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山一发-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去唐山,又会成为满洲人皇帝的臣民……再说这条辫子又已经剪掉了。〃
  〃不管是殖民地的人民、皇帝的臣民,总是上头有主子。我希望唐山人全都能当自己的主人。〃
  〃你若创建中华共和国,那我就回唐山去也无妨。〃
  〃急不得啊!哈哈哈……〃
  孙文笑了。
  端茶上来的黄二嫂起先是面露微笑,突然间压低声音说道:
  〃此时没有客人倒还没关系,但最近有时会有古怪客人上门,要多注意才好!〃
  广东党匪孙文。
  之前有段期间,全广州都贴出逮捕犯人的悬赏告示。
  只要逮捕送交官府便可得赏银一千元。先前就算逮捕到通缉犯或通报其住处,也未必保证能领到公告的赏金。但这次不同,官府告示上特别写得一清二楚。
  银封库存,犯到即给。
  慎勿怀疑观望。
  告示前的围观人群见之莫不七嘴八舌。
  哦,这次竟然说真的会给呢!
  哪能相信?但孙文倒像是块好玉。
  这上头写的是党匪,南海县的车站告示写的却是土匪。
  就在人群围在张贴的告示前说东道西之际,已逃至香港的孙文正好又逃抵日本。
  在香港时,像是清廷密探的男子便已出没孙文的身边。
  在与日本和谈后,大清国公使馆的第一项任务便是询问孙文的动向。但因包庇者冯镜如是英国籍,因而大清国公使馆无计可施。
  夏威夷虽是孙文的第二故乡,但清廷仍派遣吴平这一密探过去。吴平还尾随追至美国,而在美国其实已有周榕这个跟监者。周榕自称是从横滨开始接这份工作。也就是说,自重阳起义以后,孙文的周围便已经有了跟监的密探。
  这表示清廷对孙文的造反一事念念不忘。
  旧金山的洪门弟兄、陈翰芬牧师、丹佛的密斯脱杨、纽约的黄二嫂等关心孙文的这些人,也都警告他不可掉以轻心。
  〃多谢!但那时候我的脑袋值一千元,现在行情可有上涨?〃
  孙文转身对林炳文开玩笑,但端茶到二人面前的黄二嫂却怒声说道:
  〃不论涨价多少也决不卖。先生是唐山之宝。不论出多少百万美金的价,也决不卖!〃
  当时的中国城规模尚小。由披露街(Pell Street)与勿街(Mott Street)所构成的三角地带朝着茂比利街(Mulberry Street)方向延伸的地区,唐人本分地和意大利人、犹太人混居在一处。
  第25节:三裔地(4)
  虽略嫌过时,但称其为〃三裔地〃其实倒也贴切。
  在李鸿章抵美之前,孙文每天变换旅馆,那是由密斯脱杨安排的。每天晚餐时,黄二嫂便将杨交付的卡片给孙文过目。在做此一动作的同时,她口中会低声念出三或五等数字。孙文从杨那儿早已取得旅馆名单,因只有七间而已,所以他便全记在脑中。若当天念的是三,孙文便投宿于卡片上列出的第三间旅馆。且与旅馆接洽之事也全委由杨代理。
  〃这岂非过度反应?我知道有危险,但这也未免太过分了吧。〃
  孙文对这种安排有意见。
  〃不,这样还嫌不够!你自己可能还不知道,事实上状况很紧迫。黄二嫂曾说出价达几百万美金,那也正是清廷对你的身价评估呢!〃
  杨不欲掩饰内心焦躁。
  看来是孙文过度松懈,导致他的支持者有些不满。
  〃被清廷估价吗?……〃
  孙文苦笑着。
  他只觉得自己必须对受到那样多人保护一事心存感谢。
  在丹佛车站独自前来相迎的杨说过,在孙文看不到的地方尚有两名同志在监视。
  既然如此,那么在搭火车离开旧金山后,火车上或许也有保护者。除了在自己身边警戒的保护者外,还有李鸿章的护卫集团这类危险人物也正在注意自己的行动。
  老宰相已离开东海岸地区赴尼加拉大瀑布观光,预定从温哥华返国。
  孙文等人也预定搭白星航运(White Star Lines)公司的麦竭斯底号(S。 S。 Majestic)赴英国。
  在麦竭斯底号出航的前几天某黄昏,孙文在离中国城不远的披露街漫步而行。
  这天他准备投宿于贝·洛奇(音译)旅馆。
  从那儿往左转便会进入治安不佳地区。充斥着像是〃道诺曼巷〃、〃庞帝多·洛斯特〃(Bandit's Roost,黑帮巢穴)这类光听名字便令人感到不安的场所。政府也想改善环境,去年才在俗称〃偷窃街〃的附近盖了一座茂比利湾(Mulberry Bend)公园。
  〃请尽量靠右边走!〃
  身后传来这句广东话。
  〃谢谢!……〃
  孙文转头,边笑着边如此说道。他认得这个声音,那是在联胜商店前的长椅子上曾交谈过的周榕。
  〃天色一暗,在这一带就得小心啊!〃
  周榕趋步向前,与孙文并肩而行。
  〃李鸿章已经西行,你不必跟着去吗?〃
  孙文问道。
