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关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断关河-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梦断关河》一(6)   
  连着好几天,这次茶馆里的经历成了柳家人说不完的话题。 
  天寿向父亲问明了〃洁身自好〃的含义,就请父亲把这四个字写成横幅贴在炕头。平日说话 最少的他,一看到这横幅,就会说起那位少穆先生的手多么宽大多么温暖多么软和又多么不带一丝邪气。而不带邪气的抚摸,除了自家父母兄弟姐妹,就从来没有过。 
  待天寿得知这位少穆先生就是顶天立地的林则徐大人时,那已是多年之后了。   
  《梦断关河》二(1)   
  梨园总会会首亲自登门拜访,可不是一般戏子能够得到的面子。 
  梨园总会设在老郎庙,供的是梨园行的祖师爷;梨园总会会首等于是代祖师爷管着全京师吃 开口饭【吃开口饭:当时对戏曲演员的俗称。】的人家。梨园总会还能跟官家搭 上话,归朝廷里的升平署【升平署:乾隆初年设〃南府〃,作为承应宫廷奏乐演戏事 务的机构。道光七年改〃南府〃为升平署,设管理事务大臣一人,以下有司员、笔帖式及催 领等官承应差务,辖于内务府。】管。所以总会会首时不时地还能得朝廷赏给的功名 顶戴呢。这回来的这位就是七品顶戴,亮闪闪的包金顶子、五颜六色的绣补子,看得孩 子们眼花缭乱。 
  说起来,堂子里的像姑与科班中的戏子本是两途。但像姑为了多挣钱、挣大钱,没有不习戏 登台入梨园行的,遂带得梨园行风气大变,如今也就格外看重色艺双全了。柳知秋家坚持〃 卖艺不卖身〃的科班老理儿,他的弟子们也就都不双全,只能技艺惊人而已。这样一来,无 论吃穿住用,还是名声排场风光,都比京师走红的那些红像姑差得老远老远因为没有知 心大老为之一掷千金地供养。柳家师徒看重清白名声,倒也安贫乐道,在梨园行孤芳自赏。 有人夸他们出污泥而不染,同时就有人骂他们矫情假撇清。夸的骂的拉平,他们师徒在京师 梨园行也就不高不低、不穷不富、不火不瘟、不上不下了。 
  这些年,柳知秋的几个大徒弟都已出师,自立门户闯江湖去了,身边只有被人们戏称为〃玉 笋班〃的三个年幼弟子。大徒弟天福近日刚在园子里试上过一两场戏,天禄天寿只在梨园行 内的喜庆堂会【堂会:戏曲界俗语。指在豪门巨宅中,或借大饭庄组织的演出,大都 为喜庆而举办。演员承应堂会演出,所得戏份儿往往数倍于平日收入。】里略露露脸 ,都还没有正式登上红氍毹。那么梨园总会会首巴巴地来到柳家,为的什么? 
  原来朝廷近日平定张格尔,成就一大武功;又恰逢皇太后圣寿节【圣寿节:皇太后或 太皇太后诞辰称圣寿节,皇帝诞辰称万寿节,皇后诞辰称千秋节。】,普天同贺,要 办大庆。升平署点戏进宫,特于常例戏外,加上娃娃戏。柳家号称玉笋的三弟子早已名声在 外,此次都列名被选册中,会首特地来道喜,并与柳知秋商报戏目,嘱他加紧排练,预做准 备。 
  被朝廷的升平署选中! 
  将要进宫给万岁爷唱戏! 
