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鸡峰普济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61-鸡峰普济方-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x黄连散x 
治热毒下痢脓血脏腑 痛日夜无度气息欲绝 
黄连 地榆 赤芍药 当归 黄芩(各一两) 阿胶 龙骨(各二两) 栀子仁(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x水煮木香丸x 
治泻变赤白痢及脾虚冷热不调风邪湿冷之气进袭肠胃之间使谷不化 
米囊(半斤去茎蜜炙) 当归 陈皮(各三两) 甘草 浓朴 诃子皮(各二两) 地 
榆木 
香(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x露珠丸x 
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滞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 
服此 
白术 肉豆蔻 吴茱萸 赤石脂 干姜 附子 硫黄(各一两) 人参(一两半) 钟 
乳 
胡粉 
上醋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x乌樗散x 
治赤白痢久不止腹中 痛结疼及脱肛下血 
乌梅肉 樗根皮 赤石脂 当归 地榆(各半两) 黄连 干姜(各三分) 甘草(一 
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米饮调下食前 
x小诃子散x 
治风虚肠滑便痢不禁神效 
诃子(三分) 干姜 桂(各一分) 龙骨(一两) 附子 肉豆蔻(各四两) 当归 定 
粉(各一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米饮调下 
x干姜白术散x 
治久赤白痢不止肠中疼痛 
白术 干姜 附子 地榆 黄连(各一两) 阿胶 龙骨(各二两) 赤石脂(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x保安丹x 
治脾元虚弱固冷陈寒脐腹坚疼泄利无度或气腹膨痞饮食减少肌体羸瘠渐就困笃 
附子 当归 陈皮 面姜(各一两) 南椒 浓朴 吴茱萸(各半两) 硫黄(一分)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x朱砂丸x 
治大人小儿一切泻痢无问冷热赤白连绵不瘥愈而复发腹中疼痛者宜服 
砒霜(一两六分研入 合子以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烧令赤候冷取出) 杏仁 巴豆(各 
七 
十个) 
(六分半) 
上合研匀熔蜡和丸如黄米大每分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小儿半丸水泻新汲水赤痢甘草汤下白 
痢干姜汤赤白痢甘草干姜汤并放冷临卧服忌热物一二时 
x沉香水煮散x 
治下痢五色后重里急 
米 子皮(一个蜜炙) 当归 诃子皮(各五两) 陈皮(六两) 青皮 木香 芍药 地 
榆 
( 
上冷人加浓朴干姜各三钱下血去姜加羌活黄 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 
二个 
x浓朴七枣汤x 
治脾胃虚弱内变寒气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胁胀满脐腹疼痛腹中虚鸣呕吐恶心胸 
倦少力不思饮食 
浓朴(一斤) 川乌头 茴香 益智 缩砂(各半斤) 干姜(四两) 甘草(六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二盏枣七个煎取一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x香藤散 治下痢赤白脓血不止x 
香藤 甘草 陈皮 羌活 浓朴 当归(各半两) 木罂皮(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二盏取清温服不以时 
x阿胶神曲煎x 
治冷痢 
神曲 干姜(各六分) 当归 白术(各三分) 人参 阿胶(各二分) 甘草(一分) 
上为细末薄糊丸如小豆大以白面为衣每服五十丸水一盏煎令沸入药煮熟以匙抄含之日二 
三服 
x肉豆蔻散x 
治久痢腹胁胀满食不消化 
肉豆蔻仁 诃子皮 陈橘皮(各一两) 干姜 荜茇 木香(各半两) 白术(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调下 
x诃黎勒丸x 
治肠癖下痢日夜不止腹内疼痛 
诃子皮 黄连 干姜 当归 枳壳 肉豆蔻仁 地榆(各一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乌梅汤下 
x木香白术丸x 
治气痢调中 
白术(五分) 豆蔻仁 缩砂仁 诃子皮(各二分) 藿香(二分) 丁香 木香(各 
一分)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米饮服二十丸 
x胃风汤x 
治大人小儿冷气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肠胁虚满肠鸣 痛又肠胃湿毒下如 
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服之 
人参 白茯苓 芎 桂皮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入粟米百余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小儿量力 
减之 
x绵姜汤x 
治久泻 
