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幼科证治准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41-幼科证治准绳-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僻于一隅,隐伏而不发,直至儿因内伤乳食、湿热之气下陷,合于肾中,二火交攻, 
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恶血乃发。诸 疹皆出于肾水,其疡后聚肉理,归于阳明, 
故三番 始显之证,皆足太阳壬膀胱克丙小肠,其始出皆见于面,终归于阳明肉理, 
热化为脓者也,二火炽盛,反胜寒水,遍身俱出,此皆从足太阳传变中来也。万 
氏曰∶痘疹之原,有论秽毒者,有论淫火者,有论时行正病者,靡有定论,将谓秽 
毒淫火耶,则一岁之中,大而郡县,小而村落,病者相似,而死相继,未必人人若 
此之甚也。将谓时行正病邪,何以自少至老,但作一度,厥后再无传染也。盖父母 
于子,一体而分,精血之毒,已蓄于阳施阴化之始,固不待诞生之顷,咽其血而后 
有胎毒也。况男子惜其气以养其精,女子耗其气以养其血,一失所养,即贻他日之 
患,子之受于父母者虽殊,其为毒则一也,岂有男子淫火起于气,为阳毒而易治, 
女子淫火起于血,为阴毒而难治之理邪。至于天行正病,亦有其时,但观夫年之所 
加,及有四时不正之气,即知有是正病也,然则待时而发者,胎毒也,或速而危,或 
徐而持,或暴而死者,气之微甚所使也,发则其毒泄矣,所以终身但作一度,后有 
其气,不复传染焉。痘为胎毒,昭昭矣,其间或疏而轻,或蜜而重,或重变轻, 
或轻变重,变化叵测,是又有说也。疏而轻者,始终如一,蜜而重者,变怪百出, 
或因父母相传而然,或因疫疠相染而然,或因鬼疰相着而然,杳冥恍惚,出于闻见, 
思虑之所不及,此与智者道之,痴人前不必说梦也,何者?盖痘疹之毒,父母原自 
有之,虽尝作过一番,而脏腑、经络、皮毛、肌肉、骨髓、之间,余毒犹有存 
者,一旦分形化气,注之于子,其毒亦随之泄矣,所以子之疮瘢,多肖亲也,加之调摄 
失宜,放恣无忌,其毒益甚,疮痘之候沉困危笃者,未必非父母之所致也,凡子之 
侏儒跛 ,必肖于亲,况疹痘之毒乎。且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地之气变,人之气 
亦变,或遇迁正失守,淫胜郁复之纪,德令乖常,眚 迭见,自然厉气传染, 
证候相似,所以轻则俱轻,重则俱重,若有主之者,是则疫疠之所为也。故人之疠 
疾而死者,向导不散,游魂往来,随气而行,常以其气,疰于平人而为之疾,如瘵 
癞之传染,然形质庞浓,福泽悠远者不能相及,苟体虚福薄之人,阴阳舛乱之岁, 
则膏肓之坚,台骀之祟,互相染着,反复变化,术不能禁,工不能治也,此非鬼疰 
之害乎。夫治此三者当奈何?曰必为之豫解其毒,平其气,迁其处,庶乎可免矣。 
按∶痘疹之发,显是天行时气,厘市村落,互相传染,轻则俱轻,重则俱重, 
虽有异于众者,十之一二而已,岂可概谓胎毒哉。然疫疠终身不染者,比比皆是, 
而痘疹无一人得免,疫疠一染之后,不能保其不再染,而痘疮一发不再发,则胎 
毒之说,又何可尽废乎。至谓淫火秽血,古亦有之,而何独无痘疹之患,欲以破 
胎毒之说,则又不然。天下之无而忽有者多矣,草有名虞美人者,虞美人项王宠 
姬也,为项王死,世哀之,为之歌,对草倚声凄恸,而草辄摇,草无情识也,方 
其未有楚,则宠姬亦无,况有草耶?一切众生,自妄颠倒,而成三界,如之,又 
