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进行了停战谈判。谈判过程中,北非当局代表达尔朗在未取得维希政府同
意的情况下,接受了盟军关于在法属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最后通牒。几个小
时后,维希政府慑于希特勒的压力,宣布拒绝停火,并命令诺盖接替了达尔
朗的职务。
1942年10月22日和25日,英、美盟军舰队先后从英国开出,通过直
布罗陀海峡向北非进军。这一行动被德国情报人员获悉后立即通报了希特勒
当局,但并没有引起注意。希特勒认为盟军可能会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登
陆,从后方打击隆美尔。希特勒要求地中海空军能给隆美尔以支援,而空军
却认为没有力量支援北非的战斗。
盟军在阿尔及尔登陆的是英美两国陆军,由美国查尔斯·赖法少将指
挥。登陆前,盟军曾秘密地同阿尔及尔边防区司令马斯特进行过接触,因此
登陆部队得到了马斯特驻防军的配合,首先夺取并控制了制高点,关闭了电
讯设施,占领了警察局和广播电台,随后,登陆部队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
下,便开进了阿尔及尔城,迅速接管了这座城市。
在奥兰登陆的是美国陆军,由劳埃法·弗雷登法少将指挥。登陆部队出
其不意地顺利登上海滩,当攻击奥兰港时,遇到了法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运
送登陆部队的英国快艇遭受重创,美国士兵一半战死,其余的或负伤或被
俘。第三天,美军从东西两面夹击,两支装甲部队从南面长驱直入,直逼城
内的法军司令部。法国驻军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被迫于11月10日宣布投
降。
进攻卡萨布兰卡的部队是直接由美国出发的由乔治·巴顿少将指挥的美
国陆军。曾经在盟军登陆之前与英美盟军有过秘密接触的卡萨布兰卡防区司
令贝图阿尔将军在11月7日深夜获悉英美军队将在8日凌晨2时登陆的消
息后,立即逮捕了法国休战委员会的成员,占领了拉巴特的陆军司令部,同
意巴顿将军的部队登陆。但是,新任北非法军总司令诺盖却以叛国罪将贝图
阿尔逮捕,命令法军阻击美军登陆。因此,在卡萨布兰卡登陆的美军同法军
沿岸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当得悉阿尔及尔的局势发生变化以后,诺盖才
于11日下令法军停止战斗。美军的登陆,损失了飞机21架、登陆艇150艘,
… Page 78…
付出了比原来预计要高的代价。
11月10日下午8时,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后,希特勒下令德意军队进
驻法国南部地区,意大利占领了科西嘉。11月26日黎明,希特勒违背不占
领土伦海军基地的保证,派军队进攻土伦港,企图夺取法国舰队,遭到了法
军的顽强抵抗。为了表示对希特勒的抗议,不使军舰落入德意法西斯之手,
土伦法军将60多艘军舰全部凿沉。德军占领法国南部后,在法西斯的压力
下,维希政府被迫同美国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
由于达尔朗等人的协助,英美盟军登陆作战的困难大为减少。西班牙的
佛朗哥政权也没有插手北非的战事。盟军在北非全部登陆后,沿着摩洛哥和
阿尔及利亚领土向突尼斯推进。
(3)争夺突尼斯
阿拉曼战役英军的胜利和盟军成功的在北非登陆,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
斯,大大削弱了德意军事上的实力。但德意法西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企图
利用占据的突尼斯一隅,负隅顽抗。为了保住突尼斯这个稳固的桥头堡,希
特勒先后从西欧和意大利调遣了 5个师的兵力,从海空两路迅速增援突尼
斯,并任命阿尼姆为德意两国部队最高司令官。
此时驻守突尼斯的法国守军,对盟军和德军谁敌谁友的态度并不明朗,
一方面对德国存在复仇思想;另一方面却又怕违背维希政府的意志。法军司
令巴雷虽然拒绝了德国要求法军撤至突尼斯边境附近一线的最后通牒,但是
又自动放弃机场、据点,然后撤出了突尼斯,并没有对德军进行坚决反击。
为了消灭突尼斯境内的德军,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同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
军相配合,从西东两面进行夹攻;在阿尔及尔登陆的盟军由英国第一集团军
司令安法森将军指挥,从海陆两路同时出发,在突尼斯北部进行拦截,美国
伞兵营从东南方向突击了80英里,占领了离加贝斯湾和通向的黎波里的咽
喉要道加大萨机场。如此包围态势,使德意军队成为瓮中之鳖。
盟军抢占突尼斯的第一次战役是从1942年11月底开始的。当时,德军
的兵力十分薄弱,在突尼斯城实际只有1000人,在比塞大约有4000人,投
