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执掌好莱坞-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冲上去的威斯勒的低语,并没有改变人们的悲痛:人们早就想到了这个可能,只是证实了而已。甚至连随即的局长的恼怒,威斯勒的遭遇也没有让观众们改变情绪——死人永远是会给人悲伤的。
镜头一转,已经是五年过后。两德统一,斯塔西解散,命运弄人,威斯勒也从一个拆信的监察员,变成了一个送信的邮差。而德莱曼有了新的女友,在看戏时遇到了部长,寥寥数语之后,他知道了自己曾经被监视,而后更是开始了探寻自己过去是如何被监视的。
一份份的文件翻了过去,德莱曼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档案,被人彻底改过了。而翻到了最后一页,看到了了上面的红手印的时候,他明白了什么。
是这个监视员拿走了他的打字机,是这个人,救了他的命。
“我想要知道,hgw-xx7是谁。”德莱曼大步的走过去咨询着,马上,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镜头一转,当威斯勒走街串巷的送报纸的时候,德莱曼坐着汽车在后面跟了过来,他远远的看着威斯勒的背影,没有走过去。
两年之后,威斯勒从书店面前走过。书店的广告上面,是德莱曼新书的广告。威斯勒走进了书店,拿起了一本新书,翻开之后,上面写着‘献给hgw-xx7,致意最崇高的敬意。’
看到这个,威斯勒的眼神温暖了起来,他把书拿了起来,送到了柜台。在售货员问他要不要包起来的时候,威斯勒骄傲的抬起了头,“不,这是给我的。”
在的莱曼的作品中,他再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中追寻的正义。
电影到这里,已经结束了。最后的字幕还在银幕上不断地展现,可电影院里面的灯已经亮了起来。杰克率先站了起来:电影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该是时候退场了。
可是他站起来之后才发现,电影院里面只有寥寥几个人站了起来向外走去,而更多的人还都是留在电影院里面,一言不发的等待着字幕的完结。
“他们怎么了?”杰克有些不解的回头问道。
“我想,他们是想要看看,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吧。”迈克尔在他的后面,带着一些不敢相信的语气说道。
对于一部内容深刻的电影来说,有什么是比沉默更好的致敬?
这部电影的片头,没有任何信息。为了保证电影更加能够打动人,利维把一切介绍全都放到了电影的最后面。现在电影已经播放完了,一个个名字也都在银幕上面出现着。
导演:尼古拉斯利维,主演,凯文史派西,查理兹塞隆,休杰克曼。摄影:沃利·菲斯特……
一个个名字在银幕上面出现着,这部电影的参演者也好,电影导演也好,绝大多数都是新人,他们以前都没有过太多的作品和经验,这是他们第一部作品。
可是这一部作品,已经彻底的打动了观众们。观众们全都留在这里看着这些,是因为这部电影已经征服了他们,他们也都急于知道,是哪个导演,制作出来了这部作品。
一部艺术电影,不同于爆米花电影的地方,就在于电影的评价如何。一部商业大制作可能会让所有人爱看,可是却很难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而一部艺术电影,也许得不到很多人的注意,可在看过之后,观众们对电影有着好评和尊重,这就是最为重要的了。
这一部电影显然已经做到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尊重,已经显而易见了。
“尼克,这一次,你的电影成功了。”在利维的身后,鲍勃拍了一下利维,“所有人都喜欢它,这部电影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经典!”
------------
ps:有人反映介绍剧情太长了,这里缩短了一些。这么写是想要说一些对电影的自己的感受,既然读者不喜欢那以后缩短就是了。谢谢大家提意见,非常感谢。

第八十四节 口碑

“这电影拍摄的真的不错,难以置信有人可以这么好的拍摄出来1984的场景——1984那部小说你看过吗?我敢打赌,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肯定有向那部电影致敬的想法。”
“一个新手导演,竟然可以拍出来这么好的作品,真是令人惊奇。看到最后威斯勒送信的时候我都快哭了,难怪凯文·史派西说这部电影是比洛城机密更好的电影,他演的可真好,冷峻和温柔竟然可以同时体现出来。”
比起来爆米花电影,艺术片给人的触动会更多一些。即使是电影已经散场了,走出电影院的人们,还在不停地谈论着这部电影的种种细节。
“要是最后两个男主角见面说话就好了,德莱曼应该谢谢威斯勒的。两个人一辈子都没有说到一句话啊……”
“托马斯·哈代不是说过‘呼唤者和被呼唤者彼此是最难听到的’,他们两个人本来就是互相影响,互相拯救的,一个拯救生命,一个拯救灵魂,谢什么啊,彼此不见面,我倒是更喜欢这个结局。”
“不管怎么说都是好电影了——这样的慢节奏,灯光出色,构图漂亮的好电影可真是难得,把政治片该有的庄严肃穆全都表现出来可不容易。”
观众们的讨论,全都是对于这部电影的称赞之声。而观众们的评价都是如此,媒体又怎么可能会是别的评价?
