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形势一夜之间扭转乾坤,对宋志成不利影响顿时冲的一干二净。就在沈斌本以为大功告成之际,几位高校学者却突然撰文,针对政府的一些弊端展开强硬的批评。这些煽动性的文章一发布,一时间,网络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派。甚至连媒体,也分成了不同阵营。别看这些学者专家没有明星艺人的粉丝多,但他们笔杆子出色,字字珠玑,很快引起了底层阶级的共鸣。
沈斌没想到会形成这种局面,看来拍砖的要比拍马屁的多的多。要不是林玉仁等人暗中操控形成虚假的一面,恐怕早就被拍砖的给淹没了。百姓们平时所受的压抑很大,也只能在网络上发泄一下。他们痛恨的并不是总理宋志成,而是地方上一些官员的做派让人不齿。在文人墨客的引发下,网民把心中的怨恨彻底的爆发出来。
网络媒体之间的争论,也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正在东面沿海某省视察的田振文看着几篇观点截然相反的评论员文章,不禁皱起了眉头。田振文非常明白,舆论造势的背后是中央两大集团的对垒。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田振文发现宋志成并没有插手,因为府院系的笔杆子们都还在沉默当中。而发布文章赞美宋志成的,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网民。要不是明星艺人的架势,赞美派恐怕早已经败北了。倒是那些学者专家的批判性文章,引起了田振文的重视。
别看田振文只是副总理并非矛盾的焦点,但文章所指的一些内容,却也涉及到他的权限之内。田振文本想出来躲清闲,没想到宋志成一直按兵不动,任由王伟光操纵着院校系对他进行攻击。这样下去,不但宋志成遭受冲击,也势必会影响到他接手总理后的执政。
文章中所罗列的一些所谓‘府院罪证’,只不过是放大了其中负面的数字。即便发达国家政府在执政当中,都不可能达到完美,何况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发展中国家。国务院的政令,都是在衡量完利弊的情况下,只能朝着有利的一面倾斜。现在被这些学者专家有意把弊端放大,在普通民众心理已经完全掩盖了绩效的一面。
田振文有点坐不住了,这样下去对他的冲击将会大过宋志成。到时候接手府院,人们会盯住这些弊端软肋,无形之中等于是给田振文上了一道紧箍咒。况且,这里面欠着到的政治因素非常重。舆论造势发展到极致,就会演变成一场不可逆转的动荡。
田振文拿起,立即给身在北京的何作义拨打了过去。事情到了这份上,田振文知道自己必须要代表莫系表明态度了。
“老何,我是田振文,怎么样,这个年过的舒坦吗?”
“田副总理,你到是清闲了,京都这边可是非常热闹。日前伟光同志主持召开了书记处会议,他对政府方面的工作很不满意,在会议上提出了严厉批评。”
“老何,这两天的舆论你看了吗?”
“嗯,非常精彩。”
“老何,你也别光顾着精彩,总的做点什么。别忘了宣传这一块你马上要接手,就当提前练兵了。”
“怎么,要表明态度?田副总理,我觉得还早点?中央这边主席和总理都没有发话,庞老那边好像也没什么表态。”
田振文沉思了一下,接口说道,“老何,这样下去恐怕两会上又是一番刀光剑影。说实话,有时候我厌倦了这种内斗,但是身在其中也没有办法。照我的分析,主席应该是在等咱们的表态。自从莫老事件发生之后,庞老几乎不再发话。而庞系干部在这次冲击中损失最大,不光军中大员,包括南湖罗连生都被连累。伟光同志借这个机会想与宋志成一较高下,按说是个机会。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小看了我田某人的胸襟。老何,咱们不能光看眼前的利益,这样下去于党于民都非常不利。”
中沉默了一下,只听何作义沉声说道,“田副总理,我明白。”
“好,我等你的消息。”
田振文挂断,心情并没有感到轻松。王伟光的做法让他有点不齿。虽然这是一个绝佳机会,在大形势下莫系应该会支持院校系来横制安致远的权力。但鼓动文人制造社会舆论,这样的行为却不是一个中央大员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假如王伟光直接来找田振文说明情况,或许田振文会站在王伟光一边。院校系接手人大对莫系来说也是件好事,可以分解五大班子的权力,不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形成隐形皇权。
可话又说回来,王伟光一旦接手人大,谁能保证以后的人大不会出现与中央脱节的现象。很多院校学者都上书中央,要求人大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岂不知这种情况完全不符合当下国情。议政分治,只会导致国家走向灭亡,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站在派系的角度上,田振文应该支持王伟光。但是站在国家大局的战略上,他必须反对这一做法。当初莫老在世时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一直有意无意的打压着院校系。这并非是老人的私心重,而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