  〃吴平跟去,我被留下来。有人传话,说事情已了可以回去了……〃
  〃事情已了?孙文我才正想去英国呢!〃
  〃英国有大清国公使馆的谍报专家在。那些人比我更高明。我已经没什么事可办……失业啰!〃
  〃那就回去吧。说什么失业,应该还会有新的任务给你吧!〃
  〃比起那些事,我倒宁可要你这份差事。〃
  〃我这份差事?是指跟监我的这个工作吗?〃
  〃正是。〃
  周榕说道。
  孙文刚刚停下了脚步,盯着周榕的脸孔直瞧。
  〃在担任你这份工作期间,我喜欢上你这个人。若跟你搭同船会有诸多不便,我还是搭别的船去吧。〃
  周榕说完这话,叹了一口大气。
  对周榕此人,杨提醒孙文只能相信一半。孙文原本认为可以相信八成,但基于杨的忠告而将可信度降至五成。话虽如此,此人自有其魅力所在,明明是清廷密探,却让人不禁产生好感。
  健谈的孙文认为对方是个值得畅谈一番的对象。
  〃你说过自己是东莞人吧。〃
  孙文打开话匣子。
  〃没错!你是香山人。同是生于珠江三角洲的老乡……我的父亲是美国捕鲸船上的厨子。在这一带漂泊多年后染病,我常听他说起美国之事……同样的事讲了不知多少遍。〃
  周榕亦健谈,简直不输给孙文。
  〃你何不来我住处,咱俩边喝茶边长谈。〃
  孙文提出邀约。
  杨的忠告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不,虽然我尊敬杨,但却非被他操控的布偶,我自有自己的主张。
  〃若不嫌麻烦,那再好不过……你今天是住贝·洛奇,对吧?〃
  第26节:三裔地(5)
  周榕说道。
  〃你竟然全知道,真是没办法。我也不再相瞒了。〃
  孙文说完这话,笑了。
  〃哪里,这间贝·洛奇是我介绍给杨的啊!〃
  一听周榕如此说,孙文不禁一惊。杨和周榕之间的关系让人搞不清。
  杨知道孙文和周榕谈过话,提出若相信那人将陷于危险的忠告。孙文因而将可信度降至五成。然而,杨介绍给孙文的旅馆岂非又是来自周榕的牵线?
  事情或许跟想象的相反。例如杨其实才是为清廷效命而搜集反清阵营的情报,这种假设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啊!
  一面与周榕并肩而行,孙文一面在内心里嘀咕着:可能一半一半吧。
  搭船前的数日间,除周榕外,林炳文和杨等人也都来过。不论孙文如何变换住处,他们总是能正确无误地找上门来。
  应该还有其他的几个人正紧盯着孙文的行踪。
  在出发的前一天,林炳文见了孙文,出言相邀:
  〃去看戏吧!〃
  中国城里原本有块小空地供演戏之用。在旧金山也有许多业余剧团巡回至全美的唐人街公演,当然也会来纽约。
  刚开始是权贵人家为父母祝寿或因喜事而请来剧团,免费招待客人看戏。
  在几年前,披露街至宰也街(Doyers Street)的内凹处盖了一间经常性的剧院。取名为中国京剧院,隆重开幕,门票为二十五分钱。
  大部分是上演《三国演义》、《水浒传》,当然台词也都是使用广东话。
  林炳文听不太懂,但对故事情节倒是很清楚,因而能看得懂大概。
  孙文在小时尚未赴夏威夷之前,常看〃台湾戏班〃的演出。那是来自台湾的一团,但说话却完全能听懂,或许演员是和孙文同样的客家人吧。
  但从那时起便不曾再看过戏。
  〃有志于政治者必须知道庶民喜欢什么、痛恨什么。〃
  林炳文用这话邀孙文看戏。
  〃非常值得参考。今后多在洋人圈里过生活,我必须唤醒自己切莫忘记这种中国气氛。我会多加留意的。〃
  孙文说道。
  一旦到英国,那里几乎没有唐人,跟夏威夷和美国的情况截然不同。
  〃此去虽是一人,但凭逸仙兄不论去到何处都会有友人的。〃
  〃我希望认识像炳文兄这样的友人。〃
  孙文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
  第27节:大英博物馆(1)
  大英博物馆
  孙文每天前往大英博物馆,而每次必然都会去到那间圆形的图书阅览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然也有了一个他专用的指定席。
  〃这里有加里波第(译注:Garibaldi,意大利的统一功臣)和马克思等人常坐的席位。不久后这儿也将会有一个孙逸仙读书的指定席出现吧。〃
  他遇到一位陌生的妇人对他这样说。
  因报纸在短时间内大量报道他的消息,SunYat…sen之名立即广为人知。
  那时代尚鲜少有东洋的外国人,加上光凭辫子有无便知道是否中国人。在遭绑架之前,孙文在街上常被误认为日本人,他每次回答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对方总是盯着确认他脑后有无辫子,再耸着双肩摇头表示不解。
