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幼科证治准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41-幼科证治准绳-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热于儿。或儿有病,过于汗下,内亡津液,虚火烁肺。或服克伐之药,亏损脾胃, 
不能生肺金。其证恶风咳嗽,鼻塞项强,呼吸不利,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若 
吐臭秽,胸中隐痛,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咳唾涎沫,脉数而虚者为肺痿。恶寒喘嗽 
者,寒邪内蕴也,小青龙汤。咳唾脓秽者,肺痈内溃也,桔梗汤。窃谓前证若喘咳 
短气者,脾肺气虚也,五味异功散。咳唾脓痰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气虚也,六味 
地黄丸。咳唾脓痰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脾气虚也,七味白术散。若发热喘嗽唾脓不 
食者,脾肺虚甚也,难治。大要,补脾肺,滋肾水,为善。(仍审五脏相胜,乳母七情, 
后证仿此) 
x小青龙汤x 治伤风冒寒,咳嗽喘急,肺胀胸满,鼻塞流涕,或干呕热咳,或作渴, 
或作噎,或小便不利,或小腹胀满。(此仲景之法,审有是证,用之及时,殊有良验) 
麻黄(去节) 赤芍药 半夏(各七钱) 细辛 干姜(炮) 甘草(炙) 桂枝(各三钱) 
五味子(半两,杵) 附子(二钱脉浮,不用) 
上,每服二钱,水煎。 
x桔梗汤x 治咳嗽,脓血腥秽,已成痈证。 
桔梗(炒) 贝母(去心) 知母(炒) 桑白皮(炒) 枳壳(各一钱) 地骨皮 栝蒌仁 
薏苡仁 杏仁(杵。各五分) 当归 黄 (炒。各一钱) 五味子(杵,炒) 百合(炒。各一钱 
五分) 防己(一钱) 甜葶苈(炒,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x升麻汤x 治肺痈,脓血秽臭,胸乳皆痛。 
升麻 桔梗(炒) 薏苡仁 地榆 条芩(炒) 牡丹皮 芍药(炒)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x排脓散x 治肺痈,此方排脓补肺。 
黄 (盐水拌,炒) 白芷 人参 五味子(炒,研。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蜜汤调下。 
x射干汤x 治胃脘痈吐脓血。 
射干(去毛) 栀子仁 赤茯苓 升麻 赤芍药(一两三钱) 白术(五钱)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入地黄汁少许再煎,服。 
x人参平肺散x 治心火克肺金,传为肺痈,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 
不利。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 天门冬 
(去心,四分) 桑白皮(炒,一钱) 
上,每服二三钱。 
x参 补脾汤x 治肺痈,脾气亏损,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 
金,否则不治。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炒,二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三分) 
麦门冬(七分) 桔梗(炒,六分) 甘草(炙,五分) 五味子(杵,四分) 
上,作三服,姜枣水煎。 
x人参补肺汤x 治肺证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 
小便短涩。 
人参 黄 (炒)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山茱萸干山药 五味子(杵) 麦 
门冬(去心) 甘草(炙) 熟地黄(自制) 牡丹皮(各五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肠痈
属性:张仲景云∶肠痈之证,因饮食积热,或母食辛热之物所致。小腹按之则痛,小 
便数似淋,腹急,恶寒,身皮甲错,或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未有脓者,用仙方活 
命饮以解其毒。脉洪数,已有脓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脓。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 
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 
窃谓、经云∶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之间,须令徐 
缓,时少饮薄粥,及用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也。 
x大黄汤x 治肠痈,小腹坚肿,按之则痛,肉色如常,或 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 
憎寒,脉紧,脓未成也,急服之。 
大黄(炒) 朴硝(各一钱) 牡丹皮 栝蒌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每服二三钱,水煎。 
x薏苡仁汤x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薏苡仁 牡丹皮 桃仁(各三两) 栝蒌仁(四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 
x桃仁汤x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壅痛,大便闭涩。亦有绕脐生疮者,但用此药 
无妨。 