中南海丰泽园中,安致远与宋志成面对面坐在沙发上。两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当下社会的舆论及民众的反应,有点象许多年前的那场学潮。先是院校学者举旗,接着是学生集会工厂罢工。演变到最后,就是一场国家灾难。普通百姓可能觉得小题大做,但在当政者眼中,却是一场重大的政治危机。
宋志成放下茶杯,沉声说道,“主席,舆论越闹越烈,我提议召开一次在京政治局成员会议。有什么话,咱们在政治局会议上说,不必做这些小动作。国新办及所属党报要发表评论员文章,被我压了下来。国新办要是发表了不同文章,等于是公开的对抗,更会让民众陷入迷茫之中。但是这股风不刹住,恐怕两会上又要闹起一番波澜。”
“志成,振文那边有什么消息?”安致远冷静的问道。
宋志成微微摇了摇头,“估计他们会支持伟光同志。其实在年前我就看出苗头不对,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我的退出能让政局稳定百姓满意,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新一届高层人事安排,是当初在政治局会议上全体通过的,并不能因为莫老的意外,就要改变整体计划。身为党的高层领导,能力是一方面,心怀德政最重要。安定团结的局面来之不易,有些事可以让,有些事绝不能退却。”
安致远斩钉截铁的说完,马上传秘书进来。安致远吩咐机要秘书,立即通知罗志森,密切关注国内院校的动向。别看是假期,也要避免发生意外的事件。
宋志成看到安致远终于亲自出手了,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他这一步以退为进虽然有点冒险,但扭转乾坤的把握非常大。宋志成最担心的就是安志远顾忌派系的纷争,以牺牲他来换取整体的稳定。现在看来,安致远不愧是党的核心,对事态的把握非常精准。今天的退缩,就等于为明天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不大一会儿,机要秘书匆匆走了进来,“主席,舆情局瞿辉局长打来内线。”
安致远一怔,瞿辉这时候打进内线,不会是舆论上又有什么变故。
“转到二号线。”
安致远说着站了起来,走到办公桌旁拿起了。
绿色指示灯闪烁了两下,里传来瞿辉的声音,“主席您好,刚才何作义同志给我打来,由于他的职务还没有正式任命,所以我要向主席做一下汇报。”
“哦?何作义给你下了指示?”安致远奇怪的问道。
“是的,何作义同志指示舆情局,要我们立即改变目前的不良舆论,通知国内媒介以团结和积极向上的文章为主导,把不利于团结的文章全部撤除。并责令几家重点媒体进行整改,尽快消除民间产生的不良后果。”
安致远微微一愣,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瞿辉同志,何作义的指示就是中央精神,立即办理不得延误。”
“是!”
安致远轻轻的放下,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何作义的指示已经表明了莫系的态度,他知道这肯定是田振文的授意,安致远很欣慰田振文能有这样的胸襟和目光。
今年是个关键年头,莫老的被刺,庞系军中的内奸,加上地方干部案的揭露,这一系列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让高层派系之间产生了裂痕。在这种情况下安致远如果不能平衡,只能施以重手。他不想那样做,安致远知道重手之后所造成的创伤,恐怕需要几年才能平复。现在有了莫系的支持,安致远完全可以在政治局会议上左右形势,无需再做其他的意外准备。
安致远走到沙发旁,欣慰的说道,“志成啊,莫老没看错人,振文同志确实能挑起莫系这个重担。你马上通知全体政治局委员,于初十上午九点准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两会前最后一次会议,务必全部到齐。我这就去西山别院见一见庞老,听说他的身体很不好,希望能坚持到两会之后。”
“主席,我这就去安排,也带我向庞老问候。”
宋志成说着站了起来,两位政治核心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水利部谢援朝部长的家里,沈斌此时的心情颇为激动。刚才丁薇已经打来,说是联合调查小组已经拿出了意见。根据丁薇以前从事的秘密职业,调查小组不予追究法律责任,转交国安内部处理。
得知丁薇已经被送回国安,并没有再次禁闭,沈斌激动的要去把丁薇接到这来。但是丁薇在里说什么也不让沈斌现在去总部,因为丁薇错说了一句话,导致平措丹巴非要与沈斌斗一场。为了不让丁薇担心,沈斌只好答应让谢颖去接她。
沈斌在家里也没闲着,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刘欣等人。至于平措丹巴,沈斌才懒得与他动手。这边沈斌正与刘欣几个聊着视频,房间的门铃响了起来。
“这么快,你们等等,我去给她俩开门。”沈斌对着电脑喊了一句。
别看是冬天,但是家里暖气很足,沈斌在卧室内只穿了条内裤。沈斌激动的连外套都没穿,一溜小跑来到了门口。拧开门锁,沈斌张开双臂,等待着丁薇的拥抱。
“啊~爸~妈,你们怎么来了?”
