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1619年最早成立了由22名代表组成的殖民地立法议会,它是后来美 

     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雏型。此后,各殖民地都陆续设立了代表殖民地 

    新兴资产阶级或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议会。 

          北美殖民地的议会一般分为上、下两院,其职权没有明文规定。一 

    般法案必须由议会上、下两院通过,然后才能提交总督批准。在王家殖 

    民地,上院就是参事会,由总督提名,英国国王任命。所以,这一时期 

     的议会,一般地是指下院。下院一律由选举产生。 

          大多数殖民地只有土地所有者或拥有其它财产的人才有选举权。比 

    如,在弗吉尼亚,选民必须拥有100英亩未垦地或25英亩已垦地。在佐 

    治亚,只有拥有50英亩土地或相当于这些土地价值的其它财产的人,方 

    能参加选举。但是,在谈到北美殖民地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时,应当 

    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北美殖民地当时地广人稀,一般劳动者取得土地 

    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在有些殖民地,如罗德艾兰,大部分人都可以从殖 

    民地当局领取一小块土地。因此,北美殖民地的选民人数并不像人们所 

    想象的那样少,一般自由小农都享有选举权。不过,尽管如此,还应当 

    看到,仆役及雇佣工人都被剥夺了选举权。当然,契约奴及黑奴更享受 

    不到这个权利。另外,对议员财产资格的限制则更高。新泽西的议员的 

    财产资格就限制在1000英亩以上;在南卡罗来纳,必须拥有10名奴隶、 

    500英亩土地或价值1000英镑其他财产者,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这样, 

    议会中的议员便基本上是由种植园主、商人和地主等上层人物组成的 

     了。 

          殖民地议会的下院相当于英国国会的下院,享有立法权,特别是征 

    税、征兵及发行纸币的权力。议会在成立之初,只是总督的一个咨询机 

    构,它所通过的决议受英国法律制约,经由总督判定生效与否。但是由 

    于议会还有确定包括总督在内的殖民地各级官吏薪金等权力,所以,它 

    对总督也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随着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矛盾的 

    加深,议会逐渐成为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工具,它经常与总 

    督及参事会展开争夺权力的斗争,使议会的权力越来越大,如可以监督 

    总督执行法律的情况,取得某些官吏的任命权(如收税官或财务官等 

    等)。 



          (2)美利坚民族的初步形成和社会关系 



① 英王曾把北美大片土地“封赐”给他的宠臣或大贵族,受地者称为“业主”。业主将这些土地作为自己 



的“领地”,招募移民去垦殖。 


… Page 53…

     18世纪以来,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发展很快,各殖民地之间的经 

济联系日益加强。当时北美最大的城市宾夕法尼亚的首府费拉德尔菲亚 

 (简称费城)已拥有居民约3万人,马萨诸塞的首府波士顿则拥有居民 

2。2万人,纽约已拥有居民约2万人,这些城市逐渐成为北美殖民地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方把工业品运销到南方,南方则把粮食和原料 