当十二月六日的早晨到来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各大媒体的娱乐版上,窃听风暴这部电影的评论,全都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而且,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各地的媒体,全都在报道着窃听风暴的一切消息。
“今年最好的电影,结构清晰,人物生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在电影的播映结束之后,各大媒体的评论,自然也马上就出现了。《洛杉矶时报》对于电影的评论相当的高,他们直接就用了今年最后的电影来形容这部片子,各种溢美之词全都充斥其间。
“凯文·史派西既《洛城机密》之后的又一力作。”
在前一段时间,还有人之一,凯文·史派西接戏实在太过于频繁了。很多人甚至在担心,凯文·史派西在《洛城机密》里面造就的成功,会因为他接拍了这一部电影而受到影响。不过,在这一部电影上映了之后,人们再也没有类似的想法了:这部电影给史派西带来的成功,绝对不下于洛城机密。
“深刻无比,压抑气氛下的温情。”
《纽约时报》较为关注政治题材,对背景时代,显然更加看重。而他们也得承认,这部电影,无论是从新颖的程度上,还是从时代的厚度上,都已经做的非常出色了。
“电影的每一个演员,都是水平出色的演员,演员们的素质,让人惊叹。”
《旧金山纪事报》则是把重点对准了演员们的表演。这部电影的几个演员表演的都非常到位,凯文史派西在演完了电影之后,立即就被人旧事重提似的开始讨论着他到底是不是应该拿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而休杰克曼和查理兹塞隆在电影中极为符合自己身份的出色演绎,也让他们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电影没有就社会制度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而是浅显的停留在人的善恶的层面。虽然这部电影闪烁着人性之美,可是却忽略了更深层面的分析。”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媒体都是一片颂扬的,《休斯顿邮报》对于利维的电影就有些不同的意见。他们看起来电影还是有些过于浅薄了,不够深刻。只是,这样的话语,利维只是笑笑就过去了。
说这话的人,现在骄傲感十足,不过等到以后再看吧。斯诺登现在对这样的话肯定笑而不语吧?东德监听不好,难道美帝的就是民主的监听,无比正确么?
本来利维讨论的就不是那些,何必理会这种声音。导演的意图都没有读透,非得套上自己的一套是非观来评论,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可理会的。
比起来那些,倒是一些和利维有关的评论更值得关注。
“细致而稳重的电影勾画出了庄严美感的主题,电影的镜头语言好的可以用来做试听语言教材,很多地方严谨的需要仔细研究才可以品味出味道,灯光,配乐,构图全都是一流,导演的野心不小。”
《芝加哥太阳报》和别的报纸不同,他们更多的盯着的,是电影的导演。这一部电影,已经注定是一部经典之作,而拍出来了这样的经典之作的导演,又怎么会是等闲之辈?
为了证明导演的出色,他们用了半个版面,来介绍着这部电影,同时还特地一个个的寻找着电影前后相互交联,前后伏笔和有着暗示的地方。
片头的打字机的字体,和德莱曼的打字机;红色的打字机颜色,和监听稿件上的红指印;宴会上部长的咸猪手和后面的克里斯蒂娜的外出;杰斯卡的提及,出场,死亡,遗作;反应时代背景的报纸,服装,汽车;德莱曼的谎言和威斯勒的谎言……前后的铺陈埋伏无处不在。
1984的年代,不曾见面的主角,从拆信到送信,死去的是女人……这些地方,则是一个个的隐喻。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的是前后结构环环相扣,线索可以埋得很深,可是不能够让人看不见。电影的悬念和冲突不停的变化,很多情节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可是,不管怎么出乎意料,这些情节都得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的——而合理的范围就是靠着前面埋下的小小的细节构织在一起的。
这样的细密的结构利维做到了。节奏反应主题,故事塑造人物,而结构则是铸就了电影。能够把电影的前后节奏编织的细密而严谨,这也说明了导演的用心。
有才华而且愿意用心,这样的导演自然可以说是有野心的。尤其是着还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肯定还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思想和手法,可是,就算如此,第一部作品就能够有这样的水准,自然也会让人们充满了期待,想要知道他的下一部电影,会有着怎样的未来。
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艺术构想,而且懂得编剧写故事,而且还足够用心的制作电影,这样的导演,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期待呢?
