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些顽固地凝结着的残冰余雪剥剥落落地覆盖着。长长的寒冬的尾巴,时不时还从地
面扬起一阵砭骨的寒风,扫打着那些光秃秃的树枝和路边墙跟枯萎的衰草。天地间
仍还是一片使人寒惊的清冷。
    坐落在北京东北处相距七十公里的居庸关外的八达岭长城,也是仍还处在黑白
相间的残冰余雪之中。
    长城上,身穿蓝色丝绸棉袍、外面又披着一件黑色皮斗篷、头上戴着顶黄灿灿
的高筒狐子皮帽、还戴着一副墨色雪镜的段祺瑞,踏着石阶从高处走下来,沿着长
城缓缓走着;边缓缓走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着长城内外的山河壮景。
    徐树铮、王揖唐等人紧紧相随在后。
    八达岭长城是中华神州之壮观万里长城中保存得最为完整、又最具有代表性的
一段。它犹如一条跃然飞腾的巨龙,盘旋蜿蜒于巍峨起伏的燕山的群峰峻岭之中,
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居高临下,颇具有威镇山河之势。
    段祺瑞段大总理以武立世,并无一点文人骚客之癖,所以不大喜好游山逛景,
但近两年来,也就是从他运筹帷幄,建树下了“再造民国”的盖世奇功之后,不知
怎么,登八达岭长城,在长城上俯视长城内外,举目远眺莽莽山河,成了他段祺瑞
段大总理的一大爱好。尤其是在每当事顺心意,心里面特别高兴和得意时,他是必
定要来这八达岭长城走一走,看一看。按他的“小扇子军师”徐树铮私下窃议说:
“古人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总理这是在登高望远踏长城而指点
江山,来勾画自己的雄伟宏图呢!”
    这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自“再造民国”,功盖神州之后,段祺瑞无时无刻不在认为自己应该是中华神
州的主宰,他无时无刻不在谋划着自己的雄图大略。
    远一些就不说了,就近一个时期组织安福俱乐部来说,便就是他段祺瑞的谋略
之一。
    说是说,徐树铮、王揖唐确实真不愧是段大总理的心腹之人,尤其是徐树铮,
不愧是段大总理的“小扇子军师”,而且,还又与靳云鹏、曲同丰、傅良佐三人齐
名被称之为是段祺瑞的“四大金刚”,他们对段大总理的指令,完全就像是对皇帝
老子的圣旨一样看待的。
    就在段祺瑞对徐树铮说了句“这几天内,给我马上把安福俱乐部弄起来”的话
以后,徐树铮丝毫不敢怠慢,从总理府那儿回来的第三天,就和王揖唐等人一起,
把安福俱乐部弄了起来。
    (自此后,在中华近代史上,就有了一个由段祺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心里的亲
洋人的特别是亲东洋人的安福系派政治势力集团。)
    安福俱乐部成立后,也是依照段大总理的旨意,开始大批地往各省各地区派人,
去掌握那里的议员选举,为国会,其实也就是为安福国会的成立奠定基础。
    安福俱乐部的成立,对段祺瑞来说,真有点如虎添翼的架势。这只“北洋三杰”
中威名赫赫的“虎”,很是得意洋洋,确实就像是一只真正的山林猛虎了,浑身裹
带着一股子强猛的雄风,杨头昂立于万峰之巅,傲然俯瞰着脚下这中华万里神州的
山河大地,不可一世。那连绵起伏的丛山峻岭,那汹涌奔腾的滔滔江河,那无边的
茂密的林海,那辽阔的肥沃的田野,以及在这中华神州山河大地上的万物生灵,似
乎现在都已踏在了他段祺瑞的脚下,已成为他雄心勃勃、大展宏图、成就其辉煌大
业的场所。
    就在这一切都特别顺的同时,昨天,驻日本国公使章宗祥从东京来电,说东洋
人考虑将再拨出一批巨额专款,借给中国专供安福俱乐部活动使用,这不正是一件
雪中送炭、腹饥送食的天大的好事吗?!
    段祺瑞兴奋到了极点。在这寒气尚还砭骨的残冬时节,他却如同在炽烈的火炉
中似的,浑身灼热,以至于一夜都没有好好入睡。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派人叫来了
徐树铮和王揖唐,一起来到了这八达岭长城上。
    在冰盘似的太阳和无云的天空映照下,仍还被顽固硬实的残雪余冰半遮盖着的
长城和长城内外的山河大地,到处都反射着白花花的冰冷而刺目的寒光,一眼望去,
到处都是一片耀眼的死一样的灰白,都像墓地一样的阴冷而沉寂。只是间或有几只
黑漆漆的寒鸦,可能是见有人来了,便从长城城墙的墙头处以及垛口处扑棱棱地一
下飞起,发着一声声使人悚然发怵的嘶哑而尖利刺耳的噪叫,向高空,向远处,刷
刷地拍翅飞去。再就是,偶尔还可见有零零散散的几个面容黑黄枯瘦、衣裤槛缕不
堪的庄户卖柴人挑着小山似的柴捆子从长城城墙下面走过。还有,往远一点望去,
远处旷野山地间,还可以影影绰绰看见一些从别的什么地方逃难而来的灾民们,有
男的,有女的,而且好像还有老人、小孩儿,正在从残冰余雪下面寻找着、刨挖着
可以充饥的烂草根。
    段祺瑞带着徐树铮、王揖唐等人在长城上兴致勃勃地缓缓走着;边走着,边内
外两边观赏着,时不时地,段大总理还笑呵呵地同徐树铮、王揖唐说上几句。
    突然,长城下面,一阵杂乱的马蹄声狂猛地传来,由远而近,渐至跟前。
    段祺瑞及其随从们都停下了脚步,朝下望去,只见是几个东洋人军官在骑马游
玩,看来可能是兴致上来了,在争先恐后、策马狂奔地比赛骑马。
    东洋人军官抖缰狂驰而来,就在狂驰过那几个卖柴的庄户人身边时,跑在前面
的一个东洋人军官的奔马,把一个未来得及闪躲开的挑着柴捆的卖柴老汉撞翻在地。
紧跟着,后面又有几个东洋人军官正策马相继狂驰而来。这几个东洋人军官不仅没
有因见卖柴老汉被撞翻在地而勒马收缰止蹄,反而更狠磕马肚,抖缰驱马狂奔,只
见随着一片尖利的吼叫声和狂笑声,一阵雨点般杂乱的铁蹄,从卖柴老汉的身上乱
踏而过。
