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日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偶得日记-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如医生所言,现在是二月,我再去复查的时候,已经病症很轻微了。与中药也许有关,我人也并不痛苦,不难受。

同样一种疾病,两种治疗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我发觉,心态简直比疾病更重要。当我整天忧虑我的乳房的时候,乳房的状况是最糟糕的。越是忧虑,越是糟糕。后来心情放松了,平和了,我发现它自己就好了。我都解释不清这病究竟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程医生说的也是对的,他说你不要有压力啊!你压力越大,就越糟糕。

但生病的人,谁没压力啊!今天告诉你切一半,明天告诉你切全部的,谁活得不难受啊?

多问几个医生,多几条思路,一定不会错的。 
没有竞争性


下午陪儿子玩跳棋。

我发现对我而言就是陪孩子玩的游戏,对他而言,游戏就是人生。严肃认真的不得了。每次掷骰子前都很郑重其事,看到前面有倒退的几步的字样,就嘴里念叨,我不要扔到三,我不要扔到三。那种面临选择与被选择的痛苦,我看跟我初恋差不多。

我到三十六了,就很好笑地看他,想当年,我妈估计也这么好笑地看着我。

我的生活太丰富,陪他玩只是其中一小点,所以我每次都信手拈来,随便丢。倒退便倒退,停掷便停掷,我无所谓。

儿子却替我提心吊胆,跟我说,你不可以扔到这里啊,你要是扔到这里就要退步啦!

我笑说:“我努力。但不由我决定啊!有些事情我努力可以做到,有些事情我努力了但也做不到啊!”

儿子数学不好,(这话不能讲,免得一语成谶。)他不太算得清丢到几会出现恶果,只能一步一步按骰子跳,他帮我跳到退步的时候,看我故作懊丧的脸,会偷偷把骰子换一面,往前或后退一点,躲过一劫。

我忍不住笑,想谋事在人,其实成事也不一定全在天,也要靠人帮忙。所以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很重要。

很不幸,我的手比较臭,扔到三十七上,那个上面写着:冰块破裂,回到起点。

我笑嘻嘻地将棋子放回原点,我是无所谓重新来过的。儿子看我眼神那个痛楚,特别同情,特别想安慰我,他突然把我棋子放到三十八上跟我说:“妈妈,我们假装没有跳到这里好了。我们在三十八吧!你继续玩吧!”

我哈哈大笑。儿子心又软又细,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他不愿意他的竞争对手一败涂地,他更愿意大家齐头并进,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对手或敌人这样的词。

以前我就发现他这个特性,学校里组织比赛,好几个TEAM,他是乱加油的,并不是为自己的组加油,他一会替这队喊,一会儿替那队喊,自己输就输,无所谓。当时觉得他小,可能没竞争的概念。现在发现不是这样,他天性里就像我和他爹,不求上进。我俩一对不求上进,要是能生出个刘翔第二,那就叫基因变种。

他在跳到89的时候跟我说,我不要玩了。我很怕。

我问他怕什么,他说102上要往后退的,我不想玩了。

我大笑,问他,你还没扔,怎知就一定会到102呢?102后只有三步就到终点。他心理上承受不了胜利在望却退却的难受,奶奶说以前在102那里上过当,现在有阴影了,每次到那附近就不玩了。

我想让他客服这种障碍。我觉得他以己之心度人之痛,这是好事,心怀怜悯是美德。但似乎望而生怯就不好了,小小年纪就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IT IS JUST A GAME。进就进,退就退,赢就赢,输就输。

人生也就是个GAME,快乐就好,输赢无所谓。

这是我和偶得爹的共识。并不是我现在赢着,我就这样说。偶得爹从小到大都是陪玩,心态一直很好,他也愿意与他一起玩的人都高兴。

我看我们俩的高兴阈值都很高,大家都觉得自己过得不错。

所以我想跟偶得说,无所谓啦,102就102嘛,退几步也没关系,人生哪能天天进步呢?青蛙也是爬三尺掉两尺的,最终能到终点就好。

我后来想想,能这么认真对待游戏的,大概也只有偶得这个年龄了。

我不要去破坏他,他要玩就玩,不玩就不玩。也许没过两天,他自己就长大了,觉得102可以轻松越过。

我不要帮他成长。 
危机的实质


我今天的MSN的标题是:胡哥的和谐社会,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性生活的和谐。

于是我的MSN今天无比热闹,探究窥视好奇者众。以后我要是想联系N年不联系的好友,看样子这个方法很管用。

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脱机状态下问我:“你最近哪里不和谐了?”

