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武则天没有非凡的处政才能,她也根本不能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维持政局的稳定。
对于在血腥的政坛倾轧中面临着你死我活式拼杀的武则天来说,倘若不采取决绝的手段,养虎以成后患,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灭亡;而如果在一种相对和缓的竞争环境里,不采取非常措施,单凭高超的策略和手段也能解决问题。但后世许多以武则天为楷模的人们却误以为只要拥有狠毒就会拥有一切,却将更重要的策略问题置于脑后,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引言
当曾经强大的唐帝国走向衰落时,契丹还只是北方草原上一个普通的游牧民族政权。他们的部落联盟显得很松散,缺乏紧密的组织和严格的领导。如果没有耶律阿保机进行的改革和建设工作,也许他们只能延续着千百年不变的生活,在游牧和迁徙中自生自灭,草原上也不会出现一个盛极一时的大辽国。 在打算做皇帝之前,阿保机已经凭借赫赫战功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领导者。但他所掌握
的权力与汉地的皇帝相比还差得太远,关于后者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他,让他不能安于现状,渴望获得更稳固更持久的权力。但在他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契丹族中长期以来的各种习惯制度约束着他的行动,被他侵夺了权力的族人们也对他群起而攻之,这些并没能动摇阿保机的理想,他意图建立一个中原式严密政权的愿望更加强烈。
经过长期的努力,阿保机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具备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因借鉴汉地经验而日渐增强的经济实力成为支持他取胜的坚实后盾。此后的阿保机发现了中原制度的更多优势,在他建立辽朝并重组政治中枢机构后,这个草原上的帝国变得日益强大,成为中原政权再不能小觑的新兴势力。
长辈们内定的接班人
唐朝衰落后,朝廷再也无力控制塞北,契丹民族乘机而起,建立了延续两个世纪的辽国。这是一个包括汉人、渤海人等在内的多民族政权,不同的民族接受不同政策的管理,是辽国最引人注目的政治特征。许多契丹贵族高度汉化,诗文绘画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修养,这也使得他们看起来与中原的宋王朝有了更多相似之处。在最强盛的时期里,辽国的疆域东起高丽,西至阿尔泰山,隔断了宋朝与中、西亚之间的联系,以至于来往于此间的西方人以为它就是传说里的宋朝,这种认识一直到辽国灭亡后的一段时间依然存在。
在契丹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先人是一个骑着白马的男子和一个乘着青牛车的女子。他们在辽水上相遇,从此结为夫妇,并生下了八个儿子。儿子们长大以后,各自成家立业,繁衍生息,于是形成了契丹八部。这可能只是契丹人对于早期以青牛和白马为图腾的两个部落通婚交流的模糊记忆,但从最初的契丹八部到大贺氏联盟再到遥辇氏联盟,他们一直维持着八部的名义。契丹人沿袭着一种被称作世选的制度,八部大人每三年举行一次聚会,会上推选一个人做下一任盟主。后来一个名叫阿保机的人出现,他被中原制度深深吸引,再也没有交出手中的权力,而是建立国家,成了契丹的第一个皇帝。
阿保机出生在公元872年,按照中原的纪年计算,这一年是唐朝的咸通十三年。当时的唐朝已经衰弱,先前契丹人与唐朝之间建立的联系也随之淡化。阿保机的八世祖雅里曾经重整契丹部落并掌握联盟大权,但出于各种顾虑,最终也没有取代当时的盟主遥辇氏。后来的人们称雅里的家族为耶律家族,事实上他们当时还没有姓氏,只是后来才以居住的地名“世里”为姓,它的译音就是“耶律”。
按照契丹的习惯,耶律家族拥有世选本部夷离堇的特权,也就是说迭剌部的首领都将从这个显赫的家族里诞生。此后雅里的后人一直占据着契丹迭剌部的领袖地位,在阿保机几位长辈的努力下,迭剌部成为遥辇氏联盟中最富裕的部落。比如他的祖父在任期间曾经致力于发展农业耕作,父亲积极鼓励部众冶铁制盐,伯父则修建城池作为定居地点,带来了不少草原上的新气象。阿保机后来能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并推行汉化,与这几位先行者打下的经济基础和积累下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但阿保机出生的时候,一场争夺联盟领导权的激烈斗争刚刚结束,他的祖父匀德实夷离堇被族人耶律狠德杀死,他的父亲和伯父、叔父们为了逃避杀身之祸也逃到其他部落。阿保机的祖母对新出生的他非常疼爱,认为他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又担心别人会暗害他,就经常涂脏他的脸孔,藏起来不让人看到。
