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喜子,宣读圣旨!”端坐金銮宝殿的康熙一脸的笑意,下令喜公公宣旨。
这是当然的,不管怎么说,三藩平定之后,也该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明降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钦此!”圣旨当然写得华丽异常,关键是得把吴三桂等人描述得罄竹难,还得显示皇上平时对他们的优待,最后自然是大清官兵在英明伟大的康熙皇帝的带领下,不辞劳苦,奋勇杀敌,最后终于夺取了胜利。这其中,像岳乐、傅弘烈、莽依徒等人当然是表彰奖励,该升官的升官、该赏钱的赏钱。至于秦有福就没什么事儿了,毕竟他不过是去溜达了一圈,而且也封赏过了,当然没有必要记录在那么重要的典籍里。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朝文武磕头虫一般用自己的脑袋跟地板较劲,好像跟地板有仇一样,不过心里都美滋滋的,不管怎么说,这打了胜仗了,不光皇帝开心,他们这些当大臣的也舒服,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能站在这大殿之上的那个没有点能力?国家稳定了,他们就能放开手脚搞钱了。
毕竟是高兴的日子,康熙也愿意跟自己的大臣们乐呵乐呵,于是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了的御膳流水一般传了进来,金銮殿上,康熙也走下了宝座,跟大臣们做到了一起(毕竟那宝座太高,说话什么的不方便)。当然了,康熙不过是象征性的跟大臣们打成了一片,否则谁跟他坐在一起,这顿饭就不用吃了。
虽然金銮殿面积不小,但是能留下吃饭的人却不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是都留下来,这桌子可就摆不开了。
“列位爱卿,今天朕与众位爱卿在这金銮宝殿上共饮庆功酒,还有一人却没有能来,众卿家知道朕说的是谁么?”康熙对秦有福被迫离京的事已在觉得有些愧疚,其实想一想也是,秦有福既不争权夺利,又不会妨碍着谁升官财,只不过因为风头太健,这才变成了过街老鼠,要说起来,这秦有福对康熙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别看康熙不得已逼着秦有福丁忧,但是内心里,康熙还是能把秦有福留在身边的。当然了,康熙也明白,他这个时候提起秦有福的名字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是有了这几句话,至少秦有福能安全一些。
康亲王可是秦有福的福晋的爷爷,这个时候要是不马上站出来挺一下秦有福,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当下马上接上康熙的话头:“当初三藩与我大清划江而治,若不是秦有福带着全火器营几千兵勇破了长江天险,要想这么快拿下三藩怕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当初皇上已经对秦有福和全火器营进行了封赏,况且秦有福志不在殿堂,现在又请了丁忧,不能来也是正常的,皇上无需挂记。”康亲王自然明白康熙的心思,他当然知道康熙也就是这么一说,要不然秦有福早就回来了,可皇帝既然说了,当臣子的自然是得给皇上找好台阶的。
“话可不是这么说,秦有福怎么了?他秦有福不过……。”康亲王话音未落,马上就有人跳了出来。开什么玩笑?好不容易才把秦有福弄走了,难到一句话又弄回来?不能什么好事都落到秦有福头上。
“秦有福怎么了?没有秦有福打败了吴三桂的长江水师,我的大军就过不了长江!没有秦有拿下岳阳,我们就没有登陆上岸的地方,吴三桂这会说不定还在湘潭当大周皇帝呢!”岳乐不高兴了,秦有福可是帮了他的大忙,虽然他跟秦有福没有什么交情,但是这么诋毁秦有福,岳乐却是不干的,毕竟是武将、是亲王,他还没有那么下作。
“……”
“……”
一时间,金銮殿里乱哄哄的差一点没吵起来。当然了,只能说是差一点,毕竟君前失仪的事可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谁的屁股都是肉长的,要是真的到了挨板子的程度,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众位爱卿,大家就别争了,今天朕与众爱卿在这金銮殿上用膳本是为诸位得胜还朝的将军庆功的,比高兴的事情就别说了,要不然朕还怎么呆在这?”康熙一看再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了,连忙出来打圆场。
