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究,他终于在1904年设计出带有至今仍在使用的喷水过滤装置的空调机。卡 

里尔再接再励,于1911年绘制出供设计空调设备时计算使用的空气温度曲线 

图。卡里尔也因此名声大振。 

     1911年,第一座空调影院在芝加哥建成。同年,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 

名叫亚伯拉罕和施特劳斯的空调百货商场开张营业。 

     1926年,美国人舒茨和谢尔曼开始研制自主式家用空调设备。1931年, 

他们申请了窗式空调机专利。 



                               水泵的由来 



    人类的历史上,进入农耕社会以后,水泵就成了一大发明课题。起初人 

们为了从深井中把水汲上来,就用一根横木,一端系以水桶,另一端系以重 


… Page 27…

物,这样可以省力地把水汲取上来。在几千年以前的亚细利亚地区和中国就 

广泛使用这种装置汲水。技术上接近水泵的汲水工具是希腊时代阿基米德发 

明的螺旋水泵。这种水泵把大螺旋放入圆筒中,使螺旋转起来,水就会沿着 

螺旋沟流动。但能否制成实用的机械来是值得怀疑的,虽然确实有图样,而 

且是一个出色的设想。现在的螺旋泵就是从阿基米德的螺旋泵发展而成的。 

到了15世纪,天才的L·达·芬奇发明了活塞式水泵。16世纪意大利的拉迈 

里发明了旋转式水泵。这是现代水泵的主流,是离心泵的先驱,它用旋转的 

鼓风机使水流动。正是阿基米德的螺旋泵、L·达·芬奇的活塞泵和拉迈里的 

旋转泵三项发明,形成了现代的水泵。 



                             真空吸尘机的由来 



     早在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就有一种运用折叠风箱(俗称皮 

老虎)的原理来吸尘的机器了,它由两个人操作,风箱将机内空气吸出以后, 

形成相对真空,软管吸嘴就将地面灰尘吸进风箱。然而,一旦重复操作,往 

往又重新吹出灰尘来,弄得乌烟瘴气。 

     1901年,一种号称经改进后的“新产品”——列车车箱清洁机在伦敦的 

圣潘克拉斯车站进行操作表演。它虽然能吸一些尘,但更多的时候是适得其 

反,鼓起滚滚灰尘,几乎令人窒息。这时,一个名叫休伯特·布思的“旁观 

者”,却在表演中得到启迪。他连忙跑回家里,趴在地板上,用手帕蒙住嘴 

巴,就向着地面使劲地吸着。正当家人忧心忡忡地以为他中了邪时,布思却 

喜出望外地宣布大功告成。他得出了结论:对灰尘宜“吸”不宜“吹”;滤 

布可以把灰尘隔附,又能使空气通过。 

     不过,布思发明的第一台吸尘机体积太大、噪音太大,被称为“吵死人 

怪魔”,结果受到警察的干涉。 

     不管怎样,布思发现的这个原理,仍为当今世界的真空吸尘机所应用。 

1905年,布思又发明了用电动泵产生吸力的真空吸尘机,并投入市场。 



                               录音机的由来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0年后的1888年,美国一位叫史密斯的科学家提出 

了改进唱机的新方法。不过,他自己并没有进行制作。 

     又过了10年,即1898年,丹麦科学家华得蔓·波尔逊根据这个方法进 

行了制作,证明了史密斯的设想完全正确。这是在钢丝上先把声音录下来, 

然后重新播放,尽管声音不大,但在听筒里完全可以听得清楚,这就是波尔 

逊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钢丝录音机。以后,他继续研究改进,又发明了直流 

偏磁技术,使录音机的输出功能和失真大为改善。1900年,巴黎博览会上展 

出波尔逊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磁性录音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大力发展了录音技术。 