“阿历克斯,我们的电影成功了呢,不要总是沉着脸,你现在该高兴才对。”
在公司里面,看着这些媒体的评论,利维耶和亚历山大说着。
可是亚历山大只是给了他一个白眼:电影的成功,他和利维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票房可真的不怎么好啊。”
亚历山大更为关心的是电影的播出之后的票房。1572块银幕同时上映,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了,票房能够达到多少,是他非常关心的。他对艺术没有什么追求,他关心的就是钱的问题。
电影既然是周五上映的,那么三天的时间之后,就是首周票房的成绩了。三天的时间不算特别长,在短短的三天过后,首映票房也就已经得出结果了。
“三天时间,1200万——我们的电影在三天时间里面,票房达到了1200万的成绩。”
“能够得到好评的电影,就不必担心上映之后票房下降,我们的电影的评价是非常完美的,有这么好的评价,我们的电影的票房说不定还会上涨的。”对这样的成绩,利维已经很满意了,1200万的首周票房并不算是很高,可是在利维看来,有这样的票房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还是稍微有些低了。”可是对此,亚历山大却依然还是有些不满意。电影的票房还是有些偏低,“电影光是受到好评有什么用?我们需要的还是钱。不能够赚钱的电影,就算是评价再高也没有意义。”
亚历山大不懂得什么叫做艺术性,也懒得去理会什么叫做艺术性。他就知道,一般来说电影从第二周开始票房就都会下降了,第一周的票房才只有1200万,那岂不是说这部电影的收入很差,说不定会赔钱了?
赔钱的电影,说得再好听又有什么意义?
“阿历克斯,难道你不明白么?有些时候好评价就是钱。”对于亚历山大的忧心,利维却依然是微笑以对。
利维的话亚历山大没有立刻明白,可适当第二周的票房统计结果出现之后,亚历山大就明白了利维的意思了。
“3800万!我们的两周票房累计,达到了3800万!也就是说第二周,我们的票房数字是2600万!票房没有下跌,我们的票房出现了逆势上涨!”
面对亚历山大的不敢相信的神色,利维却相当的淡定:口碑好的电影有什么用?这就是作用!

第八十五节 票房

一部电影的口碑,有些时候看起来作用不大,确实,诸如斯皮尔伯格,迈克尔贝等人放过狠话,都自称自己的电影不是拍给评论家看的,口碑如何完全也不在意。可是他们拍摄的大片可以不在乎评论,是因为投资够大,无论如何都有票房,可别的电影,口碑往往会和票房有着很大的联系,口碑好的电影,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持续保持高票房,而口碑差的电影,则很有可能在第二周就狂跌不已。
利维见过连续十周都保持票房不下跌的文艺片,靠着好口碑,硬是卖出来了将近3亿的票房总额。而他也见过票房狂跌的电影,比如哥斯拉2014那一版,第一周上映票房极好,使得华纳公司立即兴奋地宣布要拍续集。可是到了第二周,这部电影就因为特效场景过少,制作的太没有良心而跌幅达到61%。
窃听风暴是一部政治片,这样的电影比起来动作片来肯定观众较少。可是这样的电影比起来动作片,往往有着更好的后劲。动作片人们看得是个新鲜,新鲜劲一过去,就没有什么看头了,政治片则不然,这类电影拍摄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使得一部分观众并不急着看首映,而是希望等等看看评论之后再说——这也就使得风评好的电影,往往会有很长时间的发力了。
利维的电影上映之后评价一直都很好,这样的评论,对于某些观众来说,也许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对于一些习惯于看到了评价好再去电影院看的人来说,这很重要。
一般的文艺电影,评价如果够好,到第二周上涨一些是很常见的事情,然而即使如此,一下子上涨了足足一倍还要多,这就让人刮目相看了。1200万之后,第二周达到了2600万,还是让人有些咋舌的。亚历山大的惊诧也就是如此——他没有想到,电影的评论竟然可以带来这么大的效果。
对此,利维却只是笑笑。
“我们拍的是文艺片,又不是商业片,口碑越好电影观看人数越多,这很正常。”
“谁会想到涨了这么多。票房现在已经接近4000万了,就算是下一周开始下滑,到了电影下画的时候,我们也绝对有的赚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