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英国以圈地运动和兴办农场为特征的农
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
此外,国会还废除了查理一世实行的专卖特许权,保留了海外贸易
公司,仍然实行包税制度,继续征收较重的间接税等等。这些做法明显
地有利于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总之,长期国会的各项政策是长老会派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新贵
族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国家的具体体现,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重
大成果,应予肯定。在这一点上,不应以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甚至社
会主义革命的标准去要求大资产阶级。
在社会经济政策上,独立派比长老会派更激进。独立派主张全面废
除专卖特许制度;在处理封建地产问题上,独立派主张将土地分成小块,
并以较低的价格卖出。但这种分歧只是局部的,并不影响双方在根本问
题上的基本一致。两派的主要分歧表现在政治上,战争期间,独立派比
长老会派更坚决地主张打败国王。内战结束后,长老会派力图建立由自
① 叶·阿·科斯明斯基等:《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 年8 月版,第254 页。
… Page 15…
己独占统治的国家,这自然不能为领导国会军取得胜利的独立派所容
忍。因而,两派之间的斗争便在战争结束后逐渐尖锐起来。
(4)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
1647年2月,长老会派操纵国会以减轻人民赋税负担为名,通过了
解散军队的决议,规定只留6000名骑兵分驻各地要塞,其余军队全部解
散。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去掉独立派的强大依靠——
军队,另一方面还可借此平息在军队中兴起的平等派运动。这样,革命
阵营内部酝酿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平等派运动根源于对长老会派政策的不满。平等派是手工业者、自
耕农、小商人为主要成份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尔
本。其政治纲领是实行普选权,废除君主制和上院,建立一院制的共和
国,保障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保障人身和私有财产不
受侵犯。在社会经济方面,主张废除什一税、商品专卖特许制度和垄断
贸易公司,减轻税收,救济贫民,稍后又提出将被圈占的公有地归还农
民。所有这一切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从当时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级结构的状况来看,平等派的纲领
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当时英国国内斗争的形势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
即只有将革命走得更远一些,实行或部分地实行平等派的主张,才能最
终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因此,平等派之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
程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派别,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历史的必然
了。
平等派运动首先是在国会军士兵群众中开展起来的。士兵们在平等
派的帮助下,选出了自己的代表——“鼓动员”,并且组成了“鼓动委
员会”。这个委员会一建立,就成了团结和领导士兵的核心,同时也成
为联系军队里的士兵与军队外的平等派的纽带。以军队内的士兵为骨干
的民主力量开始形成,这个民主力量不但直接与国会里的长老会派对
抗,而且大有摆脱独立派军官的控制之势。
解散军队的决议引起士兵的激烈反对。4月底,各团队的士兵展开
了索还欠饷、反对解散、争取各种权利的宣传。5月28日,国会又通过
决议,禁止士兵集会,并宣布了解散军队的期限。29日,16个团队的士
兵鼓动员集会,公开声明各团队不服从解散令。
在国会决定解散军队后,军队中的独立派领导人曾一度产生过动
摇,克伦威尔甚至劝告士兵遵从国会的决定。但是,形势逼迫独立派军
官们在高涨的士兵运动面前作出选择:要么和广大士兵一道与长老会派
国会作斗争;要么站到长老会派国会方面一起镇压士兵。军队是独立派
同国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长老会派作斗争的支柱,选择后者,就必须交出
军队,而这样无异于独立派军官的自杀;与士兵合作,则既可以依靠士
兵的支持去推翻长老会派的统治,又可以保持自己对士兵的领导权。
经过长时期的犹豫之后,克伦威尔终于选择了前者。因为长老会派
正在同苏格兰人进行谈判,国会正在着手改组伦敦民兵并准备同军队作
战,长老会派领导人也正在同查理一世进行谈判,推举查理一世领导英
格兰和苏格兰长老会派和保王党的联盟。所有这些因素促使克伦威尔不
再左顾右盼,最终与平等派结成了联盟。
… Page 16…
1647年6月2日,克伦威尔派兵将被俘的查理一世劫持到军队驻
地。6月5日召开了有独立派代表——军官和平等派代表——鼓动员参加
的“全军会议”。这次会议成为独立派与平等派合作的标志。会议通过
了《庄严协议》,表示军官和士兵同心协力反抗国会关于解散军队的决
议。14日,会议又通过《军队声明》,宣布军队负有保卫人民自由的使
命,并且要求解散长期国会,召开新国会,改革选举制度,三年改选一
次国会,保障出版、请愿等自由,士兵有权过问国事。《军队声明》明
显地体现了平等派的政治主张,它是独立派向平等派人民主权思想妥协
和让步的产物。
即使在独立派与长老会派势不两立、平等派士兵积极要求进军伦敦
的情况下,克伦威尔还是力图先与国王达成协议,然后再与长老会派进
行公开的决战。他担心军队一旦进入伦敦,便无法再控制平等派。长老
会派议员在伦敦掀起反对独立派的骚乱,才使克伦威尔最后下定决心,
命令军队开入伦敦。8月6日,军队在群众的热烈欢迎下开进伦敦,清洗
了国会中11名长老会派首要分子。从此,独立派掌握了国会的实权。
独立派取得国会的控制权以后,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统
治,并以《军队建议纲目》作为施政纲领。这一文件提出:解散长期国
会,另选出新国会;实行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制度;保留君主制和上
