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审判-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久,当康平县关于发展庭院经济所需资金的请示报告送到慕市长的办公桌上,慕市长做了批示,同意支持康平县发展庭院经济,要求财政安排200万资金。 
  事情如果结尾时,没有送钱那一小段插曲,那会留给人们多么美好的印象。但是慕市长就是慕市长,他不会改变自己的“原则”。 
  康平这样的贫困县钱少,需要救济。出手自然比不上市里官员们那么大方,市里官员一出手少则2万、3万,多则10万、20万。而县里官员们一次只能一两千、三五千地给,像打发要饭的。这对连大额美元都收惯了的慕绥新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一种“亵渎”。大笔大笔的钱他都不在乎,何况这点小钱呢?但是他收下了。他不能不收,不收,嫌少吗?看不起我们贫困县的这点情谊吗?得,又跑到人情上去了,慕绥新最抵挡不住的就是人情。谈到这一节,慕绥新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他说:“说起来也是非常的遗憾,非常的内疚,我为什么要收呢?现在想起来没有任何道理,也没有什么可解释的。当时也推脱过,说你们不要搞这个东西了,你们自己也很困难。推脱几句,人家也要让一让嘛,一让二让三让就收下了。” 
  慕绥新帮助康平县发展庭院经济,论理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本来也是应该办的一件事。说穿了,只不过是一种公务活动,哪儿有那么多感情、人情掺和在里边?但官场的现实却不是这样的。办事要花钱,已经成为官场上的一种“潜规则”。大家都在照此办理,大家都得遵守。可是,已收了钱的慕绥新却认为自己是个例外。 
  有人说慕绥新作为一个中国大都市的市长,不喜欢钱,更不需要钱,这样的结论下得未免太武断。准确地说他在高位上不看重钱,或者说把钱只看成一个概念。因为他需要一切,他的需要比大多数人的层次更高、更宽、更广、更多。他需要权力、地位、荣誉、威信、信任、拥护、爱戴、赏识、爱情、鲜花等等……而他认为能够获得与体验这些需要的惟一渠道就是钱。 
  慕绥新欣赏那些大款朋友。他们一出手就是十万、几十万,显得非常阔气。而那些腰缠万贯的款爷们,尽管最喜欢钱,最需要钱,他们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钱能买鬼推磨,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权力。而在中国特殊的重大历史变革的转型期,只要站在权力的肩膀上,就能呼风唤雨,就能获得更多的钱。 
  一个需要钱,一个需要权,当这两个“需要”,在同一渠道发生碰撞的时候,钱权交易的故事便产生了,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比方,沈阳那个刘宝印,层次不怎么高,形象也不怎么好,他和慕绥新认识的方式也不光彩。但是慕绥新得意他的忠诚,得意他妻子小袁的风流漂亮、会办事。特别是那次请有关的省领导吃饭以后,刘宝印对慕绥新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沾上慕绥新了抖也抖不掉。别看他其貌不扬,但为人老实厚道,做生意精明,尤其是对慕绥新忠心耿耿。慕绥新稍加关照,他便感激涕零。 
  他向慕绥新发起进攻,也与众不同,显得非常有招法。就像一个精明的商人,想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一样。如果概括为四句话,可以说“细水长流、投其所好、精于算计、出手不凡”。他善于打“攻心战”,很少一出手就是几万、几十万的,而是今天给买西服,明天买领带,后天买皮带。就这样,从名牌西服到衬衣、领带,从裤带、皮鞋,到外套大衣。似乎什么是名牌、什么贵,他就买什么,在慕绥新身上投资,从来不讲价钱、持之以恒。天长日久,他便从国外给慕绥新买来了几套全身的行头。当然,刘宝印的妻子小袁,也不失时机地陪慕绥新前妻贾桂娥到美国旅游;陪慕绥新的新妻平晓芳到香港旅游。使慕绥新时时感觉到他的存在,也使慕绥新觉得这是两家之间的正常来往,并没有太在意。可是刘宝印是商人,他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觉得攀上慕绥新,是他这辈子的造化,也算摸到了沈阳的天,为此感到无比骄傲。他最爱看沈阳电视台的节目,因为沈阳新闻慕市长出镜率最高,而每逢他在电视里,看见慕市长穿着满身名牌出现时都激动得浑身发抖、不可自制。而且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新闻节目时间一到,他就立即要看沈阳电视台。而沈阳台一出现慕绥新,他立即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讲:“你们看,慕市长这身多亮堂,这全都是我买的!”   