远销到北方,各殖民地之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各地之 

间贸易的加强,陆路交通也有所发展。新英格兰各主要城市已由许多桥 

梁、渡口和比较完备的公路网连接起来了。从纽约到费城,从纽约到波 

士顿,从波士顿到查理士顿,形成了殖民地间的公路网。内河与沿海水 

路交通发展得更为可观。1769年,进入罗得艾兰和康涅狄 格的船只有 

一半是专门来往于殖民地之间的。水陆交通运输象纽带一样把北美殖民 

地联系在一起,统一的国内市场出现了。 

     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今美国许多 

著名的大学都是在那时创建的,如哈佛大学(1636年)、耶鲁大学(1701 

年)、普林斯顿大学 (17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1751年)和哥伦比 

亚大学 (1754年)。南部种植园主送他们的子女到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 

学习,北部商人也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各大学的毕 

业生遍及北美殖民地。许多殖民地还建有图书馆,每个殖民地都发行了 

自己的报纸和杂志。由于邮政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些报纸和杂志已经越 

出殖民地各自的边界,流传各地,促进了殖民地间的文化交流。 

      占殖民地2/3人口的英国移民使用的英语,在经济、文化交往中逐 

渐成为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但它已经不是纯粹的英格兰语或苏格兰 

语,不仅声调和重音有所变化,而且从印第安人、黑人,特别是从欧洲 

大陆各国移民那里吸取了许多新词汇,形成了13个殖民地的共同语言— 

—美式英语。 

     总之,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主要是来自欧洲和非洲各国、各地区的 

移民,几代生息于北美大陆,由于其共同的地域、语言和文化,促成了 

共同的心理特征,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了。在此基础 

上,各殖民地居民之间产生了一种模糊的共同利害的感觉。1754年在阿 

尔巴尼召开了各殖民地代表大会,要求扩大殖民地的自治权,通过了建 

立殖民地联盟的决议案,就是美利坚民族意识的突出表现。 

     英属北美殖民地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其内部冲突不时发生。 

除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外,各殖民地也不断发生市民、手工业工 

人和小农争取土地和政治权利的斗争,契约奴和黑奴的反压迫斗争也此 

伏彼起。尽管如此,北美殖民地内部的阶级斗争和当时欧洲的情况有所 

不同。北美殖民地由于地广人稀,人口流动性很大,殖民地人民的社会 

地位很容易改变。在17世纪,约有10万名契约奴服役期满取得了自由 

民的身份。除黑奴外,手工业工人、贫苦农民地位的转变和上升,也比 

欧洲容易得多。由于西部有广阔的土地存在,一部分移民到西部拓荒, 

有的甚至能发展成为小农庄主人。 

     基于这种情况,北美殖民地内部的社会矛盾便呈现出特有的复杂 

性,即被压迫阶层反对上层统治者的斗争,往往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及 

其代理人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到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国统 

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了。在美 


… Page 54…

利坚民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各个阶层都希望通过民族独立来实现自己 

的愿望。 

      处在社会底层的黑奴和白人契约奴,把民族独立同废除奴隶制和争 

取人身解放联系在一起。殖民政府限制向西移民和支持大地主强行征收 

地租的政策,则遭到了梦想到西部垦荒的小农和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 

的强烈反对,他们把争取获得土地看作是争取民族独立的中心内容。手 

工业劳动者则因遭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把争取民族独立看作是争取自 

身政治经济权利的先决条件。当然,在北美殖民地内部,也有一部分人 

愿意与宗主国英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对待英国政府的态度上, 

北美殖民地的居民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派是亲英的,其中多为英王所任 

命的官吏、享有特权的大商人、贵族地主、英国圣公会的牧师以及依附 

于特权阶层的知识分子,他们被称为“王党分子”。另一派是反对英国 

的殖民统治,并主张独立的。这部分人包括农民、海员、工人、手工业 

者、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甚至还包括大部分种植园主,他们被称为 

 “爱国者”。参加反英阵营的各个阶层,虽然其阶级利益不尽相同,有 

的甚至是互相对立的,但他们都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主张民族独立。 



      (3)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尖锐化 

      北美各殖民地建立以后,英国仅将它看成是一个原料供应地和商品 

的销售市场。因此,对殖民地始终采取控制政策,不允许其独立地发展 

自己的经济。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696年,英国政府将自1660年起设立的管理殖民地的两个机构— 

—海外拓殖总会和贸易总会合并成为贸易与殖民地局 (简称贸易局), 

制定控制北美殖民地的具体政策和业务。这样,就加强了对殖民地进行 

统治的行政机构。 

      在经济上,英国从贸易和工业等方面进行了种种限制: 

