够了,一千天。这个例子太多了。今年,黄忠昌居士在深圳给我们做了个实验,成功了。他在那边闭关,跟向小莉说,请小莉护持他闭关三年,三年不说话,止语,专念阿弥陀佛,他试验看看三年能不能往生。结果是二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预知时至,他走了,没有生病,瑞相希有。给我们做了证明,真正念佛求生净土,换句话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黄忠昌的成就靠什么?就是万缘放下了,一心专注,他的成就就叫做念佛三昧。
所以先要把三昧的意思要搞清楚、搞明白,再讲十门三昧的业用,业就是事业,我们所造作的,用是用途。《华严经》上讲了十门,三昧是无量三昧,十门是无量三昧的归纳,归纳成十大类。十大类展开是无量三昧,无量真是无方大用。这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