米 子(一两蜜炒) 赤石脂(别研) 干姜 诃子皮 吴茱萸 桂 附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粟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服 
x御米汤x 
治年深日近赤白痢暴泻不已脏腑不调 
御米子(连皮半斤) 当归(半两) 青橘皮 陈皮 羌活 独活 丁公藤(各二两又 
名南 
藤)上为粗末每服二大匙头水一大盏半煎留半盏温服去滓不以时 
x草豆蔻散x 
治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此为内寒 
香薷茎 木瓜(各五分) 干姜(二分) 草豆蔻 藿香(各四分) 陈橘皮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非时 
x浓朴散x 
治泻痢 
浓朴(一两半去皮姜制) 木香(半两) 阿胶 当归(各三分) 肉豆蔻仁 龙骨(各 
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枣三个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以时 
x附子荜茇丸x 
治泻痢 
黑附子(炮去皮脐) 荜茇 干姜(炮) 良姜(锉) 丁香 吴茱萸(汤洗焙各一两) 
肉桂(去 
上九件治净捣罗为细末蒸枣肉去皮核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x乌贼鱼丸x 
治久赤白痢日夜无数腹痛不可忍 
乌贼鱼骨(三两) 樗根皮 白石脂 龙骨 雀儿粪 干发灰(各二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不以时一方加代赭石一两 
x胡粉丸x 
治积痢药虚中有积尤佳 
胡粉 阿胶 乌鱼骨(各二两半) 枯矾 龙骨(各五两) 密陀僧(一两一分) 
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x木香散x 
治久白痢不止脐腹 痛及赤痢 
木香(三分) 附子(一两半) 黄连 当归(各一两) 吴茱萸(半两) 浓朴(二 
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x甘草茱萸丸x 
治脏腑虚寒脾胃怯弱米谷不化肠滑泻痢心腹 痛腹胀肠鸣饮食减少 
吴茱萸(四两以酒醋各一升浸一伏时煮酒醋令尽焙干再炒熟) 甘草(一两) 栀子(弹 
子 
大一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烧生姜汤下 
x附子汤x 
治泻不已 
白术 苍术(各二两) 芍药(一两) 茯苓(二两) 甘草 附子(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x狗头骨丸x 
若下利杂色昼夜不息其人久虚所下肠间垢腻其脉微弱谓之恶利宜此 
狗头骨 豆蔻(各一两) 青石脂 附子 败龟 干姜(各半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有血去附子 
x五苓散x 
治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 
止者宜服又治霍乱吐泻躁渴引饮 
泽泻(二十五两) 猪苓(十五两) 桂 茯苓(各十两) 白术(十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熟汤调服不以时服了多饮热汤汗出即愈又治瘀热在里身发黄肿煎茵陈 
蒿汤 
x半夏正气丹x 
治下虚阴阳错逆霍乱吐逆粥食不下 
硫黄 半夏 藿香叶(各一两) 大附子(半两) 水银砂子(一分水银砂子即取方内 
硫黄 
少许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前方正气活命散下不 
以时 
x豆蔻丸x 
止霍乱吐泻不定渴躁烦热 
肉豆蔻 丁香(各半两) 良姜(一两) 藿香叶(一分) 
上为细末用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生姜米饮下 
x椒艾丸x 
治真气虚弱脾胃衰微身体沉重肌肉消瘦心胸逆满脐腹疼痛呕哕恶心逆害饮食胀闷水 
消寒中滑泄不断下焦积冷里急后重肠胃气虚腹内雷鸣滞下脓血赤汁或变杂痢臭秽散风寒 
冷健脾胃进食 
蜀椒(三百个) 艾叶(一升) 乌梅(二百个) 干姜(三两) 赤石脂(一两)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本方用蜜和更加黄连艾一斤) 
x没食子丸x 
治赤痢腹内疼痛遍数不定 
没石子 地榆(各半两) 黄连(一两半) 黄柏(二两锉碎蜜并炒) 酸石榴皮(一 
两) 
上为末醋煮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不以时若下痢呕逆胸中闷乱心腹并痛手足躁扰 
卧不 
微迟短气 
在后) 
x理中附子汤x 
干姜 甘草 附子(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x乌梅丸x 
若痢下纯血脐腹绞脉急大而散此由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 
蕴毒不散积于肠门渗而成血宜乌梅丸脉浮小手足冷此风冷在肠胃亦令下血宜附子当归丸 
或小浮焰而疾按无常定下血如豚肝五内切痛此或因服五石汤丸逼损气毒攻肠胃或如虫毒 
治 
乌梅肉(二两) 黄连(三两) 吴茱萸 当归(各一两) 酸石榴皮(二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x紫苏子丸x 
治一切气逆胸膈噎闷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不消呕逆欲吐及治肺胃伤冷咳嗽痞满 
奔急不得安卧 
紫苏子 陈橘皮(各二两) 高良姜 桂 人参(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温酒或米饮下不以时若食瓜脍生冷觉有所伤噫 
气生 
去人参 
x 
治泻后成痢 