我说,我哪里都和谐。我最近恰恰很和谐。我这个不是为自己大声疾呼,是为中国5000万处于性极度饥渴的中年妇女在疾呼。

今天看了文学城一则报道,说数千万留守女性性压抑,为解决需求如何如何。news。wenxuecity/messages/201002/news…gb2312…1012816。html

于心有戚戚然也。于是想是不是性压抑产生生产力。这世界几千年的文明积累都来自于个体的性压抑。因性冲动无处排遣而造成了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这就是人与兽的区别,人会压抑,而兽不会。而根据爱因斯坦的能量守恒定律,时间上所有的能量都是相通的,点燃汽油,汽车就能前进,所以把性动能压抑住,艾菲尔铁塔就诞生了,老虎伍兹就夺冠了,爱迪生就发明创造无数了,华尔街就金融灾害了。

我这不也成了作家了吗?

我知,我这篇文章一出,有好事报章会刊登成“六六坦言性压抑成就了今天的作家。。。”我与媒体过招,彼此已经非常了解且相逢一笑,大家已经撇开个人恩怨,原本也就没什么,互相取悦。

言归正传,我认为这是现在社会现象里非常值得重视,潜在的危险且亟需以人性的方式去关怀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打算写一部这样的小说,如果我有空的话。大家已经提醒我了,这样的小说不能变成电视剧卖钱,拍起来很艰难,不能屏幕上老出现黄瓜茄子香蕉之类的画面。我现在每出一部作品,大家都以是否能变成电视剧去衡量,他们忽视了我还有文字的需求,不仅仅是AV画面。

我是担心连这类文字都被压抑住了,因为有严重涉黄嫌疑。明明是非常人性的探讨,是现实的一种关切,到主管机构那里,就可能被关闭。

因为上级主管机构的一部分官员肯定不理解什么叫性匮乏和性饥渴,在他们自己不能体会的感情,基本上就是不存在的。就好象,我国是不存在上学难,看病难,不存在买票难,就业难,也不存在行贿受贿这些不良举动,因为前政府官员文强认为那个叫灰色收入,是人情和礼尚往来。

根据现在满大街都是KTV,桑拿房,夜总会和洗脚房等等(但我必须要指出,绝大多数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是积极向上,不是JJ向上),他们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性不足,而是性过剩,就好象当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面是牛奶倒进哈德逊河,一面饥民没有饭吃。历史总是乐观地看着倒进河里的牛奶。

所有的危机,都是这样的: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政治危机,还是金融危机,还是生理危机。。。其实质是不均衡。

而这种不均衡是永远存在且解决不了的。肯定不是靠一届政府或者一段历史可以糊抹均匀。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否认它,忽略它,不揭开它,让它继续压抑着。
ZT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一句名言,用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许依然合适。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上下两部。掩卷之际,浮想联翩,波澜壮阔而又沉重的历史,不能不唤起人的历史感,尤其是与岁月共同见证这段历史的人。这部书我看得很慢很慢,因为书中所云时常勾起了我曾经有过的“光荣与梦想”,曾经有过的尊严与耻辱,曾经有过的追求与失败,曾经有过的笑声与泪水。当然,与那些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曾经闪亮登场的“大腕”企业家相比,我这个只有10年“商龄”、“商道”不深的人,不过是相形见之而渺小、却道不幸似有幸的一个小小百姓。但吴晓波写的书总是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灵冲击——我们的命运,无论你愿意与否,都不可避免地与祖国的命运连系在一起了,无法分开。在这么一个转型变轨、充满诡谲的时代,你越想实现那个千年梦想,你就有可能越要付出某种代价。任何一个国家的每一步的进步,都需要一批人甚至一代人、几代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作前进的阶梯。虽然不是需要所有人都付出这种代价,但如果你不幸被命运选中,你能“辞职不干”吗?你能为此而畏惧吗?