  “责任心”与“虚荣心”的异化(7)   
  但是,他在慕市长眼前,就像一条忠实的狗,对于慕市长的话言听计从,非常懂规矩,非常小心。 
  慕绥新有阴暗面。那阴暗的东西就非常需要这样的人帮助遮掩。比方慕绥新作为市长“婚外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也不能算成什么光彩的事情。尽管他比起有些花天酒地、金屋藏娇、吃喝嫖赌的贪官们还算好了些,但这毕竟对于一个正处在上升期、心里还标榜着清廉的高官,是不愿意这点事闹得满城风雨而影响自己的仕途。可是他又忍不住想念平晓芳。想他俩在幽静的咖啡馆里听音乐,一听就是几个小时,忘掉了一切的情景;想他俩在两个人的天地里,尽情地亲密无间;想他们每次很有情调地尽情缠绵……每逢一想到这些,他心中都会燃起激动的火苗,恨不得立即飞到鞍山。 
  他与刘宝印对话不累。另外他每次看平晓芳,都很谨慎不用自己的车,而用刘宝印的车,刘宝印是官场圈外人,他觉得这样最保险。 
  刘宝印风雨无阻地送慕市长去幽会平晓芳已经有好几年了。但他没有见过平晓芳,也根本不认识这个女人。单凭这一点,就足见刘宝印的可信任的程度。直到慕绥新结婚时,这层神秘的面纱才撩开,他一睹市长夫人的庐山真面目就连连发出感叹: 果然是不同凡响的美人,值! 
  可是,平晓芳不是慕绥新,她是女人,女人有女人的欣赏角度,有些时候女人看男人,比男人看男人更准确。她非常不喜欢刘宝印,认为他形象太猥琐、档次太低。档次低的人更容易误事,并说今后不想再见到他。便也有意借坡下驴,便叫女婿和他平账,不跟他深交了。从此,刘宝印再也见不到“慕叔”了。他打电话,“慕叔”新婚妻子接,自然没戏;“慕叔”的女儿接,更无好果子吃;“慕叔”的秘书接,也说市长不在。从此,慕市长便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了。 
  那段时间,他见不到慕市长,在人前人后就像丢了魂儿,变成了哑巴,甚至晚上都睡不着。直至有一天,他听说慕市长病了,住在北京301医院,他感到这是机会,立即提上一书包钱,领着妻子小袁去看望。 
  他没有想到平晓芳开门一见是他,坚决不让进。没有办法又不甘心,他只得和妻子小袁在医院楼道里蹲了一整天。 
  第二天早晨,小袁说反正都来了,我再去试试,实在不行咱们再回。小袁去敲门,平晓芳一看是一位漂亮的少妇就把她拉进病房。慕绥新一看是小袁,果然十分高兴,连连说:“这不是宝印爱人吗?”这样,刘宝印才进了病房。 
  刘宝印一见慕市长瘦了许多,立即动了感情,唏嘘不已,热泪盈眶:“慕叔,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太过分了,那么点小事你还平账?”慕市长也非常感动,因为刘宝印毕竟没有犯什么大错误,慕绥新不理他了,人家还是那份情意,这太难得了。 
  其实,慕绥新没有必要自作多情,刘宝印是商人,他嘴里说关心“慕叔”但其实心里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果然,他临走时把书包一放,就哆哆嗦嗦拿出一张纸,请慕绥新在上边签字。这不是公开权钱交易吗?一点不错!但此时此刻,慕绥新还能说什么?他能把这个书包隔着窗户扔出去吗?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情景呢?慕绥新想都没想就签字了。因为这已经成为惯例。 
  慕绥新果然没有看错刘宝印。慕绥新被“两规”后,刘宝印也跟着“进去”了,开始时,他表现得非常忠贞,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知道被拘留不是他犯事了,而是冲他“慕叔”来的。早在他进来之前,马向东被“两规”后,牵出了沈阳许多干部,他就感到风声不对,担心“慕叔”被牵进来。“慕叔”有没有问题,他最清楚了。在他眼中干部贪污人人有,不漏是高手。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关键是能不能捅出去?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像疯狗一样乱咬,那还叫人么?那不乱套了吗?他认为“慕叔”对他有恩,所以他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他都必须保“慕叔”,决不能不够意思。   
  “责任心”与“虚荣心”的异化(8)   
  他最后悔没有继续在外边躲着,因为他感到风声不对时,已经躲了起来。可是,一次看电视时,他看见日盼夜想的“慕叔”还在那里神采奕奕地指点江山。凭多年的经验他以为能在电视里露面就没问题了,于是,大胆地回来了。没想到一回来就被请到专案组来了,气得他大骂电视是“骗子”! 
