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7。28)这样说:
“经过许多生世的虔诚活动之后,一个彻底摆脱了一切污染和虚幻的二重性的人,便会投入对主的超然服务之中去。”
46。瑜伽师比苦行者伟大,比经验主义者伟大,比追求动利者伟大。因此,阿尔诸那呀!无论如何,要立志成为瑜伽师。
要旨:当我们谈到“瑜伽”时,我们是指把我们的知觉与至尊绝对真理联接起来。这样的一个过程按照所采用的个别方法而视,不同的修习者有不同的名称。当连接过程主要是在功利性活动之中时,就叫做行动瑜伽(Karma…yoga);而主要在与至尊主的奉爱关系中时,就叫做奉爱瑜伽(bhakti…yoga)。奉爱瑜伽或奎师那知觉,正如下一诗节所解释的,是所有瑜伽中最完美的境界。主在这里确认了瑜伽的优越地位,但他并没有提到这比奉爱瑜伽更好。奉爱瑜伽充满灵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什么能超过它。没有关于自我知识的苦行是不完美的。没有对至尊主的皈依,经验知识也同样是不完美的。没有奎师那知觉,那么功利性活动不过是浪费时间。因此,这里所提及的最受称道的瑜伽习方式是奉爱瑜伽。这点在下一诗节中的解释将更加清楚。
47。在所有的瑜伽师中,谁对我信仰坚定,长处我中,内心时刻想着我,以超然的爱心服务于我,谁就通过瑜伽和我最亲密地连在一起,谁就是最高级的瑜伽师,这就是我的意见。
要旨:梵文“bhajate”一词在此有深意。“Bhajate”的词根是动词“bhaj”,当表达要服务之意时便用这个动词。中文“崇拜”一词与“bhaj
”意义不尽相同。“崇拜”即“敬慕或尊敬值得的对象”。但以爱和信仰所作的服务,则是专对至尊人格神首而言的。一个人不崇拜值得尊敬的人或半神人,可能被斥为不恭不敬,但人如果逃避为至尊主的服务,必将灾祸临头。每一生物都是至尊人格神首的所属部分,因此,每一生物从其构成性角度来看就是要为至尊主服务。若非如此,使会堕落。《博伽瓦谭》(11。5。3)这样说:
“原始的主是一切生物的根源,谁不潜心服侍他,忽视自己对他的责任,谁就必从自己的原本地位上掉下来。”
这一诗节也用了“bhajanti”这个词。可见,“bhajanti”一词只适应于至尊主,而“崇拜”
一字则可用于半神人或任何其他普通的生物。圣典博伽瓦谭》在这里所用的“avajananti”
一词,也能在《博伽梵歌》中找到。Avajananti mam mudhah:“只有笨蛋和恶棍才会去嘲笑至尊人格神——主奎师那。”这些蠢货不想为主服务,竟也以阐释《博伽梵歌》为己任,因此、他们不能正确分辨bhajanti一词和“崇拜”一词。各种瑜伽修习中的最高顶峰就在奉爱瑜伽之中。所有其他瑜伽都只是达到奉爱瑜伽中的“奉爱”的不同方式。瑜伽的实际涵意就是“奉爱瑜伽”。其他各种瑜伽都是为了通向奉爱瑜伽这一目的地的。从行动瑜伽开始,到奉爱瑜伽为止点的自觉之路就是漫长道路。不追求获利性成果的行动瑜伽,是这条道路的起点。当行动瑜伽导致知识的增加和弃绝的增进时,就进入了思辨瑜伽(Jnana…yoga)阶段。当不同的身体姿式促进了思辨瑜伽对超灵的观想,而且心意专注于超灵时,就被称为“八步瑜伽”。越过八步瑜伽而来到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跟前,人就到了最高顶点奉爱瑜伽。事实上,奉爱瑜伽是终极目标,但要细微地分析奉爱瑜伽,我们须了解其他那些瑜伽。不断进步的瑜伽师就是走在永恒福乐的光明大道上。停留在某一点上,不能更上一层楼的人,就以那一点而得名为行动瑜伽师、思辨瑜伽师、或神定瑜伽师、阴阳瑜伽师等。如果一个人足够幸运,达到了奉爱瑜伽的境界,就可以认为他已超越了其他所有的瑜伽形式。因此奎师那知觉是瑜伽的最高境界。这就比我们说到喜玛拉雅山时一样,它是世界最高的山脉,而珠穆朗玛峰则是其最高峰。
人若根据韦达的训示,在奉爱瑜伽之途上走到奎师那知觉的境地并稳处其中,是何等地幸运啊!理想的瑜伽师将自己的意念,集中于奎师那。奎师那又称为夏玛逊达尔(Syamasundara),其肤色美丽如云、莲花般的面庞辉煌如日,衣着华美,珠宝闪烁,又花环加身。他烨烨四射的灿烂的光彩被称为“梵光”
(brahmajyoti)。他化身为不同的形体,如茹阿玛、尼星哈、瓦茹阿那和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他以人形降临世上,如同人一样,做了雅首达的儿子,人称奎师那、哥文达、华苏兑瓦。他是十全十美的儿童、丈夫、朋友和主人,他拥有一切的富裕和超然的品质。如果人能完全知觉他这些特点,便是最高级的瑜伽师。