“皇上所言极是,臣等明白了。”只要不是傻得厉害的,到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继续争论下去。横竖秦有福已经丁忧回家了,按照规矩,这一去至少三年,三年时间可以生很多事情,除非康熙下旨夺情,否则秦有福怕是回不了京城了。
……
就在酒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御林军侍卫走进大殿,来到喜公公身边,小声说着什么。喜公公听了一会,点头示意知道了,侍卫转身出了大殿。紧接着,喜公公俯身贴着康熙的耳朵边,小声禀报着:“皇上,姚启圣、秦有福八百里加急联名上折子,施琅将军拿下了澎湖,我大清水师大获全胜!”毕竟军报都是直接呈报给皇帝的,没有皇帝的许可,当然不能随便乱说,即使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哦?传!”康熙一听是这么个好消息,顿时也顾不上别的了,当即下令通传。
传递八百里加急的正是被秦有福踩了一脚的传令兵,连续几天几夜,传令兵都是在马背上渡过的,困了在马背上打个盹,饿了在马背上吃点干粮,撑到北京,几乎已经累得快倒下了,不过在八百里加急没有送到皇上手里之前,再累再饿也只能撑着,还好这内城里面有专门负责招呼像他这样的传令兵的机构,至少一到皇城就能混上一碗热汤水喝,也免得累倒了。
“启禀皇上,小人奉姚启圣姚大人和秦有福秦大人的差使,八百里加急送来捷报。施琅将军三日前大破澎湖守军,现已拿下澎湖!”别看这传令兵一辈子都没想过能有一天会在金銮殿上见到皇帝,但是平时在姚启圣身边呆久了,见到的大官不少,心里激动是自然的,但是还不至于到语无伦次的程度。
康熙本来就在大殿内跟大臣们饮宴,这个时候也方便,碰上这样一件好消息,当皇帝的也顾不上什么矜持,几步抢了上去,接过装着捷报的信筒,也来不及验看什么火漆之类的,三两下就将捷报拆了出来。
“太好了!这可真是太好了!没有澎湖,我看台湾还能撑到什么时候!”看完姚启圣写的折子,康熙恨不得跳起来,连声叫好。
一边的康亲王和岳乐都急得不行,还是康亲王的面子大一些,顾不得什么失礼不失礼的,站起来跟康熙伸手:“皇上,让老臣也看看这捷报。”
“好,都看看都看看!哈哈哈!”康熙心里高兴啊,随手将澎湖捷报递给了康亲王,接着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传令兵,想进一步询问一下消息,结果一眼看去,传令兵正满脸的灰尘跪在地上,手上缠着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纱布,偷偷的扭着脸看着边上酒桌上的大鱼大肉,就差没留下口水来了。
康熙当然知道八百里加急的规矩,距离近一点还好说,要是远一些,累死人是正常的,浙江到京师的路程那么远,这传令兵没有跑死已经是不容易的了,这个时候肯定是又累又饿。康熙也知道,凭姚启圣的文采,这澎湖大捷的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再问传令兵本来就是多余的事情,还不如赏这传令兵一点好吃的,也算沾点喜气。
“今天可真是算喜临门,一来是三藩之事以盯,现在又传来了澎湖大捷的消息,真是可喜可贺。小喜子,把朕桌上的这碗肉端给信使,就让他在这大殿里吃上一顿!”
话说为了表示亲切和慰问,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宫里经常会给各位大臣家里送些菜肴,表示君臣一心的意思,一般情况下,皇上只会给亲王这个级别的大臣送吃食,再往下就是皇后或皇贵妃之类的派人送去的,当然了,不管是谁做的,送吃食的太监肯定都会说这是皇后娘娘或者是皇贵妃亲自下厨动的手。大家其实都知道,但是这份情谊自然是要领的。
可是今天却不一样,一个只是勉强穿上了补子的信差居然在金銮殿上得到了皇上赏赐的吃食,而且这还是从皇上那一桌上端下来的,这意义可就不一样了,要是传了出去,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这小小的信差,要是放在平时,康熙的这个举动说不定会惹得御史的弹劾。但是在今天,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坐满了得胜还朝的将军的殿堂里,大家顶多也只是羡慕之小信差碰上的好事,却没人会说什么。
信差听到康熙的话的时候吓了一跳,他当然知道自己刚才走神了,本来以为会因为这个事受到责罚,可万万没想到,皇上居然会赏了他一碗肉食,而且让他就在金銮殿上享用,这事若是说出去,这辈子算是有吹牛的资本了。
“谢谢皇上赏赐!”信差差一点没把脑袋给碰出血来,不过这个时候磕多少个头也不为过。
康熙很满意自己这碗肉的效果,笑着吩咐道:“好了好了,不用磕头了,赶紧吃点东西,一会下去领赏去!”
