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人转档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燥的内容写成喜剧小品难度是很大的。编导者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了演员能歌善舞的优势,还将八名伴舞者引入到剧情中,时而表现荷花的美丽,时而又将荷花拟人化参与到剧情中来。在音乐创作上,将二人转和现代通俗音乐巧妙嫁接在一起,运用二人转中的“羊调儿”和“对花儿”的基调,发展出新的旋律,既上口又流畅,在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又很熨帖,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第一章 赵本山与二人转赵本山与二人转(5)

      没有二人转就没有东北喜剧小品,而作为东北喜剧小品领军人物的赵本山,经过二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创造东北喜剧小品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做出了突出贡献。    
      著名学者余秋雨是这样评价赵本山的:“在文化转型时期,许多艺术作品的前行是艰难的,而对于表演,掌声是艺术反馈的真实,是根。赵本山找到了活在世界上的根,作为作家,有读者心里便会踏实,而表演有观众,演员心里也就踏实了。赵本山的表演已不是简简单      
    单的笑星就可以概括的了,可以说他在10年前,在我心里便是表演艺术家了,而我们对艺术上的共识,使我们成为好朋友。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的旅行、思考,是‘到国外去看中国文化’,而赵本山是离开二人转,走遍全国后,回头看这门艺术,他的视野更开扩了,气度越来越高了,知道土的、地道朴实的东西,是百姓真正热爱的,本山这样做,能够进行这样的反思,我佩服他、尊重他。”    
      这就是赵本山,家喻户晓的著名笑星,给亿万百姓带来欢乐的辽北农民的儿子!赵本山出名了,但他并没有忘记那块养育他的黑土地,在二人转不太景气的时候,他挺身站了出来 —— 他要拉二人转一把。    
      二人转大赛 2001年2月26日《时代商报》登出醒目标题《赵本山密谋匡扶二人转》,详情文中是这样表述的:作为中国目前绝对的小品王,赵本山一直有个心愿,让二人转重新转起来,“二人转其实不‘黄’,要说‘黄’,舞厅比二人转还厉害。”对目前社会上的二人转,本山很有看法。“二人转其实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我就是想把二人转的一些精品重新搬回舞台,让二人转在沈阳,在辽宁重新转起来,改变大家的看法”。    
      “赵本山要匡扶二人转”的消息一见报,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赵本山说,那几天他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心二人转,看来二人转有救了。《时代商报》的热线电话更是接连不断,二人转演员和喜欢二人转的观众都打来电话表示支持这一行动。为了将这次活动办好,赵本山请出了他的老搭档、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听说赵本山要匡扶二人转,崔凯当即表示,不管是个人行为,还是组织行为,都全力支持。崔凯说:“现在的二人转演出有不文明的色彩,这不是二人转的本质和主流,在新世纪我们要重新审视二人转,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还二人转一个本来面目。”    
      经赵本山、崔凯和时代商报精心策划,最后确定由辽宁省文化厅、新华社辽宁分社、辽宁省曲艺家协会、《时代商报》社共同主办“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这也是辽宁省首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赛事,旨在通过赵本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挽救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辽宁省文化厅的领导对这一赛事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委派艺术处处长宋关林专门负责此事。6月12日大赛组委会在沈阳格林大酒店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至此赵本山发起的匡扶二人转活动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辽宁即将举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的消息迅速传遍东北三省,到7月中旬,有近二百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最后有73名选手进入决赛。2001年8月5日2时,“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在沈阳隆重举行,开幕式现场——东北电影院被热情的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剧场内观众爆满,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真可谓盛况空前。有人说:“这是二人转的节日,也是辽沈观众的节日。”    
      开幕式由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主持,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刘效炎致开幕词。赵本山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二人转起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是辽宁最具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看到今天观众热情的场面,让我看到了二人转的希望,在新世纪,二人转一定能转出时代特色来!”    
      为了更好地宣传这次大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二人转,喜爱二人转,大赛期间组委会印制了精美的巨幅海报,悬挂在每个比赛现场的门前,沈阳的各主要干道上的广告牌也贴满了宣传海报。    
      经过八场紧张激烈的角逐,吉林市戏曲剧团的阎学晶和吉林关东林越艺术团的张小飞获最高奖——本山杯奖。王小宝、佟长江、路小波、翟波、杨金华、高明娥、李林获表演金奖;唐鉴军、阎光明、王小利、董兴顺、刘万春、郭旺、赵海燕、孙丽荣、王永慧、赵小波、杨晓凤、董明珠获表演银奖;蔡维利、沈阳、王小权、王朋、光亮、毕长发、张可、沈春阳、贺美玲、周晶、于淼、袁秀芝获表演铜奖;王超、王金龙获新苗奖;其他奖项也各有其主。    
      8月11日晚在辽宁人民会堂举行了盛大的颁奖晚会,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及省有关领导张文岳、张锡林、焦利等出席颁奖晚会。薄省长为赵本山颁发了特别贡献奖,并发表了即兴讲话,他风趣地说:“我在大连当市长的时候,觉得不懂得足球当不了好市长,现在我感到不懂得二人转就当不好省长。二人转是辽宁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希望本山和艺术界的朋友们,为繁荣辽宁的特色文艺多做贡献。”赵本山面对领导和热情的观众,感慨万千,他说:“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是要强调二人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文化内涵足以吸引和征服观众。当然,在发展二人转丑角艺术的同时,也要下决心剔除二人转表演中那些不健康的成分,引领二人转往正路上走。”    
    


