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趁统治者出兵增援威尼斯的机会,发动起义,推翻了延续达57年之
久的十字军国家——拉丁帝国。此后,罗马教廷和西欧各国封建主为挽
回颓势,发动了针对埃及和突尼斯的第七次、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均毫
无结果。1291年,十字军势力被从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赶走,十字军运
动也归于彻底失败。
… Page 27…
四、中国隋朝时期军事与战争
1。隋朝统一战争
(1)隋初战略形势
自西晋末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又一次大分裂时期,南北对峙,政
权林立,朝代更迭频繁,争战攻伐连绵不断。到南北朝末期,中国境内
除北周、突厥和陈3个主要政权外,尚有一些小的地方割据势力。
突厥是中国北部地区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金山(阿尔泰山)南部。
6世纪中叶,征服了许多部落和民族,占有东至辽河,西达里海,西南到
阿姆河南,南到今内蒙古沙漠以北,北越贝加尔湖的辽阔地区。其牙庭
(可汗所在地)介于都斤山(杭爱山)与今鄂尔浑河上游之间。当时,
突厥拥兵数十万,乘北齐与北周争战不休、争相与其和亲之机,不断向
南扩展和袭扰。佗钵可汗曾骄狂地宣称:“我在南两儿(指北齐、北周)
①
常孝顺,何患贫也!”隋朝建立后,停止向突厥输送金帛,因而突厥经
常南下侵扰,威胁隋王朝的统治。但是,突厥政权内外也存在矛盾。它
袭扰高丽,驱逐契丹(居于今辽河上游一带),引起他们的仇视。同于
阗(今新疆南部)、嚈哒(今帕米尔地区)、铁勒(今贝加尔湖以西地
区)、奚(今沙拉木伦河流域)等被征服的民族也有尖锐矛盾。佗钵可
汗死后,突厥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斗争。摄图 (沙钵略
可汗)夺得汗位后,虽以其叔玷厥 (达头可汗)统治今阿尔泰山以西地
区,以弟处罗侯(突利可汗)统今兴安岭以西草原,以其从兄弟大逻便
(阿波可汗)统治今阿尔泰山以东草原,但内部矛盾并未消除。
陈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其疆域比不上东晋、宋、齐、梁任何一朝,
仅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至沿海地区,内部政治腐朽,剥削残酷,
人民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陈企图凭长江天险阻止隋军南下,但除
保有个别江北要点外,巴蜀及长江以北均为隋占有,长江天险已不足恃。
北周武帝死后,大权落入大臣杨坚之手。581年2月,杨坚夺取北周
政权,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当时隋的疆域大体包括长江以北、汉代长
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隋文帝杨坚夺取政权后,即
“有并吞江南之志”,并多次与将帅讨论灭陈及对付突厥的方略。但因
隋王朝新建,实力不强,又屡遭突厥南下袭扰,便决定先巩固内部,充
实国力,待实力雄厚边防巩固后,再南下灭陈,然后北击突厥,统一天
下。后因突厥举兵南下的规模越来越大,隋文帝被迫改取南和北战,先
北后南的方针。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实力。
经济方面,颁布均田令和租调令,把荒芜的土地拨给农民耕种,减
轻赋税和徭役,发展生产,储粮备战。政治方面,强化中央统治机构和
完善官制,把分散的权力集于中央,选拔一批有能力的官吏和将帅,加
强军政效能。外交方面,联络高丽和百济等,孤立分化突厥,不断派人
去陈朝,明为表示友好,实则探听虚实,使陈麻痹,疏于戒备。军事方
面,改进了府兵制。府兵制原是西魏宇文泰所建。初置6军,由6柱国
分领,下设12大将军,24开府。府兵另立户籍,称军户,专事训练和征
① 《隋书·突厥传》。
… Page 28…
战。北周时,府兵称军人或军士,由各级将领统率,不属柱国,以加强
