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 作者:吴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 作者:吴蔚-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⒒の雷叛钐笊背鲅旅拧
  宋军败局已定,陆秀夫见大势已去,先逼迫自己的妻子儿子跳海自杀,然后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捐躯。德祐皇帝(指宋恭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随即抱着九岁的宋帝赵昺投海而死。赵昺身边的很多大臣宫人也都投海自尽。这就是著名的崖山之战。宋军还有完好无损的船只八百艘,全部落入张弘范之手。张弘范为了记录自己灭宋的不世之功,派人在崖门的巨石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后来明朝建国后,有人将张弘范所镌刻的字迹全部铲去。

  数天之后,漂浮在海上的尸体多达十几万,惨不忍睹。陆秀夫的遗体浮出海面时,被当地人收葬。元军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一具身穿黄衣的幼童尸体,身上带有金玺,上书“诏书之宝”四字,送交张弘范,经确认正是赵昺随身携带的玉玺。张弘范大喜,立即派人去寻找赵昺尸体,但已经下落不明。 

  南宋自宋高宗赵构始,止于宋帝赵昺,共历九帝,统治一百五十三年,至此灭亡。
  张世杰突围以后,几天后才得知赵昺的死讯,他还想奉杨太妃为首,图谋再举。杨太妃得知赵昺已死,抚胸大哭说:“我忍死漂泊至此,正为赵氏一块肉,如今无望了!”说罢也投海自杀。
  张世杰将杨太妃葬于海滨后,已经完全丧失了信心和希望。当他移师到海陵山(今广东阳江县之南海中)一带时,遇到了强烈的飓风。将士劝他登岸躲避飓风,张世杰叹息道:“无以为也。”他相信上天有灵,坚持不肯上岸,还登上舵楼祈祷说:“我为赵氏矣,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结果风暴越来越大,最后船被风浪打沉。张世杰终于未能实现他收复失地的夙愿,饮恨葬身在平章山下大海之中。另一将领苏刘义出海后为部下所杀。南宋的最后一支军队至此灭亡。
  据说陆秀夫死后,其最小的儿子陆自立(号复宋)和其他南宋遗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岛一带,陆自立被众人推举为首领,厉兵秣马,以图复兴宋室。但不久后,爪哇国突然发生内乱,陆自立只得率众离开爪哇,来到爪哇北部沿海三百余里的顺塔,并自立为顺塔国王。明永乐九年(1411年),顺塔国王曾派遣使者进贡方物给明王朝。
  崖山之战后,张弘范将文天祥押到元大都后,请示元世祖,该如何处置。元世祖忽必烈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软禁在会同馆。之后,元朝派前宋朝宰相留梦炎劝降,结果却被文天祥骂走。元朝又派俘虏来的亡国皇帝赵显去劝降。文天祥只是连声说:“圣驾请回。”赵显也不好再说下去。元世祖大怒,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审问文天祥。文天祥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至元十九年(1282)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有人回答说:“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又想起被关押在监狱中的文天祥,亲自出面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不强迫,只是劝说道:“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我,我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说:“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恼羞成怒,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文天祥从容赴柴市(北京城北)刑场,南向再拜,从容引颈就刑,时年四十七岁。死后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的《正气歌》、《金陵驿》均成为传世名作,充分体现了光辉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然而,尽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义壮烈,却也有“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伤感悲愤,掩饰不住亡国背后的种种悲凉。这些作品是对山河破碎的感慨,对壮志成空的叹息,体现出最深沉的时代悲哀。比南宋的歌舞升平、苟且求和的偏安岁月相比,这种悲哀更让人扼腕痛心。



  “汉唐宋明大历史系列”创作缘起及
    《宋史疑云 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后记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了解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在情绪。我自小爱好历史,构思写一套非学术角度的历史读物已经很久了。汉、唐、宋、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著的四个朝代,加上明之后的清朝,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历史的全进程。而汉、唐、宋、明作为汉人自主统治的政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巅峰状态。 