第一章 赵本山与二人转赵本山与二人转(6)

     著名学者余秋雨和冯巩、宋祖英、高秀敏、范伟、王军霞、梁天、马兰、董洁等文体明星也前来助阵,出席颁奖晚会并为获奖演员颁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北也曾多次举办过二人转赛事,但本届大赛是历史上最受关注、影响面最广的一次大赛。    
         
      在二人转的发展历史上,素有“南浪北唱,西路板头东耍棒”的说法,这说明了二人转发展有很强的地域性差异。本届大赛首次打破了东北三省之间的地域界限,集中展示了东北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二人转的特色和发展现状,通过比赛,达到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促进发展的目的。    
      大奖赛严格恪守“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给来自各省的参赛选手创造了一个良好、平等的竞争环境,极大地激发了演员的热情。演员们演得带劲儿,观众们看得起劲儿。大奖赛期间,除决赛场外,组委会还安排了近20场的公演场,直接观众5万余人次。沈阳三家影剧院一改以往萧条的景象,连续几天爆棚,以至场内经常出现“挂票”(站票)情况,有的观众甚至连看了二十来场。    
      本次大赛打破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找到了专业与民间的结合点。    
      二人转起源于荒村野岭之间,流传于辽、吉、黑和内蒙古、河北等地,是东北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她产生二百多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三省建立了许多专业的二人转团队,加之许多专家参加创作和研究,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登上了大雅之堂。但是在东北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仍然迷恋着未经改造、近乎原始状态的演出形式,因此,仍有大量民间艺人活跃在民间各种演出场所。民间艺人具有很强的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在长期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更了解如何去和现场观众交流。为了避开以往获奖作品流传不开这个一直困扰着组委会的难题,本次大赛将专业与民间放在同一环境、同一赛事中进行评比,让来自专业团体的演员和民间艺人将自己的优势都充分展示出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001年8月10日,大赛组委会召开了“新世纪二人转艺术研讨会”。会上,常祥林、田连元、崔凯、李下、耿瑛等曲艺界专家和赵本山坐在一起就二人转是否刻意地追求进入大雅之堂;它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生存问题、提高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如何在继承民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2001年8月11日,著名学者余秋雨也专程抵达沈阳,并就二人转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做了一台生动的学术报告。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厚重事实是很少被国外了解的,这种问题的产生当然存在多方面原因,如同二人转的本身艺术价值及实际文化含量很少被人所知一样,若想让其发扬光大,就必须寻求方法、途径。二人转艺术风风雨雨历经二百年沧桑,却一直和东北的百姓在精神上相依相伴,这就是魅力,是这门艺术本身的魅力!”    
      当有记者问,为什么在比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艺术表演流露粗俗的现象,余秋雨说:“这是正常的,现在我们就是让他们把问题表现出来,实事求是,不要遮盖问题,发展就是需要发现这些东西,解决这些实质问题。”余秋雨还以辩证的眼光剖析了二人转的实质规律:二人转存在“有序与乐感”的矛盾,它是由快乐传达秩序,大地方传达小地方破格,运用快乐使其普及。但快乐过分就会破坏有序”,因此,现在的研究活动就是一种科学的规范。    
      对赵本山发起的这次大奖赛,余秋雨评价道:“像本山这样的艺术家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呼唤一种遇到尴尬和麻烦的民间艺术,把它展览、解剖、分析,然后再提升,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余秋雨还说:“创作是受地域限制的,接受并不受地域的限制。二人转也是民间的,而且它与民间保持着更多的联系。”余秋雨因此认为,二人转必将突破区域,走向世界。    
      至此,以赵本山名字命名的“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了这次大奖赛,赵本山推掉了一切演出邀请,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大赛工作中。当他得知大赛经费迟迟没有到位时,便让妻子从自己家中拿来钱,以解燃眉之急。有人为赵本山算了一笔账,说他为了这次大赛至少丢掉了几十万元的演出收入。赵本山对此不屑一顾,他说,只要能将濒临生存危机的二人转重新匡扶起来,就是做再大的牺牲也值!    
      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深厚情怀缘于他的黑土地情结,他常说:“我的表演、我的艺术创作起始于这块黑土地,成长、成功于这块黑土地,这块黑土地给了我太多太多的艺术灵感,现在我出名了,我有责任和义务回报这块黑土地。”    
      大奖得主阎学晶 2001年8月10日晚,辽宁人民会堂灯火通明,楼上楼下坐满了观众,典雅华丽的舞台,精美别致的服装,在柔和灯光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大幕拉开,一个身材高挑,充满青春朝气的女子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在舞蹈演员婀娜多姿的舞蹈中款款走上舞台。她的嗓音高亢,极具穿透力,舞蹈动作优美,和伴舞演员的配合也十分默契。    
    


