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风雨情-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祖大寿却接着高声道:“告诉庄妃,五天之内,我要把我的两万部下都带上,和他们一起走!”
  寒玉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吴三桂急匆匆进入乾清宫暖阁。入内,忽听斥责声,吴三桂不禁止步。屋内,宋喜正跪在地上,向崇祯秉报:“……八月初三,祖大寿领着四标人马,共计两万余人,拔营北去。行前,他明明白白地告诉其它将领,说自个要投皇太极了。”
  崇祯怒道:“那么多总兵官、标统干什么吃的?为何不拦下祖大寿?砍了他!”宋喜畏惧地说:“秉皇上,祖大寿战功卓著,勇猛善战,总兵官们谁也不敢动他。”崇祯气得大叫:“反了!都反了!……哦,你为何不拦阻他?”宋喜吓得直叩首:“卑职曾跪在祖大寿马蹄前,苦苦的劝他回心转意。可祖大寿不听,卑职无奈之下,只好斗胆矫旨,说皇上天恩浩荡,早有旨意让祖将军您‘承继袁崇焕之位,拜辽东总督’,恩旨不日就要到了……”宋喜看着崇祯死沉的脸,吓得不敢再说下去。
  崇祯大怒,转头道:“吴三桂!朕命你任宁远卫总兵,拜虎威将军,着你立刻率军追杀祖大寿!”吴三桂大惊,瞠目结舌,竟说不话。崇祯威严地地盯着他。吴三桂无奈,只得应道:“末将遵旨。”崇祯跺足斥道:“快去追杀,快去!决不能让他降清!”吴三桂掉头奔出宫。

  第十七章 祖大寿叛而复返(五)

  吴三桂跪下,泣道:“祖大哥,袁大帅和你情同父子,如果你背国而去的话,肯定罪及袁大帅,皇上非赐死不可。如果你就此回头了,可就使袁大帅立下一桩大功劳啊!皇上定然会赦免大帅的……”祖大寿痛苦地:“我、我……”身后不远处,寒玉和所有清人都紧张不安地看着祖大寿。吴三桂含泪恳求:“祖大哥,跟小弟回去吧。宁远城所有弟兄都盼着您哪!”祖大寿直视着吴三桂,半响不动……突然,他掉头走到寒玉面前,扑嗵一声跪下了:“末将在此向皇太极陛下叩首谢罪,末将叛而复返,愧对陛下,愧对各位……”祖大寿说着咚
  咚咚叩了三个重头。寒玉等惊叫:“表哥……祖将军……”
  祖大寿不睬,他冲到一匹明军的战马前,跳上马,狠狠一鞭,发疯般飞驰而去。吴三桂等也急忙跳上马,跟随祖大寿返回。
  寒玉怔了片刻,也飞身上马,朝相反的方向飞奔。
  寒玉飞骑冲至一座龙帐前――这里旌旗林立,侍卫排立。寒玉跳下马,奔入龙帐。龙帐内皇太极正与庄妃笑谈着什么,寒玉进入,跪下道:“秉皇上,皇妃,祖大寿被吴三桂追回去了。”皇太极一怔,沉默了。庄妃惊讶道:“什么?皇上出城二十里迎他,他、他太不讲信义了!”皇太极叹道:“恐怕,这恰恰是一种信义吧。”豪格怒道:“皇阿玛,祖大寿没走多远,儿臣去把他追回来。”皇太极说:“他要是不肯回来呢?”豪格道:“儿臣就提着他的头回来!”皇太极沉思片刻,说“罢了,朕相信,祖大寿即使回去,也不是以前的祖大寿了。朕早就说过,凡降清的明军将领,都可以来去自由。祖大寿也不例外。”庄妃说:“皇上,臣妾想,事到如今,皇上不如给祖大寿下一道恩旨。告诉他,你如果在那边呆着不顺心了,受到崇祯猜疑了,还可以再回来,大清永远欢迎你们。”
  皇太极高兴地说:“好,就这么说。”庄妃笑道:“皇上,臣妾连前去传旨的人也想好了。”庄妃示意寒玉。皇太极大笑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寒玉啊,说心里话,你愿不愿意跟祖大寿过日子,如果愿意,朕重赏你一笔嫁妆。如果不愿意,朕不勉强,你送完旨意回来就是了。”寒玉忸怩地看着庄妃:“我、我……”庄妃笑道:“说嘛!这事由你自己决定。”寒玉终于轻声道:“我愿意。”