  汉朝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平民所开创的基业,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对之后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大汉声威便是在这一朝代开始崛起,甚至汉朝的国号延续成为中国人的代称至今。
  唐朝由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陇西贵族开创,以自信和开放的姿态取得了封建历史顶峰的辉煌,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宋朝由武将开创,却重文轻武,在文化和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的时代。这样一个辉煌的朝代,却先后在与辽、金、西夏、蒙古的战争中连连败北。终宋一朝,外患最强烈,一直处在外族的威胁之中,其局面始终是“一切苟且而已”。
  明朝在元朝与清朝之间,夹在两个非中原民族政权之间,本身就具有引人瞩目的一面。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代皇帝中出身最为卑贱的,他虽然起于草泽,却是熟知政治,创造了历史上最专制的中央集权,其所制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均为清朝所沿袭,有效力达六百年之久。最为奇特的是,明朝的十六个皇帝绝大多数死在四十岁之前,而且大多荒淫滑稽,历朝历代皆不能及。
  本书为关于宋朝的掠影的历史随笔,我最早对宋朝有兴趣,是源起于宋词,而起意写书,则是源于匪夷所思的历史之谜——“斧声烛影”。
  这本书与之前出版的《880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晚唐)、《1644 中国式王朝兴替》(晚明),同步出版的《755年 中国盛衰之交》(唐前期),以及即将出版的汉代、中明等,一起组成了我与文脉堂所共同策划构思的“汉唐宋明大历史系列”。
  在这个大的构架下,我力图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展现汉、唐、宋、明四朝的波澜壮阔,其中既有精彩的故事,又有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剖析。
  在“汉唐宋明大历史系列”中,主线视角各各不同,但我一直着力突出两点:一是人性对历史的影响,二是历史环境下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作用,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会崩溃。
  很感谢朋友们和读者们长期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使得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在写作的艰难道路上坚持了下来,也请你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吴蔚
  2006年11月于北京  

  北宋年号表
  年 号庙号名字即位
  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 系备 注
  建隆、乾德、开宝太祖赵匡胤960年3417 50 父是赵弘殷仕后周,以军功累至殿前都点检,掌禁军。恭帝显德七年(960年)一月,领兵到陈桥驿,与部将策动兵变,被拥立为皇帝,国号宋
  开宝、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太宗赵光义976年382259太祖弟即位前任开封府尹、中书令,加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太祖卒,嗣位
  至道、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真宗赵恒 997年302655太宗第三子以皇太子嗣位
  乾兴、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仁宗赵祯1022年134254真宗第六子以皇太子嗣位
  嘉祐、治平英宗赵曙1063年32536赵允让第十三子年四岁,由仁宗养于宫中,后立为皇太子,以皇太子嗣位
  治平、熙宁、元丰神宗赵顼1067年201938英宗长子以皇太子嗣位
  元丰、元祐、绍圣、元符哲宗赵煦1085年91624神宗第六子以皇太子嗣位
  元符、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徽宗赵佶1100年192654神宗第十一子即位前封端王。哲宗死,嗣位。靖康二年(1127年)被金兵虏归,后死于五国城
  宣和、靖康钦宗赵桓1126年27262徽宗长子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皇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12月,受父禅即帝位。靖康元年(1126年)11月,金兵攻破汴京。明年二月,金废钦宗及太上皇徽宗为庶人,虏诣金国,北宋亡。帝在位一年又四个月。 