在祖母的殷切期望和提心吊胆中,阿保机渐渐长大了。他和同族兄弟曷鲁交好,伯父耶律释鲁很欣赏这两个孩子,把他们看做家族未来的希望,曷鲁的父亲也曾在临终时叮嘱儿子要尽心辅佐阿保机,助他成就大业。曷鲁的父亲和释鲁都曾经担任过迭剌部夷离堇,释鲁还曾经担任过部落联盟的于越,一个类似于首相作用并主管军事的职务。迭剌部的首领传承并非简单的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而是由部落众权威人物对新的继承人形成广泛的一致意见的过程。有了这些长辈的青睐与认可,阿保机事实上已经被内定为新的部落首领了。
年轻的阿保机身材魁梧,双眼炯炯有神,善于骑马射猎,天生具有游牧民族领袖的潜质。他很喜欢讨论时事,释鲁遇到事情也经常和他讨论。同样被众人寄予厚望的曷鲁钦佩阿保机的才能,一直小心谨慎地追随着他,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当阿保机担任被称为挞马狘沙里的于越侍卫军首领时,曷鲁曾带领数骑召小黄室韦前来归附,后来又在征讨越兀、乌古诸部的时侯出任前锋,每一战都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曷鲁后来英年早逝,但仍在阿保机二十一功臣中名列第一。
由于出众的军事才华和优越的出身,在三十岁那年,阿保机成为迭剌部夷离堇,从此掌握了兵马大权,获得了军事征伐的权力。这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多次率军出征,接连攻破室韦、奚、霫、吐浑等部,扫清了周边的隐患,又借着河北藩镇割据的机会,介入割据政权间的争斗,从中捞到了许多好处。当时渤海势力衰弱,阿保机趁机向东发展,将辽东也纳入势力范围。公元903年,阿保机继释鲁之后担任于越,掌握了军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领袖。907年,他终于取代遥辇氏,作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时的阿保机实际上已经成为草原的最高统治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渐渐受到汉制的影响,不愿意再受可汗世选制度的约束,想要效法中原的王朝,建立国家,做一个皇帝。所以他一边武力攻打黑车子室韦、吐谷浑、乌丸、奚、乌古和阻卜等民族,一边向辽东和代北、河东、平州、幽州等中原地区用兵,扩大了联盟的统治范围和军事实力。与此同时,他努力培植个人势力,组建了由曷鲁统领的“腹心部”,培养起一群忠心于自己的侍卫军,并在后来的平定诸弟叛乱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阿保机与反对者
旗鼓是契丹族部落联盟首领权力的象征,据说当年由唐朝皇帝颁发给联盟首长,在契丹八部的世选中,每三年随着联盟可汗的更替,旗鼓也要相应传到别人的手中。但阿保机手下的汉人却对他说,在中原,没有一个皇帝会因为选举而被替代下去。
受到中原制度的影响,阿保机完全不愿意接受替代。传说在他连任了九年可汗之后,其他具有选举权力的部族首领纷纷要求他让出位置,在一片谴责和讥讽声中,阿保机只好交出旗鼓。但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自立一部,带着汉人去建立一座城市,作为自己的立身之处。
其他人只希望他赶紧交出旗鼓,很干脆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阿保机带着自己的部众和许多汉人去了一个盛产盐和铁的地方,在那里耕种五谷,建设城池,一切都如同中原。过了一阵,阿保机在妻子述律后的建议下,骗诸部大人来参加宴会,首领们欣然来到这个富庶的地方,却被阿保机设下的伏兵杀死,阿保机就这样重新夺回了权力。许多契丹早期的历史都以传说的形式保留下来,也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阿保机招附小黄室韦时期。在这个故事里,除了阿保机的狡黠之外,还可以看出农业经济曾经在阿保机建立皇帝制度的过程中提供过强大的支持。
一些更加确切的记载表明,按照契丹的惯例,可汗与部落首领的更替一般发生在兄弟或者族兄弟之间,而阿保机想要建立的却是一个严密的父死子继的王朝。他的兄弟和族兄弟们觉得自己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力,如果不阻止阿保机,他们将永远失去做首领的机会。在这种不满情绪的左右下,反对者们接连发动了三次叛乱,一次比一次严重。公元911年,阿保机的四个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策划改选可汗,但由于安端的妻子事先把这个计划泄漏给了阿保机,诸弟们的计划没有成功。在双方都做出让步之后,阿保机与诸弟们登上高山,祭天地盟誓,宣布赦免诸弟的罪过,矛盾暂时得到缓解。