何疑乎痘疹。 

集之四·心脏部二痘疮上
预防
属性:〔万〕痘疮之病,皆由父母胎毒,蓄于命门之中,命门者,上肾相火也,为人身 
生化之本,故毒藏焉。如遇冬令温和,阳气暴泄,人则感之,触动相火,至春夏生 
长之时,其毒乃发,传染相似,是谓天行疫疠也。未出痘疹者,但觉冬温,即当预 
防,宜服解毒之药,如辰砂散、三豆汤、代天宣化丸、皆可用也,频频与之,使疮 
疹之毒轻减,自然易出易收,无陷伏郁遏留连之患。其辰砂散、三豆汤、代天宣 
化丸,以解时行疫疠之毒则可,或因父母精血不足者,或其人素有他疾者,或发热 
之时别脏形证发见者,并宜兼而治之,不可徒恃解毒而竟忘其本也。如脾胃素弱者, 
宜以养脾为重,解毒次之,养脾丸服三之二,解毒三之一。如因父母奉养过浓,精 
血蓄毒,素多胎病者,宜二毒并解,以溯源解毒汤、代天宣化丸、相间服之。丹 
溪云∶痘疹初出时,或未出时,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少,重者令轻。 
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沙糖拌匀干吃,入朱砂末更妙。 
x三豆汤x 
赤小豆 黑大豆 绿豆(各一升,生) 小甘草(三两,生锉) 
上,以三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八升(如无,用长流水代之)煮,豆熟为度,去甘草,将 
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汁尽为度,逐日取豆、水煮,任意食之。 
x代天宣化丸x(即韩氏五瘟丹加减也) 
人中黄(属土,甲巳年为君) 黄芩(属金,乙庚年为君) 黄柏(属水,丙辛年为君) 
栀子仁(属木,丁壬年为君) 
黄连(属火,戊癸年为君) 苦参(佐) 荆芥穗(佐) 防风(去芦,佐) 连翘(酒洗,佐) 山 
豆根(佐) 牛蒡子(酒淘、炒,佐) 紫苏叶(佐) 
先视其年所属,取其药以为君,其余主岁者为臣,为君者倍之,为臣者半之, 
为佐者如臣四分之三,于冬至日修合为末,取雪水煮升麻,和竹沥,调神曲为丸, 
外用辰砂、雄黄为衣。每服,竹叶汤下。 
制人中黄法,取甘草大者不拘多少,用新竹一节,纳甘草于中,仍紧塞无节空 
处,放屎缸中浸七七日,取出晒干,听用。 
x溯源解毒汤x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连翘 黄连 生甘草 陈皮 木通(各等分) 
上锉细。加淡竹叶十片,水一盏,煎半盏,去滓,温服,无时。 
x养脾丸x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各一钱半) 木香 青皮 黄连 陈皮(各一钱) 砂仁 山楂 
肉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分) 
上为细末。水调神曲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仓米饮下。 
x消瘟丹x(未曾出痘、及临出者,宜择疗病日、预服) 
辰砂(研为极细末,水飞过,周岁以下者五六分,一岁以上者服一钱) 丝瓜(近蒂者、三寸,烧、 
存性为末,亦如前数) 
上,用蜜调下。或将鸽子及鸠煮熟,以辰砂搽上,令儿服之亦可。屡试有验。 
x秘传保婴丹x 
真紫草(去芦,酒洗,勿犯铁器) 缠豆藤(烧灰、存性。各四两,二味为君) 升麻(取新者盐水炒, 
引下,不使侵肺气) 川防风(去芦及叉) 荆芥穗(去梗) 牛蒡子(炒。各二两,四味为臣) 
