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业中华-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先认识到中国真实意图的人是朱可夫,因为他在第一线,中**队种种奇怪的举动,怎么可能瞒得过朱可夫。而朱可夫的报告正好与斯大林的预测相符。随后各路与中**队交战的指挥官都在报告,中**队不是没有能力全歼自己,更多的是要做一个警告。以中国的实力,要想打到乌拉山是很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中**队无意扩张。

    苏军席卷阿富汗,近在咫尺的中**队没有任何动静。中国人一直都在种树种草,似乎完全不能忍耐不是绿色的土地。巴尔喀什沙漠现在据说已经消失了,中国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天山雪水流进了莫因库姆沙漠,然后就是种草种树。莫因库姆沙漠被网状的树林和绿化带分割成了数块。看样子,中国人是和沙漠卯上了。

    中国人还守着锡尔河上游和艾达尔库尔胡,并以此为基础种树种草。一直到杜尚别,很多城市都快要看不见了。哈萨克丘陵地带同样如此。

    中国人这样的好处也有,因为他们反对修建水库。所以,凡属从中国留出来的客流的水量增加,而且越来越稳定。靠近中国边境的俄罗斯人也因此受益。

    中国在用一个愚蠢的方法扩张。那就是种树。但是种树有砍树快吗?所以在咸海一带的中国边境,虽然时常因为树木中苏两国居民大打出手,但是中国人的边境线却越来越清晰。

    俄罗斯人会在树林边缘挖一条沟,然后偷偷把沟这边的树苗拔掉。如果中国人认可这条沟,一般不会管,他们种树还来不及呢。如果不认可那就是争斗,俄罗斯人会被打得很惨。于是重新在挖沟。几经波折,一条默认的边界还是固定下来。

    “只要不惹恼种树的中国人,你的世界会变得和平。因为他们从来不离开树林。”

    这是一些突厥人传唱的歌谣。

    不仅是老百姓不离开树林。中国的军队除了短暂突击,也从来不离开树林。以至于很多苏军士兵在与中国士兵冲突时,跑到树林的这边,就直接放下枪。吃饭喝酒唱歌跳舞都没人管你。

    苏联在确定了东方战线的局势后。就开始逐渐减少中苏边境的驻军,并主动和中国前线的指挥官协商非军事缓冲区。确定双方实际控制线。就算是这个缓冲区全部在苏联一侧,苏军也认为值得。

    斯大林说服了国内的政治家和将领,苏军的东征是取得了战果的,战争消灭了日本。相对于日本屡次主动发起攻击的情况,中国人在确定边界后,很少有出境攻击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次都没有发生过。相对于日本。中国是个好邻居。

    中国现在的边界,除了日本占领区以外。至少在亚洲,还没有突破其传统边界。对一些争议地区,比如雅鲁赞布江河口,中国人占领了喜马拉雅山南流域很久都没有对举手可得的河口动手。只是到了最近才因为内战蔓延而占领。

    导致中国扩张的根源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中国找得到这是中国国土的证据。一种就是这里生活着中国人。北美洲的情况就是后一种。而当美国人把印第安人全部赶到山区之后。中国人就没有再进行扩张。夏威夷也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苏联在定界、撤军的同时,开放口岸,鼓励一些蒙古血统的人返回中国。

    中国也很乐意接受。凡属回到中国的人都受到了游子回家般热烈的迎接。中国当然欢迎苏联这种政策,接受几十万人是小事,最关键的是给所有的国人以归属感。包括现在在中国的犹太人,日本人,俄罗斯人和哈萨克人,只要被中国人认可,都是这种国人待遇迎进送出。每当回来一个族人,一路上都是欢迎问好的人。这种情景不仅是在中苏边境,就是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从踏上中国的船开始,这种热情就一直在,往往让这些还根本不知道中国是何物的人满含热泪。

    中国人的这种古老民族的情怀对于苏联来说,就是封建落后思想,远没有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有号召力。

    安下心来的苏联把战略中心往欧洲转移。就像粟裕估计的那样,远东没有什么经济利益,中国人又占领了战略要地,要想突破这些山峦和森林,耗费大量的军力不说,又得不到什么利益。苏军为什么要这么做?

    德国,希特勒对苏联的这种转变非常紧张,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对德国有着实质性威胁的话就是苏联。

    “苏联正在犯一个错误。中国绝对不是没有攻击性,虽然从这个古老的国家历史上看,确实是这样。但是现在的中国绝不是如此。它现在的表现,不过是吃东西吃得撑住了而已。”

    上海,苏德两国的外长接触之后,德国人这样告诫。

    “就像现在的德国?”

