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黛-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这样的话显得有些功利。
  但却不会让人反感,毕竟,若无所求。谁愿意千里跟随。
  刘氏便看了看阿黛,阿黛点了点头,此去京城,她确实需要用人,胡家大郎和胡家大媳妇倒也不错。
  “瞧你们说的,那阿黛以后就交给你们照应了。”刘氏道。
  至此,一切去京的准备完毕。
  ……
  而京城,因着赵昱承爵恭王府,王家姑娘赐婚赵昱,成为世子妃两件事情闹的纷纷扬扬。
  梨园茶舍。青布长衫的说书人正说着京城秩事。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今日先说宁王府。”
  说书人这一句前言刚说完,台下便一片乱哄哄起来。
  自先帝传下来有三位异姓王。分别为平王,宁王和恭王。
  先帝时期,国朝曾出现过混乱,正是这三王为先帝平乱,因而受封为王。
  说起平王,宁王,恭王。
  京城有传言道:子孙最不肖的是平王。子孙最有出息的是宁王,而子嗣最不继的是恭王。
  先说平王,这位王爷虽然是战将出身,但好附庸风雅,平日里喜欢结交风雅文士,以至于子孙投其所好。一个个弃武从文,吟花弄月,整日里约人清谈结社,最后却牵连于朋党案,平王自请削王爵。如今平王府只是郡侯府,完全淡出了朝堂。
  而宁王,有一女为贵妃,再加上子孙多是身居高位,可谓是三王中最风光的。
  而恭王府,老恭王早年就亡故了,便是恭王也战死沙场,本来所有的人都认为赵拓将是恭王府的领军人物,只可惜赵拓气太盛,竟然抗旨杀史,最终落得身首异处,让人不胜唏嘘,但赵拓之功绩是任谁也抹灭不掉的。
  如此,恭王府可谓是一门英烈,所以,京城中人多认为恭王府是地位最稳的。
  但自古以来,异姓王鲜有好下场。
  于是,京中人人都在猜测,些三王怕是平王府先倒。
  然而,这世事偏偏出人意料。
  平侯府虽然淡出朝堂,但因为老平王尚,子孙在他的庇护之下,虽说不务正业,但也能优哉游哉的。
  最后却是风头最盛的宁王府先倒了。
  这子孙太有出息了其实也不是好事,老宁王倒底岁数大了,终于寿终正寝,但其下几房都有出息,在朝中都身居高位,又都是嫡子,于是谁也不服谁,最终一阵暗斗之下,却暴出了宁王府无数的脏事,最后落得抄家的下场。
  真真是让人始料不及。
  而宁王府些事之后,京中人的眼光不由的就盯着了恭王府。
  毕竟恭王府虽然子嗣不继,但一脉相承之下,反而不会有那么多的斗争。
  可未曾想,恭王世子突然坠马而亡,于是恭王府的承爵便成了大问题。
  而就在众人还在猜测着,如今的恭王府会有个什么走向时,恭王府的承爵问题那是快刀斩乱麻,还在已故世子的灵期,恭王府的新世子便定下了,公主府,赵家三房的赵昱。
  而赵昱刚一定下,众人又不由的想着,世子妃会落到京里哪个大家时。
  世子妃又突然的定下了,不是大家出身,反正谁也没听说过,是钱塘王家女。
  这一出一出的,着实叫京城闲人过足的隐。
  说书人的话题转眼就落到了新世子和新世子妃身上。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祸……”这是说书人对赵昱的评论。
  “对了,你可晓得那王家女倒底是何天仙模样?”在百姓看来,一个普通的女子能被选为恭王妃,那定然是貌如天仙,否则,凭什么呀?