第二年,在担任于越的辖底以及释鲁的儿子滑哥指使策动下,诸弟们决定再次采取行动,用武力劫持阿保机参加选汗大会并让出首领的位置,但这次阴谋在实施之前又被揭露,阿保机抢先举行了燔柴告天仪式,在已经连任的事实下,诸弟们也只得认可这个结果。
913年三月,诸弟们领导的一场更严重叛乱爆发,阿保机的军队与他们进行了艰苦血腥的战争,虽然最后叛乱被平息,但无论是作战双方还是整个契丹联盟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军队后勤得不到充分供应,许多士兵因饥饿而死,社会经济也遭到极大破坏,物价上涨了十倍之多,在这样一个盛产骏马的国度里,人们竟不得不徒步行走。事后阿保机对战争带来的惨状也极为痛心和愤怒,他严厉地斥责了弟弟们,但并没有杀死他们,而将背后的指使者辖底、滑哥以及三百多名支持者处决。
辖底是阿保机的族叔,他从小就总能用自己的聪明善辩获得利益,却缺乏正直的品质,所以也很少得到别人的信任。他的异母哥哥罨古只曾经被推举为迭剌部夷离堇,按照程序,当选夷离堇的人要举行再生礼,但正当罨古只更衣时,辖底却已经身穿红袍,戴貂蝉冠,骑着一匹白马冲出,他的支持者们趁机高喊:“夷离堇到!夷离堇到!”在场的人不知内情,全都拜倒在地,辖底就用这样的手段成了新的夷离堇。
在这次富有戏剧性的事件里,辖底用欺骗的方法获得夷离堇之位,事后竟然没有被追夺职权,也可以看出契丹选举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阿保机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中建立世袭制度,理所当然比他的祖先雅里遇到更少阻力。
当阿保机即位时,还曾经礼节性地要谦让给辖底,辖底推辞后被任命为于越。但后来辖底看到阿保机组建“腹心部”,天子威仪贵不可当,就又产生了夺取皇位的念头。他与阿保机的诸弟们互相利用,在接受审判时,双方都表明只是想借用对方的力量,事后再把他们除掉。最终按照契丹的习俗,辖底作为贵族,接受了投崖而死的处罚,其他参与叛乱的三百多名首要分子则根据自己的爱好,尽情饮宴游乐三日,然后被处死。被处死刑的还有释鲁的儿子滑哥,他曾在一次政治阴谋中暗杀了自己的父亲。当时年轻的阿保机对整个事件洞若观火,但他却表示自己会暂且容忍滑哥并授予他官职,等将来再行处罚。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滑哥罪不可赦,于是他被判凌迟处死。
在这几次叛乱之后,反对者的势力逐渐被消灭,阿保机树立起了更强大的权威。公元916年,他正式建契丹国,自称天皇帝。据说“契丹”在他们的语言中是“镔铁”的意思,从这时起,这个铁一般强大而坚韧的部族在封建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更为深远的一步。
草原上的改革
应阿保机的要求,富有政治经验的叛乱者辖底曾在临刑前留下了对政局的最后意见。他认为迭剌部人多势强,因此容易作乱,应当分成两部分以削弱实力。而阿保机的得力助手曷鲁在临终前也表达了类似的建议。于是在公元922年,阿保机把强大的迭剌部分成五院、六院两部分,他本人保有直接任命两院夷离堇的权力。两院首领率领着自己的部众驻扎在南部边境,在维护边界安宁的同时又远离政治中心。此外阿保机祖父匀德实三个儿子的后裔被分为孟父、仲父、季父三房,与皇族通婚的拔里、乙室己二族被编为国舅帐,亲族的势力由此被提升,而迭剌部的实力则被削弱。
阿保机懂得汉语,也了解一些中原的政治文化,但却从来不和族人们说起。他崇尚契丹的勇武精神,担心自己一旦表现出了对中原制度的热情,族人们就会上行下效,从此失去剽悍勇猛的特质。为了真正树立契丹的民族文化,他命令大臣参照汉字制定了契丹大字,后来又创造了拼音型的契丹小字,成为辽朝的通用文字,对辽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把契丹这样一个松散的游牧民族转变成政治和军事组织严密的国家过程中,许多汉人成了阿保机的得力助手,韩知古、韩延徽、赵思温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被阿保机任命为重要的官员,而他们的后代也继续在辽国的政界活动。
在连年的征伐中,契丹得到了许多人口、牲畜和财富,因此更需要尽快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于是阿保机对契丹部落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改革,将它们整编成“太祖二十部”,除了保留原有的遥辇八部外,又组成新的部落,让契丹贵族担任部落首领管理新归附的游牧人口。改编之后,阿保机加强了对旧贵族的控制,又让各部落之间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势力平衡,加强了契丹政权的稳定性。
仿照唐朝