  乾清宫玉阶前。吴三桂兴冲冲在宫道前行,准备向崇祯报喜。王承恩正好从宫中出来,两人在玉阶相遇。吴三桂揖道:“王公公。”王承恩低声问:“祖大寿怎么样了?”吴三桂喜道:“回来了!已经返回宁远。袁大帅一封信,让祖大寿迷途知返。嘿嘿……”
  不料王承恩色变,接着跺足长叹:“完了,完了,这下全完了!”吴三桂惊讶地问:“王公公,您怎么了?”王承恩沉声说:“不瞒你说,老夫一直想救袁崇焕出狱。但这下子,一点指望也没了,全完了。”吴三桂惊道:“为什么?祖大寿之所以回头,功在袁大帅呀。”王承恩摇摇头:“你太不了解皇上了。祖大寿降清了,袁崇焕并不一定死。而祖大寿回来了,袁崇焕可就必死无疑!”“不!我不信。岂能有这种荒唐事。”
  王承恩苦苦一笑:“这事一点也不荒唐!我问你,如果皇上恩旨还不如袁崇焕一句话管用,那么,咱大明王朝究竟谁是天子?皇上还能留下袁崇焕吗?!”吴三桂如雷轰顶,猛醒,一时说不出话来。
  王承恩悲哀地说:“三桂呀,你带来的不是喜讯,是袁大帅的死讯呀。”这时,一太监出宫道:“皇上有旨,传吴三桂进见。”吴三桂求救般地看着王承恩:“公公,您和我一块见驾吧,再劝劝皇上……”王承恩悲伤但坚决地摇头:“老夫不能陪你见驾了,你好自为之吧。”王承恩掉头离去。
  吴三桂呆了一会,只能独自入宫。
  乾清宫暖阁。吴三桂立于崇祯面前,战兢不安。崇祯正在愤怒地吼叫着:“……朕都知道了,祖大寿之所以叛变投敌,是对朕处置袁崇焕不满,是对朝廷表示抗议!而投敌后之所以又复返,也绝非真心醒悟,他是想骗取朕宽赦袁崇焕,救袁崇焕出狱!哼,他们二人,暗中勾结、遥相呼应,欺骗朕、要挟朕。朕岂能让上他们的当?!哼,袁崇焕罪大恶极,朕――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朕绝不宽容!……”
  吴三桂战栗不已,不敢发出片言。
  袁崇焕静静地站立在牢狱中,看着一个刑部主事走近牢栏。主事展开黄卷,喝道:“罪臣袁崇焕接旨。”袁崇焕无声跪地。主事宣道:“国贼袁崇焕通敌卖国,万无可赦。着即将袁崇焕凌迟处死!钦此。”袁崇焕叩首,之后平静地:“臣谢恩!”
  两个狱吏打开牢栏入内,将全副枷锁套在袁崇焕身上、颈上、足上。
  袁崇焕身配全副枷锁,哗啦啦响着,步入大堂。王承恩伫立堂中,朝狱吏们道:“都退下去。”狱吏退下,堂上只剩王承恩与袁崇焕。王承恩久久注视袁崇焕,深情的一揖:“袁公啊,老夫救不了你了……”袁崇焕冷冷地说:“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得一知已,死而无感。王承恩哪,你既是皇上的心腹,也是在下的知已。”
  王承恩叹道:“袁公,你还有一个知已。”“是谁?”王承恩道:“那就是皇上!袁公啊,你的‘以战谋和’之策,皇上知道得清清楚楚。你并不是死于通敌卖国,而是死于那个‘和’字。”袁崇焕叹道:“普天下人打来打去,最终。不就是为了一个‘和’字吗?”袁崇焕默然无语。

  第十七章 祖大寿叛而复返(六)

  “袁公,老夫还有事请教。”王承恩顿了一顿,说:“袁公死后,谁能担当宁远主将?”袁崇焕稍一沉思,道:“吴三桂。”王承恩沉呤道:“这个人,既勇敢又毒辣。他的心计与本领,都超出我早先的预料……袁公,你为何荐他?”袁崇焕喟然道:“宁远主将太难当了,需要在满清八旗和朝廷奸臣之间站稳脚跟,这才能守卫边关哪!这样的人,不毒辣怎么行呢?在下就是不够毒辣,才落得如此下场。”王承恩笑道:“袁公所谓的‘朝廷奸臣’,大概是指老夫这个宦官吧?”