入作战的兵力极少。但德军采取疑兵战术,貌似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盟军
被蒙在鼓里,不知敌军兵力多少,不敢轻举妄动,行动谨慎小心,直到 11
月25日进攻突尼斯时,德军的兵力已调集增加了2倍。盟军从左、中、右
三路发起攻势,但由于援兵未到而受挫,只好向西撤退。德军的增援部队占
领了整个突尼斯。12月,盟军又几次向突尼斯方向发动进攻,都被德军击退。
后因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无法前进,原定的进攻计划只好放弃,使盟军在
突尼斯的首次战斗宣告失败。1943年初,法国守军加入了盟军行列,加紧对
德军作战的准备。而这时从阿拉曼战场上败退至突尼斯的隆美尔的“非洲兵
团”为阻止盟军反攻,抢先向美军发起进攻,美军大败,损失惨重,伤亡1000
多人,损失200辆坦克,隆美尔部队乘机向前推进150英里。在这种困难的
境遇下,新编第 18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亲自到前线担任盟军指挥,稳住了
… Page 79…
阵脚,迫使隆美尔停止向西推进。2月26日,由隆美尔指挥的在突尼斯的轴
心国军队在沿突尼斯北部海岸和蓬杜法赫之间70英里战线上向英军发起攻
击,遭到顽强抵抗,德军兵力消耗很大。从此,突尼斯战场上盟军的力量占
了绝对优势,兵力是轴心国军队的2倍,坦克是轴心国军队的6倍。隆美尔
见势不妙,称病离开了非洲战场,把指挥权交给了其属下阿尼姆。
3月底,盟军在突尼斯整个南部开始了总反攻。4月6日,轴心国军队
开始向突尼斯城撤退。4月中旬,得不到弹药、燃料和食品补给的德、意军
队被盟军围困在突尼斯北部,被迫与盟军展开决战。5月初,法军攻克法赫
斯桥,突破了轴心国军队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随后,英军进入突尼斯
城,美军进入比塞大城。1943年5月13日,25万德意军队被迫向盟军投降。
盟军在北非取得了重大胜利。
北非战役全歼德、意军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使地中海又
成了英国的内海,也使盟军掌握了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
4。盟军进攻西西里岛与意大利退出战争
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以后,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
会议,制订下一步的盟军军事行动计划。在讨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英
美双方产生了意见分歧,英国极力主张夺取巴尔干半岛,以恢复并建立在地
中海和巴尔干的英国势力范围,而美国虽然明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重要
性,但也清楚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场只对英国扩大势力范围有利,因而坚决
反对。最后在丘吉尔的坚持下,英美达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对意大利半岛
展开军事行动,首先占领地中海的意大利岛屿,并在西西里岛登陆。双方一
致认为,这一方案有三大好处:有利于地 中海的运输线畅通、安全;分
散苏德战场上德军对苏军的压力;以此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1943年6月,盟军任命艾森豪维尔为地中海战场总司令,亚历山大担任
进攻西西里岛的总指挥。进攻西西里岛之前,盟军首先对潘特莱里亚小岛进
行了连续袭击,迫使12000余名意大利守军投降,由此拉开了进攻西西里岛
战役的序幕。
西西里岛登陆计划定在1943年7月9日实施。从7月2日开始,盟国
就开始出动飞机进行轰炸,为进攻扫清道路。7月9日白天,天气骤变,狂
风怒吼,恶浪滔天。意大利军队由此放松了警惕,认为在这样的天气里盟军
不会登陆。而盟军却没因天气变化而放弃登陆计划,仍继续在马尔他岛东面
和西面集结舰队,做登陆准备。7月9日夜间,由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军和蒙
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共16万兵力,分乘3200条大小军舰和船只,由1000架
飞机护航,开始实施登陆计划。盟军登陆部队几乎没有遇到意军的有力抵
抗,仅用2天时间便分别从西西里岛南部和东南各40英里的海岸上,轻而
易举地占领了西西里岛。这时,德军才向西西里岛增派了包括一个精锐师和
… Page 80…
两个坦克师在内的7万兵力,使盟军遭到了新的阻力。从7月13日开始到8
月16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英军和美军经过同德军增援部队的激战,分别
占领了卡塔尼亚、巴勒莫和墨西拿,最后完成了占领西西里岛的作战计划。
