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尴尬地呆立在讲台上,深深地埋下头,然后异常窘迫地回到座位,仿佛是上了一次审判台。
戴尔·卡耐基下课后才明白同学们笑话他的原因。原来,那天戴尔穿着一件破夹克上学,班上一个叫迈特的捣蛋鬼就坐在他背后,这个捣蛋鬼对戴尔搞了一个恶作剧他在戴尔夹克破裂处插了一朵玫瑰花,并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
“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
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
受到这样的嘲弄,卡耐基难以承受。当天回家后,他满怀委屈地对母亲说:
“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发生什么啦?上帝,戴尔究竟怎么啦?”太太满脸惊讶和失望。
“因为同学们老是笑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
母亲静静地看了戴尔大约三分钟,缓缓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而尊敬你呢?好了,不必伤心,没有什么,今年秋季,我们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
或许是母亲卡耐基太太的话启发了戴尔,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他终于顶住了精神上的压力,没有在那一次事情后退学。
戴尔没有退学,但内心的自卑并未因此而消除。当看到别的同学整天悠闲地读书玩耍,而他每天回家必须在挤牛奶、伐木和喂猪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心在煤油灯下读书时,内心有说不出的烦躁和不安。
当时,卡耐基的父亲詹姆斯仍在农场里不断探索致富的门路。最后他选择了饲养一种叫做杜洛克泽克的大猪。这种猪饲养程序麻烦,母猪的生产是在每年的二月初,时值春寒料峭,室外的温度还在摄氏零度以下。为避免这些猪仔被冻死,詹姆斯把它们放在一个用麻布遮着的篮子里,再把篮子放置在厨房火炉的后面。
于是,戴尔·卡耐基晚上又增加了照顾这些小猪的杂务。
在1936年的一部自述中,卡耐基曾提及过这段经历:
“晚上我上床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放着小猪的篮子从厨房后面的火炉旁边搬到猪圈里,让这群小猪吃完奶,又把它们一只只地提进篮子,再把篮子重新搬放到火炉后边去。然后,我上床睡觉,并把闹钟的时间定在第二日凌晨三点。闹钟一响,不论有多么困倦,我又得揉揉惺忪的睡眼,在凉飕飕的冷风中穿好衣服下床,再次把小猪送进猪圈吃奶后搬回来。然后我再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那是我起来念拉丁文的时间。
“有一次,我想节约时间,便在凌晨三点,连衣裤都不穿就去给小猪喂奶,结果差点冻死,并因此患了伤寒,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周。当时我真的感到死亡的大门朝我打开了,甚至看见了地狱门口的大字。”
生活的艰难使戴尔心里颇为悲哀,慢慢地一股自卑的情绪又涌上心来。
为了驱散心头的阴影,他想寻求出人头地的捷径,成为具有特殊影响和名望的人:棒球球员或辩论能手。他知道自己没有运动员的才华,就决心在演讲比赛上获胜。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演讲,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不断的失败带给他的是失望和灰心,这时的戴尔甚至想到了自杀。
而每当戴尔极度沮丧之时,总能听到母亲在他身边唱圣歌。后来他发现这断断续续的歌声是母亲有意唱给他听的。母亲希望能在漫不经心中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使戴尔从忧郁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向成功。而每当母亲哼唱圣歌的时候,像条件反射一样,戴尔总能想起他小时候母亲曾说的一句话:上帝会拯救对生命怀有敬畏的人。
一次,戴尔的父亲到玛丽维尔的银行家家里去请求延期偿还贷款,银行家却以没收卡耐基家的财产相要挟。沮丧的卡耐基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当他走到曾给他们带来灾难的河边时,他停下来,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发愣。跟在后边的戴尔以为父亲在等谁呢。谁知父亲看着河水喃喃自语道:“这河水可以滚滚向前,畅通无阻,而我却走投无路、四处碰壁,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戴尔成年后,曾经在很多场合提起这件事来:
“父亲含着眼泪告诉我,要不是因为母亲坚定的宗教信仰,他绝对没有勇气在那些琐碎的日子里生存下去。”
1908年,戴尔开始走向社会,他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员。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经销商经理约翰·艾兰奇看着身材瘦弱、脸色苍白的戴尔直摇头。
“你知道推销员的目的是什么?”经理慢条斯理地问戴尔。
“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从而心甘情愿地购买。”戴尔不假思索地答道。
“你打算对推销对象怎样开始谈话?”