第一章 赵本山与二人转赵本山与二人转(7)

      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是一台歌舞晚会,其实这是“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比赛现场,参加比赛的是吉林市戏曲团代表队。这是一台别开生面的二人转专场晚会,刚刚登台的这位美丽俊俏的女演员就是该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四大名旦”之一阎学晶。    
      阎学晶表演的是单出头《红月娥做梦》片段,这只是个开场曲,她参加比赛的剧目是和佟长江表演的二人转《皇亲梦》。她顺畅地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或喜或悲。在对角色的处理      
    上,跳进跳出,收放自如。长达30多分钟的《皇亲梦》,感动了现场的许多观众,演出后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她也因此捧得本届大赛的最高奖“赵本山杯奖”。    
      阎学晶在表演上有很高的悟性和极强的吸纳性,她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对京剧、评剧、黄梅戏等其他姊妹艺术也广为借鉴。良好的艺术素质,加上广纳博取,令她多才多艺。阎学晶舞台形象大气庄重,唱功扎实,嗓音明亮,富有弹性,表演风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她能生动地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唱悲剧时,悲悲切切,真挚感人;唱喜剧时,幽默俏皮,引人开怀。用阎学晶自己的话讲:“我喜欢舞台上这个大喜、大悲的过程。”    
      阎学晶出生于吉林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三人,她是家中的长女。自幼喜欢唱歌,村里广播站播放的曲目她一学就会。15岁那年东辽县渭津镇农民业余小剧团招演员,阎学晶想去报考,爸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觉得干这行没出息。无奈,她只得背着父母去考试,不想却考上了。爸妈看着硬拦不行,就只好由她去了。小剧团的演员大多来自农民家庭,为了不影响干农活,农忙季节剧团就放假,农闲时再集中起来到各村演出。    
      刚进团时阎学晶的嗓音条件并不好,音域不宽,音色也不亮。由于嗓音条件所限,团里安排她唱“下装”(二人转丑角),反串男演员,表演拉场戏时演老旦。阎学晶不管做什么都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能改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