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
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
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
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观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唐僧就是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个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物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名,叫做江流。
2。“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萨“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来的?
唐太宗取经原因
更新时间2013…9…303:06:09字数:7656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10)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是,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对他很不友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旷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太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他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顺序就是这样的。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是,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奇qisuu书网'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对他很不友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旷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太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他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顺序就是这样的。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从本意上讲;并不是要宏扬佛法;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就改了;就没有了。
2。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聚集到长安化生寺;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那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