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隋确定军府名称为骠骑府。通过改革,增强了军力,
把军权集中于皇帝,防止将领拥兵专擅。隋文帝提倡讲武,训练出一支
较有战斗力的军队。为了对付突厥,多次派大批丁壮加固长城北部西部
地段,在东北、北、西北诸方向设15个州,命阴寿、窦荣定等担任总管,
负责该地的军政。在并州(今山西太原)设河北道行台,派次子杨广主
管北境防务。在长城附近和河西等地屯田,解决部队的供给。改进武器
装备,打造战船,训练水军,又派有才领的将帅贺若弼、韩擒虎坐镇江
北要地广陵 (今江苏扬州)和庐州(今安徽合肥),“委以平陈之事”。
(2)隋攻突厥之战
隋文帝代周后,对突厥不再沿袭送礼怀柔的办法,而采取防御和抗
击的方针,引起摄图的怨恨。因此,摄图不断派兵南下,威胁隋朝。
隋朝虽然在北部加固了长城,增筑了不少城寨亭障,并在幽州、并
州等地屯兵数万加强防守,但仍不能阻止突厥南进。这时,曾经出使突
厥并深知其内幕的长孙晟分析了当时的情况:突厥四可汗之分立,摄图
为大可汗,玷厥实力最强,而位在摄图之下,心怀不满;处罗侯曲意收
揽人心,为摄图所忌,心怀疑惧;大逻便力量较小,畏惧摄图,采取左
右逢源的态度,谁强就依靠谁。长孙晟认为,突厥内部虽互相猜忌,但
各拥强兵,实力尚强,“难以力征,易可离间”。建议采取“远交而近
攻,离强而合弱”的谋略,然后再“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
杨坚采纳了这一建议,派人结好玷厥,由西面牵制摄图;联络奚、契丹
等部及处罗侯,争取他们站到隋一边,从东面牵制摄图,从而孤立分化
①
削弱了摄图的力量,使其“首尾猜嫌,腹心离阻”,为军事进攻造成了
有利的形势。同时,为了避免在北攻突厥时两面受敌,杨坚采取先打后
拉的策略稳住陈朝。581年9月,派兵分路攻陈,陈叔宝被隋的威力所震
慑,割地求和。杨坚见目的已经达到,便顺风转舵,许结盟好,下令班
师。陈叔宝慑服于惰军的声威,又满足于暂时的苟安。因而在后来隋攻
突厥期间,陈军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582年5月,摄图以40万人马,突入长城,分道南进。杨坚增调部
队加强防守。12月,突厥在击败乙弗泊(今青海乐都西)、临洮(今甘
肃岷县)、幽州等地隋军后,进至武威、金城、天水、安宁 (今甘肃泾
水北)、延安等地。摄图主力10万与隋军战于周■ (今甘肃庆阳南),
直接威胁隋都城长安。摄图正欲继续深入,玷厥因与隋已有联系,借故
率部西归。长孙晟乘机散布“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庭)”的假消息,
摄图害怕铁勒袭其后方,慌忙撤军回师。此次虽由于分化政策生效,制
止了突厥的继续深入,解除了长安之危。但在军事上并没有给突厥以有
力的打击,故仍不能制止其再度南下。
583年春,摄图统率大逻便等部又大举南下。但这时整个形势已发生
了有利于隋而不利于突厥的显著变化。突厥内部矛盾尖锐,其境内发生
了严重灾害,水草干枯,疾病流行,加上连年征战,引起被征服的奚、
契丹等部的猛烈反抗。隋经过几年的准备,实力增强。于是对突厥由防
① 《隋书·长孙晟》。
… Page 29…
御转为反击,决定乘机分路出塞进击,“使其不敢南望”。其进攻部署
是:秦州总管窦荣定出凉州(今甘肃武威);河间王杨弘出灵州(今宁
夏灵武西南);夏州总管豆卢勣出夏州 (今陕西横山西);卫王杨爽率
军出朔州(今山西朔县);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
左仆射高颍出宁州(今甘肃宁县);右仆射虞庆则出原州(今宁夏固原)。
以杨爽为元帅,节制各军,总共兵力20余万。隋军的作战意图是:在河
套地区集中杨弘、豆卢勣、杨爽等7万为主力,形成优势兵力,打击图
摄军;以窦荣定军在河西牵制大逻便,使其不能与摄图配合;以阴寿军
向盘踞在和龙(今辽宁朝阳)的高宝宁进攻,配合主力行动;以高颍、
虞庆则军为战略机动部队,策应主要方向行动。隋军集中兵力于中央,
两翼配合,以摄图为主要打击目标。
583年夏,隋军开始反击。阴寿军顺利击败高宝宁,攻克和龙。杨爽
率主力出朔州,在白道 (今内蒙呼和浩特西北)同摄图军相遇。杨爽乘
摄图屡胜轻敌,以精骑5000袭其不备,大败突厥军,俘虏千余人,摄图
潜伏草中逃走,部属“死者极众”。杨弘率部出灵州,击败摄图另一部。
窦荣定部出凉州,几次击败大逻便,使其不能东援。隋军这次出击,重