战后,美国吸收了德国的有关研究人员和技术,研制成功了更为优良的纸带 

和塑料带录音机。40年代,磁性录音机已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在一些 

国家开始普及应用。 

     50年代以后,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录音机研制。随着半导体 

技术和集成电路、薄膜电路的应用,录音机的体积大大缩小。1963年,荷兰 


… Page 28…

菲利浦公司制成了体型小巧的盒式录音机,很快得到发展。在技术方面,随 

着优质录音磁带、降噪音系统与新型电路的出现,盒式录音机不断创新,大 

多数与收音机相结合成为收、录两用机,也有与收音机、电唱机、扩音机等 

组成多用机,还有可以放在衬衣口袋的微型录音机以及立体声录音机等。 



                            电子游戏机的由来 



     首创电子游戏机的威廉·米勒在世界各地现拥有近800个企业,至少有 

6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美国400个最富人士之一。在年轻时威廉·米勒却为 

生活所迫干过许多工作,包括掘地、淘金、驾驶货车等。他回忆说:“我很 

想进入大学读书,可是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他曾在一家财务公司任职员, 

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一家分公司经理。1958年他开始担任电脑设计员, 

自此他对电脑有了深刻认识。1969年,他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电脑公 

司,但只是做一些软件设计。1975年制造了一个小型电脑游戏机,但很快倒 

闭了。1976年 9月,威廉·米勒以仅余的1万美元大量收购电脑零件,经过 

改装后再以平价出售。接着,他又开设了电脑游戏机店,当时电子游戏机大 

受欢迎,销路越来越大,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时,威廉·米勒说:“人们只 

要说出需要什么,你就能满足他们,甚至有时还带动他们。此外,必须向长 

远看,还需要有决心,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电冰箱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家用电冰箱是1913年美国芝加哥生产的“多美乐” 

牌电冰箱。 

     此后,美国人纳撒尼尔·韦尔斯设计出一种“开尔文纳特”牌电冰箱, 

并于1918年开始大批量商业化生产。一年以后,“弗里吉戴尔”牌电冰箱进 

入市场。 

     1916年,美国生产的电冰箱共有12个牌号。这些冰箱价格昂贵,工作 

可靠性差,而且大部分为分离式结构,即由互相分离的冷藏柜和制冷系统组 

成。冷藏柜由盐水蛇形管降温。制冷机组通常安装在地下室里,使用液态二 

氧化硫作为致冷剂。 

     瑞典人蒙特斯和冯·普拉滕于1921年设计出了实用的低噪音电冰箱,并 

首次获得专利。1929年,他们又研制出了空冷式冷凝器。1931年,斯德哥尔 

摩的“高级家用电器公司”和美国的“塞维尔公司”开始了这种电冰箱的工 

业化生产。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1926年研制出了密封性能良好的家用电冰箱; 

1939年,又推出了第一台双温电冰箱,这种冰箱有一个冻结室,可以保存冷 

冻食品。 



                               电话机的由来 



     电话机问世于1875年,它的发明者是苏格兰青年亚·贝尔。 

     当时,亚·贝尔在波士顿大学任教。一天,他在做物理实验时,意外地 

发现电流导通和截止的时候,螺旋线圈便会发出噪声,他又做了几次实验, 


… Page 29…

结果都一样,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中形成:人在讲话时,如能使电流 

强度的变化模拟声波的变化,不就可以用电传送语言了吗?他决定去求教当 

时比较有名望的物理学家瑟夫·亨利。亨利热情地支持并鼓励他干下去。 

    连续两年的试验都失败了,但贝尔没有气馁,仍在苦苦思索。一天,他 

正在苦思失败的原因,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吉他”声。他不觉侧耳细听。 

听着听着,番然醒悟,原来他的电话失败在声音微弱,对方难以辩听上,其 

原因是送话器灵敏度太低。“吉他”的共鸣声启动了他,他马上设计了一个 

助音箱草图,并拆下床板连夜赶制,又改装了电话机。 

    一切就绪后,贝尔就让他的助手到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去,然后对着 

送话器大呼起来:“听见了吗?”他的助手喜不自禁地,也对着送话筒高呼 

着:“听见了!贝尔,我听见了!” 