黄连(四两) 茯苓(二两) 白芍药(三两) 阿胶(一两炒为末) 
上将前三味为细末以好醋熬阿胶成稀膏和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十丸食前 
若下痢鸭溏滑数不止肌肉消瘦饮食不入脉细皮寒气少不能言口舌生疮有时潮热此由脾虚 
胃耗 
宜炙 
x炙肝散x 
紫菀(去苗及枯者洗焙) 苍术 桔梗 白芍药 
上等分为细末用猪肝三指许批开掺药在上湿纸裹慢火炙熟细嚼米饮下食前 
x禹余粮丸x 
禹余粮 石脂 干姜 附子 
上等分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不以时 
x四顺汤x 
治吐下空腹干呕手足冷不止 
干姜 甘草 人参 附子(各一两) 
上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若不止加龙骨二两腹痛加当归二两 
x浓朴汤x 
治烦呕腹胀 
浓朴(四两) 桂(一两) 枳实(五个) 生姜(三两)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空心食前 
x槐花散x 
治热吐 
皂角 白矾(飞过) 槐花 甘草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以时 
x乌头散x 
治吐逆 
乌头(三两) 川楝肉(一两半) 槟榔 木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服去滓 
x软红丸x 
止吐 
辰砂 信砒(各半钱) 烟脂(一钱) 巴豆(十个) 
上熔蜡少许入油三两滴和为剂煎槐花甘草汤下绿豆大一丸小儿芥子大忌热食一时久 
x针头丸x 
治水泻 
胡椒末 硫黄(各一分) 巴豆(去皮膜不出油二两研) 黄蜡(四分) 
上同研匀熔蜡和丸米粒大大人三两丸米饮下不以时服 
x王粉散x 
治冷极泄泻久滑不禁不思饮食 
大附子 红豆 干姜 舶上硫黄(各一两) 
上四味用半稀粟米粥调末一钱空心温冷吃一服便效再服平愈只可缓缓半钱作一服不过十 
服好 
x木瓜汤x 
治泻不止 
米斗子(二两) 木瓜 干姜 甘草(各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不以时 
x建脾散x 
治脾胃虚泄泻老人脏泄 
乌头(三分) 浓朴 甘草 干姜(各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三合姜三片煎二合热服并二服瘥 
x四等散x 
治水泻或赤白痢或后重肠痛或腹中痛皆主之 
干姜 当归 黄连 黄柏(等分) 
上以乌梅三个煎汤调下二大钱赤痢加黄柏白痢加干姜后重肠痛加黄连腹中痛加当归并空 
心服 
x附子丸x 
治水积痢久不瘥肠垢已出者 
赤石脂 附子 干姜 桂(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x吴茱萸汤x 
治积冷赤白痢下不断变成赤黑汁烂鱼腹肠疼痛不能饮食 
黄连(四两) 吴茱萸 当归(各三分) 石榴皮(三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x地榆散x 
治新食竟取风为胃风其状恶风颈多汗膈下塞不通饮食不下胀满形瘦腹大失衣则嚏食 
泻泄(白痢) 
地榆(一两半) 当归 樗根白皮(各一两) 白术(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空心) 
x乳香散x 
治泻痢和一切寒气止脏毒泻血腹内 痛 
乳香(少许) 诃子皮(一分) 当归 木香(各半两) 
上锉细末用微火炒候当归干为度为细末每服二钱用陈米第一度泔一盏煎至六分空心午前 
服此 
x三物散x 
治血痢 
黄连(四分) 当归 石榴皮 吴茱萸(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去滓 
x石榴汤x 
治水痢及赤白痢笃困欲死者 
黄连(二两) 石榴(一个干者) 阿胶 干姜(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x丁香丸x 
治水泻及泻血不止疼痛甚者 
乌头 丁香(四个) 巴豆(一个) 朱砂(为衣) 
上为细末泡蒸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 
x延年驻车丸x 
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作脓血脐腹疼痛心胸痞闷后重里急烦满呕逆胁 
内虚鸣四肢倦怠不美饮食日渐羸瘦 
黄连(三两) 当归(一两半) 干姜(一分) 阿胶(一两半炒焦为末醋熬膏) 
上胶膏熬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x豆蔻白术丸x 
论曰肠胃为仓廪之所开阖有时下痢者盖肠胃失守门户不要由水谷相并运化失宜 
气不禁固又或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久而不去风胜害脾脾属土而恶木脾与胃以膜相连为 
则微弱而不能运化水谷并注肠间肠虚又不能禁制故令不利若形瘦腹大 胀食毕而下 
宜此白术丸附子汤 
白术(二两) 附子 肉豆蔻(各一两) 
上为细末蒸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食前 
x姜附汤x 
若暴下如水或青或白脐腹撮痛手足逆冷脉细欲绝渐渐短气此由寒冷之气暴伤于阳气 
为阴所辟气不禁固阳复则生不复死宜此姜附汤金液丹(方在后)又不止者灸气海百壮 
干姜(三两) 甘草 附子(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x太白丸x 
治吐 
半夏 玄精石(各一两) 硫黄(半两)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五十丸不以时候 
x三味黄连丸x 
若下痢赤黄日夜数十行手足不厥胸中痞闷时觉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