瑜伽中的这一无上完美的境界只有通过奉爱瑜伽才能达到,恰如一切韦达经典所证实:
“韦达知识的全部涵义,只会自然而然地启示给那些对主和灵性导师都有毫无保留的信心的伟大灵魂。”(《水塔刷塔尔乌帕尼沙德》6。23)
“Bhakti是指对主的爱心奉献服务,这种服务即不想获取今生的也不想获取来世的物质利益。人应该消除这些倾向,将心意完全专注于至尊。这就是无果业报
(naiskarmya)的目的。”(《哥帕勒乌帕尼沙德)1。15)
这些都是修习奉爱瑜伽或瑜伽体系之最完美境果——奎师那知觉的一些方法。
巴克提维丹塔阐释《圣典博伽梵歌》第六章“神定瑜伽”之终。
第007章_关于绝对的知识
第七章 关于绝对的知识
1。至尊人格神首说:琨缇之子哟!你听我说,怎样修习瑜伽:彻底知觉我,心意系我,这样你就能完全了解我,一无疑惑。
要旨:《博伽梵歌》第七章,对奎师那知觉的性质给予了充分的描述。奎师那拥有全部的富裕,这里描述了他是如何展示这些富裕的。本章还描述了四种热爱奎师那的幸运者和四种根本不爱奎师的不幸者。
在《博伽梵歌》头六章的描述中,生物被形容为非物质的灵魂,能通过种种瑜伽,提升自我到达自觉。第六章的结尾清楚地表明了,瑜伽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心意专注于奎师那,换句话说,即奎师那知觉。只有将心意专注于奎师那才能彻底地认识绝对真理,舍此别无他途。觉悟到非人格梵光或局限化的超灵(Paramatma)只是偏而不全的认识,谈不上是关于绝对真理的完备知识。全面而科学的知识就是奎师那。人在奎师那知觉中,一切便向他昭然揭示。进入完全的奎师那知觉中,便知奎师那就是超越一切疑惑的终极知识。各式各样的瑜伽都只是通向奎师那知觉之途的踏脚石。直接修习奎师那知觉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悟透梵光(brahmajyoti)和超灵。修习奎师那知觉瑜伽能够彻底通晓一切——即绝对真理、生物、物质自然,及其相伴的一切。
因此,应该按照第六章最后一诗节的训导开始瑜伽的修习。按规定奉献服务有九种方式,其中聆听是第一位和最重要的。规定的奉献服务能够使心意专注于至尊者奎师那。因此主对阿尔诸那说:“你听我说。”
奎师那之上再没有谁更具权威。聆听于他是造就完美的奎师那知觉者的绝好机会。因此,人们应该直接向奎师那学习或向他的纯粹的奉献者学习——而不可师从那些有点学问就自命不凡、不可一世的非奉献者。《圣典博伽瓦谭》(1。2。17——21)描述了理解至尊人格神首绝对真理奎师那的方法。
“从韦达圣典中听闻奎师那,或通过《博伽梵歌》直接聆听奎师那,本身都是正义的行为。奎师那寓居于众人心中,对于那些经常聆听他的奉献者来说,他就象朋友一样致以最美好的祝福,而且帮助他得到净化。这样,奉献者潜在的超然知识便自然得到开发。越是从《博伽瓦谭》和奉献者处聆听奎师那,就越是坚定于对主的奉献服务之中。而奉献服务的增进又有助于人远离情欲和愚味形态,剪除物质的色欲和贪婪。除尽不洁,并能够完整地理解神之科学。人就能够泰然稳处于纯粹善良状态,奉献服务又使他生气勃勃,这样就能够完美地理解有关神的科学。这样奉爱瑜伽切断物质情缘的死结,使人立即达到理解至尊绝对真理人格神的境界。”因此,聆听自奎师那或奎师那知觉中的奉献者,才是领悟奎师那科学的必由之路。
2。我现在就向你全面昭示这门知识,包括表面现象知识和深层超然灵性知识。懂了这门知识,对你来说,再无其他需要知道的了。
要旨:完备的知识包括表面可知的世界知识及其背后的灵性知识和两者的本源,亦即超然的知识。奎师那要详细解说这套知识,因为阿尔诸那是他的最亲密的奉献者和朋友。主在第四章开始部分已作出了解释,这里又再次证实——只有直接源于主的使徒传系中的奉献者才能获得完备的知识。因此,要善用智慧去辨明何为一切知识之原,去认清谁是万原之源,去了解各种瑜伽修行所观想的唯一对象又是什么。认识了万原之源,然后一切可知的事情都变得清楚明了,不会再有不知道的了。《韦达经曼都克亚乌帕尼沙德》(1。3)说:“知此则一切皆知。”
3。在千千万万人之中,可能只有一人追求完美;在那些达到完美的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我。