  “这王家女还未进京呢,老汉又没有千里眼,又如何能晓得这王家女的情况。”此时,台上的说书人笑道,随后话风一转:“不过,近日帽子胡同那边有一位叫王九娘的姑娘,能请得仙人下凡,据说问事,占卜,无有不灵,各位若是有闲心,不防去问问。”
  这等异事,立时惹得众人兴趣。

  第一百二十五章 阮家女
  
  京城闲人打听着王家女的消息。
  而阮府也不例外。
  正是盛夏,阮家几位姑娘在院中赏花。
  院中,紫微花开,甚是灿烂。
  “谁都没有想到啊,恭王世子妃居然这么快就定下,王家女?四姐,你在钱塘呆了差不多两年,这王家女你可认得?”阮府的六姑娘阮萦坐在紫微花下,抬着眼看着正在往大鱼缸里投鱼食的阮秀。
  阮秀仍是专注的投食,两眼盯着缸里游来游去的鱼,显然别有神思,并未将六姑娘的问话听在耳里,便未曾回话。
  另一边正摇着扇子的三姑娘阮彤见此情形便嗤着声道:“六妹妹,王家女你四姐怎么会不认得,说起来你四姐跟王家女可真是有缘份哪……”说到这里,阮彤便卖着关子。
  六姑娘才不过十一岁,虽晓得三姐和四姐平日一向不太对付,但这个时候又怎么管得住自己的好奇心,听得三姐姐这般卖关子,那心里更是有一只猫爪儿再挠似的,便抬眼看着阮彤,有些撒娇的道:“三姐姐快说。”
  阮彤先未曾言语,只是侧过脸看了阮秀一眼,本想着阮秀至少要跟她服个软。
  没成想,阮秀还是盯着那几条锦鲤,似乎她说的一切都跟阮秀无关似的。看着这情形,阮彤心中腾的火起,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原先她瞧不在眼里的四妹就爬到了她的头顶上。更是一脸从不把她放在眼里的表情。
  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阮彤实是有些受不住。
  从什么时候起,四妹妹就不一样了呢,似乎是两年前那场大病之后。
  不晓得四妹妹做了什么,恭王妃姑姑便开始对四妹妹另眼相看。
  而这一回,宁王府的事情又让这四妹妹风光了一把。
  老宁王病重,宁王之下五房子嗣争夺爵位。其中宁王府大房曾想跟阮家联姻,讲的就是她阮彤跟宁王府大房长子的婚事。
  当时,父亲是很有些意动的。便是她也有些意动。毕竟,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宁王府大房承爵的可能性最大,再加上若是联姻。有阮家的支持,宁王府长房承爵几乎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了。
  事成之后,只要宁王房长房承爵,那她就是未来的宁王府世子妃了,这是何等的地位。
  只偏偏四妹妹一句话,就把这好事给搅了。
  她还记得四妹妹当时在老夫人面前说的话:“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宁王府各房相争,阮家冒然插手,若是如意,那自是好的。但万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失败了呢,阮家夹在里面,岂不平白得罪了一门权贵,于阮家来说得不偿失。如此。莫如坐山观虎斗,所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宁王府各房势利都差不多,最终不管哪一房胜,都将是惨胜,而惨胜之下。再要统领整个宁王府,自然力有不逮,如此,阮家再支持也不迟,到那时,同样是雪中送碳。阮家还立于不败之地。”
  阮秀这一翻的谋算果然打消了老夫人马上联姻的心思。
  阮家坐山观虎斗。
  而谁也没料到,宁王府家斗之下,最终的结果却是这样的惨,宁王府削爵抄家,好几房贬为平民。也就偏远的几房仍在朝中,但大多都只领了闲差,可以说宁王府的风光在瞬间就烟消云烟。
  这让阮家人事后想起来都是一阵心惊,也因此,老夫人那里着实把阮秀夸了一翻。
  说阮秀是阮家的大功臣。
  说起来阮彤这个做三姐的也该承阮秀的情,要不然,她若真嫁了宁王府,那如今便如尘埃了。
  只是阮彤终是意难平啊,阮秀又踩着她的肩膀亮了相,而她却成了府里姐妹的笑话。
  这会儿,阮彤看到阮秀那淡然的表情,既然阮秀不在乎,那她又何防直言:“六妹妹不晓得,王家女共有姐妹两人,大的叫王靛,小的叫王黛,那新的恭王世子妃就是王黛。而在钱塘的时候,你四姐曾看中一个叫安修之的学子,可偏偏安修之心中只有王靛,那安修之曾扬言,王靛不成亲,他便不定亲,你四姐姐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负气回京的。”
  说到这里,阮彤顿了一下继续道:“说起来先前恭王府选世子妃,恭王妃姑姑本是看中你四姐姐,想要定你四姐姐为恭王府世子妃的,却没成想,颐世子早早亡故,最后公主府赵家三房的赵昱出人意料的承爵,而偏偏公主又请圣意,直接指婚了王黛为世子妃,六妹妹你说说,你四姐跟这王家女岂不是真有缘份。”
  说到这里,那阮彤嘴角翘了翘冲着阮秀道:“对了,听说当初在钱塘时,公主好象是看中过四妹妹的,只是似乎四妹妹看不中人家,想想这真是白白错过机缘了。”
  “是不是机缘谁又知道呢?若我当初真跟赵二公子定亲,怕如今赵二公子也承不了爵。”阮秀这时转过头来,看着自家三姐道。