“‘今天天气真好’或者‘你的生意真不错’。”
艾兰奇对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发生了兴趣,接着又问道:“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
戴尔·卡耐基稍稍思索一下,不紧不慢地回答:“抱歉,先生,我没办法把这种产品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艾兰奇高兴得从椅子上站起来,拍拍戴尔的肩膀,兴奋地说:“年轻人,很好,你通过了,我想你会出类拔萃!”
戴尔·卡耐基终于找到了一个工作,他的任务是推销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教学课程。没想到第一天他便卖出了两套。随后的工作业绩,令他自己和母亲都很满意。这时在戴尔身上再也找不到了昔日的忧郁和自卑。
后来戴尔经过刻苦努力,勇往直前,终于奋斗成为世界著名的演讲大师,他对自身生活进行深刻总结的演讲稿《摆脱忧郁的方法》、《人性的弱点》等风靡全球。
后来戴尔还创立了卡耐基课程。许多著名的企业家和艺术家都是卡耐基课程的忠诚听众。费城著名的滑稽演员史密斯·泰勒就是他的学生。
戴尔曾向他的学生们讲起一段童年往事,30年前,两列火车在瓦伦斯堡附近相撞,戴尔与父亲前往出事地点帮助旅客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与一位受轻伤的男客说话时,戴尔问他从哪里来,客人回答说是费城,一个有几十万人口的大城市。戴尔说:“天哪!几十万人,比圣约瑟还大?”男客说:“那还用说!”受伤男客为戴尔莫名其妙的惊讶感到不可思议。
泰勒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密苏里邂逅的那个问话非常荒唐的农村男孩日后却成了最受人尊敬的老师。
戴尔的成功正好印证了他母亲对他说的那句话:上帝不会放弃对生命怀有敬畏的人。
第一部分居里夫人:坚毅者的“智力体操”
孤立于社会中的勇气是极为重要的美德。 ——罗素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玛丽·居里继续研究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长女伊伦娜是一位核物理学家,与其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于193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为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世界名人对其子女进行的家教中,居里夫人是惟一盼女成凤获得成功的一位。
玛丽·居里的家庭教育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她认为孩子智力发展有其年龄的优势,因此她发明了一种“幼儿智力体操”。
玛丽·居里在女儿不足1岁时,就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她不许女儿怕黑,不许雷声轰隆时把头藏在枕头下,不许怕贼与流行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恐怖日子里,居里夫人强迫她的女儿暑假到国内外旅行,并让她俩给战士织毛衣。她俩还加入收获队,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去抢收麦子,从小培养她们勇敢而有主见的独立人格。
孩子大一点后,玛丽·居里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
每天功课一完,这两个孩子就被带到外面去。不论天气如何,伊伦娜和艾芙总要步行很长的路。自家的花园里还设置了一个横架,上面有吊杆、一条滑绳、一副吊环,让她们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而玛丽·居里无论多么疲倦,总要陪女儿骑自行车出游。1911年的暑假,玛丽·居里带女儿第一次去波兰旅行,姐妹俩学着骑马,玛丽·居里背着旅行袋在前面引路,她们在山里旅行了五天,晚上住在山民的小屋里。
为了发掘孩子的天赋,当女儿刚上学时,玛丽·居里让她们每天进行一小时的智力工作。当姐妹俩入中学后,她就让女儿每天放学后再上一节“特殊教育课”,即在索文本的实验室里,请人教姐妹俩化学、数学、文学、历史、雕塑、绘画及自然科学。
玛丽·居里常常跟女儿谈及自己的苦难身世和奋斗历程,以激励女儿自强不息。
玛丽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五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影响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加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皮埃尔与玛丽非常恩爱。他们在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98年至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06年丈夫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这时,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
居里夫人在教学之余,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科研上。1910年,她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在对孩子进行这些教育的同时,居里夫人也强调身体力行。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影响着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