真天竹黄 蟾酥(自取,勿用赤眼者) 真牛黄(三味各一钱二分) 大朱砂(麻黄紫草荔枝壳煮过, 
就将其汤飞研、取净末三钱四味为佐) 甘草梢(去皮,二两和) 赤小豆 黑小豆 绿豆(各四十 
九粒,炒、勿令焦三味为使) 
上,各取细末和匀,另用紫草三两,入水三碗煎,去滓,熬成膏半碗,入生砂 
糖半碗,和剂为丸如芡实大,另用飞过朱砂为衣。未出痘之先,浓煎甘草汤,每 
服,小儿磨一丸,大人二丸。如已发热之时,生姜汤磨服,浓盖取汗,多者可少, 
少者可无,大有神效。 
袁氏痘前治法 凡欲治痘,须在未发之先,预识其证而分别用药,重者可轻, 
轻者必愈,但未痘而愈,则医者无功,故多不肯尽心,及其既发,又无及矣,仁者 
须以救生保婴为心,宁我无功,不可使婴儿失命,备陈十八证治法于后。 
孩儿未痘之先,感冒风邪,身中火烙,头痛自汗,咳嗽不已,伤寒未愈而痘随 
出焉,痘家谓之猿猴跳锁。伤寒之后,元气嚣漓、须滋阴补血,解热疏风,有滋阴 
三宝散可服。 
x滋阴三宝散x 
当归 黄 生地 白茯苓 芍药 川芎 橘红 甘草 防风 玄参 麦门冬(二味加倍) 
上锉细。姜枣煎。 
有饮食不能樽节,暑湿不能护养,肚腹伤坏,泄泻频仍,饮食懒进,肢体羸瘦, 
愈未几而痘随出焉,痘家谓之观音拂座。此与先泄而出痘者不同,平居无恙,忽泄 
而痘出,此则毒随泄减,其痘反美,今久泄初愈而痘出,则脾虚元气弱,如单服补 
药,恐来虚胀,若冷药则毫厘不可用者,只宜调脾,如四制白术之类可也。 
x四制白术散x 
白术八两,分作四分,一分、砂仁炒,一分、糯米炒,一分、麸皮炒,一分、 
壁土炒,拣净,为末,量大小,乳酒调服。 
患疟之后,寒热消烁,肌肉渐瘦,或乍愈而痘出,或带疟而患痘,名为马驰剑 
道。多有湿热酿成此祸,草果、常山断不可用,即柴胡亦是劫药,须参、苓、白术, 
微加消食祛热之药,如八珍膏、卫元汤可用也。 
x八珍膏x 
人参(一两) 蜜(四两) 乳汁 梨汁(同熬) 
上,加制过紫河车,酒服两匙。 
x卫元汤x 
人参 白术 全蝎 山楂 半夏 当归 橘红 枳壳 乌梅 
上,姜枣煎,加乳服。 
小儿才五六岁,元体薄劣,身发火热,干渴患嗽,疹出未几而痘随出焉,此太 
阴脾经症也,痘家谓之一苇航海。此与寻常先疹后痘者不同,凡先痘后疹者谓之逆, 
先疹后痘者谓之顺,此则身弱发热,原患嗽渴,又病疹初愈而痘随后出,其势颇危, 
须补阴、清肺、培脾,黄 毫厘难犯,内托至奇汤可用也。 
x内托至奇汤x 
天门冬 麦门冬 人参 白术 当归 茯苓 薏苡仁 川芎 陈皮 甘草 桔梗 银杏(去皮) 
上,加糯米煎,频频服。 
小儿平时患疳积,肚大有青筋,四肢羸瘦,变为丁奚,倏然痘发,此谓之三仙 
入洞。治之且莫消疳积,浓朴、槟榔、柴、连冷药及抱龙丸之类,皆不可用,宜服 
益黄散、滴滴金可也。 
x滴滴金x 
虾蟆肚内有黄金,取出金来和酒服。 
小儿风寒腠理,时发火热,自头连身,遍启丹瘤,愈未几而痘随形焉,痘家谓 
之倒挂银瓶。多发肝心二经痘,忌用三黄,宜犀角地黄汤、紫草散可也。 
x犀角地黄汤x 
犀角(用乳汁磨,一钱) 牡丹皮 芍药 生地黄 
上,加灯草,水煎服。 
小儿未痘之前,火烙脸赤,眼睛直竖,手足撒搐,口燥 语,惊厥屡次,不数 
日而痘随形焉,痘家谓之霜桥印迹。此与寻常惊后出痘者不同,凡先惊后痘,痘出 
惊止,决系心经之痘,多是吉征,此则惊甚体虚,或见痘而惊不止,朱砂、金石毫 
不可用,宜茯神汤可也。 
x茯神汤x 
生地 当归 甘草 白芍药 茯神 远志 桔梗 
上,加灯草、姜煎服。 
小儿未痘之前,身热自汗,口中咯血,或鼻衄,或溺血,不数日而痘随形焉, 
谓之藕池踏水。心官失守,致血妄行,宜清心按火,不可妄用寒凉之剂,野仙独圣 