    苏联人戏谑地说。

    实际上,德国现在真的有些吃的撑住了。1942年下半年和1943年年初,德军至少调动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欧洲打击各国残存的抵抗势力,试图尽快让国内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秩序。

    于此同时,苏联虽然赢了日本,输了中国,但是整体实力并未下降,反而因为战争动员了庞大的军事资源,并保住了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仅仅拿下了阿拉什,也就是哈萨克的一半,重新收复因为日俄战争失败而半独立的突厥斯坦,突袭成功拿下了阿富汗和波斯。欧洲只是整合了波罗的海三国,迫使西乌克兰并入,与德国共同瓜分了芬兰和波兰的一部分,而这些地区实际上都是老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拿过来就是稳定的。

    因为中国的关系,共产国际虽然解散,欧洲小国被德国吞并,但是并不代表**就是去了影响力,因为德国虽然号称是国家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在照顾到平民利益的基础上对资本家进行了妥协。而**对于平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德国现在国家的内乱主要分为两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各国**组织的游击队,其背后都是苏联支持。导致德军怎么剿也剿不灭。与这些游击队相比,旧资本主义王朝势力因为德国利用与资本家共同开发矿产等等办法,很快就分化,反抗军将在很短时间内覆灭。

    希特勒担心的是德国还没有完全掌控地中海周边地域。吞并西班牙后,所谓的轴心国已经失去了意义,德国正在和意大利进行合并德意志的谈判,加上还不稳定的法国,与苏联随时能够动用数百万的大军相比,德军还不能从地中海解脱出来。这是苏联人对德国有着心理优势的原因。

    德国没有多少办法,因为苏联有一个好邻居。而德国四面都是敌人。

    中国对于德国的帮助,主要是把美国拖在美洲大陆上。可是以中国这种保守的战略,有了苏联成功的例子,美国恐怕也会很快从美洲脱出身来。至于美国曾经的野心,德国并没有看在眼里。

    德国已经从各方面的情报得知英美要在英吉利海峡进行登陆作战,成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犹太财团和英国联合想重新获取世界经济控制权。德国虽然分化了这些国际大财团,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有着自己的俱乐部,如果联合起来,足以动摇英美德三国的经济基础。从财团那里得到的消息是,英美老牌资本家想联合德国对抗已经完全不受资本控制的苏联,然后就是想办法瓜分庞大、富裕、古老的中国。

    这些贪婪的资本家没有什么国界可言,最反德国的是犹太资本家,矛盾基本不可调和,但是以色列和阿拉伯石油就是德国手中对付这些犹太人的王牌,德国收放自如,只要能够脱开手,不怕犹太人不屈服。而欧洲老资本家,除了英国人以外,现在正在德国逐渐整合,但这些人的力量超过英国人的时候,英国人就需要考虑到底是与德国对抗,损失在欧洲的利益,还是完成欧洲统一,大家共享利益。

    至于是德国做主,还是英国做主,对于资本家而言有什么区别吗?

    希特勒现在比较着急的就是如何让地中海的军队脱身,并击退了英美登陆作战。只需要一场胜利,万般无奈之下,那些高傲的欧洲老资本家们,不向希特勒低头也不行。只要希特勒完成资本整合,英国和法国残余势力还有能力与德国对抗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希特勒的圈套

    1943年3月,意大利以多次战败都需要德军解救为由,认为墨索里尼无能而软禁了墨索里尼,希特勒赶到了意大利,强硬地将意大利军队合并到德军,由德国进行训练。 罗马教皇皮亚斯十二世接见了希特勒,希特勒曾经被驱逐出了教会,导致希特勒支持新教。希特勒掌权之后重组了德国教会,不承认自己曾经被驱逐出教会,并以忠实的基督教徒自居。由于希特勒调和了新教和旧教的矛盾,并把国家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进行阐述,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认为,两大宗教系统对我们民族生存是同样珍贵的支柱,所以要与一切试图把我们民族实体的伦理宗教与道德稳固的这一基石贬低为政党利益的工具的政党斗争。

    希特勒促使新教和基督教放弃了宗教纷争,支持第三帝国。当然就是支持他了。

    希特勒随后又在解释纳粹运动时认为纳粹运动实际上是基督教运动。他说:我们衷心地盼望,在我们自己民族最深重的苦难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能够团结起来。承袭基督教历来打击异端、压制无神论的传统。