  是呀!沈阳电视曾经帮助他过足了自我表现的电视瘾。电视新闻里经常播放本市领导的镜头,他是一个个体户,是没有办法上电视的,于是,他就“借尸还魂”,从头到脚地武装慕市长。只要慕市长的镜头一出现,他就感到自己复活了,他就是“市长”,于是,就情不自禁地从慕市长的头上开始报价,一件一件抖落那价格不菲的名牌时装。几千几万地从他嘴里冒出来。好像电视里的慕市长是他的模特、是他的替身,是他花钱打造的克隆人。果然他这些“一大白话”,立即引来四面八方的羡慕目光,他的自尊心便得到空前的满足。 
  虽然他现在已经是沈阳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高明集团董事长了,也可以与许多官员打交道。但是他感觉人们与他打交道时,总是看他手中的钱,心里非常不舒服。可是“慕叔”不一样,“慕叔”不把他当外人,交的是心而不是钱。当然,他也送钱了,但那是自愿送的。而“慕叔”对于送多送少全不在乎,他看得出来,“慕叔”给他办事也是出于一种人情。所以算总账,他给慕绥新送的钱并不算多,总计才24万。但是“慕叔”给他办事可太多了,太重要了。 
  远的不说,他1999年倒卖的走私汽车被扣了,“慕叔”一出面就放车!他的走私车销不出去也找到慕绥新,是“慕叔”叫市政府接待办一下买了6辆“奔驰”、两辆“丰田”。他承揽到了一项工程,又找到“慕叔”,“慕叔”大笔一挥一下子就减税400万!令他更感动的是有一次,他在歌厅打架,慕绥新看到他脸上的伤痕,真的把他当成朋友,非常激动说你打个报告上来。刘宝印是省政协委员,这个报告就由政协打上去。慕绥新收到报告后,又大笔一挥批示: 沈阳市公安局,为了保证沈阳市投资环境安定,建设一支保卫环境的队伍,要认真查处这件事。 
  慕市长亲自批示了,这还了得?那个歌厅老板顿时吓跑了,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总不能在外边呆一辈子吧,小半年后,那个老板以为躲过了风头,没想到一回来还是被拘留了。 
  再比如大连某位民营企业家,声名赫赫,在全国、辽宁几乎家喻户晓。他是大连第一批下海者,高中毕业后没有工作,敢为天下先,在大连第一个搞起了“弟弟亭”;第一个卖起了乳罩、裤头;他也是被新闻单位第一个关注的奉公守法的个体户。 
  1997年,慕绥新当上沈阳市市长后,这位老板说他要在沈阳建一个最高级的高尔夫俱乐部,慕绥新在沈阳的一亩三分地里自然是金口玉牙: 为了沈阳的投资环境建吧!因为双方合作得非常好,老板又想在棋盘山建一个森林动物园。这也非常符合慕绥新的思路,并把这个项目列为重点工程加以支持。果然,当这个项目资金不足时,慕绥新大笔一挥,给批了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 
  这位老板就是靠政府支持一步步起家的,他岂能不明白官场的“潜规则”?岂能不投李报桃?作为回报和表达感激之情,别人送他一幅齐白石的画,他觉得太珍贵,挂在自己办公室不配,送给了慕绥新;听说慕绥新的母亲想在大连买房子,他特意看好了房子,并进行了装修和买了家具;他接到慕绥新电话,听说慕绥新要结婚,又主动为他们结婚办理了手续;别人送给平晓芳一部车,平晓芳不想要了,满打满算不超过30万,他却花40万买了下来;当然慕绥新出国考察、党校学习、有病住院,他都会及时地送上“零花钱”。 
  他交代说,他先后给慕绥新送过85万元。 
  说心里话,与慕绥新来往的个体企业老板,并不是很多,但少而精。慕绥新不是任何一个大款的钱都收,他专选那些能干事的。主观上收钱不是目的,慕绥新更看重通过他们而实现的自己政绩。况且民营经济越来越显示出迷人魅力,在我们国家整个经济成分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要搞好城市发展经济,就必须支持他们,支持他们跟创造政绩不矛盾,想要干事业,总得有人抬轿子吧,而支持他们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还有副产品,收到大量的钱。还用去主动的吃、拿、卡、要,不给钱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吗?那就档次太低了。不过,慕绥新也不是“散财童子”。比方1997年5、6月间,他应沈阳市荣昌集团董事长石某某的请托,利用职权帮助荣昌集团取得了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客运业务经营权。在此期间,他收受石某某按摩椅一个,价值人民币13万;通过贾桂娥收受石某某2000美元;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客运经营权,那是财源滚滚的事,慕绥新心里有数。于是,1999年10月,他在北京港澳中心向石某某索要4万美元。还比如大连金生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王某,看好了沈阳两块地,找到了慕绥新,慕绥新利用职权,使王某所属公司获得了沈阳东逸小区、德胜小区的开发权,并享受了优惠政策。在此期间,1999年5月,在他的办公室收受王某送来的10万元港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