桃仁 大黄(炒) 牡丹皮 芒硝 犀角(镑) 冬瓜仁(研。各二钱) 
上,水煎,入犀角末服。 
x牡丹皮散x 治肠痈腹濡而痛,时下脓汁,或下血。 
牡丹皮 人参 天麻 白茯苓 黄 (炒) 薏苡仁 桃仁 白芷(炒) 当归 川芎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二分)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便毒
属性:〔薛〕便痈因肝火、肝疳,或禀肝经热毒。若初起肿硬作痛者,先用龙胆泻肝汤一 
二剂。肿痛不减,用仙方活命饮二剂。五七日不减,肿尚硬,亦用前二药各一剂。 
如不消,或更痛,欲成脓也,用活命饮一剂,却用托里消毒散加柴胡、山栀,一二 
剂。若脓已成而不溃者,血气虚也,用托里消毒散一二剂。脓已溃而痛不止者, 
毒瓦斯不解也,用活命饮一剂。若脓已出而反痛者,血气虚也,用内补黄 汤。脓已 
溃而发热烦躁者,气虚血脱也,用当归补血汤。脓已溃而恶寒发热者,血气俱虚也, 
用十全大补汤。脓已溃而恶寒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脓已溃而不生肌者, 
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若禀赋怯弱,或因饮食劳倦而为患者,恒用补中益气汤加 
射干自消。设使不分经络,不别虚实,概行攻伐,亏损气血,则轻者难治,重者必 
变瘵证,甚至不起。 
x龙胆泻肝汤x(疝) x仙方活命饮x(见前) x托里消毒散x(见前) 
x内补黄 汤x(薛制) 治溃疡脓水出多,或过服败毒之剂,致气虚血弱,发热无寐,或 
兼盗汗内热,或不生肌。 
黄 (炒,二钱)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半) 酸枣仁(炒,一钱) 五味子(杵) 
甘草(炒。各五分) 
上,水煎,徐徐服。 
x当归补血汤x(虚热) x清心莲子饮x(淋) x补中益气汤x(虚热) x十全大补汤x(汗)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囊痈
属性:〔薛〕囊痈属肝经湿热,或禀胎肝热所致。初起肿痛,小便赤涩者,湿热壅滞也, 
先用龙胆泻肝汤。如不消,用仙方活命饮。若肿痛数日不止,欲作脓也,用托里消 
毒散。若肿未溃而小便不利者,毒瓦斯壅滞也,当分利之。脓已成而小便不利,毒瓦斯 
未解也,当针泄之。脓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当补益之;若元气无亏,虽阴囊悉 
溃,睾丸悬露,亦不为害。若乳母恚怒,令儿患此者,加味逍遥散。肝经气血虚者, 
八珍散、加味柴胡、山栀,俱加漏芦,子母并服。 
x托里清肝散x 
人参 黄 (炒) 当归 川芎 芍药(炒) 白术 茯苓 金银花 白芷(炒) 甘草(炒) 
连翘 柴胡(各七分) 山栀(四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x钱氏蚯蚓散x 治肾子肿硬。先用葱椒汤煎洗,次以干蚯蚓粪津唾调敷。须避风冷湿地。 
世传治小儿阴囊肿大。用甘草煎浓汁,调蚯蚓粪涂之,立效。 
x山药膏x 治两拗及小腹肿痛或痒。用山药研烂,频敷患处,干则易之。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脚冻疮
属性:〔薛〕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不愈,则溃烂成疮。 
治法,须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 
则毒延脚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血不能营运,若用 
汤烫火烘,其肉即死而不仁,至春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 
内服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证。凡初冻时热手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莫 
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寒能裂肤堕指,信然。 
x汤氏生附散x 治烂脚疮。用生附末,面水调敷之,愈。 
x白蔹散x 
用白蔹(一两) 黄柏(炒黑,五钱) 为末,干掺患处。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汤火疮
属性:〔薛〕汤火之证,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涩者,内热也,用四物加山栀、连翘、甘 
草。若肉未死而作痛者,热毒也,用四君加芎、归、山栀、连翘。若肉已死而不溃 
者,气血虚也,用四君加当归、黄 ,外敷当归膏,或柏叶末蜡油调搽至白色,其 
肉自生。若因烟熏将死者,以生萝卜汁灌之即苏。若饮食后被汤火所伤,发热腹胀, 
恶食发搐变证者,当参食积惊搐门治之。 
x神效当归膏x 治汤火等疮,不问已溃未溃,肉虽伤而未坏者,用之自愈,肉已死者, 
用之自溃,新肉易生,搽至肉色渐白,其毒始尽,生肌最速。盖当归、生地黄、 
麻油、二蜡,皆主生肌止痛,补血续筋,与新肉相宜。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麻油(四两) 黄蜡(一两,白者,止用五钱) 
上,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枯,去滓,将蜡溶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用 
涂患处,将细纸盖之。发背痈疽杖疮溃烂,用之尤效。凡死肉溃烂将脱,止有些 
须相连者,宜用利刀剪去,盖死肉有毒,去迟则伤新肉,死肉去尽,尤宜速贴, 
盖新肉最畏风寒,不可忽也。 
x乳香定痛散x 治伤损,一切疮疡溃烂疼痛。 
乳香 没药(各五钱) 滑石(一两) 冰片(一钱) 
上为细末。搽患处,痛即止。 
x猪蹄汤x 治一切痈疽、杖疮溃烂,消肿毒,去恶肉,润疮口。 