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把战火烧到了意大利门口,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
政权面临着覆灭的危险。西西里岛被占领之前,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已岌岌
可危,出现内外交困的局面。连续4年的战争及其失利,使意大利经济濒于
崩溃,国内的反法西斯和反战活动频繁发生,墨索里尼政权遇到了空前的政
治、经济危机。与此同时,意德关系也加剧恶化。西西里岛战役开始后,希
特勒不仅没有提供更多的部队支援意大利,反而调动党卫军和空降师在意大
利北部偷偷设立军事防线,来防止意大利的彻底崩溃而给德国带来的冲击。
在这种形势下,墨索里尼知道大势已去,但还作垂死挣扎,企图把战争继续
打下去,以挽回失败的局面。可是,意大利国王这时已决定罢免墨索里尼,
任命巴多利奥元帅接任总理职务。巴多利奥接替墨索里尼出任总理后,即宣
布了法西斯党解散,结束了持续21年之久的意大利法西斯统治。
巴多利奥总理上台后,一方面表示意大利将继续进行战争,不同英美举
行和平谈判,以避免希特勒对意大利进行报复;另一方面又秘密地寻求退出
战争的途径,多次派代表与盟国进行接触,表示意大利政府准备磋商停战条
件,并请求盟军进攻巴尔干半岛,迫使德国军队撤出意大利。鉴于意大利希
望停战的态度,盟军商定了接受意大利停火的条件,决定派盟军司令艾森豪
威尔接受投降,并制定了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作战的计划。
根据盟国提出的意大利投降的停战协定规定,意大利军队立即停止军事
行动,海军和空军撤往盟军指定的地点,并立即撤回在国外各战场作战的军
队,盟军有权使用意大利的机场、军事基地。盟国与巴多利奥总理经过半个
月的谈判,于1943年9月3日在西西里岛的小城卡塞比岗签了字,并于9
月8日由英国正式公布。从停战协定签字的当天起,蒙哥马利率领的英军就
渡过墨西拿海峡,在亚平宁半岛登陆。9月10日,马克·克拉率领的英美联
军占领了萨勒诺。9月13日,德军向萨勒诺的英美军队发动进攻,遭到了盟
军空军的阻拦。9月20日,英军的一支部队开始在巴里登陆,27日占领了
福贾,德军弃城而逃。在亚平宁半岛登陆的英军不断向北推进,同萨勒诺地
区的英美联军会合后,先后占领了那不勒斯和法尔莫利。德军被迫退守到了
以卡西 诺山的隘道为中心的“古斯塔夫防线”
在意大利人民强烈要求下,已经在投降协定的“详细条款” 上签字
的巴多利奥政府于10月13日宣布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并向德国宣战,苏
英美三国立即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的一方。这样,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
完全处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意大利境内的德军又几次向盟军发动攻势,
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从此,意大利整个战局便处于停滞状态。
5。美军与日军的太平洋岛屿争夺战
… Page 81…
苏德战场上出现战略转折,苏军的节节胜利,德军的惨重损失,使国际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太平洋战场上,日美
之间的较量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取得了太平
洋战场上的初步胜利,由此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事扩张的野心。1942年,日
本政府制定了 《今后战争的指导大纲》,确定继续扩大已取得的战果,伺机
采取积极的攻势,以逼迫英国屈服,使美国丧失斗志的战略方针。为了落实
这一作战方针,日本海军凭借自己的优势,极力主张主动出击,采取攻势。
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坚持下,海军司令部决定实行
“东进”的战略,即把消灭美军的太平洋舰队作为主攻方向。日本海军针对
美军来自夏威夷的军事威胁,提出的作战计划是:第一步,攻入所罗门群岛,
夺取图拉吉岛,建立空军基地,轰炸澳大利亚;第二步,夺取中途岛,歼灭
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第三步,向东南太平洋推进,封锁美澳海上交通线。
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也开始重视太平洋舰队,尤其是航空母舰的作
用。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的航空母舰因不在港内,而被完整地保存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