  老天爷!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 
  由于身操贱业,柳知秋像所有江湖中人一样,对行外人十分谦恭而小心;但对同行,骨子里 很傲,平日里也颇有几分名教习架子。打心里头论起来,对会首也是不屑一顾的。这回他一 反常态,受宠若惊,不但再三向会首表示感激,备谢礼相馈送,还托会首转送一份给升平署 管事,言语神情间竟也露出几分巴结。会首离去后,老婆骂他肉麻,说他自低身份。还处在亢奋中的柳知秋挨个儿拍着三弟子的肩背,说了这样一番话: 
  〃身份?咱们这种贱人哪有什么身份!……可这回,咱的机会来了,咱也能挣出个有模有样 的身份了!就凭我这三支玉笋,凭着我柳知秋的本事,看我不把他们迷个神魂颠倒!我怎么就不能戴顶子穿补子?那梨园总会的会首,我怎么就不能当他一当?天寿他娘,你甭笑,等着 瞧吧!〃 
  他的勃勃雄心化作了行动,行动都落实到了三个孩子身上: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唱得更勤 ,练得更苦。师傅师娘,还有二姐英兰、三姐珍兰、四姐珠兰都全力照顾这即将进宫亮相的三位主角。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孩子们,自然懂得利害,连师傅的亲生儿子、年仅七岁的天 寿都不叫苦,师兄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十月初十圣寿节,官府衙门照例要悬灯结彩,加上今年特有的祝捷,喜庆的气氛格外浓烈。 一大早儿,无数翎顶辉煌的亲贵和官员,乘轿骑马坐车,从京师的四面八方拥向大内的东华 门和西华门,去参加朝廷的庆贺大典。大内的正门天安门前,又聚集着许多白发苍苍的耄耋 士绅,他们将代京师和天下的百姓在金水桥畔向朝廷跪进贺表。而大内的后门神武门,此刻 尤其繁忙,进进出出的人和车甚至比其它三个大门更多更杂乱。这儿是紫禁城,重要一禁就 是禁止喧哗。身披铠甲、手执刀枪的神武门侍卫们,只那份威严凶猛就足以维持禁令。所以 ,若站在景山高处朝南俯视,宏伟高大的宫门下那些来往人众,颇像忙忙碌碌的无声的蚁群 。 
  最东头的门口,有一群蚂蚁聚集不动一律的瓜皮小帽蓝长袍,外罩一件色彩鲜艳的琵琶 襟马甲那正是今日奉召进宫唱戏的京师名伶们,等人都齐了以后,由升平署管事的领他 们进门。 
  宫里和升平署都有专为伺候万岁爷的戏班子,技艺也算得超群。不过,生旦净末丑连同教师 鼓师乐师,都是太监,大概看得多了就觉出少点什么,所以,年年万寿节、圣寿节、千秋节 ,还有元旦、中秋、冬至三大节,常要召请京师民间尖顶尖的名伶进宫唱戏。且不说皇家赏 赐特厚,就是这份荣耀也了不得。进宫唱过戏的都被尊称为〃供奉〃,得了供奉的美名,就 等于说此人是梨园行的巨擘,立时身价百倍。所以,就是那些凶巴巴的侍卫、冷冰冰的太监 ,对这些常常进宫的供奉也比对常人客气得多。   
  《梦断关河》二(2)   
  今儿这一群供奉和往常不大一样,搀和了不少十二三岁的小童伶。他们跟那些名伶一样打扮 ,也背着一个装着自家专用化装物品的蓝布小包袱。至于他们的戏箱,也跟供奉们享受同等 待遇,已提前送进宫里大戏台的扮戏房了。 
  〃菊如,你也来了。〃有人招呼。 
  菊如是柳知秋的表字,他连忙回头看,原来是他的一位在梨园行很有地位的师叔,经常应召 进宫的老供奉。也就是他,换了谁也不敢在这儿这么大声说话。柳知秋连忙赶到近前打千儿请安问好,然后赔着笑脸压低嗓子说: 