    而正是这个言论让信仰社会主义和**的人认为希特勒背叛了人民,导致希特勒与纳粹冲锋队首领罗姆产生了矛盾,希特勒不得不发动长剑行动,把冲锋队头目清除。而这也是希特勒与资本家达成妥协,最终取得德国最高政权的开始。

    当希特勒完成了德国教会的和解之后。不管是在教会,还是在纳粹党内,都把希特勒当成上帝指定的救世主。

    罗马教会没有承认。但是也没有否认。

    希特勒强化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矛盾,因为犹太教认为耶稣并不是救世主,认为救世主并没有到来,正是犹太人的举报让古罗马执政官处死了耶稣。虽然耶稣后来复活,但是并不能洗脱犹太人的罪恶。而且犹太教也从来没有承认耶稣就是救世主。希特勒利用这个矛盾以及一战战败后犹太人资本家对德国人的“洗劫”,强化了反犹太人运动。

    而这是罗马教廷赞成的。

    但是随后,希特勒让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引起了罗马教皇的不满。罗马教廷虽然成了梵蒂冈城国。但是有非常多的限制,同时,教廷也试图通过希特勒恢复过去的教皇国。

    1934年4月。教皇支持意大利并入第三帝国,希特勒承认罗马教廷在第三帝国的宗教地位。意大利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被剥夺了国王的称号,送到了柏林,被软禁了起来。不过由于埃马努埃莱三世在意大利支持率很高。意大利随即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

    但是由于有了罗马教廷的支持。意大利的动乱已经显得不重要了。教皇国自然也没有必要了。

    “您认为是第三帝国重要,还是教皇国重要?基督教是要面向全世界的。”这是希特勒的回答。

    希特勒在1939年就开始了对教会的改造,并将圣经改名为《德国与主同在》。由于希特勒急于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答应将和教廷一起重新审定《圣经》,恢复圣经的名字,而把“德国与主同在”的字样附在后面。

    希特勒的行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这也让英美,特别是犹太财团大为恐慌,要知道。罗马教廷对于犹太教的敌视由来已久,德国出版的圣经直接抹掉了犹太的内容。把耶稣直接改成了雅利安人,也就是德国人。罗马教廷就算是要修改德国版圣经内容,恐怕也是有限的。反犹太内容能修改多少不是那么乐观。

    5月,英美法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因为德国根本就是放任了这一行动。登陆的部队很快就收到了德军的重重包围,为此,德国甚至在北非收缩防线,任法军怎么攻击也不进行反击。

    德国采用这个策略正是听取了一个中国人的意见。

    “德国只要不两线作战,英美联军越早发动登陆作战越好,没有必要反登陆。与其到处防守,还不如做好反击的准备。而德国在欧洲越稳定,英美就越急不可耐。攻击的时间就会越早。苏军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从东线转移到西线。德国只有这一个机会,如果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必败无疑。”

    残酷的战争在法国海岸线进行。

    而各方的外交也在异常忙碌。

    美国以调解者的身份到了苏联,提出了英国的条件,那就是允许印度支那独立,换取苏军向德军全面进攻。

    而德国的密使在上海与犹太财团协商,德国以不再支持阿拉伯人,转而支持犹太人占领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两国合作开发中东石油为条件,让犹太人不再支持英国和美国。

    至于如何修订《圣经》,以后再说。

    六月,苏军趁德国边境防御空虚,进攻波兰和芬兰。以色列发动了六月战役,横扫巴勒斯坦,因为德国遣送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人,犹太人不仅得到了德国的默许,同时得到了从英国和美国转移过来的军事装备以及技术,是除了中国和德国以外,世界上顶尖的。

    阿拉伯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世界财团一分为二,犹太人已经知道没有自己的国家,说什么都不管用。

    大量犹太人掌控的船只被德国的默许之下,进入地中海,带来各种军事装备和人员,并开始组建以色列海军。

    这大大削弱了英美的补给力量。英美登陆部队很快陷入了绝境。

    德国一边芬兰和波兰艰苦地抗击苏军,一边加快遣返欧洲犹太人,对美国犹太财团全面开放直布罗陀海峡,主动将军队退到了苏伊士运河以西,将整个阿拉伯半岛拱手让给了犹太人。一边用空军在英吉利海峡上与英国空军争夺制空权,同时全力猛攻联军。

    七月,联军登陆部队在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