院,但要限制国王的权力;由国会产生的国务会议向国会负责,而不向
国王负责,国务会议有宣战、媾和及外交大权。8月末,克伦威尔以这个
文件为基础与查理一世进行谈判,但由于国王对限制王权很不满意,致
使谈判失败。 《军队建议纲目》的发表及克伦威尔与查理一世的谈判说
明,独立派在实行君主立宪问题上与长老会派是一致的。
对此,平等派很快作出了反应,于10月提出《人民公约》,全面阐
述其政治、经济纲领,主张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取消上院,成立
一院制的国会,按普选制原则选举新国会。
为解决双方的分歧,1647年10月28日在伦敦郊外普特尼召开了全
军会议。双方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选举权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
争执不下,陷入僵局。11月11日,克伦威尔下令休会。11月15日,9
个团队的平等派士兵利用举行军事检阅的机会,举行和平示威,要求克
伦威尔等人接受 《人民公约》,结果遭到了独立派高级军官们的严厉镇
压,13名平等派的积极分子当场被逮捕,其中3人被判处死刑,1名被
就地处决。11月底,军队会议被解散,代之以军官会议。平等派运动暂
时被平息下去。
(5)第二次内战与共和国的建立
1647年底,英国局势更加紧张。一方面,由于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
使保王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苏格兰也开始支持英国国王。
最初,苏格兰人起义是为了反对英国国王的专制暴政,但是随着英国独
立派势力的加强和军队中激进情绪的增长,苏格兰国会中掌权的长老会
派极右分子唯恐英国建立起激进的政治制度和独立派教会制度,便改变
了对查理一世的态度。1647年12月,保王党人与苏格兰国会达成协议,
商定由苏格兰出兵攻打国会军,帮助查理一世恢复权力,条件是查理一
世复位后,在英国建立长老会派教会。
… Page 17…
克伦威尔等高级军官镇压平等派后,对查理一世仍抱有幻想并一直
和他保持联系,希望他能接受立宪君主的地位。但是,克伦威尔从1647
年11月21日截获的查理一世的一封密信中得知,国王打算同国会和军
队彻底决裂,而希望同苏格兰人达成协议。至此,独立派对查理一世的
态度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克伦威尔在1648年1月3日的下院会议上激烈
地指责查理一世是个骗子,并表示决不能同他妥协。独立派著名军官爱
①
尔顿也声称,建立一种没有国王的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这样,独立派
开始向平等派的共和主张靠近了一步。
1648年2月起,保王党在许多地方开始叛乱,5月,大规模的叛乱
在肯特郡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北部和西部。7月,苏格兰军队进入英国北
部。第二次内战爆发。
为了抗击保王党的叛乱,独立派再一次与平等派联合。1648年4月
29日,在温莎举行有平等派军官和士兵参加的军官会议上,双方达成协
议:共同消灭敌人,审判查理一世,胜利后实行《人民公约》。
温莎会议是独立派与平等派重新合作的开始,两派的合作保证了战
争的顺利进行。国会军迅速平息了肯特郡和埃塞克斯以及南威尔士的王
党叛乱。1648年8月,克伦威尔挥师北上,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苏
格兰军队,9月末,占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苏格兰的长老会派右派政
权被转移到与英国国会结盟的长老会派左翼之手。第二次内战结束。
第二次内战结束后,长老会派又成为平等派与独立派必须共同对付
的敌人。第二次内战前夕,当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的斗争难解之际,长
老会派分子乘机在长期国会中活跃起来,并取得了国会的统治地位。第
二次内战期间,他们百般阻挠战争的进行,在军事供应方面故意给国会
军制造困难。因此,第二次内战结束后,推翻国会中长老会派的统治又
提到日程上来了。
1648年11月18日举行的军事会议通过了爱尔顿起草的《军队抗议
书》,要求解散长期国会,选出新的国会,严惩国王,最高权力归下院。
接着,军队再次开进伦敦,普赖德(一称“普莱德”)上校于12月6日
彻底清洗了国会,逮捕47人,驱逐96人。这就是著名的“普赖德清洗”
事件。此后,长期国会只剩下独立派及其支持者50人左右,被称为“残
余国会” (一称“残阙国会”)。至此,长老会派的统治彻底垮台,军
政大权全部落入独立派手中。
长老会派的统治垮台后,如何处理国王成为全国瞩目的问题。在平
等派和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国会决定和军队共同组织特别法庭,对
查理一世进行审判。 1649年1月27日,法庭以“暴君、叛徒、杀人犯
和国家的敌人”的罪名判处查理一世死刑。30日,查理一世在成千上万
的群众围观下被处死。
1649年2月,国会通过决议,宣布废除君主制,取消上院。2月13
日,成立了从属于下院的国务会议。参加国务会议的有41人,其中大多
数是独立派领袖,如克伦威尔等人。在法律上,国务会议不过是国会的
下属机关,应该执行国会的指示及命令,但实际上,国务会议有权支配
陆海军,其职权也无所不包,甚至凌驾于国会之上。5月19日,国会正
① 叶·阿·科斯明斯基:《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 年8 月版,第311—312 页。
… Page 18…
式宣布建立共和国。
3。从共和国到护国政体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和共和国的成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
最高峰的表现,共和国是以独立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专政
的新形式。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本身并不是共和派,只是由于形势
的压力才同意了平等派的主张,被逼上了共和道路。因此,在独立派统
治下的共和国里,自然不会进行真正的民主改革。但是,“在革命之后,
①
任何临时性的国家机构都需要专政,并且需要强有力的专政。”面临着
来自封建势力的威胁和下层群众斗争的压力,为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的利益,独立派的共和国在建立之初实行了强有力的统治。
(1)独立派共和国的内外政策
独立派共和国的内外政策基本上有三个方面:为资产阶级、新贵族
谋取更多的利益;镇压群众运动;打击王党复辟势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