  〃好些日子没见了,前几天我们还念叨着要去给您老人家叩头呢。〃 
  老师叔一扭脸,瞟了柳知秋一眼,略动动腰肢,习惯地带出红氍毹上唱小旦的袅娜,笑骂道 :〃小猴崽子,嘴倒甜,哄谁呢,早把老师叔撂脖子后头去了!快领过来,让我瞧瞧你家的 柳摇金!〃 
  〃哎哟,好我的师叔哎,都叫人传讹了,怎么连您老人家也知道啦?〃 
  〃咱梨园行不传这个还传个啥?少嗦,快领来我看!〃 
  柳知秋不敢违拗,赶紧把正倚着护城河岸墙小声聊天的三个孩子带了过来。老师叔一把就攥 住了天寿的小手,说:〃没错,这就是柳摇金!〃 
  他上下打量,把小天寿翻过来掉过去,又捏脸蛋儿又摸手,不住地点头,嘴里还啧啧称赞着 〃难得难得,出类拔萃,前程无量〃等等。 
  孩子窘得就要哭出来,柳知秋也显得不安,连忙把另两个弟子推到老师叔面前,说: 
  〃师叔您再看看这两个。〃 
  老师叔又把天福天禄哥儿俩照样折腾一气,末了说:〃百里挑一,也是好孩子!都叫什么名 儿?有字吗?〃 
  柳知秋回了三个弟子的艺名,并告诉老师叔:天福姓林,字秀松,习生角,是自己的义子; 天禄姓潘,字喜桂,习丑角;天寿字韵兰,习旦角…… 
  话未落音,老师叔抢着说:〃知道知道,韵兰这个表字,跟他的几个姐姐小名儿连着的,对 不对?真没想到,你家这瓦窑【瓦窑:旧时社会重男轻女,家中生男叫〃弄璋〃,生 女叫〃弄瓦〃,生女孩多的家庭被戏称为〃瓦窑〃。】,到底钻出个儿子来!真所谓不 养则已,一养就养个金麒麟!嘻嘻……〃 
  柳知秋顿时变了脸色,老师叔戳着了他的痛处:他成亲以后,老婆连续生养,无论养住没养 住,全是女的,使他家被同行们谑称为〃瓦窑〃。得了幼子天寿后,他才算洗却了这份耻辱 ,〃瓦窑〃的绰号也很久没人叫了。今天老师叔倚老卖老地又提起来,叫他很不高兴,可碍 着辈分,各有尊卑,他又不好发作。老师叔何等机灵,立刻换了话题: 
  〃好哇,菊如、秀松、喜桂、韵兰,你们师徒的字都好!不俗!不群!像是翰林学士的大手笔! ……我说,菊如哇,把你的小天寿认给我当徒弟好不好?我保他日后红遍京师红遍天下!〃 
  老师叔的福胜堂,是胭脂胡同里最有名的私寓,他的六七个徒弟,加上他的两个儿子都以像 姑为业,很走红了几位,挂上了内务府的贵人,财大气粗,又给〃脱靴子〃【脱靴子 :像姑第一次接客的隐语。】出师,又给买房子买车马仆役,还给娶妻成家,叫南城 的各堂子十分眼红,小像姑们都巴不得入福胜堂拜师。 
  柳知秋志不在此,但又不好开罪长辈,便顾左右而言他,笑道:〃师叔今儿赏我们听哪出戏 ?我可得好好开开眼!〃 
  老师叔伸手点着柳知秋嘻嘻一笑,说:〃罢了,千金难买心头愿不是?……菊如啊,你的这 儿子、这俩徒弟,当真是祖师爷赐给你的宝,你得为祖师爷争气,可别让他们埋没、消磨了 。我算你的后半辈子,要靠柳摇金大发啦!……〃 
  听到柳摇金的名号,伶人们就陆续围过来看天寿,此时已围成一大圈,天寿被大家评头论足 、打趣称赞得满脸飞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人一多,老师叔越发话多,不由得忆起自 己最光鲜的岁月:〃想当年,我十二岁上台就来了个挑帘红,唱一次堂会,那赏钱下雨也似 的,两箩筐都装不下……〃幸亏升平署管事的人来领众人进宫,才止住了老师叔的饶舌,也 才替就要窘出泪来的天寿解了围。 