  南宋年号表
  年 号庙 号名 字即位
  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 系备 注
  建炎、绍兴高宗赵构1127年2136 81 徽宗第九子即位前称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虏徽、钦二宗。五月,康王在南京(河南商丘)即帝位
  绍兴、隆兴、乾道、淳熙孝宗赵昚1162年362868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太祖少子秦王德芳之后。父季王赵子偁高宗无子,纳赵昚于宫中以为嗣子,后立为皇太子。高宗死,遂即位
  淳熙、绍熙光宗赵惇 1189年43654孝宗第三子以皇太子嗣位
  绍熙、庆元、嘉泰、开禧、嘉定宁宗赵扩1194年273157光宗第二子以皇太子嗣位
  嘉定、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理宗赵昀1224年204160父赵希瓐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病危,权相史弥远称诏,另立宗室子贵诚为皇子,改名昀。同年八月宁宗死,史弥远拥立赵昀嗣位,原皇子赵竑被废
  景定、咸淳度宗赵禥1264年251135理宗侄。父荣王与芮理宗无子,立 为皇太子,理宗死, 为太子嗣位
  咸淳、德祐恭帝赵显1274年43 度宗幼子度宗死,权相贾似道拥立赵显为帝,显兄赵昰遂不得立。德祐二年(1276年),蒙古军陷临安,赵显被俘北去
  祥兴 赵昺1278年829度宗子端宗病死,陆秀夫、张世杰拥立卫王赵昺为宋主,移驻崖山。1279年正月,元军攻崖山,二月陆秀夫负帝赵昺跳海死。南宋亡
  辽年号表
  年 号庙 号名 字即位
  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 系备 注
  神册、天赞、天显太祖耶律阿保机916年45 11 55 德祖皇帝撒剌之子其先世累代为契丹迭剌部酋长和部落联盟军事统帅。唐天复元年(901年),阿保机立为本部夷立堇,专征讨。903年,继任于越总知军国事。907年被选为契丹八部首领,连任九年,伏杀七部首领,统一契丹诸部。后梁贞明二年(916年)称帝,国号契丹(947年改称辽)
  天显、会同、大同太宗耶律德光927年262146太祖第二子太祖死,由皇后(述律后)摄军国大事。一年后,德光在述律后支持下夺取其兄耶律信之皇位继承权即位
  大同、天禄世宗耶律阮 947年30534太宗德光之侄,东丹王耶律信长子即位前随太宗南入大梁,封永康王。大同元年(947年)四月,太宗卒于栾城,耶律阮于回军途中受从征诸将拥戴为帝嗣位。951年,帝率军攻后周救北汉,从征将领察割等发动兵变,帝被杀
  应历穆宗耶律璟951年211939太宗长子即位前封寿安王。天禄五年(951年)世宗被察割等人所杀,时璟随征在军中,诛察割,即帝位。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为近侍小哥等人所杀,附葬怀陵  

  保宁、乾亨景宗耶律贤969年221435世宗第二子四岁时,被穆宗收养于宫中,穆宗被害,耶律贤与大臣萧思温、女里、高勋等领兵即位于穆宗柩前
  乾亨、统和、开泰、太平圣宗耶律隆绪982年125061景宗长子即位前封梁王。景宗卒,嗣位。以年幼,由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摄政。太后临朝二十七年
  景福、重熙兴宗耶律宗真1031年162540圣宗长子以皇太子嗣位
  清宁、咸雍、大康、大安、寿昌道宗耶律洪基1055年244770兴宗长子六岁封梁王,后进封燕国王、燕赵国王。兴宗卒,嗣位
  乾统、天庆、保大天祚帝耶律延嬉1101年272554道宗长孙,父耶律濬六岁封梁王,后近封燕国王。道宗卒,嗣位。在位期间,女真族渐盛,辽上京、中京、西京皆被女真(金)所陷,保大五年(1125年)二月,帝为金兵所俘,辽亡
  西夏年号
  年 号庙 号名字即位
  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 系备 注
  显道、开运、广运、大庆、天授礼法延祚景宗李元昊1032年30 11 46 大夏国王李德明之子宋明道元年(1032年)其父卒,元昊以太子嗣位。1038年称“吾祖”(可汗,皇帝),国号大夏,都兴庆府 

  延嗣宁国、天祐垂圣、福圣承道、 都、拱化毅宗李谅祚1049年31921 母没藏氏,与元昊私通而生谅祚景宗末年,废太子宁明,立宁令哥。复废宁令哥,立私生子谅祚。景宗死,谅祚以太子嗣位
  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惠宗李秉常1067年82027毅宗子以皇太子嗣位,年仅八岁,由太后梁氏(汉人)摄政,至帝卒,仍由母党专权
  天仪治平、天祐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崇宗李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