     电话就这样来到了世界上。 



                               电视的由来 



     电视是集体创造的结晶。如旋转盘机械扫描象素的传送电信号方法,是 

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夫于1884年设计成功的。阴极射线管和电子扫描的 

电视显像管,是德国科学家布劳恩 1897年发明的。三极管是美国电气工程 

师李·德·福雷斯特 1906年发明的。同年,澳大利亚电气工程师罗伯特·里 

埃本,设计出放大用的电子管。D·A·罗桑斯基1910年制成了电视屏幕。俄 

国电视开拓者兹渥瑞金1923年发明了光电摄像管。特别是被世人称为“电视 

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集全世之大成,从1924年到1930 

年集中进行了电视研究,直到荧光屏上出现图像。1936年11月2日,在英 

国伦敦北区亚历山大宫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尔后,法国、美国、前苏联、德国、日本相继建立电视台。我国最早的电视 

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是1958年9月2日正式开播的。 



                               电脑的由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厄厄阿克”是1945年在美国发明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工学院同阿伯丁弹 

道研究实验室共同负责,给陆军提供弹道表。这项任务困难而紧迫。每一张 

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一个熟练的计算员用台式计算机计算一条飞行时间 

是60秒的弹道,要花20小时。从战争一开始,阿伯丁实验室就聘请了200 

多名计算员从事这项工作,就是这样,有些弹道表也要计算两三个月。 

    面对这种情况,莫尔电工学院的莫希莱在  1942年 8月写了一份《高速 

电子管计算装置使用》的备忘录。它实际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初步方案。这 

个方案引起军方重视。同时,还特别引起了研究生埃克特的兴趣。美国军械 

部要求莫尔电工学院草拟一个制造电子计算机计划报告。1943年4月这个报 

告拟好,只过一周就得到批准。6月5日,莫尔电工学院和军械部签订了合 

同。这台电子计算机取名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英文缩写是ENIAC。 

承担研制的莫尔小组是朝气蓬勃的青年集体。24岁的埃克特担任总工程师。 

莫希莱是个30岁的物理学家,他提供了电子计算机总体设想。 

     1945年底这台计算机制成,1947年运到阿伯丁。这样,在军方的支持下, 


… Page 30…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了。 

     电子计算机问世后,发展十分迅速。它的速度越来越快,从每秒运算几 

千次提高到每秒运算几万次甚至上亿次。计算机的基础器件已经历了“三代” 

更新: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 

计算机,现在已发展到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特征的第四代。随着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大,它正向着巨型、微型、网络、智能、模拟方面发 

展。 



                             苹果电脑的由来 



     本世纪70年代初,微型电子计算机(微电脑)问世,因为它具有功能齐 

全,小巧灵便的优点,吸引了一大批爱好电子技术的青少年。在美国西部加 

利福尼亚州的电子计算机大本营硅谷附近,一个叫做卡帕提尼的小镇上有两 

位年仅十八九岁的电子迷。年纪稍大一点的叫史蒂夫·乔布,他一边在农场 

的苹果园里帮工维持生计,一边又在大学读书。另一个叫史蒂夫·沃兹奈克, 

他们都是电子技术的业余爱好者。 

     1974年,当地的一些电子业余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亲自动手制微 

电脑的俱乐部。乔布和沃兹奈克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他们把乔布父亲的一间 

废汽车库充当工作室,开始试制微电脑。他们先将微处理器试装成一台单极 

微电脑,然后将它和电视机、键盘连接组合成一套微电脑系统。操作者只需 

在键盘上按键,电视屏上就会显示出文字和简单的图形,这项成果在俱乐部 

内受到了欢迎。接着他们又试装了一小批公开出售,没想到一下就被订购了 

50台。于是,这两个年轻的人便办起了微电脑公司。 

     为了纪念乔布在半工半读的岁月里曾在苹果园工作过,他们便把这种新 

型的微电脑命名为“苹果II型”,而最初试制的微电脑则被称之为“苹果I 

型”。 



                            静电复印机的由来 



     静电复印机改变了过去以摄影为中心的复制方法,干板可以反复使用, 

几乎适用于任何纸张,所有程序都是干式的。静电复制的发明者是美国的卡 

尔森。他1930年进入贝尔电话研究所。后来,作为专利代办人进入马罗礼公 

司。这时起,他就想研究新的复制方法。他的独特之处是,他在发明新的复 

制方法过程中,详尽地查阅了过去有关复制技术的文献。在约4年的时间里, 

他坚持不懈地去纽约公共图书馆。结果,发现柯达公司等单位研究的技术, 

全部与他的发明方向不同,他认为不会获得成功。他确定了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光电效应”;二是“电解效应”。后者困难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