白芷 黄芩 当归 蜂房(蜂儿多者、为佳) 羌活 赤芍药 生甘草(各五钱) 
上,用猪蹄一只,水四五碗,煮熟,去油 ,取清汤入前药煎数沸,去滓,温 
洗,随用膏药贴之。 
治汤火所伤方 
用黄蜀葵花浸油内,以油敷患处。或收黄蜀葵花晒干碾末,香油调敷亦可。 
又方 
用定粉碾极细末, 月猪脂调敷患处。 
又方 
上,用蓖麻子肉碾烂,入蛤粉等分,如干,再入香油些少,调搽患处。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翻花疮
属性:〔薛〕翻花之证,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 
风,必致疮口 肉突出如菌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乘袭者,先用补中益气 
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 
味逍遥散加天麻、羌活。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 
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外用葱熨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 
突肉不消,更以黎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 
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加参、 。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 
异功散。若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脾疳证也,用 
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x黎芦膏x 治疮口 肉凸起,或出二三寸肉者。 
黎芦(不以,多少) 为末,以生猪脂擂和。搽凸 肉上。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多骨疽
属性:〔薛〕多骨疽,由疮疡久溃,脾胃亏损,气血不能营于患处,邪气陷袭,久则筋 
烂骨腐,故骨脱出,非禀胎所有也。当补脾胃,壮元气,内用大补汤、地黄丸,外 
以附子饼、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元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用克伐之剂,复 
伤真气,鲜有不危。婴儿患之,当调补乳母,外用葱熨,以岁月除之,尤不可用追 
蚀之药。 

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漏疮
属性:〔薛〕漏疮之证,因禀气血不足,或久病血气虚弱,或儿肝脾食积内热,不能生 
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气不能收敛。当审其所因,调补元气,佐以如圣饼、葱熨、 
之类为善。若用流气、破血、追蚀、等药,反为败证矣,余当参各门主之。 

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
溯源
属性:钱氏曰∶夫胎在腹中,月至六七,则已成形,食母腹中秽液入儿五脏,食至十 
月,即秽液满胃,至生时,儿口中犹有不洁,产母以手拭净,则无疾病,俗以黄连、 
汞粉,下其脐粪之秽,此亦母之不洁余气入儿脏中,本先因微寒,又遇风寒,邪气 
相搏,而成痘疹也。未出欲作之时,热动五脏,则五脏之证先见,初欲病时,先呵欠 
顿闷惊悸,乍凉乍热,手足冷,面腮颊赤燥,咳嗽喷嚏,此五脏证俱见也。呵欠顿 
闷者肝也。时发惊悸者心也。乍凉乍热、手足冷者脾也。面赤、腮颊赤、咳嗽喷嚏 
者肺也。惟肾无候,以在府下不能食秽故也。凡疮疹乃五脏毒,若出归一证, 
肝水 ,肺脓庖,心为 ,脾为疹,肾虽无证,其候恶者,疮变倒靥而黑陷,则归 
肾也,此由不慎风冷而不能食,内虚所致也。东垣曰∶ 疹始出之证,必先见面 
燥腮亦,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热乍凉,咳嗽喷嚏,足稍冷,多睡,睡惊,并疮 
疹之证。或生脓泡大 ,或生小红 ,或生瘾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显上证而后 
乃出。盖以上诸证,太阳寒水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逆流, 
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道,逆于面上,故显是证,盖壬癸寒水克丙丁热火 
故也。诸 证皆从寒水逆流而出也。医者当知此理,乃敢用药。夫胞者,一名赤宫, 
一名丹田,一名命门,男子藏精施化,妇人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 
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异名也,象坤土之生万物也。夫人之始生也,血海始净一 
日二日,精胜其血,则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脉已旺,精不胜血,则为女子,乃 
二物相搏,长先身生谓之神,又谓之精。其子在母腹,十月之间,随母呼吸,呼 
吸者阳气也,而生动作,滋益精气神,饥渴皆随母血,儿随日长,筋骨皮肉,血脉 
形气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恶血,啼声一发,随吸而下,此恶血复归命门胞中, 
僻于一隅,隐伏而不发,直至儿因内伤乳食、湿热之气下陷,合于肾中,二火交攻,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恶血乃发。诸 疹皆出于肾水,其疡后聚肉理,归于阳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