  袁崇焕冷笑一声:“满朝臣子,论忠忠不过公公,论奸也奸不过公公!”“说得好。袁公,老夫将把你的推荐之意转奏皇上。”袁崇焕有点意外:“皇上信得过我的推荐?”王承恩叹道:“皇上啊,要比你袁公料想得聪明!皇上虽然把你凌迟处死,但你将帅之才,皇上心里有数。你推荐的将领,皇上八成还会任用。”袁崇焕闻言感概道:“果真如此的话,皇上就真是在下的知已了……”
  王承恩掏出一黑盒递给袁崇焕:“这是一盒‘万福膏’,请袁公临刑前抹到身上,它可以减轻零刀碎剐的痛楚。袁崇焕不接,微笑道:“又是你们太监的宝贝吧?”王承恩点点头:“确实是太监的祖传秘藏,价值千金哪。抹上它以后后,浑身皮肉麻木,丧失知觉,零刀碎剐就不疼了。”袁崇焕断然拒绝:大丈夫誓死如归,无需借助这些狗皮膏药!王承恩叹息道:“袁公,你是不知道凌迟处死的厉害呀!本朝开元以来,凡被凌迟者,有割五百刀才死的,有割八百刀才死的,只有对罪大恶极者,刽子手才格外用心,细细地割上一千刀,才让罪犯断气。所以‘凌迟处死’才又叫做‘千刀万剐’……”
  袁崇焕冷笑着打断:“在下官场浮沉三十年了,对此早有耳闻。”王承恩沉声道:“可你不知道,刑部已接到密旨,要对你足足割上一千二百刀,才让你断气。如果没有割满一千刀你就死了,刽子手将被论罪。袁公,你面临的‘凌迟处死’,将是本朝开元以来从未有过的酷刑,你可能被割得只剩一副骨头架子,却没有断气呀!”袁崇焕大惊失色:“想不到……皇上竟然恨我恨到如此地步!”王承恩道:“不光皇上恨你,京城百姓也把你恨入骨髓了。”袁崇焕不解地望着他。王承恩说:“上次京城被困,死了成千上万的青壮,父老们都认为清军是你勾引来的,想迫使朝廷媾和。所以,对你恨之入骨!你还没上刑场哪,就有人预先出钱购买你的肉了,一两银子一两肉!这个价钱,可比猪肉贵五十倍,比狗肉贵一百倍!袁公啊,那两个刽子手可以从你身上赚到一千两银子。”
  袁崇焕悲愤至极,他沙哑地吼叫着:“怎么?……我袁崇焕为国为民奋战终生,到头来,从皇帝到百姓都想吃我的肉、剥我的皮?!”王承恩默默点了点头。袁崇焕终于流泪,仰面恨叫:“上天哪……袁某无罪,袁某千古奇冤,万载恨事……”王承恩跪下,将膏药递给袁崇焕,沙哑道:“老夫知道袁公是赤胆忠心。但是,也许要一百年过后,后人才会承认这一点,为你痛洒英雄泪、大做忠义传。但是现在,他们却只想吃你的肉、寝你的皮、将你碎尸万段……拿着吧。”
  袁崇焕颤抖地从王承恩手中拿过膏药。王承恩磕一个头,起身离去。袁崇焕掀开盒盖看呀看――黑亮亮的油膏。他忽然愤怒地狂叫:“不!!……”袁崇焕将那盒膏药狠狠掷出大堂。
  沉闷的鼓号声中,袁崇焕被锦衣卫推下台阶,再推进囚车。囚车在锦衣卫押送下驰离。袁崇焕在囚车中张望着,似乎在期待什么人……