创摄图,使突厥内部因战败而互相指责,矛盾更深,演成尔后的自相残
杀。
大逻便本与摄图不和,又屡遭挫败,深惧摄图加罪。长孙晟乘机规
劝大逻便依附隋朝,连结玷厥,免为摄图所图。大逻便于是归附隋朝,
使摄图完全陷于孤立。摄图北逃后,怨恨大逻便归附隋朝,率兵袭其王
庭,杀死大逻便之母。大逻便愤而投奔玷厥,得其援助,率众10余万进
攻摄图。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均派人向隋朝求援,杨坚均予拒绝,使他
们继续残杀,互相削弱。584年,玷厥投降隋朝。摄图自遭隋军打击之后,
力量大为削弱,又屡为大逻便击败,被迫于同年秋向隋投降。杨坚对他
们均予安抚,此后10多年间,突厥未再南下袭扰,隋保持了北部地区的
安宁,为南进灭陈创造了条件。
(3)灭陈之战
隋在取得突厥作战的胜利后,即积极谋划和准备南下灭陈,统一中
国。经过几年的整治,国力日强。587年,尚书左仆射高颍、虢州刺史崔
仲方等纷纷提出灭陈之策:在江南收获季节,调兵佯攻,误其农时,并
不断迷惑麻痹陈军;在长江上游打造战船,准备水战;派人潜入陈境,
破坏其储备物资;待陈疲惫懈怠时,突然渡江,东西呼应,一举击破。
杨坚采纳了上述方略,在战前多方误敌,疲敌,并大量散发揭露陈后主
罪行的诏书,争取人心。
588年10月,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
元帅,高颍为晋王元帅长史,发水陆51。8万大军,由杨广节度,分8路
攻陈。其具体部署是:杨俊军出襄阳,杨素军出永安(今四川奉节东),
荆州刺史刘仁恩军出江陵,此3路由杨俊指挥,直指江夏 (今武昌),
阻止长江上游陈军东下增援;杨广军出六合(今属江苏),贺若弼军出
广陵 (今扬州),韩擒虎军出庐江(今合肥),蕲州刺史王世积军出蕲
春 (今湖北蕲春),青州总管燕荣军出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此5
路由杨广直接指挥,指向陈都建康 (今南京)。12月,隋各路大军集结
… Page 30…
于长江北岸。
陈朝统治者对隋军即要渡江南进的形势熟视无睹,疏于戒备。隋师
大兵压境,沿江守军相继告急,但陈叔宝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照
常纵酒赋诗,寻欢作乐。同时因春节即临,命令镇守江州(今江西九江)、
京口(今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率战舰回到建康,导致江防更加薄弱。
位于长江上游的隋军首先发起进攻。杨俊率水陆军 10余万进屯汉
口,陈将周罗■率兵数万据江夏与之相持。杨素率水师沿三峡东下,刘
仁恩率军由江陵西进,两军配合袭占狼尾滩 (今湖北宜昌西北),后又
攻破西陵峡口岐亭和延洲(今湖北宜都西北)等要点,击败陈将吕忠肃,
继续顺江而下。陈荆州刺史陈慧纪见势不妙,率军从公安东撤,被杨俊
军阻于汉口以西。
589年大年初一,长江下游隋军利用陈军欢度春节之机,分路渡江。
贺若弼从广陵率军南渡;韩擒虎率军由横江 (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
袭占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接着,杨广也率大军进屯六合南之
桃叶山。陈叔宝此时始觉事态严重,下诏调兵抵御。隋军渡江后积极向
前推行。贺若弼军于6日占领京口后,以一部进至曲阿(今江苏丹阳),
牵制吴州(今苏州)的陈军,主力西进;韩擒虎军于7日攻占姑孰(今
安徽当涂)后,沿江直下,与贺若弼钳击建康。17日,贺若弼进据钟山
(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之东。韩擒虎与总管杜彦合军2万
进屯新林 (今南京西南),同时隋行军总管宇文述也率军3万渡江,占
据石头 (今南京城西),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在此期间,在两翼配合
隋军主力进攻建康的王世积军,大败陈将纪瑱于蕲口(今湖北蕲春西
南);燕荣军沿海南下,入太湖,拟攻吴州。
时陈军在建康附近尚10余万人,陈叔宝弃险不守,也不采纳部将有
关建议。20日,仓促下令诸军出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