  柳知秋还是逮住进神武门前的一小会儿停顿,又安慰又嘱咐地对三个弟子、特别是对小天寿 说了几句:一、有师傅我在,甭害怕;二、但凡进了这个门,多磕头,少说话;三、早早扮好戏,躲在台边儿好好看戏好好学着点儿,这儿的戏可是天底下顶拔尖儿的,在外头花多少 钱也看不着。 
  他们可真的看到了天底下顶拔尖儿的一台戏 
  应节戏《群仙祝寿》、《天下太平》、《三星高照》等,在金鼓喧闹、色彩耀眼中过了场以 后,一派笙管箫笛,吹起了大家熟知的《廿四孝》中《斑衣戏彩》一出的引子。奇怪的是, 理应出场的那一对老得走不动的老莱父母没有上台,随着乐曲慢慢踱出个挂着苍白胡须、身 穿花花绿绿连脚婴儿彩衣、手持拨浪鼓的老莱子!他走到台口,刚念了一句定场诗,台下就 哄地一乱,跟着就出奇地静,寂静中有人喊了一声〃万岁爷!〃接着就听桌椅声脚步声乱响 ,坐着的人站起来,站着的人跪下去,只有正中一席的皇太后端坐未动,拿了手绢掩了掩鬓 角,忍不住地笑了起来。   
  《梦断关河》二(3)   
  今天的宴会乃是家宴,有资格参与者都是皇室成员、朝廷亲贵,遇此意外,愣怔片刻之后, 很快清醒,马上习惯地跪地叩头,同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正在扮演老莱子的皇 上大概没料到出现这个局面,也怔愣了一下,做了个戏外的动作两臂左右伸开,从下向 上摆动了好几回,意思很明白:平身,平身。众人也都看懂了,陆续站起来,可再也没人敢 坐下了,一个个屏息静气地看当今皇上万岁爷的粉墨登场。 
  万岁爷却又回到戏里,面对着皇太后,高声唱起来,表明老莱子悲伤父母年迈,缺少生趣, 想要以老年之身仿效婴儿状以博双亲一笑。他唱得合拍合调合辙合韵,极是难得,虽然嗓音 不亮,甚至有点沙哑,可谁敢说不好! 
  唱着唱着,万岁爷真的一丝不苟地照着戏路子,手摇拨浪鼓,学着小孩儿的样子,向着皇太 后嬉笑跳舞,并一跤跌倒在地,四脚朝天,乱抓乱动,口里还像婴儿摔疼了那样哇哇大哭。 一般这出戏演到这儿,看戏的无不鼓掌大笑,今儿谁敢笑?可谁又敢不笑?大家都看着皇太 后,见她老人家开心地笑了,众人也就跟着笑着叫了一声〃好!〃就是这声好才把躺在地上 的万岁爷叫起来,他就地跪着磕了个头,用很地道的白口大声说:〃儿愿皇额娘圣寿齐天! 〃 
  他这一跪不要紧,台上台下所有的人又都跪下了,口里不由得同声呼喊道:〃万岁!万岁!万 万岁!〃比第一声山呼万岁更洪亮也更整齐。毕竟是见到一个儿子为母亲祝寿、在挖空心思 地讨母亲欢喜,这番情意总是很动人的。当然,身为天子,万民之君父,至尊至贵,不惜自 贬身份扮优伶以悦母,不但不会被责备为玩物丧志,反而将被称为大孝而成为天下的楷模。 这出戏外戏收场之后,躲在扮戏房窗口看戏的柳知秋就是这样教导他的徒弟和儿子的。 
  等万岁爷卸了装,毕恭毕敬地向皇太后谢了恩,在众人欢声笑语的赞美中入席坐定后,好戏 连台了。 
  《吃茶》、《吟诗》、《醉酒》、《惊丑》、《藏舟》、《琴挑》,还有热闹的玩笑戏《打 灶王》等等,一出出声情并茂、美不胜收。原本都是京师顶尖的名伶,进宫来演谁敢不上劲 ?好戏好角好卖力气,那就好看得没法说了!天福他们三个从来没看过这么精美的戏,看得 大气不敢出,看得目瞪口呆,看得心头像小鹿乱撞似的发慌。挨在天寿身边的天禄发觉小师 弟在簌簌发抖,一摸他的手,冰冷,连忙脱下自己的坎肩给他披上,小声问:〃没受凉吧? 〃 
  天寿摇摇头,小嘴翕动着轻轻说:〃我头晕……心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