      1650年和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的《航海条例》虽然主要目标是打 

击荷兰,但同时对殖民地也是一种限制,使殖民地不能使用自己的船只 

运输产品出口。 

      1660年,颁布的《列举商品法》中规定,殖民地的商品如烟草、砂 

糖、棉花、靛青等只能输往英国,若运往欧洲其他国家,必须先在英国 

卸货,由英国商人转手再输往外国。颁布这项法律的目的,显然是想把 

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工业原料供应地,使英国工业资本家买到廉价原 

料。 

      1663年,英国又颁布《主要商品法案》,其中规定,除少数几种商 

品以外,凡北美殖民地从欧洲进口的商品,必须首先在英国靠岸卸下, 

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改装英船方可运往殖民地。此项法案的目的在于 

保护英国商品在北美的市场,以便与欧洲其他国家竞争。这项法律是把 

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的第一步。此后,英国又在殖民地 

设置税关,以征收英国以外的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入口税。 

      这些规定,将殖民地的全部对外贸易都控制在英国手中。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英国感到殖民地工业发展甚速,殖民地商 

品有与宗主国商品竞争势头越来越激烈,因此,又开始实行限制殖民地 

工业发展的政策。1669年,禁止北美殖民地之间运销羊毛、棉纱和毛织 


… Page 55…

品,以保护英国羊毛产品在殖民地的销路。第二年,英国国会又取消英 

国本土的羊毛织品出口税,使其有力量与殖民地生产的毛织品竞争。 

      由于北美的波士顿、纽波特和纽约等城市发展为制帽业的中心,到 

1732年,英国政府又在北美殖民地颁布《制帽条例》,禁止将帽子由一 

个殖民地运往另一个殖民地去销售,并且规定帽业的雇佣工人不得超过 

两名。 

      1750年,英国国会又通过《制铁条例》,规定殖民地的铁块、铁条 

输入英国时可以豁免入口税,但同时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和制铁工业, 

强迫殖民地购买宗主国的高价工业品,甚至连纽扣和钉子等微不足道的 

轻工业品都要由英国商人向殖民地销售,以换取廉价工业原料和农产 

品。该条例的倡议人之一查坦姆在解释这一条例时毫不隐讳地说:那怕 

是一枚小铁钉,我们也不允许在各殖民地制造。 

      英国采取这种遏制殖民地工业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在经 

济方面,使北美殖民地成为英国国内工业制成品倾销的市场,成为供应 

英国国内工业生产的原料基地。这种工业制成品和原料的不等价交换, 

保证了英国贸易额的顺差,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了巨额利润。 

在政治方面,割裂各个殖民地,使其相互之间尽量少地发生政治、经济 

等方面的联系,以利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稳固统治。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严重损害了劳动人民 

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种植园主的利益,引起了北美殖民地 

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不满和愤怒。 

      不过,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英国正忙于“七年战争”,无力严格 

执行这些政策。许多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者置英国法律于不顾,照旧生 

产英国所禁止的商品,并大规模地从事走私活动。因此,北美的工商业 

发展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阻碍。到18世纪60年代,虽然农民 

家庭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仍占压倒的优势,但是已经出现分散的手工工 

场。在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较大规模的 

集中的手工工场。新英格兰及中部殖民地的工业技术有的已达到欧洲的 

先进水平。铁制品不仅运往南部殖民地,而且也行销于西印度群岛。生 

铁和铁条的出口量在1745年为2000吨,到1771年猛增至7500吨。在 

各工业部门中,发展最为突出的是中部和北部的造船业,其生产出来的 

船只,质好价廉,连英国都大批购买殖民地的船只。1775年,英国用于 

海上贸易的船只,有30%是从北美购到的。到1775年,北美殖民地从事 

运输货物的船只达2000艘,水手3。3万人。造船业水平的提高还促进了 

捕鱼业的迅猛发展。18世纪60年代,新英格兰的捕鱼业平均每年总收入 

达25。5万美元,其渔船甚至能远航至南美和非洲海岸。由于商人的大规 

模走私,使殖民地的对外出口额到独立战争前夕增加到了2000万美元。 

这种状况,对宗主国英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763年,“七年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但是,英国在战 

争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财政亏空高达1。4亿英镑。为了弥补由于战 

争造成的损失,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搜刮。此时,英 

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急需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的商品市场。英国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