  崇祯坐在乾清宫龙案后,慢慢地翻阅奏折。案头,奏折堆得很高。王承恩侍立于旁,他小心异异地说:“皇上啊,一共有八位内阁大臣,十三位督抚,还有二十四个总兵官,他们都上了折子,请求皇上开恩,将袁崇焕免死,永不起用。”崇祯抬起头:“哦,你看哪?”王承恩依旧轻声道:“老奴觉得,既然有这么多文武大臣上奏,皇上不妨网开一面,将袁崇焕免死,流放边关,永不返京。这样,他也就跟死了差不多!而皇上既展示了天恩,也震慑了那些明里暗里的主和派……”
  崇祯口中“唔唔”地答应着,仿佛同意似的。但是当王承恩说完,他冷笑一下:“朕还记得,当年处置魏忠贤的时候,你可比朕狠哪!朕当时的意思,让魏忠贤终生流放就行了,你非要把他绞死了。如今,你干嘛要朕对袁崇焕开恩哪?”王承恩栗然,怯道:“老奴觉得,袁崇焕似乎与魏忠贤不同……”“都一样!都是乱臣贼子,朝廷大患。”王承恩默默然。
  崇祯继续慢慢翻阅……终于,他合上奏折,长叹一声,陷入沉思。王承恩期待睁大了眼,望着崇祯。崇祯起身,只说了半句话:“存档吧。”崇祯掉头走开了,丢下王承恩呆若木鸡。
  囚车在锦衣卫监护下,在拥挤的街道上行进。两边,万头攒动,百姓们此起彼伏地、有节骤的怒喊着:“汉奸――卖国贼!汉奸――卖国贼!汉奸――卖国贼……”怒喊中,数不清的砖、瓦、菜根、烂鞋子朝囚车掷来。袁崇焕坐在囚车中一动不动,听任杂物打在自己身上、脸上、头上。
  菜市口,刑场。半裸的袁崇焕被推上刑台,推到台上一座特殊的木架前。锦衣卫把他手足都固定在木架上,袁崇焕闭上眼睛。两个骠悍的刽子手上前,各执短刀,他俩合掌朝袁崇焕行礼:“请袁大人见谅,小的奉旨为大人送行。”
  袁崇焕睁开眼看了一下,再次闭上。一张鱼网突然蒙到袁崇焕赤裸的背部,紧紧一勒,使得每一个网眼中肉体都像小红枣般鼓涨起来,一把锋利刀刃伸向肉体……突然,袁崇焕齿间发出着的痛苦的声音:“嗯……”
  四面八方观刑的百姓们乱叫着,纷纷朝前挤。
  刑台上,一个刽子手举起一只案板,板上堆满血淋淋的肉块。另一个刽子手用刀敲击铜盘大喝:“国贼袁崇焕的肉,一两银子一块,欲购从速啊……”
  百姓们叫嚷着涌上前来。只见一只只手将许多银钱扔到铜盘中,当当做响。……
  人群后面,王承恩静静地观看着。他似乎见惯了万千世界,对任何残酷与丑恶都毫不吃惊。而站他身边的吴三桂,却痛苦得看不下去。吴三桂再也忍不住,转身欲离去。王承恩却一把抓住他,低声斥道:“站着别动,好好看看,这可是百年难得一见,你永远别忘了!”
  吴三桂只得站在原地,万分痛苦地看着。

  第十八章 吴三桂陈圆圆成婚(一)

  王小巧指挥着若干太监布置平台,将座椅、案几、花卉……摆到合适位置。他不时忙前忙后地:“这搁这儿!……这个搁这儿!……对了,快快!”王承恩踱来,端详着平台布置,表情似乎满意。王小巧赶紧凑到王承恩身边请示着:“王公公您看,这样行么?”王承恩微微点头:“总得来看哪,你小子比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