  公使馆在释放孙文后,立即雇用私家侦探调查他的行动。十五年后清朝覆亡,侦探社的报告便对外公开。
  侦探不畏繁琐,记下了每天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从几时至几时的这类数字。
  今天没有吃午餐的形迹。
  今天买了面包带走。
  调查报告上记载的尽是这些事。
  因该学的事务太多,孙文一头栽了进去。他珍惜每天的一分一秒用功读书。
  (欧洲人在百年前就读过这一论述,真了不起!我可不能迷糊度日。)
  读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孙文只能叹气表示佩服。
  在伦敦有几名中国的留学生,他们是自费留学生,大概都是些家境富裕的子弟。这些人并不是那样畏惧公使馆。
  但孙文并不想劝说这些留学生从事革命,这是他的原则。已经拥有太多东西而害怕失去的人,并不适合从事这一事业。
  孙文认定这些人属于士大夫阶级分子。
  留学生既然会来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应该不会是常见的游手好闲的学生。他们也知道孙文便是公使馆事件中遭监禁的当事人。
  在阅览室内外擦肩而过时,他们会对孙文露出笑容。孙文觉得那是一种表示友好的气息。
  〃孙医师,若有空就一道用午餐吧?〃
  那群人会如此邀约,说的是广东话。三人当中有两人大概是广东出身而能说流利的广东话。另一人据孙文观察,应该是浙江出身。跟他们交谈过几次后,这种事情总能判断得出来。那人虽像是浙江人,却老是操着生硬的广东话跟同伴交谈。
  〃多谢!〃孙文露出笑容答道〃一个人吃饭总是嫌寂寞些。我们Dutch account(平均分摊)吧!〃
  〃那不行!开口邀请的人当然要请客。对了,我姓陈,单名闲。不管什么时候都闲着哪!〃
  出言相邀的男子说完这话,好像还想拥抱孙文的样子。
  孙文自动起身,说道:
  〃那就走吧!好久没讲家乡话,最近嘴巴都好像痒了起来。但你跟我一道用餐,难道不怕公使馆的人找麻烦吗?〃
  〃若连这样也怕的话,就不能在此地度日啰!我来此打算住六年,是要来学习技术,不打算马上回国。我才来这儿不到一年呢。〃
  陈闲说道。
  一行去到一间小餐馆。此店似乎是以前来大英博物馆的那些手头较紧的学者或穷学生为主要顾客。
  〃这里的厨师是曾在国外航线担任服务生的一个唐人。稍后我们再去瞧一瞧。我们应该要鼓励鼓励像这样在外国打拼的唐人。〃
  陈闲手握叉子说道。
  在伦敦的这三个留学生专长各不相同。陈闲专攻桥梁,其他二人是造船及纺织。因刚好有十天假期,所以三人才得以相聚。
  〃家父对我未抱太大期望,早将未来寄托在我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身上。但我根本也还没结婚呢!哈哈哈……〃
  陈闲笑道。
  〃令尊的眼光很远大呢!〃
  孙文说道。
  〃不,家父是个悲观主义者。说我的时代还是异族满清在统治,大概要到他的孙子那一代才有可能脱离满清的桎梏吧。所以他才说不期望我而期望他的孙子哪!〃
  〃哪还需要等到孙子那一代?在我们这一代就必须要作一了结了。〃
  孙文一脸严肃地说道。
  〃哈哈哈。家父连名字都替我那尚未出生的儿子取好了。就叫甫,诗圣杜甫的甫。杜甫的父亲叫做杜闲。那不是很讽刺吗?为了替孙子取甫这个名字,而特地将儿子取名为闲。我真是感到不服气啊!〃
  陈闲说道。
  〃呵呵,替儿子和孙子取名也算是远大的计划啊!〃
  孙文发出叹息声。
  〃不管远大不远大,但他将推翻满清政府一事延到孙子那一代就令人不敢领教。现在就能推倒它吗?孙医师,你是指望这样的,对吧?〃
  陈闲紧盯着孙文的脸孔说道。
  孙文正面迎视对方,猛点了点头,答道:
  〃所以大清国公使馆才想要逮捕我。我丝毫不气馁,今后我将持续奋战。但各位学的是对国家有用的学问,请再继续读下去……也请你们就像先前一样,尽量利用公使馆。请不必客气,毕竟那是百姓的税金。〃
  孙文一下子好像回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
  香港比广州更具言论自由,因此可畅所欲言。在香港时,同乡杨鹤龄家所经营的〃杨耀记〃刚好二楼空下来,在那里聚会可随心所欲高谈阔论。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