……
第一百八十六章招安台湾
看女生小说去书 客 居
()
没有了澎湖,刘国轩算是抓瞎了,他已经没有了谈判的本钱,现在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朝廷提出的条件。、刘国轩没有办法,要是没有了军队,他刘国轩就算长着三头六臂,也架不住那些虎视眈眈盯着他这个台湾领军第一人位置的人,再说了,无论是郑成功还是郑经对他刘国轩都不错,要是他就这么丢下台湾延平郡王,这一辈子怕是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当然了,刘国轩之所以愿意接受招安,也是考虑到了大清的习惯问题,当初大清为了进驻中原,大量使用降将,而且待遇也都不错,台湾虽然孤悬海外,但是终究还算是大明朝的正统,况且收复了台湾就意味着大清完成了统一大业,无论是为了显示大清的实力还是显示大清满汉一家的决心,只要终究别提什么过分的要求,这一辈子混个安生日子是不难的。
对于刘国轩来说,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样才能摆平郑聪和冯锡范,至于郑克爽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又刚刚面临丧父之痛,别说拿什么主意,事到临头别给吓得尿了裤子就不错了。
“见过姚总督,见过秦大人!”麦克平单膝跪在大帐内,规规矩矩的行礼道。
“不是跟你们刘国轩将军约好了,这次会面我们想直接跟刘大人面谈的么?”姚启圣明知故问,调侃着麦克平,他当然知道,现在台湾局势不稳,刘国轩这个时候要是还敢离开台湾才是怪事。这倒不是说刘国轩不能直接带着他的水师投降大清,可是只要刘国轩不是傻得,他当然会明白,大清想要的不是刘国轩的水师,真正看在康熙眼里的是台湾!刘国轩要是不能趁这个时候控制住台湾,只是他带着台湾水师来降,大清倒也不会说太为难刘国轩,但是相比整个台湾来说,刘国轩当然希望能得到更多,大清也是一样的。
“我们将军说了,自从与秦大人一番交流之后,他已经想明白了,如今的天下是大清的天下,乃是众望所归,天下大统理所当然,台湾与大陆虽然隔海相望,但是自古以来都归福建管理,现在回归中土当然是正途。我们家将军虽然受封延平郡王,可现在大明朝已然不复存在,自然这延平郡王也就该统领台湾军民皈依大清,可惜的是,先延平郡王郑经不幸罹难,郑聪和冯锡范扶持着郑经的次子,十一岁的郑克爽接替了王位,这样一来,台湾的局势就变得异常微妙,我们家将军手握兵权,为了台湾的稳定,这样的时候实在是难以脱身前来谈判,只能委托小的再登大陆,面见姚总督和秦大人。一来是想知道上次我们家将军提出的招安条件不知皇上有何示下,另一方面希望请姚总督和秦大人前往台湾商议具体事宜。我们家将军保证,只要我们家将军无虞,势必保全两位大人的安全。”麦克平明白,要是他能说服姚启圣或秦有福亲自到台湾跟刘国轩洽谈,一旦招安成功,他的功劳自然是小不了的,为了自己,麦克平并没有完全按照刘国轩的意思说。
不能不说麦克平的话说得有道理,即使是从刘国轩的角考虑,这也是最合理的,可是要让姚启圣去台湾,那还是免了,当初为了招安刘国轩,姚启圣没少动脑筋,明的暗的出了不少招,就连派人暗杀的事也没少干,现在已经是胜券在握了,姚启圣又怎么肯冒这个风险?至于秦有福就更不用说了,他现在可是正在丁忧,按理来说,这一切的公务都跟他没有关系,更不要说去台湾洽谈招安的事了,所以麦克平的话是这么说,可秦有福就像没事人一样,就等着看看姚启圣是怎么安排的。
姚启圣老谋深算,早就预料到了台湾出了这样的事情刘国轩肯定是不会来的,你们这次的谈判就会安排到台湾,虽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是自己的安全还是要小心的,现在蒙派克把秦有福也划拉到了赴台谈判的名单当中,自然是最好不过,再说了,皇上早就说了,这次谈判本来就是以秦有福为主,到时候谈好谈坏,都是秦有福的事情,自己只需要跟着沾光就行了,何必冒险?反正皇上已经回复了谈判条件,台湾仿琉球、朝鲜例是不可能的,且台湾延平郡王和军队必须登岸,至于留头发的问题倒是说得很含糊,,大概就是让这边看着办,现在有这个机会,正好把事情丢给秦有福。
“老夫统管闽浙两地,赴台谈判实在不便,好在皇上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授权秦有福秦大人全权处理台湾问题,要不老夫这就安排一下,让秦大人给你回去,与你们家将军好好谈一谈。”姚启圣一边说一边偷偷打量着秦有福的反应,当他发现秦有福一脸惊讶的样子嘴巴越张越大,知道再这么下去秦有福怕就该说话了,赶忙转换了话题。
“不过别怪本督丑话说在头里,现在施琅将军手握雄兵,又刚刚拿下了澎湖,正盼着再接再厉,也好多立军功,换个封妻荫子,这谈判的事情万万可拖不得,否则一旦本督弹压不住,就难保台湾生灵涂炭了。”
说到这,老头话锋一转,径直对秦有福道:“秦大人,皇上的圣旨你是看过了的,既然皇上将与刘将军谈判的事情交给了你,你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