散可用也。 
x野仙独圣散x 
匾柏 玄参 地榆 血见愁 生地黄 木通 芍药 当归身 甘草 干姜 
小儿未痘之先,身发火热,饮食懒飧,肚腹膨胀,眼胞浮肿,睡卧不安,不数 
日而痘随形焉,谓之石鼓无鸣。宜理脾补气,参苓白术散加减用之可也。 
x参苓白术散加减x 
人参 茯苓 山药 白扁豆 白术 陈皮 莲肉 薏苡仁 当归 防风 枳实 
上,锉为散。随宜加减。 
小儿身发火热,自汗不止,眼睛昏花,呵欠啼叫,未愈而痘随见焉,谓之赤泽 
栽莲。宜敛汗补肝,宜黄 熬人乳,频频服之,并固真汤可用也。 
x固真汤x 
绵黄 (二两,蜜炒) 酸枣仁(四两) 人参 白芍药 当归 生地黄 茯苓 甘草 陈皮 
上 咀。生姜煎服。 
小儿平时父母不能护从,恣其出入,跌磕伤损头面肢体,未愈而痘随出焉,谓 
之破瓮澄浆。宜补血扶脾,笼金汤可用也。 
x笼金汤x 
木香 生地黄 芍药 红花 当归 甘草 白芷 土木鳖 橘红 木通 桔梗 白术 
上,加姜枣煎服。 
儿辈胸膈饱胀,饮食厌恶,身发火热,呕吐频频,未愈而痘随发焉,医家谓之 
逐鹿亡羊。此与寻常先吐后出痘者不同,大凡因发痘而吐,毒随吐减,出痘必轻, 
今则先因胃气有伤,腹胀恶食,吐又频频不止,则危迫之象矣,须要调理脾胃,如 
紫霞黄露饮可用也。 
x紫霞黄露饮x 
干姜 半夏 藿香 砂仁 枳壳 陈皮 豆蔻 白术(炒) 青皮 
上 咀。水煎服。 
小儿面色萎黄,时作潮热,眼胞浮肿,肚腹绞痛,此为小HT 未愈而痘随出焉, 
医家谓之推车陷雪。此因脾胃有伤,渐成疳积,祛虫逐积之药,俱不可用,惟调理 
脾胃为上策,龙旋散最妙。 
x龙旋散x 
青皮 干姜 官桂 玄胡索(醋炒) 丁香 豆蔻 砂仁 枳壳 槟榔 浓朴 香附 
山楂 艾叶 
小儿遍身生疮,头颈脓窠旋绕,手足关轴,如蛇皮缠裹,寒热不时,喷嚏不止, 
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霜逐梧桐。法宜凉血卫脾,贞元散可用也。 
x贞元散x 
甘草 桔梗 人参 白芍药 黄 茯苓 木通 红花 白术 生地黄 白芷 
升麻 陈皮 天花粉 
上,用灯草煎服。 
孩儿心中刺痛,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犯夺天梯。此非气逆,即为寒积, 
龙蟠饮可用也。 
x龙蟠饮x 
人参 当归 枳壳 白豆蔻 丁香 木香 官桂 青皮 半夏 山楂 三棱 二蚕砂 浓朴 
上,用生姜酒煎服 
小儿两眼风热,红肿羞明,刺痛难忍,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谓之弹打天乌。 
法宜清肝祛火,滋玄窖,提阴气,谷精龙胆散可用也。 
x谷精龙胆散x 
生地黄 红花 荆芥 龙胆草 木通 甘草 赤勺药 谷精草 白茯苓 鼠粘子 
上,加灯心煎服。 
小儿饮食过度,伤损脾胃,或饱闷,或吞酸,或吐泻,未愈而痘随出焉,医家 
谓之风燕失巢。痘全资脾胃,急宜消食理脾,消导饮、磨积散相兼而用可也。 
x消导饮x 
浓朴 枳实 砂仁 山楂肉 半夏 神曲 槟榔 三棱 蓬术 丁香 
上,加干姜煎服。 
x磨积散x 
干蒿 陈皮 麦芽 二蚕砂 
上,加生姜煎服。 
儿辈小腹硬胀刺痛,小便赤涩难通,欲尿则啼,不尿则痛,未愈而痘随发焉, 
医家谓之断桥失渡。此系心经郁火,积于小肠,浚牛膏是对证之药。 
x浚牛膏x 
大田螺,用葱盐加少麝,捣烂为膏,热烘,细绢摊贴小腹,用手摩之。 

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