    一股铁蹄扬腾起的污黑的冰尘雪雾后面,留下的是一片惨叫声、悲恸的喊叫声、
哭声和悲愤至极的痛骂声。
    卖柴老汉被乱蹄踏死的惨景,以及那撕裂心肺的惨叫声和哭喊声,使得长城上
观看的人都不知怎么才好,都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地把目光投向段祺瑞,想看看总
理大人的态度。
    段祺瑞很平淡地把视线从长城下面收了回来,说了句:“马惊起来,是任何人
都挡不住的。那老汉自己也太不小心了!”边说着,边像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似地
继续缓缓地向前走着,依旧兴致勃勃地朝着长城两边各处观看着。
    徐树铮、王揖唐等人紧紧跟随着。
    走了几步,段祺瑞头一侧,轻声叫道:“又铮!”
    “学生在。”徐树铮上前一步,应答道。
    段祺瑞边走边嘱咐说:“你派人去打问一下刚才那卖柴老汉的情况,看看他家
再有没有其他什么人,如果家里还有人,就送上五十块大洋去,安抚一下。”
    “好。”
    “再就是,这件事让他们家里人再不要乱说乱闹了,不要惹得东洋人那边不高
兴。”
    “是。学生现在就派人去。”
    徐树铮说完,就转身朝后走到一个侍从官跟前,给侍从官低声安顿了一下,那
侍从官转身下了长城。
    往前又走了几步,段祺瑞在一垛口前停住步子,从了望口往外望着,轻声又叫
徐树铮:
    “又铮!”
    徐树铮上前应道:“学生在。”
    “章宗祥昨天来电说,东洋人愿意再借一批款子给咱们,专供安福俱乐部活动
用,他没说具体是多少、什么时间款子可以到手吗?”
    徐树铮回答说:“款子的具体数额和到手的具体时间,说是由日本国参谋次长
田中义一先生和章宗祥公使商谈后再走。”
    商谈后再定。商谈什么?段祺瑞心里很清楚,章宗祥在来电中也说了,就是要
签订那个《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嘛!
    去年,俄国赤色革命,种田的、做工的以及一些士兵们,在一种叫什么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的煽惑下,起来暴动,推翻了原来的政府,成立了由他们种田的、做工
的和士兵掌权的什么苏维埃赤色政府,这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都极为恐慌,也极为仇
恨,他们害怕这赤祸蔓延,殃及到他们的头上。尤其是对于东洋人来说,他们与俄
国隔海相邻,近在咫尺,更是特别的惶恐和仇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趁着这赤色俄
国还没把脚跟上稳就把它吃掉。这些东洋人诡计多端,他们想趁眼下这个乱劲,把
原来沙皇政府在中国北满地区的地盘,先抓到自己手里,然后进而再去慢慢把俄国
西伯利亚地区也抓到手里。他们借口什么“俄国情势于协约国日形不利”,说中日
两国应在军事上联起手来,共同行动,应该签订一个《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就会好办得多。根据《协定》,日本军队可以在中国的北满等
所谓的“军事行动区域之内设置谍报机关”,中国方面还要承担为日本“提供军事
所需之地图及情报”的义务,当地的中国地方军政官员要对日本军队的一切军事行
动“尽力协助”,在日本军队向俄国进军时,中国不但有义务派遣军队,而且所派
军队的一切行动“应纳入日本军司令官的指挥之下”,等等。
    东洋人是有点过分,他总是想方设法地要在你身上占点便宜。经常是,他告诉
你,要给你一口肉吃,但只是讲,并不马上给,先把你的胃口吊起来,诱一诱你,
等他从你那里捞回了十日甚至二十口肉后,才把那一口肉扔给你。当年袁大头为了
能当上皇帝和东洋人签订的“二十一条”,就是这样的。现在东洋人又要他段祺瑞
明确表态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其实也是这样的。两个协定,一大一小,
其实质都是一样。怪不得昨天章宗祥来电说,东洋人同意借款,但借款的先决条件
是,要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当时内阁就有人大声疾呼,痛心疾首地大
声呼喊:
    “总理大人哪,这又是一个‘二十一条’!这是个小‘二十一条’呀!不可签!
千万不可签呀!”
    不可签。不可签,谁又能给借款?眼下需要钱!急需要钱!只要能借上钱,签
个吃点亏的协定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个《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怎么能说成是
“又一个‘二十一条’”呢?!两者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袁大头给东洋人签署
“二十一条”,是为了他能当上皇帝。而我段祺瑞和东洋人的这《中日共同防敌军
事协定》,是为了“共和”,为了民国,两者怎么能等同而论呢?!简直是愚夫之
见!
    吃亏,肯定是要吃点亏的!但是,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吃点亏也罢,东洋
人诡计多端也罢,目的就是为了借款。只要能借上款,能让安福俱乐部顺畅地活动,
管它别的什么呢!
    想到这里,段祺瑞把视线从垛口的了望口外收回来,转过头,对徐树铮说:
    “通知章宗祥:让他和日本国那个参谋次长把那份《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签了!”