沈斌尴尬的看着门外站着的三个人,其中一男一女正是他的父母沈万有夫妇,而另外一人,却是谢颖的母亲戈丽华。
沈万有夫妇吃惊的张着大嘴,这里可是部长大人的家,儿子居然穿了条大裤衩子到处乱跑。就算是要成为人家的女婿,也不至于随便成这样。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
第六百零一节 好胜者
沈斌尴尬的回到卧室穿好衣服,对于父母来说沈斌再大也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并不介意,只要亲家母不觉得丢人就好。戈丽华担心的不是沈斌,而是自己的女儿谢颖。现在的年轻人胆大的很,万一自己的女儿也像沈斌一样,那这个脸面可丢大了。好在谢颖不在,戈丽华还算是保留住部长夫人的脸面。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穿好服装回到客厅沈斌再次问道。
“这不,你戈姨专门去家里把我们接了过来。我和你妈怕耽误人家工作,可你戈姨说她这段时间不上班,还说你小子也在北京,我和你妈这才过来看看。当然了,我们主要是来看颖丫头的,与你无关。”
沈万有幸福的看着儿子,嘴上说的强硬,却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儿子现在有出息了,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倒霉蛋,干嘛嘛不行,吃个鸡蛋恨不能噎的去医院。当父母的谁不盼着儿子飞黄腾达,但是沈斌发展的太过离奇,让老两口都有点不敢相信。深怕有一天被人发现儿子欺骗了领导,根本没上过大学,老两口都担心到那时会不会一枪把儿子给蹦了。
戈丽华脸上荡漾着春风般的笑容,接口说道,“沈斌,你和颖子都不小了,正好这段时间我有空,把亲家接来,也好早点把你们的婚事定下。对了,颖丫头呢?刚才我给她打电话也不接。”
“哦,她~她马上就来,我再打电话催一催。”沈斌说着,走过去拿起了客厅里的电话。
沈斌心说得赶紧给谢颖说一声,这个场合不适合把丁薇带过来。再者说,当着丁薇的面谈婚论嫁,沈斌也怕丁薇伤心。
电话响了很久,谢颖就是不接。戈丽华端着茶盘说道,“不用打了,估计死丫头正在开车。小沈,你去把厨房的哈密瓜端来。”
沈斌无奈的点了点头,走到厨房把哈密瓜端出,坐到了母亲的身边。
“妈,您和我爸还好吧,年纪大了,少去地里忙乎。”沈斌说着,用牙签插了一块哈密瓜,举到了母亲嘴边。
“你这孩子,我怕凉,不能吃这个。还说呢,我和你爸都快成地主了。欣儿那几个丫头在家里买了一大片地,雇了十几个人帮着种地,我和你爸现在想插手都插不上。”
沈母高兴的看着儿子,他老两口在家里可出了大名,年前连县委书记都去家里看望过。这次戈丽华去她们那里,弄的更是隆重,市长大人亲自陪同。
沈万有咳嗽了一声,那意思当着戈丽华的面,你提刘欣那几个丫头干嘛。
戈丽华当然在意,那几个丫头跟自己女儿亲如姐妹,连找男人都争夺一个。要说以前还没什么,但是现在沈斌已经跟女儿定下了婚约,再与那几个丫头来往那可就对不起女儿了。
几个人正聊着,房门一开,谢颖从外面打开房门与丁薇走了进来。
丁大小姐兴奋之余也忘记听一听室内有没有别人,她还以为就沈斌自己在家里等待着她们。刚才谢颖的手机连续接到家中电话,两个人还以为是沈斌等的着急了。
“斌~想死我了,赶紧过来抱~啊~爸妈~哦不~伯父伯母~阿姨~你们都在啊。”丁薇张着大嘴,尴尬的看着客厅里发楞的几个人。
“妈,你怎么回来了?伯父伯母,你们也来了?”谢颖也吃惊的看着沈万有夫妇。
戈丽华站起来瞪了谢颖一眼,微笑着招了招手,“小薇姑娘,什么时候到的北京,让阿姨看看,这丫头越长越水灵了。”
沈万有夫妇也站起来招呼着谢颖二人,特别是针对丁薇,沈万有特别的热情。丁薇可是与沈万有一起打过架的人。在沈万有心里,这才符合庄稼人儿媳妇的标准。老爷们出事,当媳妇的拎着板凳就得往上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