要旨:人有多种层次之分,万人之中,或许仅有一人会对超然觉悟产生足够的兴趣,对何谓自我,何谓躯体,何谓绝对真理等问题,想弄个究竟。一般而言,人类趋向的是动物习性的活动,即吃喝、睡觉、防卫和交配,难得有人会对超然知识感兴趣。《博伽梵歌》的前六章为的是那些对超然知识感兴趣的人,他们想通过修习思辨瑜伽和神定瑜伽,来理解自我、超我以及觉悟的程序,辨别清楚自我和物质的不同。然而,只有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才能认识奎师那。其他的超然主义者也许能够获得对非人格梵的觉悟,因为这觉悟比认识奎师那来得容易一些。奎师那是至尊之人,同时又超出梵和超灵的知识之外。瑜伽师和思辨家在试图理解奎师那时都感到茫然无措。最著名的非人格主义者山卡尔,在他的《博伽梵歌评注》中承认了奎师那就是至尊人格神,但他的追随者却不这样看,原因就在于即便有了非人格梵的超然觉悟,要认识奎师那仍然非常困难。奎师那是至尊人格神首,是万原之源,是原初之主哥文达。isvarah
paramah krsnah sac…cid…ananda…vigrahah/anadir adir govindah sarva…karnana…karanam。“奎师那又称为哥文达,是至尊人格神首。他的形体永恒、全知、极乐。他是万物之根源。他自己再无根源。他是万原之原。”非奉献者要想认识他实在是难上加难。他们把奉爱(bhakti)之途或奉献服务说成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说得容易,可就是做不到。奉爱之途果真如非奉献者所说的那么容易,他们为什么要舍易取难呢?其实,奉爱之路并非容易。未经授权的不知奉爱为何物者谈的走的所谓“奉爱之路”也许很容易;但真按规则规范去走,这些富于思辨的大学者和大哲学家们会掉下来的。圣茹帕哥斯瓦米在《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1。2。101)中写道:“无视《乌帕尼沙德》、《普然那》和《那茹达潘查茹阿陀》等权威韦达圣典的所谓对主的奉献服务,根本就是对社会不必要的骚扰。”母亲雅首达的儿子,或阿尔诸那的马车夫,就是至尊人格神奎师那。这在有了梵觉的非人格主义者也好,或觉悟到了超灵的瑜伽师也罢,都是不可能理解的。就是伟大的半神人有时也对奎师那感到困惑重重。主说:“无人识我的真相。”如果真有人认识他,那么“这样伟大的灵魂实在罕见”。因此,无论是大学者还是大哲学家,不从事对主的奉献服务,就不能如其所如地理解奎师那。只有纯粹的奉献者才对奎师那,对万原之源,对他的全能和富裕,对他的财富、声名、力量、美丽、知识和弃绝等各方面表现的不可思议的超然品质有所了解。他是梵觉的结论,唯有奉献者才能如其所如地理解他。因此,有诗云:
“谁也不能凭迟钝的物质感官理解原本的奎师那。但奎师那会把自己昭示给奉献者,因为他们所作的超然爱心服务令他喜悦。”(《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1。2。234)
4。土、水、火、气、以太、心意、智性、假我——这八者合起来便构成游离于我的物质能量。 要旨:神的科学是一门分析神的原本地位及其各种能量的科学。物质自然叫做“prakrti”(原质),或如以下《萨特瓦塔坦陀》(Satvata…tantra,旧译《史瓦昙陀罗》)所描绘的主在不同的主宰化身中的能量:
“为了物质创造,主奎师那的全权扩展展示成为三个维施努。第一个是玛哈维施努(Maha…Visu),他创造了全部的物质能量,名为“大实体”(mahat…tattva);第二个是(Garbodakasayi
Visnu,孕诞之洋维施努),进入各个宇宙并在其间使其多姿多彩;第三个是期柔达卡沙伊维施努,以遍存万有的超灵流布于各个宇宙之中,即Paramatma。即使在原子之中也不例外。认识三个维施努,就可望从物质束缚之中获得解脱。”
这个物质世界只是主的一种能量分支的短暂展示。物质世界里的一切活动都受主的三维施努扩展支配。这些“purusas”(普茹萨)称为化身。不了解神(奎师那)的科学的人,一般总认为物质世界的创造是为了满足生物的享乐,生物本身就是“purusas”——即物质能量的原因、控制者和享乐者。但是,由《博伽梵歌》便可知,这种无神论的论调是错误的。奎师那是物质展示的原因,本诗节这样说,《圣典博伽瓦谭》也如是说。物质展示的成分是主游离的能量。即便是非人格主义者视为终极目的的梵光也只是一种展示在灵性天空的灵性能量。在梵光中并不象在外琨塔星宿里那样闪烁着灵性的多姿多彩,但仍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