  

                                第十六章

    来北大半年多的时间,赵瑞芝已不再是湘水江畔那活人坟墓孔府里柔弱温顺的
大少奶奶了,在她面前,已广阔地拓展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她强烈地感受到一种
博大浩气的吸引和春潮般的激荡。

                                   一

    赵瑞芝手里拿着一期新出版的《新青年》,步子轻盈地沿着林荫道碎石小路,
朝北大校园走去。
    春风徐徐吹来,轻轻吹拂着她的面颊,虽然仍还带着点严冬过去后残留下来的
一股余寒,但终究是春回大地,暖融融的,温煦宜人。她感到一阵舒心的欢畅。
    今天是个星期天。她是去参加《新青年》文章讨论会的。她、漆小玉、张国焘、
邓仲澥、高尚德、许德珩、孔文才、宋维新、易克嶷等十几个男女同学经常聚集在
一起研究讨论《新青年》上的一些文章,后来他们就约定把这个讨论活动也可以说
是讨论会固定下来,就固定在每一期《新青年》出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大
家推举许德珩为召集人。每次讨论会的地点,由召集人临时通知。李大钊主任、陈
独秀学长、以及胡适教授、钱玄同教授、刘半农教授等人,也经常来参加他们的讨
论会。今天正是这个例行讨论会的日子,听说那几位师长今天也都要来。因为天气
已经转暖,今天天色又是特别得好,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地点就定在北海琼华岛
上白塔下面。
    赵瑞芝原来说好是和漆小玉一起去的,可是昨天晚上家里有事把她叫回家去了,
赵瑞芝就只好一个人去。
    寝室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林丽萍被家里一封急电召回青岛去,已经快一个
月了,至今还未回来。陶美玲成了枝花,成了舞后,成了社交场上引人注目的红人,
到处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经常和她见不上面。
“辣妹子”宋一茗,过去倒是一直和赵瑞芝、漆小玉一起参加讨论会,后来同几十
名留法勤工俭学的男女同学一起去巴黎了。那一次,宋维新被妹妹死缠活缠地差一
点也一起去了巴黎,但犹豫了几天后,终究还是决定暂时不去,按他宋维新自己说,
是想在《思想者》的基础上,也模仿罗丹雕塑出一套《地狱之门》群雕以后再说;
还有,听说国画大师、上海国画美术院院长刘季芳刘海粟先生,接受蔡元培校长的
邀请,要来北大讲学并举行个人画展,宋维新说他也想听一听刘海粟先生的讲学和
看看刘先生的画展,这是他认真学习的好机会,他不想放过,所以,去巴黎勤工俭
学的事情往后推一下再说。这些当然都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
原因,其他好多人都不知道,但孔文才能猜测出来,其实也已经看得出来,宋维新
之所以迟迟疑疑,最后还是决定不去法国,是因为他的心一直紧紧挂在赵瑞芝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