吴晓波,一个名牌学校名牌专业的学生——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今年正好是他的“不惑之年”。他曾在新华社任职,后到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曾经写过《大败局》、《穿越玉米地》、《被夸大的使命》等书。我认识这位“精英”的名字——一位令人敬重的青年思想家,是因为看了《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是他在神圣的使命感驱使之下写的中国改革史,准确地说,是一部中国企业史。书中按时间顺序从1978年开始到2008年,他用充满着热情和冷峻的思考力的笔详尽记录了这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录了从荒莽到浮躁再开始到走向理性时代的一个艰难历程,记录了那一大批为了寻找自尊和价值、追求公平和公正的企业家们所经历的灵与肉、生与死、成与败、鲜花与荆棘、天堂与地狱、上帝与囚徒的拼搏、抗争甚至失态、扭曲的过程,不能不让人沉思。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它因沉浮而精彩;事业就是这样,它因起伏而壮丽;历史就是这样,它因丑恶而丰满;生命就是这样,它因曲折而顽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好时代”怎么评判呢?我想,大概只要一个标准就足够了——梦想能够不断的实现。中国人喜欢用“梦想成真”做为美好的祝福词献给朋友,“梦想”能够“成真”的时代就是好时代。当年,我们只想吃饱饭有衣穿有房住有书读有事做,邓小平让我们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正身处在这个不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们都成了“梦想加工厂”的老板。如今说这个时代最好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以让国人昂起头来做人并引以为自豪的——“中国制造”。
吴晓波在书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2005年1月1日,有个美国记者做出了一个决定,她和家人将在一年内不使用”中国制造“。她说,这个念头是在前几天的圣诞节期间冒出来的,因为她突然发现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从电视到网球鞋,再到装饰圣诞节的灯泡、地板上的西方人偶,无不都是”中国制造“。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竟然是大麻烦的开始。过去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都变成了令人痛苦的事情。“首先要换掉儿子的中国鞋子。为了购买价格低廉的产品,她来到了附近的欧洲产品打折店,但是因为生意不好,店铺已经关门停业。结果,只有4岁的儿子只好穿从商品目录单中找到的价格68美元的意大利产运动鞋。另外,玩具商店、专场里也摆满了中国商品,因此,儿子朋友的生日宴会使她的钱包越发变瘪,因为每次她都要给儿子买丹麦产乐高玩具作为礼物。家居用品即使出了故障也无法修理,因为表面上虽然是”美国制造“,但配件全都是中国产品。吸尘器里过滤灰尘的过滤器全都是中国产品,结果只能与”垃圾“为伴。日常生活中所有一切用品,要想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简直难如登天。一年后,这位可爱的记者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书籍,她得到的结论是:”美国人完全无法摆脱‘中国制造’。“她在书的最后宣布:”原本想让中国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但后来才明白中国原来已经渗透到我的生活中,这令我非常吃惊。我和家人决定向现实妥协,否则为此忍受不了的生活不便和代价真是太大了。“
”中国制造“,近年来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横扫全球如卷席”。加入WTO的2001年,中国外贸规模为5000亿美元,到了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首次超过日本,到了2007年更是可怕,达到2万亿。欧美消费者发现”MADE IN CHIAN“已经像空气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出国者也发现,他们不远万里带回来赠亲送友的纪念品,也都是”MADE IN CHIAN“。前几天刚从北京回来的太太说,姚景源跟他们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美国考察,儿子吩咐一定要到纽约的某一个地方给他带一个乔丹篮球俱乐部的篮球回来。结果,他发现,球是买到了,但也是“MADE IN CHIAN”。没有办法,他只好让人把气充足,回到家对无比崇拜乔丹的儿子说:虽然球是中国制造的,但球里的空气可是美国的!

当年缺吃少衣,如今”中国制造“全世界飞扬,真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尽管8亿件衬衣才能换一架波音,但”自豪感“还是不减的。试问,当你坐上波音飞机之前,你敢祼身上机吗?如果不敢,那你就得着“中国制造”的衣、戴“中国制造”的帽、穿“中国制造”的鞋子,拎着“中国制造”的皮包,在飞机上吃“中国制造”的食品,在飞机的马桶上用“中国制造”的便纸!“中国制造”,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与你紧紧相伴,想甩也甩不掉!

然而,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什么标志吗?我想,起码有两个方面的标志:

第一,许多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中国企业家命途多桀。为“中国制造”立过汗马功劳的企业家们,如辛弃疾所写——“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他们中锒铛入狱的有,孤悬海外的有,潦倒落魄的有,还有的就是苦苦支撑,如履薄冰。吴晓波曾经对1988年评出的20位“全国优秀企业家”作了一个调查,发现这20人于2003年重聚杭州时已经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