  三姐心中所想什么,她当然清楚,前世她可是受尽三姐的打压,今生又岂有不找回来的道理?若不是因为宁王府之事,实是关系着阮家的兴衰,说实话,她才懒得管三姐嫁不嫁宁王府呢。
  而至于机缘之事,谁又说得清。
  只是,想到赵昱,想到王黛,阮秀心中也是颇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失落有些,谁也未曾想到赵昱最后会走到这一步。
  当然,重生一世,在她的眼里,偏地都是机缘,比如如今宁王府一倒,她面前又有了一个大机缘,若这个机缘能把握住,那她将真正直上青云。
  总之,人生还长,慢慢来,以前她觉得三姐了得,这重生一世,三姐在她的眼里已无足轻重。
  前世,她跟王靛纠葛一世,而今生,似乎王黛又渐渐闯进了她的地盘。总是让她有些不舒服。
  一边六姑娘在边上听着三姐四姐的话,只觉得弯弯绕绕好复杂,大体也不明白,不过,有一点清楚了,似乎四姐跟王家女之间纠葛不断啊。
  哎呀,不管了,三姐姐和四姐姐的事情她永远闹不明白,还是紫微花开的好看,她摘点花插到花瓶里。
  看着六妹妹碰碰跳跳的摘花,阮彤和阮秀相视一眼。
  不长大,最美好。
  ……
  京城南城门。
  在等着进城的时候,阿黛掀开车帘子,抬头看那高高的城门楼。
  一路水路兼程,如今终于到京城了。
  此时正是渐近黄昏之时。
  京城的天空因着黄沙之故,没有钱塘那么澄静。略有些暗沉的云中夹着如水平线一样金灿灿的光线,时尔几朵黑云渐掩向那金灿灿的光线,再映着那高高城城门楼,突然就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京城气象,果然风起云涌。
  再看那有些斑颇的城墙,便有一种金戈铁马入梦来的感觉。
  随后一行人进了城。
  “安置的地方可落实好?”前面的马车上,赵四爷再问王继善。
  “已经安置好了,我在帽子胡同那里租了两进的宅子,够大家暂时落脚了。”一边牵着马,走在马车边上的王成道。
  他早在几天前就到了京城,一切都安置好,今天是到城外接人的。
  “如此甚好,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赵四爷道。
  王继善点头,这进了城,自要分道扬镳了。
  ……
  帽子胡同曾是京城出名的巷子,因为当年这里曾是仪宾府的所在,而随着仪宾府破落,渐渐的整条街便成了杂居地,一些是本城的破落户,一些是外地的客商,再加上一些原住民,但也因为这样,整个帽子胡同便颇为热闹。
  坊的宽阔地带就成了集市。
  而王成之所有租住在帽子胡同,是因为帽子胡同对于王家人来说是一份缅怀。
  因为,这里正是王家当年作为仪宾府的祖地。
  只是做为后人,再重新走上这片祖地里,朱门已不在,曾经门前的石狮已长满了青苔,歪歪斜斜的倒在一边的墙脚下。
  夕阳斜斜的照进巷子里,挑担的汉子,满头是汗的杠夫,以及落魄的书生自巷口匆匆而入。
  而王成租的两进宅子就在巷中。
  院中一株四季桂,此时正是飘香时。
  阿黛一行正要进门时。
  就在这时,隔壁人家的门突然开了,门开之后,从敞开的门处就垂下一个门帘,将屋里的情形挡的严严实实。
  看到这门帘一垂下来,立刻的,便有许多人围了过来。
  “大家快来看啊,九娘要请神仙了。”立时的,四周的人群便围了上前。
  “让让,让让,我昨天问了问题的,今天正好听神仙解说。”此时一个汉子挤进人群。
  “还有我,老婆子我昨天掉了一只金钗,还得请神仙娘娘帮老婆子找找,大家让让……”人群中,又有一老婆子挤上前道。
  如此种种的,没一会儿,邻家的门前就围满了人,便是王家这边门口也被堵了起来。
  王家人好奇,请神之事,虽时有听闻,但却未曾真正见过,于是便也站在门口中看了起来。

  第一百二十六章 请神?口技
  
  “肃静,肃静,神仙娘娘们马上就要来了,莫要吵了她们。”一个七八岁大小的男孩,拿着一只掉了漆的木盆在门口一阵敲打,冲着围观的人稚声稚气的道。
  虽然一脸稚气,但表情甚是严肃,一脸小大人样,着实有些让人发嚎。
  而此时,外面围观的人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会儿,小男孩话音一落,外面瞬间就静了下来,那是真静,静的让人似乎能听见灌过胡同里的风声。
  所有人都静静的立在门外。
  门帘是由竹片所制,外面人看不到屋里的情形,但渐渐的,屋里的声音传了出来,而且越来越清晰。
  先是车辙碾压路面的声音,随后便是下车的声音。
  “哈,织女姐姐,今天你最早了,快来喝茶。”屋里,立刻响起一个软快欢喜的女声,显然应该就是请神的王九娘,紧接着就是茶杯到茶壶的撞击声,以及冲茶水的声音。
  叮叮当当,清清脆脆的。
  “还不是我养的这只鹊儿,今天不知为何飞的特别快,我的车子紧赶慢赶的才跟上它。”回话的是织女,声音略有些低沉,总带着一股犹豫之气。
  “哈,定是这七夕快到了,你家的鹊儿想带着你见心上人了。”这时,一声爽利的女声插了进来。
  “牡丹姐姐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